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3~12月收治的89例临床疑为肛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结果 MRI检查的诊断率较高;3D SPGRT1WI序列对内口及主瘘管的显示率高于其他扫描序列(AX T2WI FS除外)及术前临床专科检查(P<0.05).3DSPGR T1WI序列对支瘘管的显示率高于其他扫描序列及术前临床专科检查比较(P<0.05).结论 MRI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肛瘘术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MRI序列对肛瘘的显示,探讨其在病灶显示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例临床疑诊或确诊为肛瘘患者,手术前行MRI检查,本文主要比较三种序列T1W压脂、T1压脂增强及STIR,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比较。结果 20例肛瘘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一致,15例单纯肛瘘,6例复杂肛瘘,3例伴肛周脓肿。三种扫描序列T1WI压脂、T1压脂增强及STIR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0%、90%、100%。结论联合三种序列能准确、清晰显示内口及各种类型瘘管的走行,是肛瘘术前定位的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肛瘘成像技术在术前分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肛瘘患者于术前行MRI检查,根据图像判断内、外口的位置及瘘管的走行,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学依据。结果磁共振肛瘘成像对于病变的检出敏感性较高(37/43)。对于大部分的肛瘘病例,均能较好的显示瘘管的走行情况及开口位置(32/37)。MRI分级与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是目前用于肛瘘术前评估的最佳影像学方法。MRI可以准确显示病变范围、评估预后,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3.0 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肛瘘诊断和临床分型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肛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0 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WI抑脂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和增强扫描,分析肛瘘不同扫描序列影像学特征,比...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1.5T磁共振机对3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MS病例进行T1WI、T2WI扫描检查及DWI检查;并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结果1.T2WI像共发现病灶455个,T1WI发现病灶378个,DWI检见病灶295个;2.T1WI所显示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在慢性期可显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常规磁共振的MS病灶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评定MS病灶是否为急性期,是诊断MS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及经体表高频超声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71例分别采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经体表高频超声两种超声检查方式记录肛瘘的超声影像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计算两种不同超声诊断方式诊断肛瘘主瘘管、分支瘘管、内口、外口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分析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及经体表高频超声的诊断优势.结果 经体表高频组检查出肛瘘主瘘管、分支瘘管、内口、外口符合率分别为81.9%、68.5%、37.8%、100%,经直肠双平面组检查出肛瘘主瘘管、分支瘘管、内口、外口符合率分别为85.5%、71.1%、96.3%、0,两组比较,经体表高频超声在诊断肛瘘外口存在优势,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在定位瘘管内口、瘘管走形(主瘘管、分支瘘管)及与肛管周围括约肌关系存在优势,因此两种超声方法联合探查,取长补短,可全面诊断肛瘘所需信息,并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结论 经直肠双平面超声与经体表高频超声二者联合探查对于肛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WI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MR表现,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在常规MRI序列及DWI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及其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病变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层及基底节、丘脑.36例病例中有18例DWI显示病变范围及信号强化对比优于T2WI序列,平均发病时间约8.2天;有14例T2WI序列显示优于DWI序列,发病时间约12.6天;有4例病变在DWI及T2WI序列上显示大致相仿,发病时间约7.8天.结论 常规MRI及DWI对其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显示优势各不相同,两种检查技术互补有利于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MRI定位技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选在本院确诊的2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试验组术前采用MRI定位技术确定瘘管走向、内口等情况,术中根据MRI结果进行手术,对照组术前未采用MRI定位,术中采用亚甲蓝染色技术确定瘘管走向、内口等情况进行手术。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观察MRI定位方法对肛瘘内口、支管和脓腔以及与肛门括约肌关系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以手术结果为标准,MRI术前对肛瘘与肛门括约肌关系的诊断准确率为95.0%,对肛瘘内口的诊断准确率为91.7%(88/96),对支管和脓腔的诊断准确率为95.0%(76/80)。试验组临床治愈率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3,P=0.002);试验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2,P=0.005)。结论术前MRI定位技术能明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到肛瘘内口、脓腔和隐藏支管,术前采用MRI定位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肌肉损伤,降低肛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相控阵线圈,对95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其中60例直肠腔内放置水囊,35例直肠处于正常闭合状态。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95例肛瘘中,Parkg分类显示:经括约肌肛瘘17例,括约肌间肛瘘50例,括约肌外肛瘘13例,括约肌上肛瘘15例。该结果与术后结果一致。MRI对内口检出符合率为90.52%;原发主管、支管/脓腔检出准确率为94.7%和96.8%。结论应用相控阵线圈的MRI检查方法,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如结合直肠腔内放置水囊检查,有利于显示病灶周围组织结构和提高影像学对比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肛瘘的患者70例,在术前进行MRI检查,临床医师依照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探查与治疗,然后将手术结果与术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RI术前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70例患者中准确显示瘘管内口位置63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0%;66例检出存在瘘管以及显示出瘘管位置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4.3%;脓腔的检出率为100%。结论采用MRI能够准确诊断出内口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位置关系、支管的位置以及远处脓腔的位置,临床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MRI各序列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共检出梗塞病灶104个,陈旧性病灶26个,超急性、急性梗塞病灶78个,急性、超急性病灶中,T2WI显示出梗塞灶53个,阳性率67.9%.DWI显示出病灶78个阳性率100%.陈旧性病灶26个呈长T1、长T2信号,DWI上呈等、低信号.结论 DWI对急性梗塞病变应用价值高,较常规MRI中T2WI序列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0 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对其进行MR的T1WI,T2WI、DWI及FLAIR序列检查。结果HIE患儿MRI的T1WI及FLAIR序列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T2WI及DWI序列(P<0.05);DWI序列可早期发现部分病变。结论 MRI对HIE的诊断有高度的敏感性.选用不同的MR序列可提高HIE患儿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890-893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SAH患者,包括超急性或急性期19例,亚急性期10例,慢性期6例。均行CT、磁共振常规序列(T1WI,T2WI)及FLAIR,DWI和SWI序列检查,观察SAH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各检查方法对各时期SAH及其病因和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SAH在FLAIR,DWI序列上显示为高信号,在SWI序列上呈低信号;MRI常规序列对各时期SAH检出率较低;CT在超急性或急性SAH和亚急性期SAH的检出率分别为73.7%和50.0%;而FLAIR,DWI联合SWI序列对各时期SAH检出率均为100%。结合MRI常规序列显示SAH合并脑挫裂伤或弥漫性轴索损伤(DAI)17例,脑缺血或梗死1例,在自发性SAH中显示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各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IR,DWI联合SWI序列对诊断SAH敏感性及准确性最高,并能够较好地显示其病因和并发症,为临床诊治、分期、病情评估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与头颅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MRI T1加权血管成像(T1WI)序列、MRI T2加权血管成像(T2WI)序列相比较显示病灶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经MRI检查确诊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38例MRI资料,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43~88岁,平均68.5岁。结果 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37例、略高信号1例,阳性率约97%;FLA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33例、等信号2例、被脑水肿遮掩1例、被脑白质变性遮掩1例,阳性率约89%;T1WI序列呈明显低信号28例、等信号9例、被脑水肿遮掩1例,阳性率约73%;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32例、等信号4例,被脑水肿遮掩1例、被脑白质变性遮掩1例,阳性率月84%。结论与FLAIR序列、T1WI序列、T2WI序列相比较,DWI序列对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显示率高,具有更加稳定、清晰、早期显示病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发病6 h内疑似脑梗死患者,于CT检查下排除急性脑出血后,给予患者常规的DWI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经DWI诊断检查8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显示高信号,弥散系数图像为低信号,检出率100.0%。32例继发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常规序列诊断仅可见有陈旧性梗死病灶,而采用DWI则可清晰发现新梗死病灶,DWI全方向能更清晰诊断梗死病灶。结论 DWI技术用于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某院收治的肛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准断肛瘘分型及肛瘘脓肿、内口、瘘管的符合率分别为96.34%、100%、93.41%、98.33%,与手术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瘘患者采用MRI诊断,能够准确得出瘘管分型,并判断瘘管、内口数目及有无脓肿形成,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技术。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22例,男12例,女10例,行MR检查。结果FLAIR序列显示肿瘤实质内可见不规则点状、杂乱的线状或称为"乱麻状"的不规则等信号,肿瘤边界显示不清。DWI序列显示肿瘤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应用DWI和FLAIR序列有利于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发病2—24h内临床初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全部行CT平扫排除脑出血后,再进行常规MR成像及DWI检查,观察病变检出率、信号强度、边界及范围,并计算病灶的ADC值。结果超急性脑梗死(发病2—6h)9例,CT检查均为阴性,其在磁共振FRFSET2WI及FLAIR T2WI序列上均无明显显示,而DWI均显示了不同程度高信号;急性脑梗死(发病6—24h)22例,只有5例CT提示有较明确新鲜病变。DWI在显示病灶的信号强度、边界以及范围上均优于磁共振FRFSE T2WI及FLSIR T2WI序列。31例患者病灶的ADC值均下降。结论DWI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能对急性脑梗死作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场MRI机DWI序列在胼胝体梗死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经临床诊断为胼胝体梗死的病例,分析行常规序列及DWI检查的MRI表现,分析各序列间信号变化。结果胼胝体梗死急性期DWI序列阳性率较髙,比常规T2WI/T2WI-FLAIR敏感。急性后期DWI显示病灶不如T2WI-FLAIR敏感。结论 MRI是胼胝体梗死诊断的首选方法,DWI序列是急性胼胝体梗死诊断与鉴别中最敏感、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不同分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以及DWI检查。结果 7例超急性期患者常规MRI未见异常,DWI均出现高信号;29例急性期患者MRIT2WI均为高/稍高信号,T1flair均为低/稍低信号,DWI均为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显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