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误诊误治的原因,以及避免误诊误治的方法。方法回顾1997~2004年68例甲状腺癌中误诊的26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误诊率达38.2%(26/68)。误诊病例中,术前CT检查8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5例。再手术18例。结论甲状腺癌误诊率高,且常被误治。对甲状腺肿块术前未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未行快速冰冻切片是甲状腺癌误诊误治的最主要原因。常规术前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利于确诊及正确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同时多原发癌误诊误治原因方法对2例误诊误治病例做全面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误治与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术前检查不全面及术中探查不仔细有关。结论充分认识结肠同时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术前全面行包括纤维结肠镜全结肠和下消化道钡灌肠检查,术中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误诊误治情况及其原因,以及避免误诊误治的方法。方法:对39例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论: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误诊率高,避免误诊的方法: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②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③提倡术前、术中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阑尾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70例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 9例阑尾恶性肿瘤的误诊原因。结果  9例均以急性阑尾炎为临床表现 ,术前未能明确诊断。 4例仅行单纯阑尾切除术 ,5例二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 2年有 1例因复发致腹腔广泛转移死亡。另 2例分别在术后 3年和 5年因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而死亡。其余 6例均存活。结论 阑尾恶性肿瘤缺乏特异症状、体征 ,常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术中仔细探查和术中、术后病理检查是正确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诊治思路,以减少其误诊误治。方法:通过病史询问,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关试验及影像学检查,对慢性咳嗽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300例患者仅误诊1例。结论:慢性咳嗽虽病因复杂,专科医师经深入分析病史,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马正全  陈科 《当代医学》2013,(20):90-91
目的探讨外科常见急腹症误诊误治原因及预防。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常见外科急腹症3426例中误诊误治36例患者,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426例急腹症总误诊率为1.05%。绞窄性疝68例,其中误诊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7例,误诊12例;延迟性脾破裂出血7例,入院时均误诊;婴幼儿肠套叠5例,误诊2例;胃大部切除术胃回肠错误吻合2例。胆囊摘除206例并胆漏2例;阑尾脓肿手术5例,将回盲部撕脱1例。36例全部进行了手术,除1例外,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病史询问不清,查体不细,未做必要的辅助检查;病情观察不细,手术解剖不清,是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详尽问诊,仔细查体,结合辅检,综合分析,密切观察,是减少或避免临床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梁振家 《广西医学》2003,25(5):726-728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误行手术的原因,寻找减少误行手术的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及外院误诊手术11例桥本氏病的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术前均误诊为甲状腺肿瘤或甲亢等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桥本氏病。结论:采取必要的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提高本病诊断水平,降低本病误诊和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癌漏误诊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病例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正常超声表现与误诊超声表现。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6例患者中有7例为恶性肿瘤,其余均为良性肿瘤,误诊6例,漏诊1例。结论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中与良性占位描述类似的病灶,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病灶内无强回声,尤其是良性结节与恶性病变同时出现时,易被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6例异位妊娠误诊原因.方法 将36例误诊原因分别从病史采集、未婚及带宫节育器妇女检查、忽视必要体检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3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异位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32例,卵巢妊娠4例.结论 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认识,重视必要辅助检查,减少异位妊娠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临床表现为急腹症时诊断治疗和误诊误治、漏诊漏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结肠癌中呈急腹症表现56例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56例结肠癌临床表现为腹内脏器急性炎症型27例,急性肠梗阻型18例,急性消化道出血型7例,急性腹内脏器穿孔型3例,急性腹内脏器缺血型1例。术前确诊33例,误诊23例均在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确诊。56例术后临床治愈出院39例,好转10例,死亡7例。结论结肠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只要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大多数病例术前是可以确诊的。结肠癌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深儿童哮喘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被误诊误治的儿童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分析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101例患者存在误诊,余25例诊断后误治,126例患者经吸入普米克治疗,根据病情调节用药,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造成误诊误治的原因是基层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不详,对辅助检查缺乏学习与思考,滥用抗菌药、激素及止咳药,患儿与家长对哮喘疾病及激素认识不足。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是全员提高对儿童哮喘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 涎腺恶性混合瘤究系来自良性混合瘤的恶变,抑或为原发恶性意见不一。针对这一有争议的问题,国外Beahrs(1957)、Moberge(1968)、Spiro(1977)、Livolsi(1977)、Nago(1981)等先后报告了恶件混合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疗效果。方法 对1990~1998年12月收治入院的126例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涎腺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10~76岁。多发生在腮腺(占76.2%)。且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少发生在小涎腺(占9.5%)。恶性多于良性。应用细针针吸病检、B超、CT、MRI以及临床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措施。治疗上应遵循肿瘤外科原则,处理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术后配合以放  相似文献   

14.
在本组43例~(99m)Tc 涎腺显像中(25例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5例慢性腮腺炎及1例结核性腮腺淋巴结炎),42例腮腺及1例颁下腺均显示在涎腺显像图中.照相显像均显示了良性或恶性涎腺肿瘤的大小、范围及部位,无假阴性.相比之下,涎腺造影有3例假阴性.本文表明虽然~(99m)Tc 涎腺显像对腮腺Warthin 瘤无特异性,不能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但该检查是一种安全而简单的诊断技术,且比常规涎腺造影敏感.与涎腺造影对照有助于炎症与肿瘸、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往往比较困难,发生于颌面部的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鳞癌非常相似,当病理诊断 不明确时容易使医生误判而导致误治。本例患者以牙龈肿块伴同侧颌下肿大就诊,其临床表现及术前MRI均非常倾 向于鳞癌伴转移,故未行术前病理检查。术中先行切除牙龈肿块,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报告为恶性小圆细胞瘤,考 虑到小圆细胞瘤恶性程度高,且颌下区已有明显转移灶,故行龈颌颈联合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恶性淋巴瘤,遂 知误诊误治该患者,本文分析误诊原因并寻找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异位甲状腺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3例行手术治疗,9例治疗后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正常,无复发;3例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因误诊误治,致使甲状腺功能永久性减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结论 异位甲状腺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易误诊误治,完善相关检查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Salivary gland swelling is a common and important problem. Acute and chronic sialadenitis, different benign and malignant neoplasms are the common causes which present with salivary gland swelling. Imaging technique is not so helpful in pre-operative diagnosis;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is required for diagnosis. Pre-operative core needle biopsy is hazardous and may damage facial nerve, lead to fistula formation or associated with tumour seeding.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is however virtually risk-free. The study was done to assess the utility of FNAC and its accuracy and pitfalls with respect to histopathology and advantage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study was done with 40 cases of salivary gland swelling. After clinical examination, FNAC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long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don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Out of 40 cases, 25 involved the parotid gland, most common age group affected was 20 - 40 years and male: female ratio was 5: 3. Out of 40 cases 37 cases were cytologically and histopathologically correlated and rest 3 cases were different. Among these 3 cases, 2 were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which was cytologically diagnosed as benign neoplasm (monomorphic adenoma). One case of Warthin's tumour was cytologically diagnosed as pleomorphic adenoma. The sensitivity of this study was found to be 71.43%, specificity 100% and accuracy was 93.10%. This study corroborates well with other studies including immunohistochemical findings. p53 expression was found to be related with nature of the neoplasm. FNAC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early diagnosis of salivary gland les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ng,AD)动脉瘤(又称AD)破裂死亡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医疗过失与患者死亡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程度的判定。方法 收集本中心2001—2016年受理的34例引发医疗纠纷、经系统的法医病理学检验证实为AD破裂猝死案例,对照法医病理学检验结果审查病历资料,分析诊疗过程中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并结合文献对医疗损害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案例中23例医疗纠纷发生于县区级医疗机构,11例发生于地市级医疗机构;34例均伴发其他疾病,其中27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31例因心包填塞死亡,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镜下可见的病理改变有: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管腔狭窄(Ⅰ~Ⅳ级)等,其中15例可见冠状动脉合并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另有1例合并有肺动脉夹层改变。本组34例入院后均未能对AD给予明确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诊疗过程中的误诊、误治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结论 AD发病机制复杂,基层医师易误诊、误治。在AD破裂患者猝死引发的医疗纠纷中,误诊、误治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原癌基因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病理间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像分析系统对37例涎腺恶性肿瘤、31例涎腺多形性腺瘤、20例涎腺非肿瘤组织中C-erbB-2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细胞进行图像分析定量测定。(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涎腺良、恶性肿瘤及非肿瘤组织中HPV16、18型DNA。结果:涎腺恶性肿瘤组HPV16、18型DNA阳性率为27.0%,多形性腺瘤组阳性率为9.7%,而涎腺非肿瘤组织无1例阳性,3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中C-erbB-2及PCNA阳性率均低于涎腺恶性肿瘤,但仅C-erbB-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的过度表达可能在涎腺组织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PCNA的异常表达在涎腺良、恶性病变存在一定差别,虽无统计学意义,却能反映其变化特点,有待增加更多病例加以证实。HPV16、18型感染与某些涎腺肿瘤的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