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1968年至2014年3月),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1998年至2014年3月),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MIPPO与ORIF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术后感染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不愈合率、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率作为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3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MIPPO组感染率低于ORIF组[OR=0.23,95%CI(0.06,0.92),P=0.04];MIPPO组骨折不愈合率低于ORIF组[OR=0.16,95%CI(0.03,0.76),P=0.02];ORIF组骨折畸形愈合率低于MIPPO组[OR=7.46,95%CI(1.68,33.10),P=0.008];MIPPO组手术时间短于ORIF组[MD=-14.42,95%CI(-27.79,-1.05),P <0.05];MIPPO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MD=-87.17,95%CI(-99.20,-75.15),P <0.05];两组骨折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成人胫骨远端骨折,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术后感染率和骨折不愈合率低,但骨折畸形愈合率高。总体来看MIPPO较ORIF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更有优势,但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新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过程中,双下肢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联合3M升温仪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行PFNA手术治疗的1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术中不同血栓防治方法分为两组,A组63例不使用IPC及3M升温仪;B组64例使用IPC联合3M升温仪。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围手术期下肢DVT及变化情况,分别在术毕0、24、72 h以及>72 h(以后每3 d复查1次直至出院)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两组PFNA手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B组5例(7.8%),而A组20例(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0、72 h及>72 h两组下肢DV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时A组DVT形成率明显高于B组(P=0.049);A组患者右下肢及双下肢DVT形成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组左下肢DVT形成明显高于B组(P=0.012)。结论: 术中IPC联合3M升温仪治疗可有效预防行PFNA手术患者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3.
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永清  阮朝阳  项昶  张纲  朱群威  钱铮 《中国骨伤》2013,26(10):833-83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ur intramedullary nail,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6例高龄(80~9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54例(PFNA组),男22例,女32例;采用传统开放复位钉板内固定术32例(对照组),男12例,女2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PFN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4.
温成  王希杰  韩俊成  王汉伟 《中国骨伤》2023,36(11):1100-1106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IMN)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MIPPO)技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胫腓骨骨折患者105例,分为MIPPO组53例和IMN组52例。其中MIPPO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1.74±6.05)岁;IMN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40.59±5.26)岁。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7 d血小板活化指标,术前及术后4、8周血清TGF-β1、BMP-2水平。结果:MIPPO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IMN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7 d的GMP-140、PAC-1、CD63、CD61水平均提高,但MIPPO组低于IMN组(P<0.05);两组术后4、8周血清TGF-β1、BMP-2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且MIPPO组提高幅度大于IMN组(P<0.05);MIPPO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MN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与MIPO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均可改善踝关节功能,但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的优势,且血小板活化轻,血清TGF-β1、BMP-2水平改善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F"形空心钉与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根据置入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18例,采用"F"形空心钉固定,男12例,女6例,年龄37~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3 d。B组20例,采用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拉力螺钉固定,男12例,女8例,年龄35~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3 d。比较两组患者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空心螺钉退出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5~31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不愈合,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螺钉退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形与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中短期疗效相似,但"F"形空心钉退钉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王强  冷燕奎  夏冰 《中国骨伤》2023,36(7):641-646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分别采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假体组)与PFNA内固定术。假体组35例,女24例,男11例,年龄(86.2±6.1)岁;PFNA组41例,女28例,男13例,年龄(84.6±5.3)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6、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7(14.3±1.4)个月。假体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P<0.05);PFNA组出血量少于假体组(P<0.05);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假体组明显早于PFNA组(P<0.05);术后1、6个月假体组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组并发症少于PFNA组(P<0.05)。结论: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选择,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髋关节前侧S-P入路联合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植骨及后侧K-L入路联合带股方肌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46 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20例采用前侧S-P入路联合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植骨(S-P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2.1±7.3)岁,骨折GardenⅢ型12例,Ⅳ型8例;26例采用髋关节后侧K-L入路联合应用带股方肌骨瓣植骨(K-L组),男20例,女6例,年龄(37.8±6.9)岁,GardenⅢ型16例,Ⅳ型1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观察指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质量指标(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置入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46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28~41个月,平均32个月.患者术中出血量:S-P组为(92.3±10.4) ml,K-L组为(132.4±11.2)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S-P组为(81.4±9.2) min,K-L组为(67.1±4.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P组有1例患者出现内科并发症,而K-L组有9例;在骨折愈合时间上,S-P组(83.5±7.3) d,K-L组(103.2±12.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个月两组Harri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前侧S-P入路治疗青壮年Ⅲ/Ⅳ股骨颈骨折,具有解剖清晰、操作便利的特点,与后侧K-L入路相比较,该入路能较好的保留股骨颈残留血供,联合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植骨能较好重建股骨颈血供,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王强  冷燕奎  金斌  吕杰  胡庆华  张勇胜 《中国骨伤》2020,33(11):1017-1022
目的:分析采用带股骨距假体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行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 80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Evans Ⅲ、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采用假体置换与PFNA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与假体组,其中PFNA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84.3±2.9)岁;假体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82.9±2.4)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1 d血红蛋白差值、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9.3±4.8)个月,假体组1例1年后死于肺癌,随访终止。假体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P<0.05);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假体组与PFNA组无差异(P>0.05);下地活动时间,假体组早于PFNA组(P<0.05);并发症出现数量,假体组少于PFNA组(P<0.05);治疗前假体组与PFNA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3个月随访假体组评分高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骨质疏松严重者,实施带股骨距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选择,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和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9.
不同直径空心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两种直径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17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使用6.5 mm空心钉和8.0 mm空心钉,其中6.5 mm组48例,年龄19~60岁,平均(45.61±11.99)岁,男30例,女18例,Garden Ⅰ/Ⅱ型17例,Garden Ⅲ/Ⅳ型31例;8.0 mm组69例,年龄18~60岁,平均(45.17±9.95)岁,男40例,女29例,Garden Ⅰ/Ⅱ型31例,Garden Ⅲ/Ⅳ型38例.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位质量、股骨颈头颈部直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19.6个月.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位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股骨颈头颈部平均直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好,疗效显着.Garden Ⅲ/Ⅳ型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于Garden Ⅰ/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是首选的手术方法,两种不同直径空心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时不会影响骨折愈合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侯吴仁  徐敏鸥 《中国骨伤》2015,28(9):796-801
目的:比较3枚空心螺钉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加防旋螺钉治疗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 月至 2012年12月,治疗股骨颈粉碎性骨折67例,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6例采用DHS加防旋螺钉固定治疗(DHS组),男24例,女 12 例,年 龄22~58岁,平均43.7岁;31例采用3枚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空心钉组),男22例,女9例,年 龄24~56岁,平均43.0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下地行走与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髋关节Harris 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DHS组(5.00±0.86) cm,空心钉组(3.30±0.57)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获1年以上随访,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地行走时间:DHS组为(19.0±3.5) d,空心钉组为(37.0±6.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部分负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DHS组分别为术后(23.0±7.0) d、(138.0±13.0) d,空心钉组分别为术后(38.0±5.7) d、(164.0±12.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51±11) d,空心钉组为(162±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 评分:DHS组为(91.0±5.7)分;空心钉组为(85.0±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的治疗,DHS 联合防旋螺钉优于3枚空心螺钉固定,具有术后患肢负重更早,骨折愈合更快,髋关节功能更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陈志祥  王传功 《中国骨伤》2020,33(11):1053-105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重建钛板重建外侧壁及股骨矩治疗Evans-JensenⅤ型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Evans-JensenⅤ型骨折患者3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6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4例行小切口切开重建钛板重建股骨矩及外侧壁PFNA内固定(切开复位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后康复(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内固定断裂、退出、螺旋刀片切出),术后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比较颈干角丢失度数。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失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均明显大于闭合复位组(P<0.05)。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颈干角丢失度数均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结论:使用重建钛板对股骨矩及外侧壁进行复位和固定,PFNA髓内固定治疗Evans-JensenⅤ型的转子间骨折,能够恢复股骨矩及外侧壁对股骨头颈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手术以后骨折断端及内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单独采用PFNA治疗以后骨折断端移位、内固定松动、切出甚至断裂等风险。缩短老年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为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比较动力髋钢板(DHS)、PFNA、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71例,女65例;年龄60~88岁,平均69岁。分别采用DHS(A组,80例)、PFNA(B组,36例)、InterTan(C组,20例)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内翻及股骨颈短缩畸形愈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2.5~14个月,平均4.1个月。B、C组与A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内翻及股骨颈短缩畸形愈合发生、骨折固定失败例数、Harris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的髋内翻及骨折畸形愈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和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均优于DHS,而InterTan在粉碎、复杂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更优于PF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联合重建锁定钛板治疗累及外侧壁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35例累及外侧壁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31-A3.3)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按是否重建外侧壁及内固定方式分为PFNA组(未重建外侧壁)、PFNA联合重建组(使用重建锁定钛板复位重建外侧壁联合PFNA内固定),通过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发生。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4个月。所有骨折骨性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PFNA联合重建组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Harris评分PFNA联合重建组均优于PFN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重建锁定钛板治疗累及外侧壁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PFNA组多,手术创伤较PFNA大,但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等均优于PFNA组,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PFNA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军  曹烈虎  陈晓  苏佳灿 《中国骨伤》2017,30(7):597-601
目的 :分析比较PFNA与Inter TAN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其中PFNA组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66~85岁,平均(73.3±6.5)岁。Inter TAN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2±5.4)岁;按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PFNA组(A2型48例,A3型16例);Inter TAN组(A2型37例,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4.7±1.2)d。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股骨外侧壁骨折、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干骨折、股骨头螺钉切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58例、InterTAN组4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3±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伤口愈合良好;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明显少于Inter TAN组(P0.05);在股骨干骨折、头钉切出、股骨颈短缩发生率方面,InterTAN较PFNA更有优势(P0.05)。末次随访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7±5.1,Inter TAN组为90.4±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具有较强的抗旋作用,更适合患者早期负重,降低髋关节内翻、头钉切出及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但对于身体耐受能力差、骨质疏松的患者,PFNA更适宜。由于随访时间不长,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股骨外侧壁的完整性对髓内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指导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方法:采用成人尸体同侧股骨标本12具,均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 分型A1型骨折,随机分为外侧壁完整PFNA组、外侧壁完整PF-LCP组、外侧壁破损PFNA组、外侧壁破损PF-LCP组,每组3具,4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载荷实验,观察股骨标本的最大载荷力,并用游标卡尺测量骨折断端的压缩前后的间隔位移及骨折远、近端沿粗隆间的滑动位移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外侧壁完整PFNA组的最大载荷力大于外侧壁完整PF-LCP组,并且外侧壁破损PFNA组的最大载荷力也大于外侧壁破损PF-LC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前4组股骨标本的骨折端间隔距离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后外侧壁完整PFNA组的骨折端间隔距离、压缩前后的骨折端位移及骨折远、近端的滑动位移与外侧壁完整PF-LCP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侧壁破损PFNA组的骨折端间隔距离、压缩前后的骨折端位移及骨折远、近端的滑动位移均小于外侧壁破损PF-LC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更强的载荷力,股骨外侧壁完整时髓内与髓外固定均有较强的稳固性,但股骨外侧壁破损时髓内固定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可见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6.
袁光华  梅永珍  黄红光  姚红军 《骨科》2014,5(4):225-228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6例(LPFP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DHS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0~24.0个月,平均12.6个月.LPFP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方面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偏心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颖  何伟  刘又文  冯立志 《中国骨伤》2015,28(2):117-121
目的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偏心固定及髓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其中偏心固定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1~81岁,平均(62.68±10.69)岁,采用动力髋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内固定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62.60±8.37)岁,采用PFN或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优良率为89.7%,髓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骨折不愈合1例,动力髋主钉螺丝松动并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髓内固定组无防旋钉退出,髓内钉远端股骨再骨折1例。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良好疗效,但是髓内固定较偏心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适用于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terTan髓内钉和股骨近端仿生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bionic intramedullary nail,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接受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3组。PFBN组25例,女16例,男9例,年龄69~79(73.67±5.16)岁;PFNA组55例,女38例,男17例,年龄68~80(74.23±5.57)岁;InterTan组40例,女26例,男14例,年龄68~79(73.45±5.34)岁。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3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