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ET和PET/CT是一种以全身、功能性扫描为特征的显像技术,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 PET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势,可用作全身代谢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检查,而PET/CT融合了解剖和功能显像,进一步提高了优越性。在全身性疾病——淋巴瘤的诊治中,PET和PET/CT对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优于CT等传统影像技术,因而PET和PET/C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并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效的诊断方法,使用PET/CT的结果性分析。方法应用PET/CT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病理、手术等结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83.7%、特异度89.0%、阳性77.4%和阴性预告值92.4%。结论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是严重的全身性结核菌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上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病较为少见,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者国内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治1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认识及诊疗思维能力,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枝杆菌一次或多次反复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肺部病变以及相应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者称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造成全身多脏器病变时则称为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结核病,常与肺外结核病并存,多由原发性发展而来。一般起病较急,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诊断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患者行全身PET/CT检查,通过视觉分析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测定对病灶进行判断,所得结果与病理和(或)随访结果比较.结果:17例患者中最终明确原发灶13例,其中肺癌8例,结肠癌2例,肾癌、乳腺癌、宫颈癌各1例.4例未发现原发灶患者中3例PET/CT否定原转移性腺癌诊断而诊为恶性淋巴瘤.PET/CT对肿瘤原发灶诊断的灵敏性为92.3%(12/13)、特异性为75.0%(3/4)、准确性为88.2%(15/17).另有10例(58.8%)患者除己知转移瘤和原发灶之外,还发现了其他脏器组织的转移.结论:~(18)F-FDGPET/CT全身显像在探寻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患者的原发灶及了解病变分布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世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81-2482
目的探讨增强CT与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以及PET/CT检查,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和PET/CT分别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价值相似,联合应用可提高判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评估胰腺癌临床应用表现。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30例的PET/CT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胰腺癌患者中,胰腺恶性肿瘤24例,良性病变6例,PET/CT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为91%,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结论 PET/CT为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分期、治疗后复发诊断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身18F-FDGPET/CT和全身CT平扫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恶性肿瘤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3月行全身PET/CT检查并伴有检查前2周内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患者30例。全身PET/CT显像和全身CT平扫均按5分法进行评分,并将血清肿瘤标志物测量值除以正常上限值以实现归一化处理。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绘制全身PET/CT和全身CT显像评分的ROC曲线,计算二者曲线下面积,并比较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显像评分合并成两类:阴性(0、1、2分)和阳性(3、4分),分别计算全身PET/CT和全身CT相对于金标准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全身PET/CT及全身CT显像评分相对于金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62(0.821~0.995)和0.917(0.757~0.98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二者的灵敏度均为80.00%(8/10),特异性均为100.00%(20/20),准确性均为93.33%(28/30),阳性预测值100.00%(8/8),阴性预测值均为90.90%(20/22)。结论全身PET/CT和全身CT平扫在预测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病变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施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5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在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315枚,转移淋巴结52枚,PET/CT结果假阴性7枚,假阳性8枚,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7%,高于CT(67%,90%;P=0.002,0.045)。结论假阴性是由于PET/CT稍逊的空间分辨率、低糖代谢率的淋巴结微转移灶、与原发灶毗邻的淋巴结误认为肿瘤。而合并肺部疾病所致淋巴结炎是PET/CT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45例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将拍摄的PET/CT片用视觉判断和测定356参数值,对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作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45例患者中找到原发灶者40例,占88.9%(40/45),其中3例为炎症,2例为结核,假阳性率为11.1%(5/45)。结论 18F-FDGPET/CT全身显像能有效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能了解全身各脏器病灶分布情况,为肿瘤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评估病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疑诊为胃癌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对照。结果PET/C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8.4%,准确性85.1%,3例假阴性原发灶直径均为1cm(T1期),2例为印戎细胞癌。1例假阳性手术后证实为胃溃疡伴炎症;②术后病理证实16例胃局部淋巴结转移,PET/CT检出12例,灵敏度为75%;③27例患者中PET/CT检出5例有肝脏、肺、骨.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的PET/CT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PET/CT对胃癌是一种较为灵敏,可靠的检查方法,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胸腹部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确诊的成人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和胸腹部CT资料.结果 成人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CD4+细胞极度低下.①临床表现:①不规则发热55例.②消瘦54例.③贫血48例.④咳嗽37例.⑤皮疹26例,为散在的斑丘疹、丘疱疹,以颜面居多,部分皮疹有脐凹.⑥浅表淋巴结均肿大17例,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6例.⑦脾肿大20例,肝肿大17例.⑧腹泻13例,腹痛11例.②肺部CT表现复杂多样:①双肺弥漫性毛玻璃状改变为主8例.②弥漫性、粟粒状病变为主11例.③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2例,单纯左侧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④胸膜炎6例.⑤肺内浸润性病灶或局限性肺实变片状渗出性改变19例.⑥结节病灶为主3例;腹部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及腹腔淋巴结肿大.结论 成人AIDS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多发生在CD4+细胞计数极度低下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消瘦、贫血,胸部及腹部多器官受累,常见CT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实质及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PET/CT联合MRI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69例,进行MRI、PET/CT及PET/CT联合MRI 3种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肺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PET/CT联合MRI、PET/CT及MRI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6%、76.4%及67.6%,PET/CT联合MRI诊断敏感度最高;诊断的准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ET/CT联合MRI检查(86.3%)、MRI(77.2%)及PET/CT(70.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MRI在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PET/CT检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联合MRI在肺腺癌诊断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独检测的不足,有助于更好地诊断肺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CT技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方法对本院诊治过的其中42例病患的CT片做仔细分析,并与检查的病理和支气管镜结果相结合,对气管腔内的变化形态、肺部远距离观测结果以及发生病变的内壁气管着重观测,并了解发生病变的具体情况。结果 CT片观察中找到支气管的50处病变。其中,肺不张或是合并性的阻塞炎症18例;合并性的肺内活动肺结核是28例;合并性的局限肺气肿是10例;合并性的纵隔或是周围淋巴结肿大11例;通过纤维性的支气管镜做详细检查共发现了67处气管、支气管病变,与CT技术相比发现了19处新的病变部位。相对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结果而言,CT技术检查出的支气管病变率是7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技术,CT可以在检查气管内膜结核中提供一些重要的诊断依据,而且做到全程掌握和了解,对于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也能够得到明确,危重病患需要支气管镜进行检测,CT技术对检查的前期定位和预后估计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PET/CT联合钼靶、B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乳腺癌手术后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分为3组(<1.0 cm组,1.0~2.0 cm组,>2.0 cm组),术前均进行B超、钼靶X线乳腺摄影和符合线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比较符合线路PET/CT、B超、钼靶X线乳腺摄影诊断乳腺癌的结果。结果 6例肿瘤直径<1 cm中,18F-FDG符合线路PET/CT未发现病灶,钼靶诊断4例,B超诊断2例。19例1.0~2.0 cm患者中,符合线路PET/CT、B超、钼靶X线、三者联合敏感性分别为:52.61%、78.95%)、47.37%、94.74%,B超、钼靶与联合检查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P>0.05);B超、钼靶与PET/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病灶直径>2.0 cm,检查敏感性分别为钼靶81.82%、B超90.91%、PET/CT 90.91%、联合检查100%;3种检查与联合检查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中,各种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8F-FDG符合线路PET/CT 86.67%,80.95%,83.33%,76.47%,89.47%,B超66.67%,61.90%,63.89%,55.56%,72.22%,钼靶20.0%,90.48%,61.11%,60.0%,61.29%。结论乳腺肿瘤直径<2.0 cm时,B超结合钼靶的敏感性较18F-FDG符合线路PET/CT高,且经济适用;当肿瘤>2.0 cm时,三者敏感性相近。乳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对18F-FDG摄取不尽相同。在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上,18F-FDG符合线路PET/CT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任健 《河北医药》2012,34(10):1486-1487
目的 18F-FDG PET/CT 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2例恶性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或局部扫描;测量兴趣区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勾画生物靶区,评价肿瘤放疗疗效.结果 扩大放射治疗靶区患者37例;缩小放射治疗靶区患者18例;调整放射剂量患者42例;由根治性放疗转为姑息放疗的患者17例;肿瘤放射治疗后评价疗效49例;19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后PET/CT复查有肿瘤复发或者残留.结论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PET/CT,可使肿瘤准确分期、生物靶区精确勾画,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ET/CT在卵巢良恶性及交界性肿瘤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采用手术或者病理学确证的34例卵巢良恶性及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PET/CT检测证实卵巢良性肿块17例,肿瘤直径为3~22cm;恶性肿瘤15例,肿瘤直径为2~30cm;交界性肿瘤2例,肿瘤直径为4~6cm。PET/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准确性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相比,PET/CT的临床诊断灵敏度显著性较高(P<0.05),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T/CT对于妇科卵巢良恶性肿瘤以及交界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结节病的18F-FDG PET/CT表现,为结节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的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表现,分析总结病变累及部位、大小、标准摄取值(SUV)特点。结果有咳嗽、胸闷等症状者12例,无症状者4例;淋巴结累及者16例:15例累及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5例累及锁骨上窝淋巴结,4例累及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2例累及腹股沟淋巴结;有临床症状者淋巴结大小为(27.42±8.92)mm,无临床症状者(26.25±8.54)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918)。两组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临床症状者SUV最大值(8.34±3.54),无临床症状者SUV最大值(4.20±2.5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273)。结外脏器累及:双肺多发结节影或斑片影8例,胸膜累及2例,皮肤累及1例,所有结外病灶代谢均有增加,SUV最大值为1.5~4.5不等。结论 PET/CT能准确地反映结节病的病灶分布范围和病灶活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分支杆菌(Atypical mycobacteria缩称AM)引起人体显著病变,称为非典型分支杆菌病(AM病),它的病变特点与结核杆菌病变有相似之处,二者不易鉴别。本文报道一例致死性播散性AM病,并伴有播散性分支杆菌性组织细胞增生。 1 临床资料和方法:女孩,7岁,主诉:2岁时肝脾肿大,腹泻、消瘦,入院治疗,诊断为肺门淋巴结结核,两月好转出院。后病情加重再次住院,抗结核、抗贫血,对症治疗无效,入院7天死亡。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黄豆粒大,肝于右肋下7.0cm,剑突下5.0cm,脾入盆AB线24cm,  相似文献   

20.
汪坚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432-43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播散型-S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肺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血培养证实的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肺部CT表现。结果肺部CT表现为:①斑片或大片状渗出病变为主型15例;②结节病变为主型7例;④双肺弥漫粟粒病变为主型3例;④肿块病变为主型1例;⑤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型4例;⑥弥漫性网格状影为主型2例;⑦其他。上述肺部改变,有20例伴有纵膈淋巴结肿大,5例胸膜增厚,2例子伴有空洞形成。结论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肺部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大多数病例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