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选用牛黄解毒片对大鼠胃肠积热证模型进行验证,从而对胃肠积热证候模型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方法选择雌性初断乳SD大鼠,分为对照组、积热组、牛黄解毒片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喂食自制积热饲料及洛哌丁胺联合干预建立胃肠积热动物模型。分析大鼠成长情况、舌相、体温、粪便、尿液、炎症反应等变化情况,验证牛黄解毒片对该动物模型的适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积热组大鼠出现饮食量降低,腹围体重比增大,舌相变深红,小便色黄,便秘,肠鸣音次数降低,体温升高,趋冷,炎症反应明显的症状,牛黄解毒片可以缓解其症状。结论所选检测指标可以准确评价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所建动物模型是牛黄解毒片的对症模型。  相似文献   

2.
重舌、连舌(亦称绊舌),在儿科临床上多见于乳幼儿,尤其新生儿更为多见。二症名异,而病因病机则一,在治疗上,通过这种疗法,收到百分之百的疗效。病因病机重舌或连舌,主要由于心脾积热所致。舌为心之苗,脾脉系于舌体,如果心脾的火热上炽,火热循经上冲舌本,则舌之血脉肿  相似文献   

3.
陈天然老师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多为心脾积热,循经上烁为疡,临证时多从脾胃中焦入手,清利中焦湿热,兼清心火,再结合病位辨证,舌两边为肝胆,舌根为肾,分予施治,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臧堂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笔者侍诊年余,受益匪浅,现总结其对口疮之辨治经验,以飨同道。1心脾积热清泄为主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若心脾积热,上熏于舌,乃生口疮。正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曰:“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  相似文献   

5.
<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心主舌……”,《灵枢·经脉》云:“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后世医家多有舌为心之苗、舌本通心脾之气血的说法。《医宗金鉴》云:“舌证发于心脾经”,明确指出舌疾和心脾的内在联系。笔者运用舌与心脾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医治舌部痼疾,每获良效。 1 舌乳头炎 程某,男,34岁。素食辛辣,嗜酒,又因与领导不和,不敢发泄,遂致心脾积热,郁而化火,症  相似文献   

6.
魏杏芬 《山西中医》1994,10(3):43-44
清热泻脾散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030012)魏杏芬清热泻脾散出自《医宗金鉴》,由黄芩、黄连、栀子、生石膏、生地、赤茯苓、灯芯七味药物组成,主治由心脾蕴热,积热上攻引起的重舌证。笔者泛用于心脾积热引起的诸多疾患,效果良好。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重舌之名出自《内经》,《灵枢·终始》说:"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亦称莲花舌、雀舌、子舌、重舌痈、垫舌痈等。重舌是因心脾积热上攻,或虚火上灼舌本,热结血瘀、湿热停聚所致。以舌下肿起、色红或紫,如重生一舌,或舌下肿起,状如莲花为主要表现的舌体疾病。本病多见于西医所指舌下腺炎、舌下间隙感染等。笔者治疗重舌1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范某,男,29岁,1999年9月25日诊。半月前天气温热,午间在烈日下劳作,进食辛辣,3天后  相似文献   

8.
王某,男性,26岁.口舌生疮2年余,曾用抗生素、维生素、冰硼散等,仍时有复发.诊时症见口舌疼痛,口渴喜饮,烦躁,健忘失眠,二便调和,舌质红,苔薄黄,口腔及舌面两缘、舌背有直径约0.2~0.5cm溃疡多处,两脉细数.辨证为心脾积热、虚火上浮.  相似文献   

9.
鹅口疮治验     
任×,男,20天。1988年11月17日诊。出生15天左右口腔粘膜、舌上出现奶块样白屑。舌质红,啼哭不止,腹胀气,便秘。此乃胎热移毒,心脾积热所致。方用泻黄散加减:防风、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祖国医疗理论的发展和边沿学科理论渗透的深入探讨,中医临床和微量元素这一新的课题近年来逐步被大家所关注,下面就笔者在中医临床中所发现的微量元素与口舌病症的关系,探讨如下。1 口疮与微量元素1.1 脾胃积热型。主证:口唇、齿龈、两颊、上腭等处肌膜多处生疮,周围红肿明显,灼热而痛,甚者腮舌俱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是以口腔内唇、颊、舌、碍、咽等处黏膜发生单个或多个浅黄色或灰白色表浅、如豆大的溃疡点,局部疼痛或刺激时疼痛,并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口腔疾病,故又称复发性口疮.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心脾积热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以溃点较多甚者融合成片,灼热疼痛,并可兼见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此类患者多因过食辛辣或嗜饮醇酒,以致心脾积热,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法.方用凉膈散加减.基本方如下:连翘、黄芩、栀子、薄荷、黄连、石菖蒲.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伟  王吉英 《中医药学刊》2005,23(4):744-744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是以口腔内唇、颊、舌、碍、咽等处黏膜发生单个或多个浅黄色或灰白色表浅、如豆大的溃疡点,局部疼痛或刺激时疼痛,并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口腔疾病,故又称复发性口疮。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心脾积热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以溃点较多甚者融合成片,灼热疼痛,并可兼见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此类患者多因过食辛辣或嗜饮醇酒,以致心脾积热,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法。方用凉膈散加减。基本方如下:连翘、黄芩、栀子、薄荷、黄连、石菖蒲。  相似文献   

13.
清心胃泻脾散治疗小儿重症口腔溃疡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溃疡,一由胃火、心火,二由脾热,以及由于小儿饮食不当,口腔不洁,局部感染邪毒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舌乃心之苗,脾脉又络于舌。若患儿心脾素蕴积热,外感邪毒,内外合邪,邪热循经上行熏蒸口舌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霉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又如腹泻,肺炎,某些急性传染  相似文献   

14.
蕲春县已故名老中医石瑞荃,业医六十余载,医术精湛,经验宏丰,尤擅长于妇、儿、外三科。笔者现将其治疗小儿重舌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小儿重舌俗称垫肿、夹舌,即舌下连根处红肿胀大,形如小舌,或连贯而生,形如莲花。其成因:一由胎毒,二由后天调养失当,致心脾积热,循经上犯。另则痰浊所致者,亦不鲜见。治疗方法 1、内治: ①、心火过旺型:重舌红肿,舌红尖赤,面赤唇红,口渴,欲吮乳不能,啼哭吵  相似文献   

15.
蔡寅寿教授认为,小儿睑腺炎的反复发作,多与脾胃积热的体质状态有关,用泻黄散加减清脾胃积热,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心脾积热型。为心火亢盛进一步发展(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母病及子)或平素嗜食煎炸燥热之品所致。发作时以舌体、嘴唇溃疡为多见,并伴心烦、口臭、便秘等见症,可选用清热泄脾散(石膏、黄连、黄芩、栀子、灯心草、生地、茯苓),平常当自我调节情绪、忌食煎炸燥热之品,间断以生甘草、葛花泡服。(http://  相似文献   

17.
正口疮是发生于口腔黏膜处,以溃疡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又称"口腔溃疡"。常发生于口腔内黏膜缺少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的部位,如唇内侧、颊粘膜、舌腹、软腭等处。该病以上述部位出现一处或多处中心黄白色溃疡、边缘色红,局部肿胀、疼痛甚或灼痛,流涎,伴或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口疮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对口疮进行详细探讨,认为其发病多与风热乘脾、心脾积热以及虚火上炎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心脾积热型、阴虚火旺型和气血亏虚型3种中医证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200例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脾积热型、阴虚火旺型、气血亏虚型和阳性对照组4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葛根素治疗前后外周血CD_3~+、CD_4~+、CD_8~+细胞的数量及比值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心脾积热型ROU患者治疗前CD_4~+及CD_4~+/CD_8~+低于阴性对照组,CD_8~+高于阴性对照组;治疗后CD_4~+、CD_4~+/CD_8~+回升,CD_8~+下降,溃疡大小、充血、水肿程度、烧灼感、口干口渴、大小便及舌象的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也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4. 1%,远期临床总有效率90. 2%,与阴虚火旺型、气血亏虚型组及阳性对照组比较效果明显,其余各组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脾积热型ROU的发生发展与CD_4~+/CD_8~+比例失衡有关,葛根素对心脾积热型ROU患者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复发性口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病,笔者对136例复发性口疮患者采取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36例中,男47例,女89例;年龄15~68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6个月;辨证分为心胃积热型66例,肾阴亏虚型42例,脾胃湿困型28例。2治疗方法心胃积热型:溃疡面3~5个,约2 mm×3 mm,中央呈黄白色,周围明显红晕,灼痛明显,多发于舌、  相似文献   

20.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疾病,发作时尖锐疼痛,影响说话、吃饭、休息。 口腔溃疡的两种病因 由脾积热引起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多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引起。而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