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染色体分析是研究白血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通过分带技术的应用,可发现急性白血病的染色体畸变,这对于白血病病因学与预后等方面均有一定意义。本室自1981年1月~1982年5月,对25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其中5例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检查,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步化处理技术进行白血病骨髓染色体研究,结果染色体较长,显带清晰。在4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显带成功率92.7%。本技术同一份标本可用于显示G带、荧光R带和Giemsa R带,易于检出更多的异常和确定精细的断裂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Fdu-Brdu-Hoechst 33258高分辨迟复制染色体R显带技术与G显带技术对照应用的方法,对50例各类白血病的染色体变化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培养成功率达94.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达72.0%,其中R带成功率占64.0%,发现3种常见单一的染色体异常。实验表明,应用R显带技术与G显带对照方法,对白血病肿瘤细胞染色体分析更为实用,准确,异常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染色体检查方法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显带技术的应用,有关血液系统疾病,如:各种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患等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报道逐渐增多,但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研究,国内报导甚少。我们于今年3月~8月,对6例再障作了染色体G显带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40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染色体分析山西省运城地区血液病研究所付建军,曲如瑾,郝洁目前一致认为,染色体分析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估计均有重要价值。我们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40例急性粒细胞(M2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检查,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6.
<正> 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但能准确地识别染色体,而且还能提高畸变检出率和确定断裂位置,现已被广泛应用。但有关用G显带技术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进行研究的专门报道国内尚未见到。为此本文报道10名正常人的603个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期望能在G显带染色体研究方面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应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发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以下简称慢粒急变)的染色体有若干非随机性(non-random)改变。本文以G显带技术对6例慢粒急变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检查,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易于识别的改良染色体R显带方法。方法:用改良的染色体R显带方法对30例各种类型的染色体进行显带,并对显带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将传统R显带技术中用10%吉姆萨染液取代吖啶橙工作液,调整欧氏液各种试剂成分和简化试验步骤。结果:30例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显示29例有染色体的核型异常。其中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均可见费城染色体(即Ph1)。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有3例出现Ph1,其中1例为嵌合体,其余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分别出现-22,+Mar(D?)、del(11)(q23)及正常核型或多倍体。1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其中3例M2中2例t(8;21)。1例出现15q+;5例M3中3例见t(15;17),1例考虑为M5,1例少见核型,1例M1根据核型应诊断为M2型。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现-21,+16数目上的异常,1例出现小Mar,未发现特征性染色体异常。结论:采用改良R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核型研究可以获得一种较稳定带纹丰富的染色体显带图像,使染色体核型鉴定更简便、易于识别,可在实验室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集国内外的多家方法之所长,并参照本实验室经验,建立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白血病骨髓细胞高分辨迟复制R-显带染色体显带技术。该技术稳定可靠,简便易行,便于临床应用。为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也为羊水、绒毛及实体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同步化技术在白血病骨髓细胞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世雄  应大明 《上海医学》1989,12(7):384-388
采用改进同步化技术,即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Fdr)、尿嘧啶苷(Ur),加胸嘧啶核苷(Tdr)或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对129例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骨髓细胞同步化培养、染色体制备和显带,成功率达到95.4%,发现染色体畸变61例,包括78个异常克隆。本技术同一标本可用于G、R显带,与常规法比较,能产生更多有丝分裂细胞,染色体分散更好,显带较为细长清晰,且引起染色体损伤和丢失也更少。与其他同步化方法比较,免去洗涤细胞,更适合白血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来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的迅速进展为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自70年代采用染色体显带技术以来,在白血病患者中观察到许多新的染色体畸变,有些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此,目前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通常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两大类,后者又包括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G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等.关于AL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为探讨AL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新近的显带技术染色法已使人们可以精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并且可以准确确定各染色体上每一部分的异常.本文对显带  相似文献   

13.
Xue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8):508-511
白血病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突变所致的克隆性疾病。染色体分析可以揭示作为恶性克隆标记的遗传学改变,因而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观察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又取得了重要进展。显带核型分析已成为白血病诊断的常规手段之一。分子一细胞遗传学新技术-荧光原位杂交(PISH)正作为前者的重要补充而得到广泛应用。现将白血病染色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有关兔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的研究国内尚未报道,国际上也仅有一篇。小鼠20对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且各号染色体带纹相似。大鼠G带核型在我国尚未报道。借助染色体显带技术,尤其是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分析研究实验动物染色体的结构,确定其标准带型,可为实验动物在生物学等实验中的应用提供遗传学基础,为基因定位及进化理论的研究,肿瘤染色体畸变与癌基因的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各类白血病染色体的异常改变。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或外周血细胞染色体,R显带和(或)G显带分析212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果 98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检出异常核型63例,异常发生率占64.3%;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出异常核型34例,异常发生率占70.8%;5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出异常核型51例,异常发生率占98.1%,1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出异常核型5例,异常发生率占35.7%。结论大多数白血病伴有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白血病重要的辅助诊断、分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绒毛细胞染色体检查可在孕早期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性疾病,故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绒毛细胞染色体R显带技术可使染色体末端着纯特别深,十分有利于染色体末端缺失或重排的研究。目前,绒毛细胞染色体R显带法国外仅有少数报道,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室在借鉴其他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经反复实验建立了  相似文献   

17.
近五年来,染色体显带技术在我国逐渐广泛开展。正常国人体细胞染色体G带带型虽已有多篇报道,却尚乏民族之间的资料及对比观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群体细胞遗传学更显重要。有鉴于此,我们用Ozkiang的G和C带同时显现技术。对本校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共60名大学生,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观察、对比分析,以求了解民族之间G带带型有否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选本校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健康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道正常中国人染色体R 带带型。我们采用改良的热处理姬姆萨R 显带法(RHG),对20名正常中国人体细胞染色体进行显带研究,并依次描述染色体的R 带带型特征。其结果显示:本文所研究的系细胞分裂中中期(320条带阶段)的R 带,其特点和Dutrillaux 提供的人体细胞染色体R 带带型基本一致。本研究还表明RHG 显带法简便稳定,且带型清晰,易于识别,可作为常规应用的显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将荧光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法运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提高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方法;以生物素 人类15号染色体特异的DNA为探针,对10例APL患者骨髓中期分裂相进行杂交,所有病例均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CISS杂我法异常核型的检出率较传统G显带高或在G显带无法分析时,提供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G显带技术对4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了染色体检查。22例(54.4%)的核型完全正常;11例(26.2%)核型完全异常;9例(21.4%)既有正常又有异常核型。文中分别描述了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