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09年7月在本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762例足月新生儿(男382例,女380例).患儿均采用Graf法和Morin法相结合的超声检查手段进行髋关节测量.参照Graf分类方法将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全脱位者定为DDH.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采取随访观察,而对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全脱位的DDH患儿行早期Pavlik吊带治疗,同时采用超声跟踪随访6个月,以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1.143例DDH新生儿中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为0.52%,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率为18.25%;2.健康新生儿619例髋关节超声测量指标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的正常值分别为(60.19±6.92)度、(45.25±7.29)度、(62.85±6.38)%,DDH患儿分别为(44.52±7.53)度、(58.45±10.36)度、(37.65±7.74)%,二组超声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3.性别、胎位、分娩产式、左侧等均为髋关节脱位的高危因素.结论 1.超声检查是新生儿DDH筛查的首选方法.2.明确新生儿髋关节发育的指标、DDH的发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有利于减少DDH发生,同时早期发现DDH、尽早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超声筛查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对6个月内临床提示有臀纹不对称或髋外展及其它具有DDH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采用Graf测量方法对2150例新生儿和婴儿(4300个髋关节)进行测量;采用Graf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实际使用标准将受检髋关节分为六大类(正常髋关节,髋关节位于临界状态,髋关节发育欠佳,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对超声检查非正常的患儿在经过相应的临床治疗后进行跟踪随访。结果4300个受检髋关节中正常髋关节约占85.53%,位于临界状态的髋关节约占3.05%,发育欠佳的髋关节约占6.93%,发育不良的髋关节约占3.10%,半脱位及脱位的髋关节约占1.39%。2150例受检者中阳性患儿共465例,其中112例接受了超声复查,105例患儿(93.75%)首次超声复查即提示病情明显好转,7例继续治疗;未接受超声复查的353例患儿中,绝大部分由于复查时年龄超过6个月而直接接受X线柃查,小部分失去随访。结论超声检查能对髋关节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可以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是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及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筛查,结合临床检查与超声检查诊断的评价,推动新生儿及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治。方法对本院出生的1213例新生儿及866例年龄6个月以下婴儿进行临床及超声早期筛查(Graf方法),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结果新生儿早期疑诊45例,最终确诊5例,婴儿确诊3例,经用Pavlik吊带治疗6例痊愈,1例6个月后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结论新生儿期超声检查髋关节不稳定率偏高(Graflla型髋),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筛查,特别是低于6个月的超声检查检出率高,各科医师合作有利于DDH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三维高频超声髋关节检查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二维加三维高频线阵探头,对768例新生儿行髋关节超声筛查.新生儿7d内行超声波髋关节筛查,采用Graf法及股骨头覆盖率比值测量髋关节,并结合三维成像图评判髋关节发育情况.结果 本组受检新生儿768例(1 536髋),其中女婴398例,男婴370例,新生儿平均受检时间为出生后5.8d.正常的髋关节共1 412髋,占91.92%;髋关节不稳定共99髋,占6.45%;髋关节发育不良19髋、半脱位4髋、脱位2髋,共占1.63%.结论 Graf的髋关节额状面成像技术,可以对新生儿髋关节进行清晰的超声成像,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诊断DDH,但标准图像的获得是测量和诊断的关键,它会受操作者的技术影响.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观察髋关节空间结构,旋转X、Y、Z轴,更可从不同角度观察髋关节的发育情况,提供髋关节解剖形态和关节功能的信息,并能早期显示髋关节解剖结构,这点是传统X线片不能比拟的优势,图像更加直观,加上高频超声波检查的无放射性损害,重复性强,因此二维和三维超声二者相结合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更符合临床上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时间越早越好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婴儿的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其与高危因素、伴发畸形和髋关节稳定性等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疑似髋关节异常的筛查病例5 816例,均采用标准化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统计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和髋关节发育的恶化率,评估其与髋关节异常的高危因素、伴发畸形、髋关节稳定性、侧别和性别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有112例(6.4%),172髋,平均随访10周后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恶化病例为19例(18.6%),24髋,其中GrafⅡb型为14例,18髋;Ⅱc型为2例,3髋;D型为2例,2髋;Ⅲ型为1例,1髋。统计发现存在伴发畸形和单侧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有更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率。结论 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中,18.6%的病例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能,临床需密切随访观察,尤其是有伴发畸形和单侧发病的病例,但与临床隐匿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发育性髋脱位髋关节囊中Ⅰ、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求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患儿与正常儿关节囊中Ⅰ、Ⅲ型胶原分布与含量的差异。方法对30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及对照组12例小儿髋关节囊进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研究。并选取9对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发育性髋脱位患儿与对照组配对比较。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关节囊滑膜层Ⅰ型胶原阳性染色强于纤维层,组间无明显差异;纤维层中Ⅰ型胶原阳性染色的成纤维细胞数占总计数成纤维细胞的百分比及Ⅰ型胶原染色的灰度值在髋脱位组与对照组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全部标本中仅有3例大龄DDH患儿Ⅲ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 发育性髋脱位患儿关节囊中Ⅰ型胶原含量及合成能力均较正常同龄儿低,可能是导致髋关节囊松弛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超声波检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采用超声波髋关节检查技术诊断该疾病已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推动了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效地降低了该病的晚期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提高了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介绍超声波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历史,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分类、早期检出率、高危因素和晚期发生率,超声波检查方法,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大范围筛查的经济学研究。超声波检查技术具有无射线损害、对软骨组织敏感、允许重复操作等优点,是开展早期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首选方法。自从奥地…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目前导致全世界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痉挛性脑瘫以锥体系受损为主,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已成为其研究热点,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关节脱位在行走不能及严重型痉挛性脑瘫患儿中发生率越来越高.患儿出生时髋关节一般正常,约2岁左右开始出现股骨头外侧偏移为特征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约4~12岁可发展为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约25%~75%的病例最终进展为影响日常生活的疼痛性、退行性髋关节炎.外科手术治疗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痉挛性脑瘫儿童的步态和姿势,维持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本文就痉挛性脑瘫继发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术前评估、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Pavlik吊带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终止时机。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9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采用Pavlik吊带治疗并达到超声或X线检查痊愈标准的45例(54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6例(9髋), 女39例(45髋);年龄为(11.5±5.9 )周, 范围为1.4~25.7周;患侧为左侧占55.6% (25/45 ), 右侧占24.4 %(11/45), 双侧占20.0 % (9/45 );随访时间为(23.9±12.9)个月, 范围为12.0~61.5个月, Pavlik吊带治疗时长(3.2±0.7 )个月, 范围为2~6个月。所有患儿均接受Pavlik吊带治疗, 去除吊带时根据其接受的检查结果和达到的痊愈标准情况, 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 A组为Graf法超声检查提示髋关节恢复至Graf-Ⅰ型的患儿, 共35例(42髋);B组为X线检查提示髋关节恢复正常的患儿, 共10例(12髋)。观察患儿在去除吊带6个月后和末次随访时在髋关节X线正位片上测量的髋臼指数(acet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探讨其改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今经手术治疗的251例(267个髋关节)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疗效,对13例失败的髋关节脱位手术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全部患儿经6个月~1年随访,13髋再脱位,9髋股骨头坏死,11髋出现关节粘链,屈髋小于90O。结论3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手术失败存在诸多因素,应正确选择手术方案,审慎对待各手术步骤。提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辅助治疗婴幼儿难复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短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婴幼儿难复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优缺点和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应用关节镜辅助治疗难复性婴幼儿DDH患儿15例16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阻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采用改良McKay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应用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臼头指数(acetabular head index,AHI),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Severin方法分级等指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23 min,出血平均4.8ml.妨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有:髋臼窝内增生的软组织、粗大的圆韧带,髋臼横韧带和内翻关节盂唇.所有患儿均获得成功复位.术后患儿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6~59个月).近期随访的6例患儿临床功能结果,优3髋,良1髋,可1髋,差1髋.近4岁以上的8髋,其中4髋(50%)为Severin分级为优良.16髋中有7髋(43.8%)出现AVN迹象,Kalamchi-MacEwenⅠ型6髋,Ⅱ型1髋.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难复性婴幼儿DDH,手术安全创伤小,出血少,能够成功获得髋关节复位.但术后AVN可能与改良蛙式膏固定有关,关节液压力可能对股骨头血运产生影响,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可能与未进行髋臼截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报道采用超声波髋关节检查技术诊断新生儿和小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和早期处理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2年9月,391例临床怀疑DDH,年龄小于l岁的婴幼儿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了超声波髋关节检查,其中男193例(49.4%),女198例(50.6%)。最小年龄5d,最大年龄354d。其中新生儿24例(6.14%),2个月婴儿52例(13.30%),3个月婴儿54例(13.81%),4~6个月婴儿164例(41.94%),6~12个月婴儿97例(24.81%)。参照Graf等分类方法,检查者被分为五类,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全脱位者定为DDH。髋关节发育不成熟者采取随访观察。年龄小于6个月的DDH接受了早期Pavlik吊带治疗,并采用超声波跟踪,决定治疗的终止或改动。结果 300例超声波检查正常,91例超声波检查阳性,其中42例诊断为DDH。接受随访的35例髋关节发育不成熟病例中,29例自行恢复。Pavlik吊带治疗在小于6个月DDH婴幼儿中成功率为91.67%。结论 采用超声波髋关节诊断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和小婴儿DDH,并施行早期治疗,可以提高DDH在儿童期的治愈率,减少漏诊病例,简化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坐骨重叠征(ischium overlap sign,IOS)的概念,并分析其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后再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的88例(105髋)DDH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童16例、女童72例;平均年龄12(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15~59)个月;双侧17例,左侧63髋,右侧42髋;1髋为髋臼发育不良,11髋半脱位,93髋全脱位。术中行髋关节造影检查,按照Bowen标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石膏固定术。IOS是指在人类位髋关节造影平片上股骨头软骨内缘与坐骨外缘的重叠关系,二者重叠为Ⅰ度,相接为Ⅱ度,分离为Ⅲ度。将93髋全脱位按照IOS分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再脱位发生率。结果 1髋髋臼发育不良和11髋半脱位者IOS均为Ⅰ度。93髋全脱位中IOSⅠ度14髋,Ⅱ度39髋,此两组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无再脱位病例;Ⅲ度40髋中,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7髋,6髋再脱位;切开复位石膏固定23髋,1髋再脱位。本研究发现Ⅲ度组的再脱位发生率(7/40,17.5%)高于其他两组(P=0.006)。IOS为Ⅲ度的40髋中,闭合复位的再脱位发生率(6/17,35.3%)高于切开复位(1/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8,P=0.034)。结论 IOS与DDH术后再脱位有一定的关系,IOS为Ⅲ度的髋关节如行闭合复位,再脱位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Steel骨盆三联截骨联合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至2012年采用Steel骨盆三联截骨术联合其他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3例(67髋),其中50例(64髋)术中行股骨近端截骨,18例(24髋)同时行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手术时年龄7~16.5岁,平均10.2岁,其中男16例,女37例,双侧14例,单侧39例.按照Tonnis分级标准:Ⅰ级18髋,Ⅱ级31髋,Ⅲ级15髋,Ⅳ级3髋.所获得数据应用Spss Statistic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随访1.5~6.5年,平均3.3年.术前X线片显示:CEA平均-1.8°(-45°~25°),AI平均33.0°(20°~50°),AHI平均47.5%(0%~69%).最后随访X线片显示:CEA平均为38.5°(25°~50°),较术前增大40.3°;AI平均为16.8°(5°~25°),较术前减小16.2°;AHI平均为88.2%(70%~100%),较术前增大40.7%;最后随访的AI、CEA及AH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照Mckay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36髋,良23髋,可6髋,差2髋,优良率88.1%.最后随访时3髋新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Kalamchi and MacEwen评价标准进行评定:Ⅱ级2髋,Ⅲ级1髋.结论 Steel骨盆三联截骨联合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Pavli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Pavli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2007年,应用Pavil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8例,57例资料完整,随访超过1年.其中,男19例,女38例,单侧34例,双侧23例,总共80例异常髋关节(左侧44髋,右侧36髋),平均诊断时间66.8d(5~122d).超声波分型:Graf Ⅱa/b17髋,Ⅱc 34髋,Ⅲ及以上29髋.治疗采用Pavlik吊带,定期超声波观察及吊带调整,至超声波正常后维持4周.若Pavlik吊带3周,超声波指标未好转,改用石膏治疗.随访最少至1岁,摄片评价髋关节发育情况及股骨头骨骺变化.结果 Pavlik吊带应用最短3周,最长5个月.21例(28髋)Pavlik吊带治疗直至超声指标正常,26例(38髋)Pavlik吊带使用超过年龄8个月后,继续使用支具治疗;4例(5髋)Pavlik吊带治疗超过年龄6个月后,改换石膏治疗;6例(9髋),3周后中断Pavlik吊带治疗,改换石膏固定.Pavlik吊带治疗总有效率82.46%.无股骨头AVN发生.7例(10髋)随访时髋臼指数大于25°;3例(4髋)随访至18个月,因AI大于25°,Shenton线连贯欠佳,接受了囊外Salter骨盆截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比率为5.26%.结论 Pavlik吊带早期治疗DDH显示,初始病变严重、治疗年龄超过7周将影响预后.超声波监测是做好早期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3种干预方式(蛙式抱、Pavlik挽具,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 GrafⅡ型患儿的疗效,探讨超声随访与X线随访的关系.方法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7个城市7家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409例Graf Ⅱ型DDH患儿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干预方式、诊治经过、影像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评估3种不同干预方式对Graf Ⅱa型DDH患儿的转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Pavlik挽具及非Pavlik挽具(蛙式抱、宽尿不湿以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对Graf Ⅱb型DDH患儿的转归.采用配对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率和X线检查的差异.结果 409例中,男124例,女285例;Graf Ⅱa型292例,Ⅱb型102例,Ⅱc型14例,Ⅱd型1例.Graf Ⅱa型DDH患儿分别采用3种干预方式干预后,正常转归时间分别为:Pavlik挽具,平均38 d;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平均46 d;蛙式抱,平均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2,P=0.0001).Graf Ⅱb型DDH患儿采用Pavlik挽具与非Pavlik挽具干预正常转归时间分别为32 d和4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6,P=0.001).超声检查和X线随访检查发现异常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9.05%(18/199)和0.50%(1/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06,P=0.09).结论 Graf Ⅱ型DDH均能用Pavlik挽具治愈.对Graf Ⅱa型、Ⅱb型DDH患儿,Pavlik挽具干预与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干预、单纯蛙式抱干预比较,治愈所需时间最短.所有409例临床随访均未发现髋关节异常;超声是随访评价Graf Ⅱ型DDH患儿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Ultrasound screening for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newborns has been shown to be inadequate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It is debatable whether US examination is a valid alternative. OBJECTIVE: To contribute further knowledge to the natural history of DDH; to exa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hip morphology as classified by Graf according to sex and risk factors in an unselected Italian population; to propose a temporal pattern of US screening of all newborns to detect DDH. MATERIALS AND METHODS: All newborns (n=8,896) sequentially delivered in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Milan underwent US examination in the first week of life and, when findings were within normal limits, in the third month of life. Subjects categorised at birth as Graf type 2a with alpha angle between 50 degrees and 52 degrees, underwent a further US examination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month of life. Subjects with ambiguous findings at the 3-month examination were re-examined at the end of the fourth month of life. All infants with abnormal hips abandoned the screening process and underwent treatment. RESULTS. Overall, 56 cases of DDH were identified: 34 in the first week of life examination, 10 at 1 month; 10 at 3 months and 2 at 4 months. CONCLUSIONS. A two-step US screening of newborns is recommended: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month and within the fourth month of lif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股骨是否截骨对1 8个月~3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开放复位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有无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国内8家单位行开放复位手术治疗的18个月~3岁的67例DDH患儿中,股骨截骨组(41例)与股骨不截骨组(26例)的近期疗效有无差异,评估术后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变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率及髋关节再脱位率有无差异.结果 股骨截骨组41例,平均年龄(2.27±0.46)岁;术后2年内复查X线发生AVN 5例,均为Bucholz-Ogden Ⅰ型,发生髋关节再脱位3例.股骨不截骨组26例,平均年龄(1.99±0.38)岁;术后2年内复查X线发生AVN 3例,均为Bucholz-Ogden Ⅰ型,发生髋关节再脱位1例.其他并发症有医源性骨折1例,为截骨组患儿;髋关节僵硬1例,为股骨不截骨组患儿;跛行6例,股骨截骨组3例、不截骨组3例.两组间术前AI、年龄、性别构成及脱位程度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截骨组开放复位术后复查AI平均(20.57±6.89)度,股骨不截骨组为(24.21±7.20)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年及2年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顾性研究提示18个月~3岁DDH患儿行开放复位手术时股骨是否截骨对于术后AI的改善情况、近期AVN及髋关节再脱位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18个月~3岁DDH儿童行开放复位手术时推荐不常规应用股骨截骨术以减少手术创伤,但应综合术中复位难易情况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