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出自汪昂的《医方集解.泻火之剂》,由泽泻、龙胆草、车前子、木通、生地黄、栀子、黄芩、柴胡、当归、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之证。笔者临证用其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等属肝胆实火湿热之证,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方由龙胆草、黄芩、山栀、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等十味药物组成。功能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龙胆草泻肝胆实火为主药;以黄芩、山栀辅主药清肝胆之热;取柴胡疏肝胆之气,且作引经之用;配泽泻、木通、车前子泻小肠,利膀胱,目的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伍当归、  相似文献   

3.
<正>龙胆泻肝汤首载于李东垣《兰室秘藏》,后亦被载于《医宗金鉴》、《医方集解》。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黄、甘草等组成,主治肝胆实火上逆所致的"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配栀子、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佐以泽泻、木通(现多改用通草)、车前子渗湿泄热;兼以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加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并引诸药入肝胆;甘草缓肝急,又可协调诸药。综观全方,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方出《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车前子、甘草10味药组成。本方的主要功效是泻肝胆实火,清泄肝经湿热,故常用于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所致的头痛、目赤、耳聋、耳肿、黄疸、胁痛及淋浊等证。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5.
吕萍  陈玉珍 《新中医》2002,34(2):67-67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由龙胆草、栀子、泽泻、生地黄、黄芩、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功,主治肝经实火而致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鸣、耳肿等病症。笔者临证运用该方颇有心得。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丸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利 《河南中医》2006,26(6):75-75
龙胆泻肝丸来源于古代名方《医方集解》,本方成份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调和诸药之效,以使标本兼顾.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该药除用于高血压、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证的治疗外,现在也常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一些慢性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铧 《新中医》1999,31(2):50-50
龙胆泻肝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甘草、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组成。具泻肝经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原治肝胆实火上炎所致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鸣、耳肿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之阴肿、阴痒、带下、小便淋浊、囊痈、便...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甘草、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组成。具有泻肝经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原治肝胆实火上炎所致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鸣、耳肿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之阴肿、阴痒、带下、小便淋浊、便毒。笔者运用此方辨治其他病证,亦获佳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东华 《新中医》2005,37(12):74-74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木通(《医宗金鉴》方有黄芩、栀子、甘草)组成,具有清泻肝经实火、肝胆湿热功效。原方用以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证之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笔者临证用本方加减,治疗各种因肝火上炎、肝胆湿热所致诸症,屡获佳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佰纲 《国医论坛》2006,21(2):31-32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笔者以该方为主,在临床上随证加减,治疗因肝胆实火、肝经湿热所致的耳鸣、胁痛、阳痿、阴痒等病症,收效满意,兹举验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莹  陶洁 《中医研究》1991,4(3):40-41
龙胆泻肝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一书,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组成。素以清泻肝经实火、湿热而菲名于医林。主治肝经实火、肝胆湿热所致诸证。笔者于耳鼻喉科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由肝胆实火、湿热所致之多种疾病,收效颇佳。兹举数案,以昭其用。耳闭《中藏经·卷上》曰:“肝者与胆为表里,……其气逆则头痛耳聋”。用本方治疗此种病机所致之耳  相似文献   

12.
毛炜 《中成药》1994,16(3):50-50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加减新用陕西中医学院(712083)毛炜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山栀子、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黄芩、木通、甘草及当归等药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原为肝胆湿热所致之胁痛、口苦、目赤等证而设。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及现代药理学...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出于《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用,主要用于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诸证,笔者用此方灵活加减,治疗外科诸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急性睾丸炎王某,  相似文献   

14.
考“龙胆泻肝汤”共有七方,现临床最常用的是《医方集解》(清·汪昂)方。其药物组成为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栀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该方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及肝经湿热所致诸症。作者辨证应用该方,治疗男科疾病2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春梅 《江西中医药》2005,36(12):58-58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扰所致之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之阴肿、阴痒、妇女湿热带下等病证。笔者临证灵活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乃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氏所创,载于《兰室秘藏》一书.方中以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山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助龙胆草清泻肝胆实火,为臣药;木通、泽泻、车前子利小便而除湿热;当归、生地黄养血益阴,与泻火清利之药合用,泻中有补,利中有养;柴胡疏畅肝胆,并作引经之药;甘草调中和药,为佐使.诸药合用,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等功效.且泻中有补,清中有养,以使火降热清.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系李东垣方。方中以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瀑热;配黄芩、栀子的苦寒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引火下行;柴胡疏畅肝胆;当归活血;生地养血益阴;甘草调中和药,共奏泻肝(胆)火,清湿热(三焦)之效。故儿由肝胆实火(或湿热)之因而致病患,皆可用本方治疗。择验案列下:  相似文献   

18.
黄卫东 《新中医》1994,26(5):54-55
龙胆泻肝汤新用4则黄卫东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组成。近代多加黄芩、栀子运用。本方具有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效。临床上用治于肝胆实火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及肝经湿热之小便淋浊、阴肿、...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为清泄肝经之著名方剂 ,出自《医方集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 ,泻肝胆实火 ,清下焦湿热 ,为君药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解毒为臣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防肝经实火与苦寒泻火利湿之品损伤肝阴 ,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 ,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综观全方 ,泻中有补 ,疏中有养 ,使邪去而正不伤。笔者常用本方治疗某些男科疾病 ,疗效颇佳 ,兹举例如下。例 1 :阴茎异常勃起周某 ,32岁。平时性欲较强 ,经常自行勃起坚硬 ,入夜不减 ,性交后暂有痿软 ,过后勃起坚硬如故。平素身体健…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是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生甘草、柴胡组成,具有清泻肝胆实火和清利肝经湿热之功。笔应用本方加减治疗临床病症,疗效颇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