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感染死亡38例(52.1%),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感染死亡38例(52.1%),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 %),感染死亡38例(52.1 %),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弓形虫感染的危害性,准确估计致畸作用的强弱,区分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 方法: 测定受检查血清IgG抗体亲合力,测算弓形虫的感染风险度。 结果: 在检查的7 356份孕妇血清标本中弓形虫IgG抗体阳性508例,进一步检查发现94例亲合力低,判定为初次感染。 结论: 弓形虫感染风险度测定为区分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然  董莉丽  汪爱兵  冯磊  张清伟 《癌症进展》2023,(19):2136-2139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根据HR-HPV感染情况的不同将158例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分为单一感染组(n=119)和多重感染组(n=39)。记录两组患者的HR-HPV亚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合并HR-HPV多重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HR-HPV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单一感染组HR-HPV亚型以16型(94.96%)、18型(2.52%)居多;多重感染组以二重感染(82.05%)为主,三重感染(12.82%)、四重感染(5.13%)较少,其中二重感染HR-HPV亚型以16+18型(38.46%)、16+33型(12.82%)、16+59型(10.26%)居多。多重感染组中年龄≥65岁、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单一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癌患者合并HR-HPV多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R-HPV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降钙素原在FN合并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粒细胞减少伴发热乳腺癌化疗患者77例,根据临床或病原学诊断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总结感染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粒细胞最低值、持续时间、常见化疗方案、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差异。结果77例FN患者合并感染17例,感染率为22.1%;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感染组患者降钙素原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粒细胞下降持续时间长于非感染组;两组粒细胞值、C反应蛋白及化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FN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化疗后FN患者的规范管理,降钙素原对于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感染有诊断意义,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长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FN合并感染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调查方式,填写个案调查表,对我院2007年8月6日所有住院患者前1天零时至当日零时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60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6例,现患率为4.74%.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手术切口感染.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体内DNA甲基转移酶(DNMT)表达量,探讨肝癌组织中HBV感染与甲基化转移酶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间至2014年1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52例肝癌患者,根据肝癌组织中HBV感染情况分为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每组26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52例患者肝癌组织内DNMT1、DNMT2、DNMT3a和DNMT3b的mRNA表达量。结果 HBV感染组DNMT1 mRNA表达为1.21±0.24,非HBV感染组为0.83±0.21,HBV感染组DNMT1 mRNA表达高于非H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P<0.05);HBV感染组DNMT2 mRNA表达为0.77±0.15,非HBV感染组为0.63±0.12,HBV感染组DNMT2mRNA表达高于非H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5);HBV感染组DNMT3a mRNA表达为1.36±0.25,非HBV感染组为0.94±0.17,HBV感染组DNMT3a mRNA表达高于非H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P<0.05);HBV感染组DNMT3b mRNA表达为0.68±0.12,0.49±0.09,HBV感染组DNMT3b mRNA表达高于非HB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HBV感染促进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从而促进抑癌基因甲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种类,分析感染因素,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诊断的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后患者762例,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部位、种类和相关因素。结果 762例患者手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3.4%,其中感染部位最多为手术创面(46.2%),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23.1%)、上呼吸道感染(11.5%)。革兰氏阳性菌15株感染占57.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4.6%)为主要感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11株占42.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3.1%)为主要感染病原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护理方法为手术后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感染部位最多为手术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护理方法与手术后感染相关。临床中,应对各种可能引起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控制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宫颈癌患者HPV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因宫颈癌就诊且有临床病理确诊的患者171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进行基因诊断和分型,并进一步比较HPV多重感染、单一感染、无感染者在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上的差异.结果:171例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者为122例(71.35%),其中单一感染者103例(60.2%)、多重感染者19例(11.1%);HPV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常见(15例)、三重感染及四重感染各2例.单一感染主要是HPV16、18、58,多重感染主要是HPV16+58/52.无论是单一感染还是多重感染,均以含HPV16为主要的感染型别.年龄≥52岁宫颈癌患者中HPV多重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52岁患者,且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上,HPV多重感染与单一感染或无感染者之间均无差异.结论: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年龄有关,但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子均无关系,可能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适合临床筛查HPV感染及对HPV进行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采用不同防治感染对策后,分别观察两组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情况,分析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30例患者的感染部位,手术切口感染16.3%,肺部感染12.8%,胸腔感染3.5%,泌尿系统感染2.3%,总感染率34.9%;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部位主要常见于手术切口及肺部.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感染因素与吸烟、手术时间(>2h)、术中失血量(>200ml)均有关(P<0.05).43例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者占53.5%,未感染者占46.5%;43例患者早期防治术后感染后,感染者占16.3%,未感染者占83.7%;试验组的感染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主要分布在肺部和切口处,原因复杂,临床手术中早期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医院感染可加重病情 ,延长住院日 ,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控制感染的发生是医院管理重要内容。恶性肿瘤病人由于免疫功能受损 ,机体抵抗力下降 ,易继发各种感染 ,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解引起肿瘤病人感染的危险因素 ,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故对我院恶性肿瘤病人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1月~ 11月住院的恶性肿瘤 (含白血病 )病例 1899例 ,按统一表格 ,逐一登记。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判定。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瘤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37例淋巴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感染与疾病状态、中性粒细胞数的关系。结果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16.3%、例次感染率20.6%;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42.2%,其次是口腔牙龈及泌尿生殖道;G-杆菌占46.7%、G 球菌占31.7%、真菌占21.7%,G-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最常见;不同的疾病状态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尤其在复发时感染率高达29.4%;中性粒细胞数与感染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淋巴瘤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应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放在首位,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使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地降低粒细胞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甄子俊  夏奕  凌家瑜  童刚领  林琳  蔡月  孙晓非 《癌症》2009,28(7):718-724
背景与目的:改良BFM-90方案明显提高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的疗效,但化疗强度大,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如处理不当可影响化疗及预后。本研究总结改良BFM-90方案化疗相关感染的特点,同时探讨其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04例接受改良BFM-90方案化疗的儿童青少年LBL患者在各化疗阶段的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类型及化疗强度、骨髓抑制与感染的关系,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鉴别发热性质的价值,评价抗感染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在诱导缓解Ⅰa和Ⅰb阶段、再诱导缓解Ⅱa和Ⅱb阶段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2.5%、60.7%、48.6%、28.2%:巩固化疗阶段低/中危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7.2%.高危患者为100%。全组患者共发生感染302次,其中部位明确的感染为167次(553%),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而仅有发热而部位不明的感染为135次(44.7%);病原明确的感染为95次(31.5%),以G-细菌感染最多.而病原未明的感染为207次(68.5%);同时伴有骨髓抑制的感染为262次(86.8%),不伴骨髓抑制的感染为40次(13.2%)。PCT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0.2%,但未能鉴别感染性质。302例感染经治疗后.296例治愈,4例感染未愈但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2例因败血症死亡。结论:改良BFM-90方案治疗儿童青少年LBL并发感染的特征明显,与骨髓抑制密切相关。病原学诊断阳性率较低,感染性质不易鉴别,治疗上仍以经验性用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简称MRS)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1997年 4月~ 1999年 4月 2 6例恶性肿瘤并发MRS感染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感染11例 ,占同期金葡萄感染的 47.8% ,产酶率 72 .7%。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感染 15例 ,占同期表葡萄感染的 68.2 % ,产酶率 80 .0 %。 2 6例MRS感染中院内感染占 80 .8% ,且 61.9%为混合感染 ,合并菌主要为G杆菌、真菌。以去甲万古霉素为主的抗菌治疗临床有效率 66.7% ,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 恶性肿瘤并发MRS感染发生率较高 ,多为院内感染、混合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化放疗损伤 ,合理应用抗生素、激素 ,及时足量给予以万古霉素类药物为主的抗菌治疗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16.
HPV感染有高危型和低危型感染。所谓的高危型就是说人感染后比较容易导致宫颈癌。如果感染的是低危型HPV,将来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或尖锐湿疣,导致癌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肿瘤内科患者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845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中45例确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及导管相关感染较为常见;病原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导管及留置导尿管,既往广谱抗生素的暴露也是高危因素.结论:应重视表皮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注意高危因素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与中年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387例妇科体检女性的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其进行21种基因分型的检测;按年龄分布分为青年组(25~35岁)和中年组(36~55岁),比较两组的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结果 387例体检女性中,共21例感染HPV,总感染率为5.4%;其中青年组96例,共有9例感染,感染率为9.4%;中年组291例,共有12例感染,感染率为4.1%.两组感染率较高的高危HPV亚型为HPV16和HPV58.青年组单一感染有8例,多重感染有1例(1.0%);中年组单一感染有9例,多重感染有3例(1.0%).两组多重感染率近似.结论 HPV感染及亚型分布存在年龄差异,感染者以单一型感染和高危型感染为主,最常见的高危型是HPV16,其次为HPV5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院内感染部位与治疗方案的关系。方法 对作者单位 1998年 3月~ 1999年3月 90例肿瘤患者经手术、放疗、化疗后感染发生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以呼吸道、皮肤感染为主 ,放疗以放疗照射野内相应组织器官感染为主 ,尤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最多 ,化疗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结论 院内感染好发部位与治疗方案有关 ;为减少肿瘤病人院内感染对易感染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原发病感染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年龄、住院时长、化疗剂量、化疗时长、侵入性操作是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营养状态、感染预防用药和消毒到位是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对降低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