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6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浆心房利钠多肽(ANP)、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测定。结果显示:无并发症的CO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浆ANP、PRA、AT-Ⅱ水平增高(P<0.01);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浆ANP、PRA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AT-Ⅱ两组比较P<0.05。作者结合文献对其变化和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47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含量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哮喘组肾素活性(PR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紧张紊Ⅱ(AT-Ⅱ)以寒哮组增加最为明显(P<0.01);醛固酮(ALD)热哮组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PRA与PacO_2呈负相关,热哮组ALD与PaCO_2呈正相关。并发现PRA,AT-Ⅱ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死亡者PRA水平高于缓解患者(P<0.01)。提示:PRA可作为哮喘患者预后判断及疗效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37例急性中毒患者(其中乙醇中毒14例,安定中毒11例,胃肠炎型食物中毒12例)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急性中毒患者血浆PRA、AT-Ⅱ、ALD水平常呈升高现象(P<0.05或<0.01);且升高与中毒时间呈负相关;乙醇和安定中毒组较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组升高较为明显;PRA、AT-Ⅱ、ALD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AT-Ⅱ与PRA、ALD呈正相关(P值均为P<0.01)。提示:血浆PRA、AT-Ⅱ、ALD含量可作为急性中毒病情判断及疗效考核的有意义的监测指标。作者对中毒过程中PRA、AT-Ⅱ、ALD变化规律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血浆心钠素(ANP)、精氨酸加压素(AV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12和24小时血浆ANP、AVP、SOD和ET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最初2小时血浆ANP有轻度降低,AVP、SOD和ET均有轻度升高(P均〈0.05);伤后12和24小时血浆ANP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AHCVD合并MODS患者(MODS组)、20例AHCVD患者(AHCVD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1和CGRP水平。结果:MODS组及AHCVD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  相似文献   

6.
内科急症中多器官衰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免法测定了28名内科急症中多器官衰竭(MOF)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D)和醛固酮(ALD)水平。结果:MOF患者的AT-Ⅱ及ALD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分别为155.80±77.00ng/L,148.09±66.00ng/L与66.53±16.20ng/L,102.46±32.60ng/L),P<0.01;PRA及ALD随衰竭器官数增多而升高,而AT-Ⅱ则随衰竭器官数增多而降低;死亡组AT-Ⅱ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分别为72.37±24.44ng/L与174.01±82.28ng/L),P<0.01。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MOF的发病过程。作者认为测定内科MOF患者的PRA、AT-Ⅱ、ALD对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59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浆心钠素(ANF)、肾素(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ACVD急性期血浆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接近正常((P>0.05)。提示ACVD患者血浆ANF、RA、AT-Ⅱ、ALD的动态观察,对判断ACVD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AHCVD合并MODS患者(MODS组)、20例AHCVD患者(AHCVD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1和CGRP水平。结果:MODS组及AHCVD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MODS组ET1水平又明显高于AHCVD组(P<0.01)。AHCVD组血浆CG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ODS组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ET1/CGRP(E/C)比值明显高于AHCVD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升高、CGRP水平降低、E/C比值严重失衡与MODS的发生相关;检测血浆ET1和CGRP水平对评估AHCVD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科急症中多器官衰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放免法测定了28名内科急症中多器官衰竭(MOF)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MOF的发病过程。作者认为测定内科MOF患者的PAR、AT-Ⅱ、ALD对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4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及血浆儿茶酚胺(CA)变化的研究,发生AMI后PRA、AⅡ、ALD及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26例AMI患者口服小剂量卡托普利后,除PRA外,AⅡ、ALD、CA均明显下降,但下降的程度与心肌梗塞的部位有关,前、侧壁AMI患者的AⅡ、ALD及CA水平降低明显优于下、后  相似文献   

11.
用ELISA法测定了71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MLDL)浓度,对比分析了患者血OM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apoB100的浓度、变化及异常率,并分析了OMLDLI浓度与其它指的相关性。结果:CVD患者血OMLD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LDL-C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黄为  郭子Min 《急诊医学》1998,7(6):384-386
目的:探讨血浆P-选择素和IL-8的测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ARDS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IL-8,同时行APACHEⅡ评分,结果:ARDS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IL-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P-选择素也明显增高。两者呈正相关(P〈0.01),死亡患者血浆P-选择素,IL-8及APACH  相似文献   

13.
对24例脑梗塞患者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UBIO)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UBIO治疗前脑梗塞患者外周血中总T细胞(CD)、T抑制细胞(CD)数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CD4/CD8比值上升;B+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细胞数增多;白细胞介素Ⅱ受体(IL-2R+)和T辅助(CD+)细胞数则与正常人无差异。血浆Fn含量低于正常人。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UBIO治疗后,外周血中CD、CD细胞和Fn水平上升,CD4/CD8比值下降,B细胞数下降,HLA-DR+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提示UBIO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急性脑血管病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时的变化。方法 以49例急性脑硬塞(ACI)和38例脑出血(ACH)为对象与41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及CG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CI患者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ACH患者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与过氧化脂质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34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48h内的脑脊液过氧化脂质(CSF-LPO)、血浆过氧化脂质(P-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ry-SODA)的含量。结果:CSF-LPO、P-L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Ery-SO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伤情越重,CSF-LPO值越高;死亡组CSF-LPO值明显高于生存组。表明:颅脑损伤后颅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剧增,颅脑损伤后CSF-LPO水平反映了伤情的轻重。因此,作者认为测定CSF-LPO对伤情的判断及预后估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董碧蓉  周静 《华西医学》1994,9(4):373-374
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COPD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元肽(PⅢP),透明质酸(HA)以及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表明,COPD患者血清PⅢP、H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浆Fn则显著降低,提示PⅢP、HA及Fn在COPD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是反映COPD肺纤维化倾向的敏感指标,对预后判断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中心  陈碧 《新医学》1995,26(12):626-627
测定14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SO)的脂蛋白(a)[LP(a)]及载脂蛋白A1、B(APOA1、APO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其HDLC与TC之比值(H/C)。LP(a)的SO全组与9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每10岁分一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30岁以上各组增高(P<0.05)。其他脂质的SO各分组对应比较,APOB、TG、TC较对照组增高,APOA1、HDLC、H/C0降低(P<0.01)。LP(a)的增高及各脂类的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强调对SO早期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与Alzheimer氏痴呆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CD对28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和24例Alzheimer氏痴呆(A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ID患者的Vm、Vd、EPR低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AD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AD与MID比较,除EPR外其余各项指标都没有差异。RDC曲线分析表明以-1cm/sec的EPR临界点可鉴别AD与MI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 和血管紧张素Ⅱ(AT- Ⅱ) 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 检测75 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 例非颅脑损伤患者和30 例健康者的血浆中AVP和AT- Ⅱ含量,进行分析和观察其临床意义。结果 75 例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中AVP和AT- Ⅱ含量明显高于非颅脑损伤组( P< 001) ,非颅脑损伤组高于健康者组( P< 001) 。急性颅脑损伤组中AVP和AT- Ⅱ含量与GCS评分负性相关。结论 AVP和AT- Ⅱ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越严重,血浆中AVP和AT- Ⅱ含量越高。提示AVP和AT- Ⅱ也可作为观察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843例中风病患者血脂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2月-1995年2月经头部CT和(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出血、脑梗塞住院中风患者共3026例(其中脑出血908例,脑梗塞2118例),在3026例中,血脂测定资料完整者755例,另有健康对照组88例,测定了载脂蛋白A-1(APOA-1)、B-100(APOB-100)和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除HDL值脑出血高于脑梗塞外,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