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120例妇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根据循证护理方法制定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将2014年1~12月120例妇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凝血指标水平、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L)评分、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术后7 d,观察组凝血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MA-L、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改善妇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1日~2018年2月28日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将2018年3月1日~2019年2月28日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风险等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 d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风险等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DVT,提高住院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调式踝足矫形器在预防胃肠道肿瘤患者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普外科收治的60例胃肠道肿瘤行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基础上的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可调式踝足矫形器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VT发生率、疼痛评分、下肢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腘静脉血液流速与股静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踝足矫形器联合ERAS理念可有效预防胃肠道肿瘤患者腔镜术后下肢DVT,加速静脉血液流动,缓解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应用弹力袜和空气波压力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全年在本科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87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应用弹力袜和空气波压力治疗进行护理干预,并与2015年全年同样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且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的94例患者(常规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例数及平均住院日以评估术后干预措施对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发生下肢DVT3例,常规组发生下肢DVT11例,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0.66±1.36)天,常规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1.20±1.99)天,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应用弹力袜和空气波压力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妇科盆腔手术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术后应用穴位贴敷预防DVT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气压仪预防DVT发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及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能预防妇科盆腔术后DVT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干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对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干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皮肤温度升高,下肢疼痛、肿胀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皮肤温度升高、下肢疼痛、肿胀及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早期运动干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预防妇科术后DV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入住我院的100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内DVT、下肢肿胀及肺栓塞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住院天数更少(P0.05,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P0.05)。结论:对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DVT)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妇科手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观察与配合。方法将腹腔镜手术患者3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82例和对照组200例。研究组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护理观察与措施密切配合,再行手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DVT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变化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肝素相关并发症多为皮肤过敏,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护理观察与措施密切配合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DVT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经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及D-二聚体检测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强化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血栓4例,对照组发生血栓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为(0.37±0.0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2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CRRT患者下肢DVT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压式循环驱动器预防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98例老年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气压式循环驱动器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卧床72 h后下肢DVT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科术后患者应用气压式循环驱动器辅助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768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优于护理前(P0.01)。护理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妇科术后下肢DVT,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下肢骨折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预防DVT有效率、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防DVT有效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查检表结合柏拉图分析法对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旨在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相应的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并行妇科手术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查表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查检表结合柏拉图分析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PT、ATPP、T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FIB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DVT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2.62%),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7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查检表结合柏拉图分析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35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61例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14~15 d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2例(2.7%)发生DVT,对照组中6例(9.8%)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骨科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李建明 《临床医学》2012,32(7):67-6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正骨医院骨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78例,根据患者就诊时间与要求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139例在术后以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139例无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21.43%,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为25.00%,股静脉、腘静脉DVT发生率为5.04%,DVT总发生率为9.35%,与对照组相比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DVT总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年龄在50岁以上、合并糖尿病为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因素。结论本次临床研究中,低分子肝素有效降低了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结肠癌手术患者154例,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 79例)与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 75例), 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 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D-D、Fbg水平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T水平增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PLT水平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DVT发生率均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降低血液浓稠度, 减少术后DVT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骨科常规护理的3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36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血糖水平、卧床时间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血糖水平、卧床时间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1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73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中发生下肢DVT的26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将2017年1~1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77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对照组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下肢DVT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发生DVT患者年龄、BMI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均高于未发生DVT者(P0.01);观察组DVT、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长期卧床为心胸外科术后患者下肢DVT的高危因素,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提高下肢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