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胃动素及肛管直肠功能改变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发病中的作用,探讨胃动素及其受体激动剂可否用于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方法 根据结肠运输时间和运输指数选择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设健康对照组,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测定血胃动素并分析其与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值的相关性。结果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升高,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差显著降低,引起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的最小松弛容积及直肠感觉阈值均高于健康人。患者血胃动素无明显变化,胃动素水平与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及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成正相关,与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差成负相关。结论 出口梗阻型便秘发病基础是肛门括约肌舒张失调,排便时直肠肛管不协调,直肠敏感性低;血胃动素正常便秘惠者可能有更多出口梗阻问题,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不宜采用胃动素或其受体激动剂治疗。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易发生便秘。有时粪便在肠内运行的时间迟延达3~5天或更长,常依赖导泻或灌肠解决排泄问题。老年性便秘有时很顽固,且极为痛苦。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的总蠕动一日3~4次,使粪便迅速进入直肠,扩张并刺激直肠粘膜,引起排便反射。肠的蠕动是由胃——结肠反射引起,故排便常发生于进食之后。 发生便秘的原因与老年人的神经功能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规律改变、食物中含纤维量低、摄取水分不足以及药物和精神抑郁等有关;亦可由肛门病(肛裂、肛瘘、痔)、直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便秘是指结肠、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但结肠、直肠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盆底痉挛综合征是由于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在排便过程中的反常收缩,导致直肠排空障碍性便秘的一种盆底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在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不但不松弛反而呈反常的过度收缩,使粪便在直肠内滞留,难以排出,导致顽固性便秘.……  相似文献   

5.
经常从事高空作业或常年在流水线上工作的职工,患便秘的较多。究其原因,一是与职业有关,二是患者自身经常忽视便意,三是因其它疾病引起。便秘原因有十数种,本文仅以工作劳累紧张,经常忽视便意而造成的直肠便秘的发病与防治,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关于排便的生理当结肠大蠕动以后,直肠突然因粪块进入而被扩张,从而引起向脑部的神经冲动,乃产生排便感觉与排便反射,当即入厕,粪便及时排出,即作为一次正常的生理性排便,而完成食物残渣的最后代谢。倘若因工作紧张或工作条件限制或经常忽视便意不能及时排便,则要逐渐使直肠的敏感性减弱,造成虽有粪块进入直肠,而不足以引起直肠有效的神经冲动,排便反射由无  相似文献   

6.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由于粪便在肠腔内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尤其是长时间不排便,使干硬的粪便排出异常困难,易发生粪便嵌塞,腹痛、腹胀、心情烦躁.排便反射受骶髓排便中枢和大脑皮质高级中枢控制.腰骶部脊髓损伤或脑血管疾病影响患者结肠运动和排便反射路的作用而造成便秘.  相似文献   

7.
排便是人体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生理反射活动,完整的肛门直肠神经感受器、肛门括约肌群、排便反射的反射弧和脊髓中枢的协调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上述环节中任何一处发生损伤和中断,都可导致排便功能障碍. 慢性便秘是排便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引起便秘的病因较多,根据便秘发生的病理生理原因,可分为肠动力障碍性便秘和肠机械性梗阻性便秘.动力性便秘可以是肌源性的,也可以是神经源性的.小儿便秘除上述病因外,还有部分便秘属于营养过剩、饮食不当或排便习惯不良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8.
便秘是一个症状。一般认为不能每日不费力地排一次软便为便秘。但排便习惯个体差异颇大,正常人可多至1~2次/日,少至1次/2~3日,排便过程25%的时间内用力不算便秘。故便秘的诊断应主要依据排便习惯的改变和排便困难的程度而定。引起便秘的病因很多,一些代谢、内分泌异常、神经系统、结肠、直肠和肛门等器  相似文献   

9.
邻居小丽夫妇情深意笃,恩爱非常,可近几周来却“晴转多云”,小夫妻常常嗑嗑碰碰……原来是这一段时间,他们“性趣”出现了异常。到医院做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后来详询病史,才知道是“便秘”在作祟…… 便秘为何会影响性生活呢?人体内有一个“排便中枢”,粪便进入直肠时,产生的刺激沿着盆腔神经传人排便中枢,再由盆腔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传出,引起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此即排便的脊髓反射。老年人排便反射是在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婴幼儿巨结肠经肛门Ⅰ期Soave根治术后的排便控制功能。方法:2001年7月~2006年3月行经肛门Ⅰ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40例,年龄为25天~3岁。术后定期随访患儿,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2.5年。对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便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进行评价,术后1年行钡剂灌肠及直肠肛管测压检查。结果:获访35例,根据李氏评分标准,排便功能“优”者(6~5分)21例,“良”者(4~3分)14例,无"差"病例,便秘1例,小肠结肠炎2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结肠扩张段、痉挛段消失,肛管直肠角度正常。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均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性反射。结论:应用经肛门Ⅰ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1.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便秘根据病理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器质性便秘主要是由结肠、直肠和肛门的病变,以及部分全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的病变引起的;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良排便习惯、生活无规律、运动过少、过度劳累及情绪抑郁等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于晓娟 《药物与人》2014,(5):238-238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人群中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其生理机制至今还没有的完全探明,或许与结肠中传输排便功能异常有联系。慢性便秘病因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例如肠道肿瘤等肠道疾病,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主要由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组成。由目前的生理学机制来看,功能性便秘有正常传输性便秘、混合性便秘、排便障碍性便秘以及慢传输型便秘。动物实验以及大量临场研究证实多种胃肠道神经肌肉病变与结直肠、盆地功能性障碍是引起慢性功能性障碍的重大推动作用。笔者将对此做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由于粪便在肠腔内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尤其是长时间不排便,使干硬的粪便排出异常困难, 易发生粪便嵌塞,腹痛、腹胀、心情烦躁。排便反射受骶髓排便中枢和大脑皮质高级中枢控制。腰骶部脊髓损伤或脑血管疾病影响患者结肠运动和排便反射路的作用而造成便秘。由于患者腰骶部脊髓损伤或脑血管疾病,造成肢体运动受限,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加重粪便潴留。我院采用西班  相似文献   

14.
小儿慢性便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便是人体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生理反射活动,完整的肛门直肠神经感受器、肛门括约肌群、排便反射的反射弧和脊髓中枢的协调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上述环节中任何一处发生损伤和中断,都可导致排便功能障碍。慢性便秘是排便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引起便秘的病因较多,根据便秘发生的病理生理原因,可分为肠动力障碍性便秘和肠机械性梗阻性便秘。动力性便秘可以是肌源性的,也可以是神经源性的。小儿便秘除上述病因外,还有部分便秘属于营养过剩、饮食不当或排便习惯不良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15.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也应纳入便秘的范围。便秘对身体的危害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病。如直肠炎、肛裂、痔、直肠脱垂等。用力排便对一些器官如心脏、脑血管等带来负担,严重的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  相似文献   

16.
正慢传输型便秘(sol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属于功能性便秘中较为顽固的一种,由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等原因所引起,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排便费力,具有病程长、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尤其老年患者,其病程相对较长,并多长期应用缓泻剂,增加了发生结肠黑便病的风险,且极易诱发各种脑血管意外~([1])。我科采用结肠水疗仪并联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治  相似文献   

17.
便秘患者容易变成慢性便秘,即习惯性便秘,这是与其不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密切相关的。要想解决便秘困扰,正确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以下几个原则,是便秘患者应该遵守的。三宜宜定时排便结肠运动有一定规律性,早晨起床后随着人由夜里平卧转变为起立活动,会发生直立反射,产生大的集团蠕动,推动粪便下移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便秘者不管有无便意,每天早晨应有意地去厕所蹲5分钟左右,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宜早睡早起早起活动活动,及时早餐,从容排便,充分利用人生理性排便时刻,是纠正习惯性便秘的最好办法。宜经常运动平时经常…  相似文献   

18.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属于功能性便秘的一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道动力紊乱尤其是结肠传输功能减弱,使得肠内容物下传延迟而引起的便秘。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大便干结,便次减少,便意消失,可伴腹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排便习惯训练在儿童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为儿科常见病,占小儿便秘的90%以上,发病率高,直接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排便习惯训练是在餐后半小时(胃结肠反射活跃期)安排小儿排便,逐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减少直肠粪便潴留,防止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生的生活方式训练。本文旨在探讨排便习惯训练在预防、治疗小儿、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90%的儿童便秘是功能性便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功能性便秘无器质性病变,儿童除便秘外,其它各方面与无便秘的儿童没有任何区别。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已发现,功能性便秘儿童的肛管静息压比无便秘的正常儿童高,排便时其肛门外括约肌不是放松,而是收缩;直肠内B超发现,功能性便秘儿童的肛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