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5—氟尿嘧啶(5—FU)是常用化疗药物之一,在个体治疗中存在着疗效不确定性和毒副作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5—FU代谢的限速酶,在其分解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现综述DPD的研究进展以及DPD检测在5—FU化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Varian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5—氟尿嘧啶(5—FU)。8只家兔耳静脉注入5—FU15mg/kg后2,5,10,15,30,60,90,120及150分钟,分别测定血中5—FU浓度,其中4只家兔于注射后1,2,4及8小时分别测定其大肠组织中药物浓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八六年下半年开始给胃癌病人口服5—FU注射液,我们从口服5—FU注射液和一组对照病例的胃癌病理切片中试比较各组癌组织细胞形态有否变化。材料和方法从胃癌切除术后的病理片中挑出可供分析的口服5—FU注射液的病例8例,其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重新确定5—氟尿嘧啶(5—FU)在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病人中作为姑息治疗的效果和比较6—硫乌嘌呤(6—TG)和5—FU 的效果,我们在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中,研究了176例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病人。所有病人的治疗前活动状况全都大于50%(离床活动的),每个治疗组中,治疗前活动状态好的人人数相同。完全反应仅见于  相似文献   

5.
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两种用法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CF/5—FU合用方法的不良反应。方法把10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都给予含有CF/5—FU加顺铂等的联合化疗:A组66例CF静滴中途推注5—FU(疗法A),B组38例依次滴注CF和5—FU(疗法B),观察两种用法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约1/3患者发生严重消化道粘膜损伤,口腔溃疡、腹痛腹泻和皮肤色素沉着明显高于B组(P<0.005),其中5例死于不能控制的腹泻和发热所引起的休克。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5)。B组只有13%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度腹泻,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05)。两种CF/5—FU用法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结论疗法A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建议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6.
5—FU/CF治疗大肠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化学治疗在近30余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单药化疗仍以5—氟尿嘧啶(5—FU)为首选。尽管近年来一些新的抗癌药物(如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和司莫司汀等)的诞生并被试用于结肠癌的治疗,疗效并不十分满意,且毒性较大。八十年代初来,5—FU加生化调节剂对结肠癌的疗效可达30%,而且其毒性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大剂量亚叶酸钙CF/5—FU持续48小时静滴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研究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大剂量CF/5—FU持续静脉滴注48小时治疗晚期大肠癌42例(L—OHP 130mg/m^2静注2小时,d1,CF 200mg/m^2静脉输注2小时,d2,后接5—FU0.5g静推10分钟,再接5—FU3.0g/m^2用输液泵连续静注48小时,以上治疗方案每3周重复一次),所有病人均接受3个周期以上化疗。结果 PR17例,SD18例,PD7例,总有效率40.5%。中位疾病无进展期5.5个月,中位生存期9.5个月,1年生存率35.7%。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黏膜炎、外周神经炎、外周静脉炎及贫血等。毒性多为I~Ⅱ度,病人耐受良好。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大剂量CF/5—FU持续静脉输注48小时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40岁,右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三个月。施行环磷酸胺(CTX),甲氨喋呤(MTX)、5—氟脲嘧啶(5—FU)联合化疗(简称CMF方案)。第一次静脉注射CTX1000mg、MTX20mg、5—FU500mg,10小时后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急诊求治。经阿托品、颠茄合剂、静脉输液等观察治疗而缓解。一周后以同样剂量作第二次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叶酸钙 (CF)联合 5 氟胞嘧啶 (5 FU)对转染胞嘧啶脱氨酶 (CD)基因的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含CD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A。应用四唑盐 (MTT)比色试验检测瘤细胞的存活率 ,观察CF联合 5 氟尿嘧啶 (5 FU)对CD阴性细胞及CF联合 5 FU对CD阳性细胞的杀伤作用 ,同时观察CF对CD/ 5 FU旁观者效应的影响。结果 :CF增强 5 FU对 834 8细胞的杀伤作用。单独CD/ 5 FU和CD/ 5 FU联合CF对 834 8细胞的IC5 0分别为 0 .8mmol/L、0 .3mmol/L ,CF明显降低5 FU的IC5 0 (P <0 .0 1)。CF对CD/ 5 FU系统的旁观者效应也有增强作用。结论 :CF明显增强CD/5 FU系统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效能 ,可作为一种增效剂应用于CD自杀基因治疗直肠癌  相似文献   

10.
CD/5—FU联合亚叶酸钙对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叶酸钙(CF)联合5-氟胞嘧啶(5-FU)对转染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含CD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A。应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检测瘤细胞的存活率,观察CF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CD阴性细胞及CF联合5-FU对CD阳性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观察CF对CD/5-FU旁观者效应的影响。结果:CF强5-FU对8384细胞的杀伤作用,单独CD/5-FU和CD/5-FU联合CF对8348细胞的IC50分钟为0.8mmol/L,0.3mmol/L,CF明显降低5-FU的IC50(P<0.01),CF对CD/5-FU系统的旁观者效应也有增强作用。结论:CF明显增强CD/5-FU系统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效能,可作为一种增效剂应用于CD自杀基因治疗直肠癌。  相似文献   

11.
5-FU联合与5-FU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比较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5FU联合化疗和5FU单药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为5FU联合化疗,对照组为5FU单药化疗的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评价者分别按上述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选择标准入选,主要对ORR、半年PFS、1年OS和毒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治疗晚期胰腺癌方面,5FU联合化疗与5FU单药化疗比较,ORR提高7%(P=0.0050),半年PFS(P=0.1800)和1年OS(P=0.7000)无差异,但毒副反应增加,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概率增加1.13倍(RR=2.13,P<0.0001)、血小板减少的概率增加3.46倍(RR=4.46,P<0.0001)、呕吐的概率增加0.68倍(RR=1.68,P=0.0030)明显高于5FU单药化疗。结论:5FU联合化疗不适合用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DDP 5—FU/CF方案同期应用α-INF、MA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治疗组28例患者采用DDP 5—FU/CF方案同期应用α-INF、MA;对照组32例患者单纯采用DDP十5—FU/CF方案。所有病例均接受2个疗程的化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CR病例,总有效率分别为78.6%和46.9%,P<0.0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5.8个月(3-13个月)和4.6个月(2-11个月),P<0.05;在放疗和/或化疗后复发转移的病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19/26)和41.4%(12/29),P<0.05。毒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多发生Ⅱ-Ⅳ度白细胞下降(P<0.05)和短暂性寒战、发热症状(P<0.01);2组所发生的胃肠道反应、脱发和黏膜反应相当。结论:DDP 5—FU/CF同期应用α-INF、MA可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的有效率,延长缓解期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化学调节在癌症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物化学调节(Biochemical Modulation BCM)的由来 生物化学调节用于临床癌症治疗已15年余。1977年Yale大学Bertino等用Sarcoma 180做癌小鼠试验,观察MTX/5—FU给药顺序的依赖关系。用生存率做指标,先给MTX,2小时后给5—FU,得到了倍增效果。反之先给5F—U或两药同时投与就得不到上述结果。他们认为主要作用机理是甲酰四氢叶酸(mTHF)、氟脱氧尿嘧啶一磷酸(FdUMP)和胸腺嘧啶酸合成酶(TS)形成三元复合物,使TS活性抑制。相继Yale大学Cadman等用小  相似文献   

14.
三种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 5 FU/LV、L OHP 5 FU/LV及CPT 11 5 FU/LV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三种方案对 6 5例患者进行研究 ,3周为一个疗程。 5 FU/LV方案为LV 2 0 0mg/d ,iv 2小时 ,第 1~ 5天 ;5 FU5 0 0mg/d ,iv第 1~ 5天 ;L OHP 5 FU/LV方案为L OHP 130mg/m2 iv第 1天 ,5 FU/LV用法同上 ;CPT 11 5 FU/LV方案为CPT 11180mg/m2 30分钟第 1天 ,5 FU/LV用法同上。至少化疗 2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 :三种方案总体疗效分别为 13.33%、2 1.2 1%、11.76 % ;总体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 4 0 .0 0 %、39.39%、17.6 5 % ;腹泻发生率分别为 13.33%、6 .0 6 %、2 9.4 1% ;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 2 6 .6 7%、2 4 .2 4 %、35 .2 9% ;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 0、15 .15 %、0 ;三种方案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三种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毒副反应发生率低 ,耐受好 ,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Li X  Yuan C  Sun G  Lu Z 《中国肺癌杂志》1999,2(2):93-94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雾化吸入氟脲嘧啶(5FU)后血清及呼吸系统组织中药物的分布。方法 10例肺癌患者给予1.25%5FU40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同期10例条件相同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5FU0.75g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用药后血清及呼吸系统组织中5FU浓度。结果 雾化给药组5FU最高血清浓度为(4.59±1.77)mg/L,静脉组为(10.46±1.46)mg/L(P<0.001)。雾化给药组在大气道内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静脉组(P<0.05),而在周围肺、肺门淋巴结及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5FU雾化吸入途径给药可使呼吸系统组织中5FU浓度高,血清中浓度低,因而能减轻毒性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Dong QM  He YJ  Li S  Zhou ZM  Zhang L  Zhou ZW  Xia ZJ  Li YY 《癌症》2005,24(4):483-487
背景与目的:以相同的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却明显不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影响5鄄FU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PD水平与标准FOLFOX6方案治疗后患者5鄄FU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DPD水平,按标准的FOLFOX6方案给药后,检测5鄄FU稳态血药浓度(HPLC法),同时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DPD在7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呈正态分布,从1.55~5.94不等;5鄄FU稳态血药浓度在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变异,从141.1μg/L到1741.9μg/L,不呈正态分布。DPD水平和5鄄FU血药浓度呈负相关(r=-0.460,P<0.01),5鄄FU血药浓度≤600μg/L时不良反应较小,>600μg/L时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治疗反应组的平均血药浓度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PD水平和口腔粘膜炎、腹泻等具有相关性,DPD水平和疗效没有相关性(r=0.312,P=0.078)。结论:DPD水平和5鄄FU稳态血药浓度在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DPD水平和5鄄FU血药浓度及毒性呈负相关,5鄄FU稳态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反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晚期大肠癌化学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身化疗能控制晚期大肠癌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5-氟尿嘧啶(5-FU)仍是大肠癌治疗的基本药物,其生化调节化疗方案优于单纯5-FU治疗,含有依林特肯或草酸铂的5-FU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大肠癌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口服希罗达已证实至少能取得与静脉注射5-FU相同的疗效,但最佳化疗方案、给药方式仍有争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UPRT/ 5 FU前药转换酶系统对小鼠胃癌细胞MFC的杀伤效应。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K12基因组中扩增UPRT基因 ,并构建pLXSN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进一步转染MFC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转导UPRT基因前后 ,MFC对 5 FU的敏感性的变化。建立 6 15小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 ,腹腔内给于 5 FU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体外MTT法检测结果显示 ,转导UPRT基因后可使MFC对 5 FU的敏感性提高约 17.2 6倍。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 ,转导UPRT基因不影响MFC的致瘤性 ;经 5 FU治疗后 ,转UPRT基因的肿瘤 ,生长明显受抑 (P <0 .0 0 0 5 ) ,抑瘤率为 89.6 2 %。结论 UPRT基因修饰小鼠胃癌细胞株MFC ,能明显提高MFC对 5 FU杀伤的敏感性 ,增强 5 FU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19.
Chen JY  Peng XZ  Chen LT  Lin Q  Zhang H 《癌症》2003,22(4):418-420
背景与目的:亚叶酸钙(calcium folinate,CF)作为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生化反应调节剂,能提高5-FU的抗肿瘤效应,已被国内外研究证实,但在用量,用法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同时持续静脉滴注CF与5-FU,人体对5-FU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及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使用顺铂(cisplatin,DDP)+CF/5-FU方案,5-FU初始剂量为500mg.(m2.d)-1,如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以50mg.(m2.d)^-1逐渐递增,每个剂量级3-6例,直到最大耐受剂量,CF,DDP每疗程剂量固定不变,结果:全组32例进入临床试验,共化疗64疗程,总缓解率为84.4%,5-FU最大耐受量为800mg.(m2.d)^-1,口腔粘膜炎与腹泻为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结论:CF与5-FU同时静脉滴注可提高5-FU给药剂量,且对晚期消化系统肿瘤及头颈部癌有较高疗效,推荐II期临床试验5-FU剂量为700mg.(m^2.d)^-1,连用5天,每3周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揭示上皮钙黏附素 (epithelialcadherin ,E cd)在化疗后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变化 ,探讨术前化疗的意义。方法 :以 5 FU 15mg (kg·d)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化疗 ,术中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S P法 )检测E cd在 32例化疗后标本中的表达 ,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较。结果 :5 FU术前化疗可明显提高E cd阳性表达率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1)而且 5 FU >3 0组与 5 FU <3 0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5 ) ,在癌旁组织中 5 FU >3 0组与非化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5 ) ,而E cd在不同细胞分化及病期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5 FU术前化疗可以提高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E cd阳性表达水平 ,术前化疗可能减弱胃癌的侵袭转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