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范瑞玲 《现代保健》2011,(31):84-85
目的分析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根据需求给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1年7月在急诊科留观的患者120例,给予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留观护理服务质量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需要改进。结论应根据患者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急诊科留观病房医生提供信息化手段。方莹根据急诊科留观病房工作的特点,开发留观病房医生站信息系统。结果该系统是急诊综合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军字一号”无缝联接,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系统包含医嘱下达、电子病历书写与管理、费用管理及专家指导系统等功能。结论留观病房医生站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为急诊科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浅谈急诊留观病人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急诊科的留观病人随机性大,病人多时管理较困难,今结合我院急诊科的组建经验和笔者在急诊科的工作体会,探讨一下急诊留观病人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急诊留观病人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6月-10月128例急诊留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研究组各64例,试验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人文关怀,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7.7%,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文关怀应用于临床急诊科留观室中,不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还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全面了解急诊科护士预防医院感染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期降低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医院感染率。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掌握、现场检查护士的无菌操作、着装、洗手后的手指菌培养等,通过上述调查方法,综合评价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认知的薄弱项目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上述调查项目的结果;同时比较针对性培训前后各1年,护士和急诊科留观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并比较。结果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管理制度调查得分,培养前分别为(86.23±7.15)分及(91.34±3.67)分,培训后分别为(93.45±3.56)分及(98.12±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突击现场观察所有护士的无菌操作率、着装、洗手后的手指菌合格率分别为66.13%、78.50%、73.81%,培训后显著提升至85.48%、94.39%、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急诊科护士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0.71%、11.97%,显高于培训后0、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认知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降低劳动强度、严格制度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其认知程度,降低护士和急诊留观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分流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在急诊科的应用对于缩短患者滞留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实施多学科协作分流模式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各200例为对象,对比两组患者在急诊科滞留的时间长短和医护满意度等。结果实施多学科协作分流模式后,多系统疾病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留观患者和普通门诊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患者及家属对急诊科医护的满意度也从实施前的91.5%提高到实施后的97.0%,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分流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尤其是多系统疾病患者的滞留时间,使患者能快速得到专业的治疗,减轻急诊科的压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病房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留观病房收治的13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急诊留观病房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进行分析。结果 1395例急诊留观病房患者中继发感染586例,感染率为42.01%,586例急诊留观病房继发感染患者共检出非重复病原菌6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1株占55.27%,革兰阳性菌250株占40.52%,真菌26株占4.21%;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高于80.00%;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均高于80.00%;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较敏感。结论急诊留观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干预应根据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急诊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院急诊科如何发扬中医特色,提高中医对急、危、重病应变能力,更好地总结中医治疗急症的经验,及时为病人排忧解难,是各级中医院所面临的新问题。因此,留观病案的质控与管理亦越发受到重视。本文就我院急诊科留观病案的质控与管理、作用以及做法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留观患者的特点及护理观察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医院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留观的2873例患者的病史特点进行护理观察分析,并进行转归干预。结果 889例留观患者,经过医务人员合理治疗及护理,病情平稳转科室继续治疗641例,转上级医院226例。死亡22例,死亡率2.47%;结论 根据急诊留观患者病情的特点,采取严密的护理观察及干预措施,配合医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急诊科和非急诊重症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两者职业倦怠特点的差异,为针对性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唐山市患者数量基本相等的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2所二级综合医院为研究现场,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该4所医院的98名非急诊重症内科护士和73名急诊科护士为...  相似文献   

11.
发挥军队医院快速反应的优势 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急诊科组建于1991年,现开设有内科、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儿科等12个接诊科室。日常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有87人,其中医生38人,护士50人。急诊用房2000余平方米,现有EICU病床12张,留观病床49张,急诊手术室大小各一个;急救医疗仪器总值300余万元。急诊工作由院内急救延伸到了院外急救,初步形成了区域性院前急救网络。1 基本特点 我院地处上海市杨浦、宝山两大工业区之间,四周有众多的大型企业,驻地居民约160万。我院针对急诊急救工作范围广、病人多、伤情重等特点,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坚持为军服务、为民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平战结合,较好地完成了急诊工作任务,提高了急救工作质量和水平。我院急诊科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留观室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急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结果435例急诊留观患者中有5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分别为35.29%、27.45%、15.69%、13.73%。51例急诊留观伴发医院感染患者血培养共发现病原菌85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分别占25.88%、23.5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阿莫西林耐药性较强。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头孢克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年龄超过65岁、辅助有创呼吸、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留观时间超过3天、应用激素类药物是导致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急诊留观患者伴发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及时评估患者感染风险,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3.
10 506例次急诊发热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发热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2003年度到医院急诊体温≥38℃发热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去向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到10 506份调查表,男女比例为1.23∶1,年龄(15.20±17.18)岁,高发年龄组为0~9岁组,SARS期间患者最多,每天1800-2200为来诊高峰时间,前3位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住院和急诊留观率12.2%.结论 急诊科和发热门诊是防控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是发热监测的重要窗口,要有疫情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2014年7月10日00:15,患者张某,男,18岁,以“被利器刺伤左颈部及左臀部外伤出血十分钟余”入急诊科救治.入科时神志清,精神差,颈部及臀部伤处出血不止,立即给予左侧颈部及左侧臀部伤口清创缝合,医嘱给予醒脑、抗生素、止血等药物对症治疗,当夜在急诊留观室留观输液.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的科室之一。因此如何保护急诊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消除影响她们健康的不利因素也同样是医院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以探讨职业危害因素对急诊科护士的健康影响 ,并提出相应对策 ,与同行共同商榷。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对浙江省 4所三级甲等、 3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和内科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分两组 :急诊科护士组(以下简称急诊组 )和普通内科护士组 (以下简称普内组 )。各组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10 0份 ,其中急诊组回收有效问卷96份 ,回收率为 96…  相似文献   

16.
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运用ABC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关于探讨门急诊管理的学者甚多[1 5] 。我院于1999年 8月急诊楼落成后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科构建模式[6 ]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急诊科的结构布局及功能上突出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和“一切以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 ,在国内率先提出将ABC技术用于急诊科病人的管理[7] ,构建了ABC管理模式 ,经过 2年的实践 ,证明该模式是成功的。一、做法(一 )急诊科构建ABC管理模式 :1.A区一楼 :由急诊抢救室和就诊区组成和以辅助检查均在同一平面上便于病人检查和抢救。2 .B区三楼 :急诊ICU和急诊病房。3.C区二楼急诊留观室。(二 )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诊住院患者在留观病房滞留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患者的分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家地方综合性医院2013年经急诊留观病房收住院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患者在留观病房滞留的危险因素。结果(1)全年经急诊留观病房收住院的患者有3116例,留观病房滞留时间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9小时(24~92),有32.1%的患者留观病房滞留时间大于72小时。(2)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滞留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情是否涉及多个科室、诊断数、收治科室,其他因素依次为性别、就诊月份、留观方式、收留观时间段。(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收治科室、年龄、就诊月份、留观时间段和性别。结论该家医院急诊留观患者滞留时间偏长,主要受专科收治科室、年龄、就诊月份等因素影响,患者的主观因素值得重视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缝隙干预措施对急诊留观患者的干预效果,降低急诊留观患者的感染率。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4年1-12月180例在急诊抢救转留观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应用无缝隙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疗效、干预质量和干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4%,滞留时间更短;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基础干预、急救药品、消毒隔离、急诊科管理、干预规章制度的执行5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干预工作总满意率为94.44%,对照组为74.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无缝隙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滞留时间,提高患者的干预疗效、干预质量和干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北省某三级医院急诊科患者陪伴现状,分析影响急诊室患者陪伴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14年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湖北省某三级医院急诊科患者陪伴情况进行非等比随机抽样调查3个月,统计患者的陪伴人数,分析陪伴人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急诊患者平均陪伴人数为1.03±0.78名,陪伴率为82.0%。患者的年龄、肢体活动能力、病情、护理级别等对急诊科患者陪伴人数有影响。结论该医院急诊科患者的陪伴率较高,影响患者陪伴人数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调查我县5所医院的急诊科护士240人,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调查其心理健康状态并分析护士出现阳性心理健康的原因.结果:115份有效问卷中,检出阳性心理健康的总人数为28人,占总人数的24.3%.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急诊护理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患者特殊性及社会认同感不够等原因.结论: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堪忧,健康因素与护士自身、护士工作性质、服务对象及医院等各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