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鼻-瘘口置入引流管行瘘腔外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4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在DSA下经鼻-瘘口置引流管行瘘腔外引流,同时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5例胃食管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72(60.1±5.7)岁,均已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瘘口大小0.7~1.5(1.0±0.3)cm。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平均置管时间41.0(30~65)min,置管后经充分引流和营养支持,顺利出院,无1例死亡。随访1~6个月,均能正常饮食,无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仅1例伴有轻度食管反流,给予胃动力药和抑酸剂治疗0.5个月后症状消失;无1例出现食管胃吻合口瘢痕性狭窄。结论在DSA下经鼻-瘘口置引流管行瘘腔外引流,同时经鼻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于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1.5 cm以下的瘘口。该方法创伤小、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 19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0例)和B组(9例).A组应用三管法治疗即高位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治疗+胃管持续食管胃减压+胸内、脓腔内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B组应用两管法治疗即静脉营养治疗+胃管持续食管胃减压+胸内、脓腔内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结果 (1)两组吻合口瘘治愈率均为100%;(2)吻合口瘘治愈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A组为10.0%,在B组为55.6%;(3)A组治疗所需费用人均3408.22元,B组治疗所需费用人均12078.56元.结论 应用三管法、两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三管法吻合口瘘治愈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治疗所花费用均明显低于两管法,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管法优于两管法.  相似文献   

3.
自制鼻胃肠管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7例自制鼻胃肠管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 7例食管胃吻合口瘘均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术后并发症患者,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一次性无菌、无毒、无热源硅胶鼻胃肠管行胃减压及十二指肠或高位空肠营养。结果 治愈6例,死亡1例。结论 自制鼻胃肠管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效果确切、满意,有一定临床价值,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死亡率 10 %~ 90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的三管一禁保守治疗基础上采用高位胸腔冲洗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 ,疗效较好 ,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 16例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6 1岁。手术方式 :经左剖胸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 10例 ,弓上食管胃吻合 3例 ,胸顶食管胃吻合 1例 ,右剖胸上腹联合切口食管胃弓上吻合 2例。二、治疗方法 :均行保守治疗 ,确诊后立即给予下列治疗 :①禁食 ;②低位胸腔引流 ,已经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者重新放置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切口术后胸内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一科自2010-08—2016-10间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286例,术后明确吻合口瘘98例,其中单纯颈部吻合口瘘77例、吻合口纵隔瘘14例、吻合口右胸内瘘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吻合口瘘经积极治疗后,全部愈合。纵隔瘘经持续胃肠减压和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也痊愈出院。7例胸内瘘患者,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44~189 d,平均76 d。通过对286例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分析,特别是7例胸内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观察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规律,找寻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单纯吻合口瘘经拆除颈部切口缝线,定期更换辅料后,平均13.6 d愈合。吻合口纵隔瘘经敞开颈部切口引流,延长胸胃减压时间和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后,平均35 d愈合。7例胸内瘘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式后,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76 d。结论食管癌三切口术后吻合口右侧胸内瘘虽发生率低,但病情多较危重。在病情尚允许情况下,行吻合口造影,能早期明确诊断。给予颈部切口敞开引流,胸腔积液定位后闭式引流,充分胃肠减压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迅速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食管贲门癌吻合口瘘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1994年9月至1995年10月共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70例,发生吻合口瘘5例,发生率为7.1%,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食管贵门癌根治术70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54~68岁,平均64岁。行胃代食管术3例,结肠代食管术1例,空肠代食管术1例。吻合口瘘发生于颈部1例,胸内4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10d。1例颈部吻合口瘘采取敞开引流。换药,住院31d治愈;其余4例均急诊行脓腔最低位切肋引流,高位空肠造瘘,持续胃肠减压,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及支持疗法,住院40~54d治愈,无1例死亡。2护理2.1吻合口瘘的早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我科单医疗组2012年3~8月在20例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行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运用普通胃肠吻合器(强生管型吻合器)行食管胃右胸内吻合以重建消化道,并腔镜下行吻合口减张缝合及大网膜包埋。结果 20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70~350min,平均310 min,其中胸腔镜胸部操作时间150~220 min,平均200 min,术中出血250~480 ml,平均350 ml。每例清除淋巴结11~27枚,平均19.9枚,阳性4例6枚(阳性率1.5%,6/398)。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2天即可下床活动。1例吻合口漏(1/20,5%),保守治愈。其余19例术后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2 d。随访1~6个月,无死亡,无复发,进普食。结论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微创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48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手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用腹腔镜游离胃和腹段的食管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其次取侧卧位,游离胸段食管,切除病变食管并清扫胸腔淋巴结;最后应用反穿刺吻合技术行胸内胃食管吻合术。 结果48例均在腔镜下完成吻合,手术过程顺利,未行胸腹部辅助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253.4±57.2)min,其中胸腔镜操作时间(175.6±64.5)min;术中出血量(107.3±87.4)ml,清扫淋巴结数目(15.2±2.5)枚。术后1例重度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出现重症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吻合口瘘发生率2.1%(1/48);术后3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严重,行吻合口机械扩张缓解,吻合口狭窄率6.3%(3/48)。48例中47例的术后进流食时间(7.2±1.3)d,术后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1 d。 结论利用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是安全、可行的,是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林州市人民医院行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手术后发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患者行再次开胸手术治疗(再手术组),男14例、女3例,年龄(59.76±7.54)岁;其余22例患者行传统经皮置管胸腔引流治疗(传统引流组),男17例、女5例,年龄(59.18±7.24)岁。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传统引流组治愈20例,死亡2例(9%);再手术组治愈17例,无死亡病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VS.0%,P〉0.05)。再手术组患者第一次手术后住院时间[(29.76±7.92)d vs.(41.58±8.73)d,P〈0.001]、体重下降[(4.83±5.47)kVS.(10.05±6.21)蚝,P〈0.05]均优于传统引流组。结论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后再手术治疗可选择应用于大部分诊断明确的患者,合理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根治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平均为5%~10%,死亡率可高达28.5%~71%。吻合口瘘发生率的高低与手术方式、方法、技术等有一定的关系,颈部吻合比胸内吻合瘘的发生率高数倍。1999年9月~2003年8月,应用国产吻合器(WGW-2—26型)连续施行食管癌及食管胃胸内吻合术33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消化道瘘发生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427例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术后26例发生胸内消化道瘘,其中7例行二次开胸手术,其余19例采用保守治疗。26例患者均常规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进行充分脓腔及胃液引流,以及持续的胸腔冲洗治疗。结果〓胸内消化道瘘发生率为6.09%(26/427),其中胃壁瘘6例,吻合口瘘20例。二次开胸手术7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保守治疗19例患者中,治愈14例,死亡5例。二次开胸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及瘘口愈合时间均低于本组平均水平。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3天以内发生的早期瘘,应争取二次开胸手术。胸内消化道瘘须进行充分脓腔及胃液引流、胸腔冲洗以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经腹膜外放置自制简易双套管并持续负压冲洗法与传统腹腔引流方法防治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组实施的627例数据完整的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0例采用自制简易双套管在术中放置于吻合口背侧,经左侧腹膜外穿出,并固定于腹壁皮肤进行引流(双套管组),257例经腹腔放置常规引流管(常规引流组)。对比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手术干预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评分和半年随访时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25/627),其中双套管组14例(3.8%,14/370),常规引流组11例(4.3%,11/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套管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后,经肛门在直肠内放置另一自制简易双套管进行持续低负压(50 mmHg)冲洗后治愈,无需再次手术干预。而常规引流组联合经直肠放置双套管冲洗,保守治疗半月无效后有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双套管组和常规引流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9.7±2.7) d和(16.4±3.6) d;住院时间分别为(15.7±4.3) d和(21.5±6.4) d;住院费用分别为(42470±3190)元和(53480±5630)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术后15 d双套管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引流组(P<0.05)。结论尽管经腹膜外放置自制简易双套管并不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但该方法联合经肛门在直肠内放置另一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可以提高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手术干预的比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曹震 《中国科学美容》2014,(21):217-218
目的:分析介入置管在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保守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4例食道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患者均行介入置管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2例行空肠营养管、胃肠减压管、瘘口引流管三管治疗的患者中,有21例治愈,另外1例患者由于严重感染而死亡。放置瘘口封堵支架进行治疗的2例患者也治愈,患者恢复进食所用时间为(18.0±8.2)d,平均住院时间为(32.0±10.4)d,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结论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在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好效果,可以解决并发症问题,与手术治疗相比,可以有效解决吻合口操作空间小、避免感染与血液供应障碍等问题,创伤性更小,患者的耐受性更好,患者瘘口愈合更快,病程得以有效缩短。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总结本院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或十二指肠残端漏的保守治疗经验,以期减少不必要的再次手术。方法对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胃肠肿瘤外科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和十二指肠残端漏的11例病人行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11例病人均予持续胃肠减压,双腔引流管持续引流加间断冲洗,B超引导穿刺,肠外营养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在肠外营养中使用了生长抑素,强化谷氨酰胺等新型营养制剂支持治疗,3例病人在漏愈合期加用了生长激素。结果在首次胃手术后28~40d自愈2例;术后41~103d愈合8例;其中1例因多次手术后严重感染合并MODS于首次术后63d死亡。结论保证腹腔引流管通畅、持续胃肠减压,特别是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生长抑素、谷氨酰胺等新型营养制剂,以及生长激素的应用等保守治疗措施是促进漏愈合的重要手段。应减少不必要的再次手术打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位三管引流预防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22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术(治疗组),术中经肛门放置双管引流,经肛旁于骶前腔内放置双套引流管。选取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205例经左下腹壁于盆腔放置引流管的患者作对照组。对照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吻合口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8.18%(18/220)、2.27%(5/220);对照组分别为7.80%(16/205)、8.78%(18/205)。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漏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三管引流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ly relevant anastomotic leaks afte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s approximately 4% to 20%, and the associated mortality is up to 80%. Depending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the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surger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ith or without external drainage or endoscopic treatment.Methods This report presents nine cases of anastomotic leaks or fistulae after surgery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that were treated by insertion of a Vicryl plug and sealing with fibrin glue. Under sedation, all nine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lavage of the cavity at the sit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The entrance to the cavity then was filled with Vicryl mesh and sealed off with fibrin glue. After the procedure, the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y and a water-soluble contrast study for assessment of the result.Results Seven of the nine patients had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anastomotic leak or fistula after one to two endoscopic treatments. In one case, the treatment failed immediately because of a large and direct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Another patient experienced recurrent intrathoracic abscesses after initial technical success.Conclusions Postoperativ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fistulas or anastomotic leaks can be managed successfully with little morbidity by means of endoscopic insertion of Vicryl mesh with fibrin glue, thereby avoiding repetitive major surgery and its associated risk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经肛门吻合口漏置管引流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1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肛门吻合口漏置管引流治疗9例(经肛引流组),采用传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12例(腹腔引流组)。对比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2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腹膜炎及腹腔感染。经肛引流组病人发生吻合口漏后住院时间短于腹腔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6.1)d vs.(27.4±12.5)d,P=0.012]。经肛引流组无须再次手术病例,腹腔引流组有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近端结肠造口。随访2个月至3年,两组病人长期症状(便秘、腹泻、肛门不适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 经肛门吻合口漏引流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引流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处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采用四孔法LC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52例,因胆囊三角水肿和(或)粘连严重而无法分离,采用逆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 laparoscopic partial cholecystectomy,LPC),胆囊管不能常规夹闭,采用缝扎或胆囊管开口处直接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均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结果3例因解剖困难中转开腹手术,382例成功完成LC,67例行LPC。 LC手术时间(55±20) min,术中出血量(80±10) ml;LPC手术时间(61±15) min,术中出血量(75±15) ml。术后胆漏21例,其中19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开腹治疗成功;切口感染致延期愈合18例。术后住院3~15 d,平均6.5 d。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的449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2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余428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但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仍是手术医师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1994年9月~ 2011年3月胸腔镜手术治疗70例60岁以上老年自发性气胸,采用切除,缝扎或结扎方法处理肺大疱,对于中重度肺气肿者采用内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加奈维垫片切除肺大疱,对于肺气肿肺大疱具有区域无功能肺者行肺减容术.结果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 VATS 33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eotomy,VAMT) 37例.肺大疱切除43例,结扎或缝扎13例,切除加缝扎或结扎11例,肺减容术3例.VATS手术时间30 ~70 min,平均38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35 ml;术后带管时间3~78 d,平均12.9 d;术后住院时间3~81 d,平均13.7 d.VAMT手术时间40 ~85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20 ~150 ml,平均40 ml;术后带管时间6~26 d,平均11.8d;术后住院时间7~28 d,平均12.9d.6例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d,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4例,其中<1年5例,1~4年12例,>5年37例,复发2例(3.7%),术后11、17个月各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性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奈维垫片应用可避免术后肺漏气,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导致脓胸的发生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河南省安阳肿瘤医院胸外科施行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共计3342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其中左颈左胸二切口2248例(左颈左胸术组),右胸三切口1094例(右胸术组).术后共计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37例(7.1%,237/3342),左颈左胸术组152例(6.8%),右胸术组85例(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87).19例患者引致脓胸(8.0%,19/237),左颈左胸术组3例(2.0%),右胸术组16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脓胸发生在3d以内者14例(73.7%,14/19).19例脓胸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行胸腔闭式引流,经鼻腔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或通过空肠造瘘管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及抗炎对症治疗.最终治愈16例,死亡3例.结论 右侧开胸手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易导致脓胸.充分引流及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