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内障即晶状体混浊,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因白内障致盲者为290万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白内障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估计到2020年我国白内障人数将达到500万人.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人技术具有切口小、眼内侵袭少、手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成为白内障手术的首选,而做好相关护理,特别是手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手术配合以及病情的密切观察,同时有效控制并发症,从而获得最佳视力是患者也是护理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350例临床确诊白内障住院患者(2015.9-2016.9),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准备仪器用物,术中遵循无菌原则、密切配合手术,术后仪器保养.结果 通过术中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以及与术者的默契配合,预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效果良好.具有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手术时间短,安全稳定等优点.当然,默契熟练的手术配合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对于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硬核白内障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组原则将本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病例4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力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表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用于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其疗效较为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采用激光全息立体视觉检查图对8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进行了立体视视锐度的测定。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52-81岁。双眼手术62例,单眼手术18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在0.4以上。在80例患者中,有近立体视觉者67例(83.7%),无近立体视觉者13例(16.3%)。有远立体视觉者71例(88.8%),无远立体视觉者9例(11.2%)。立体视觉功能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视力的高低与立体视觉功能密切相关。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立体视觉功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远立体视觉功能较近立体视觉功能恢复好。立体视觉功能是评价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接受不同方式治疗的60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共60眼,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患者,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治疗前后的前房深度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的术后矫正视力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均高于治疗前,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房角开放程度以及眼压情况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做到简单有效的手术前提下,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防止手术不成功造成的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 m,由于低氧和紫外线辐射强等原因,使白内障发病率较高。传统的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切口相对较大,球结膜易出血。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是近年来一种新的白内障微创术式,较传统的超声乳化术具有手术切口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进行治疗的37例41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并发症,分析临床疗效。结果①35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85.37%);②玻璃体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1眼,虹膜后粘连3眼,晶状体后囊膜浑浊2眼,未出现不能控制的出血和高眼压、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避免二次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的优点,成为白内障手术最常用的术式之一.但随之引起的并发症也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其中角膜内皮失代偿就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应常规检查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正常角膜内皮密度为2800~3000/mm2,当密度低于300~500/mm2时,就可能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持续水肿浑浊,视功能不可逆损害[1].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是目前世界致盲和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治疗是白内障复明最有效的方法。自Daviel1745年首次实施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到XIeman1967年实施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以来,白内障手术方式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随着仪器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超声乳化手术已经在我国大中城市普及。但由于设备昂贵、操作复杂、手术费用高,在我国广大农村及落后地区尚不能普及。我们采用巩膜隧道式改良小切口非超乳手术治疗白内障,同样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我们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边疆地区逐步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方法超乳组(A组)选取核分级≤Ⅳ级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4例(231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B组)我院前期角巩缘120°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21例(24眼)、角巩缘6mm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86例(201眼)。结果A组术后平均视力0.6(其中4例/眼后囊膜破裂,扩大切口后改换硬性人工晶体植入囊袋,术后恢复稳定、无特殊;4例/眼术后角膜中度水肿,术后一周均恢复),B组术后平均视力0.2(其中14例/眼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2例/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术口愈合快、视力恢复迅速,建议经济条件许可的白内障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11.
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2例(89眼),75~91岁老人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并随访1~3年。术后视力:≤4.0 6眼(6.74%),4.3~4.7 31眼(34.83%),≥4.8 51眼(57.30%)。未发生严重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只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精心的术后处理是安全、有效的,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42例56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及矫正视力 .结果 术后1周裸眼视力超过0.5以上者49眼占87.5%,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低于术后3个月视力,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善以及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选择2012-04至2014-02在我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白内障患者20例(28眼), 均为规则性角膜散光且散光>1.00 DC, 并完成3~8个月的随访。观察术眼术前眼轴、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预留球镜度和术后残余球镜度、术前角膜散光和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人工晶状体偏转轴位。结果 术后3~8个月, 20眼(71 %)裸眼视力≥0.6。7眼(21 %)裸眼视力≥0.8。25眼(89 %)最佳矫正视力≥0.8。术后3~8个月残余球镜度和IOL Master 预留球镜度的误差范围在(-0.90~+0.85)DS, 平均球镜度偏差为(0.46±0.23)DS。术后球镜度的误差与术前眼轴长度之间关系:Y=11.908x-231.65, R2=0.817, P<0.05。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84±0.55)DC, 术后3~8个月残余散光为(0.18±0.11)DC, 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晶状体轴位与预定轴位相比偏移了0°~12°, 平均轴位发生偏转为(3.96±3.46)°。结论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残余球镜度和IOL Master 预留球镜度存在一定的误差;术后球镜度误差与术前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随眼轴的增加而增大;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规则性角膜散光误差小, 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及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192例(19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微切口组87例(87眼),小切口组105例(105眼)。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矫正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所用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及术中前房稳定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切口组术后第1、3天角膜水肿比小切口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更轻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微切口组术后第1、7、28天视力恢复情况均好于小切口组、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度(SIA)均小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视力恢复的好并能够有效地减少SI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余伟群  徐青  韩毳 《武警医学》2021,32(8):695-69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治疗肾移植术后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肾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观察组)23例30只眼,以及同期就诊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6例33只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匹配,均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全部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眼科检查包括矫正视力、眼压测定、裂隙灯检查、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术前检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4周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并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结果 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白内障手术者占2.3%,其中后囊下白内障(PSC)多见,发生率为65.2%。观察组患者术前眼压高于对照组(P=0.017),术后视力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时的矫正视力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0),术后干眼主观症状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2)。结论 肾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恢复良好,但术后干眼症状较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超乳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行532 nm激光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因合并白内障而难以进行详细眼底检查或激光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3例120只眼,先行白内障超乳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对有眼底激光治疗指征者及时进行532 nm激光光凝,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经过均较顺利,人工晶体均植入囊袋内,术后检查发现需行激光光凝治疗者共35例38只眼(31.7%),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2例12只眼(31.6%),保持不变者23例26只眼(68.4%),无视力下降者,经眼底镜检查及FFA检查眼底病变明显好转并保持稳定,无继续进展者。结论对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时进行白内障超乳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及早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并对发现的病变及时行激光光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板层黄斑裂孔(lamellar macular hole,LMH)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海军总医院眼科确诊的白内障合并LMH的15例16只眼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并随访观察,观察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LMH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3,P<0.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t=1.464,P>0.05)及LMH最大直径(t=1.307,P>0.05)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IOL植入术可以提高白内障合并LMH患者的视力,短期内对LMH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 6 81例 70 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中 ,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晶体后囊破裂 32眼 (4 5 7% ) ,角膜水肿 480眼(6 8 5 7% ) ,虹膜咬伤 15眼 (2 14% ) ,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 18眼 (2 5 7% ) ,术后人工晶体脱位 6眼 (0 86 % ) ,切口漏水 2眼 (0 2 9% )。结论 基层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均不会明显影响视力 ,也无严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飞秒激光辅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仪器参数设置、术中和术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3~12月67例白内障患者,年龄42~72岁,核硬度Ⅱ~Ⅳ级(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使用LenSx(美国Alcon公司)飞秒激光白内障治疗设备进行手术。参数设定:前囊截囊直径4.9 mm,劈核直径5.1 mm,中央环形劈核直径2.7 mm,主切口宽2.2 mm、长1.4 mm,侧切口宽1.0 mm、角度30°。结果 67例中,无锚定失败者。角膜切口:49例(73.13%)角膜主、侧切口均能完全切透;刀协助制作主切口11例(16.42%),侧切口9例(13.43%)。前囊环形截开:65例(97.01%)前囊环形切开口居中,43例(64.18%)前囊截囊口囊膜完全游离,3例(4.48%)出现前囊口放射状裂开。劈核:仅4例(5.97%)全白白内障劈核不彻底,余患者劈核效果满意。本组无囊袋阻滞综合征、后囊破裂、晶状体核坠落等现象发生。21例(31.34%)明显结膜下出血,所有患者激光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瞳孔缩小,8例(11.94%)激光术后,瞳孔小于前囊截囊口。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行白内障手术能精确决定囊袋口的大小、形状、位置,决定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和稳定性,减少超声能量的应用,提高白内障手术的精度和质量,对截囊、劈核效果满意;主、侧切口位置及深度的准确性尚待进一步摸索。  相似文献   

20.
赵美一  闫星  奚春花 《武警医学》2022,33(12):1053-1057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浓度与术后抑郁倾向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患者抑郁状态。通过t检验比较有或无术后抑郁倾向患者晶状体内的Aβ1-42蛋白浓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因素与术后抑郁倾向的关联性。结果 共入选40例,术后7 d有抑郁倾向的有20例(50.0%)。有抑郁倾向的患者晶状体内Aβ1-42蛋白浓度[(67.78±20.31)pg/ml]明显高于无抑郁倾向的[(48.51±5.6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6,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内Aβ1-42 浓度(OR=16.000,95% CI:3.398~75.345, P<0.001)是术后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晶状体内Aβ1-42 浓度(OR=16.831,95% CI:3.231~87.689,P<0.001)是术后抑郁倾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MMSE得分、AVLT 得分与术后抑郁倾向无相关性。结论 晶状体内Aβ1-42含量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抑郁倾向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