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快速、有效及防止早期包裹粘连.方法 对129例中等量以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按不同的胸腔穿刺抽液术分成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水)、对照组(常规方法抽液)2组,比较不同组别的退热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平均(4.85±2.1)d,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8.62±2.27)d;发生胸膜肥厚3例;对照组退热时间平均(8.74±1.97)d,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13.57±3.1)d,发生胸膜肥厚15例(29.4%).治疗组退热、胸腔积液消失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水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常规抽液法相比,能使退热、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膜腔置管引流并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膜腔并注入尿激酶20万 U +生理盐水20 ml,夹管24 h 后放液,每周2~3次;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粘连、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膜腔内留置静脉导管并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能使胸腔积液引流更彻底,可有效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程度,减少肺穿刺次数及肺膨胀不全、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92例中等量以上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穿刺抽液组58例和置管引流组34例。穿刺抽液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置管引流组行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胸膜肥厚及不良反应。结果穿刺抽液组与置管引流组引流时间分别为(H.23±3.47)d、(7.67±1.97)d;引流量分别为(2304.5±1003.2)ml、(2325±903.7)ml;胸膜肥厚发生率分别为13.8%、8.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常规胸穿抽液术,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吴万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75+178-175,17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导管引流组17例,常规穿刺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胸膜肥厚及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组胸腔积液好转时间、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均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常规胸穿抽液术,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并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胸水的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明显减轻,胸水吸收较对照组快。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而机体正处于超敏状态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此过程经常出现胸膜反应、气胸等问题,同时有些患者由于本身全身情况较差或恐惧等原因不能耐受反复多次抽液,因此导致胸水不能及时抽出,而引起胸膜肥厚粘连、包裹等,延误了诊断及治疗。为此,笔者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技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现将临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持续胸腔引流联合胸腔内注药(异烟肼注射液0.3g、丹参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10ml混合后注入胸腔).对照组单用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胸腔内不注药。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胸水吸收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第三个月的胸膜厚度及并发症(胸膜反应率、气胸发生率、胸水包裹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患者痛苦少、临床效果好,可作为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对4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导管引流组(20例)、穿刺抽液组(21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并给予全身化疗。结果: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疗效更满意,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少,住院日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缃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72-73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手术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采用胸腔穿刺术抽胸腔积液后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腔积液,胸腔内不注射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痊愈或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肥厚的患者治疗上可以考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促进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痊愈或减轻。  相似文献   

10.
穆春华 《淮海医药》2014,(2):154-155
目的观察猪尾巴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对排除胸腔积液,防止胸膜粘连增厚或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传统胸腔穿刺引流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猪尾巴导管引流胸水。比较2组患者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2个月后胸膜增厚。结论应用胸腔闭式引流,能减少操作次数,较快减轻临床症状,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曹培明  严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99-3500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1.5cm未定位抽胸水,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后2~4周胸水基本吸收。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在1.5~3cm予胸穿针穿刺抽液,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2周后胸水基本吸收。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3cm予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3~5天胸水基本吸收后拔管。8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胸膜明显增厚患者予胸穿针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并予抗结核及支持对症治疗,胸膜粘连明显减轻。4例胸水反复出现,予胸膜粘连术后胸水不再产生。结论:根据胸腔积液程度分别采用药物治疗,胸穿针穿刺抽液,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胸腔内注入尿激酶,B超引导下抽液及胸膜粘连术,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穿抽液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对比。方法以11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各56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所有患者经4~14d置管胸液引流彻底。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胸腔穿刺抽液术。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1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l2月共1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引流组70例,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两种方法均给予强的松30 mg,1次/d口服4周,严格四联抗痨,观察其胸水吸收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法,置管法治疗的患者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引流组患者中65例一次置管成功,引流时间为3~5 d,2例少量出血,无1例出现气胸、继发肺部感染;常规穿刺组7~14 d胸水吸收,6例发生少量出血、4例发生小量气胸.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7,(7):200-203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100例结核性胸膜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对照组50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积液消失时间、引流持续时间、引流总量、住院时间、胸膜厚度和穿刺不良事件的人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积液消失时间、引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胸膜厚度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引流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膜反应、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膜粘连肥厚、包裹积液、术后胸痛、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较彻底,且安全,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潘宇平  夏剑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08-2109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对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导管引流组24例,间断穿刺抽液组18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并给予正规抗痨,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比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疗效更满意,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尿激酶注入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影响。方法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加尿激酶组(A组,80例)、胸腔闭式引流组(B组,80例)和胸腔穿刺抽液组(C组,80例)。A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待胸腔积液减少时,尿激酶100000U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膜腔,夹闭导管10h后放开引流,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相同。结果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率A组8.75%明显低于B组30.00%和C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注药后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量短期内均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B组、C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胸腔引流加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深静脉导管在治疗老年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方法 127例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给予深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引流;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每周2~3次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积液消失时间、积液排出量、胸膜增厚率、包裹性积液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积液消失时间:观察组(7.3±1.2)d,对照组(13.6±2.3)d;积液排出量:观察组(2104±213)ml,对照组(1475±243)ml;胸膜增厚率:观察组10.6%,对照组54.1%;包裹性积液发生率:观察组7.6%,对照组27.9%;不良反应:观察组7.6%,对照组24.6%;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深静脉导管治疗老年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病程短且安全有效,可以取代常规胸腔穿刺抽液。  相似文献   

18.
李银娇 《江西医药》2009,44(8):780-781
目的探讨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中等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行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每天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万u,连续3d,对照组行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显著缩短,胸液排出量明显增加,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但气胸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后胸膜肥厚及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形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只有尽早、及时地抽出胸腔内积液并配合有效抗结核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内置持续负压引流胸水,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初治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经验,为其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59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结合口服激素及反复胸腔抽液进行治疗。结果胸穿抽液采取常规方法21例,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者38例;胸腔积液1周吸收9例,1~2周内吸收30例,2—4周吸收13例,1—2个月吸收5例,2个月以上吸收2例;12例出现胸膜增厚。结论2HRPE/4HR短程化疗方案,联合口服激素及积极胸腔抽液治疗初治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较好,且采用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较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