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与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和病情转归,总结和探讨TCM病人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例TCM病人给予口服可达龙等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等治疗,观察病人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4例TCM病人经治疗后心电图均转复为窦性心律,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心脏超声显示心脏缩小,心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一种可逆性的心脏病,控制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缩小,心功能恢复正常。正确及时的诊治和严密的观察护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心内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效果。方法 6例慢性心动过速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RFCA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RFCA术后5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1例行房室结改良术后静息心室率维持在70—80次/min之间,术后随访半年患者LVDd和心胸比率均减小。LVEF明显提高.心功能均恢复至NYHAⅠ-Ⅱ级。结论 慢性心动过速可以成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原发病因.RFCA术是根治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0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10例均有心力衰竭表现,10例均存在心律失常。入院时超声心动图均有心脏扩大,射血分数(EF)下降。随访6个月~12个月,超声心动图:心脏扩大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EF上升,其中有5例患者达正常。结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特点,经纠正心律失常后,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及时治疗心律失常病因,早期诊断,减少误诊,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心动过速型心肌病(TCM)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推广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36例,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确诊,在三维表标测统的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6例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显著:其中32例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恢复正常,治愈率为88.89%。32例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为(42.3±7.2)%,治疗6个月后上升至(56.3±3.7)%。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半径平均为(60.5±3.1)mm,治疗后缩小至(52.1±4.6)mm。P<0.05,差异显著。其余4例患者症状部分缓解。结论临床结果表明采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心动过速型心肌病,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心动过速可诱发心肌病,及时用射频消融法治疗,可以消除引起心动过速的因素,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823-82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律失常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将88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照NYHA分级标准分级后,心功能Ⅱ级21例,心功能Ⅲ级23例,心功能Ⅳ级44例。就诊时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共67例,占76.1%。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的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70 mm发生例数多于<60 mm和>70 mm的例数。感染和非感染组房颤、房性心动过速或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生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功能、心室扩大有密切关系,与感染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这些危险因素要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心动过速心肌病(achycardiomyopathy, 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系长期慢性心动过速引起心脏扩大并最终引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综合征。但在心率或节律得到控制后,其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复。虽并未被归属于WTO/ISFC对心肌病的分类中,但因其是貌似顽固实为可治心力衰竭的一个常见原因,业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将我科一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又称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肌病(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thy),是一种少见的、可逆性的,以左室明显扩大和射血分数显著降低为特征的心力衰竭(心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肌病。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最早是由Gossage等在1913年报道,但当时对快速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不全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与不同心脏病心脏扩大行射频消融术 (RFCA)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 ,探讨其临床关系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诊断。方法 :对 18例大心脏病人并PSVT者行RFCA根治其PSVT ,对比其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值。结果 :①PSVT的解除对心功能及心室扩大的改善有良好的作用 ,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功能值改善 (P <0 0 5 ) ;② 18例中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3例。结论 :对不同病因心脏病发生PSVT而加重心功能不全者行RFCA是改善心功能、缩减腔室扩大的有效方法之一 ,尤其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导管法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心肌病的疗效。方法:常规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病因探明后,分别行旁路,房内折返环路,室内折返环路靶点不同能量,不同时间射频消融术,并在B超下测量术前,后心脏房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6例心动过速均消融成功,心动过速不再发作,消融术后6个月心脏大小与心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唯一有效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以射频消融术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心肌病的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射频消融术(RFCA)根治10例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心肌病,其中6例预激伴房颤,4例持续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对术前及术后6~12个月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胸比率、心脏的实测与预测面积比值、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心脏形态和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并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临床表现显示RFCA术后6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者占40%,部分消失者占50%;心功能完全恢复者占50%。术后12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者占80%,心功能恢复正常者占70%。②心胸比率及心脏实测与预测面积的比值显示,RFCA术后6个月扩大的心脏部分回缩,12个月时扩大的心脏完全恢复正常(P<0.01)。③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果显示,RFCA术后6个月时心脏各值变化不明显,心脏收缩功能指标(LVEF、CO、CI)变化明显,而舒张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术后12个月心腔测量各数值明显缩小,心脏舒缩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心肌病引起的心脏扩大和功能不全具有可逆性,认识和根治这一类型心脏病的诱因-心律失常,对该类心肌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并存在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室性期前收缩、心率、心动过速的情况进行比较和探讨。结果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相比较治疗前,室性期前收缩、心率、心动过速等均有有明显的下降和好转,心功能无不利影响,并因心率减慢或心律失常控制有一定改善。结论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并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存在较高猝死风险的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68例患有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胺碘呋酮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心动过速、室早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心动过速、室早等情况均有明显下降与好转,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一种未分类型的心肌病,其特点是长期心期过速可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即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21例患者为显效,23例患者为有效,6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0%。与治疗前相比,本组50例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心率、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兰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07-207
目的对酒精性心肌病的探讨。方法对精性心肌病患者40例,采用1995年WHO/ISFC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确诊者半个月内实行递减性戒断饮酒,每年进行一次X线胸片、心电图、血脂、腹部B超、心脏超声等检查,连续观察10年。结果第一次住院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心腔、心功能正常10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心脏较前明显缩小、心功能大致正常13例,临床症状、心功能、心室肥厚改善4例,无变化13例。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心脏扩大和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临床表现主要是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然而早期病例的症状可不明显。本文对7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佐才  王朴芬 《云南医药》1998,19(6):421-422
扩张型心肌病(DCM)为一种原因不明确的心肌弥漫性损害所致的心脏病。以心脏扩大,特别是左心扩大为主,常伴有心力衰竭,临床并不少见。本文对60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对象和方法195年1月至1997...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利尿剂、地高辛、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LVEF及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理想,优于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心功能衰竭之间的关系,及不同阶段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BNP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血浆BNP检测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16例均为中重度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血浆BNP结果显示与心肌扩张度成正比,健康体检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浆BNP结果显示,血浆BNP能够明确反应出心脏的功能,与心功能衰竭程度成正比。结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浆BNP水平能预测心功能的情况,同时可以表达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心脏扩大和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临床表现主要是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然而早期病例的症状可不明显.本文对7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