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姬建伟  张喆  郭志鹏 《江西医药》2021,56(9):1379-1380,1390
目的 研究高场强动态增强MRI检查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比较良、恶性SPN动态增强各参数变化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96例SPN患者中恶性58例,良性38例.MRI检查示恶性SPN组病灶可见明显强化,SS范围在(2.57~7.33) %/s之间;良性SPN组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轻微强化,SS范围(0.28~5.24) %/s之间.统计结果示,恶性SPN组SS、PH及增强后信号强度改变值E1、E2、E4均显著高于良性SPN者(P<0.05).若以SS值2.5%/s作为良、恶性SPN鉴别标准.高场强动态增强MRI检查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63.16%,准确性为83.33%.结论 高场强动态增强MRI在鉴别诊断效良、恶性SPN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有效反映病灶血供信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定性鉴别的应用价值,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SPN行平扫和增强后序列扫描,计算结节增强参数,统计各个期相的CT净增值与最大CT净增值的差异,观察结节形态学征象,计算多期动态扫描的△CT值对诊断恶性与非恶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炎性、恶性SPN增强后30s、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均明显高于良性SPN,炎性SPN增强后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明显高于恶性SPN,因而,炎性SPN强化最明显,恶性次之,良性强化最不明显,三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能够为恶性、良性、炎性SPN鉴别提供有利证据,可以同时观察结节的形态和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林栋 《华北国防医药》2010,22(6):541-543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HR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SPN进行HRCT平扫,并选择同一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及其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影像鉴别。结果恶性结节平均强化CT值为(39.8土10.5)HU,良性结节平均强化CT值为(13.8±6.7)HU,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结节以均匀、不均匀强化为主,结核球以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为主,炎性结节强化方式多种多样;HRCT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恶性SPN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82.5%,90.0%、82.6%,90.5%、82.1%,84.0%、87.5%,94.7%、71.4%,良、恶性SPN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CT动态增强扫描对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96例乳腺病变患者行3.0T MR检查,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的MRI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以评价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示良性变例46例,恶性病变为50例。病灶准确性为97%,敏感性为93%,特导性100%,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7%。结论:乳腺MRI的应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瑜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35-1936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动态增强扫描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炎性结节的情况,对各组之间的动态增强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和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一般≥20Hu,良性结节的强化峰值一般≤15Hu;多数恶性结节(58.29%)为均匀强化,炎性组中多数病例(66.67%)呈周边环状强化。结论:良、恶性SPN可通过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PH、CT、强化模式方面的不同来反映其微血管构成的差异,从而对SPN的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韩贺山  管京乐 《安徽医药》2013,17(6):1003-1004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乳腺患者MRI环形强化病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患者均行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扫并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21例乳腺环形强化病变中,恶性病灶16例,良性病灶5例,病灶增强形态特征及时间一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可以作为鉴别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良恶性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徐艳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67-3468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定性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孤立性肺结节( SP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SPN 17例,炎性SPN 12例,恶性SPN 36例,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SPN行平扫和增强后15s、30s、60s、120s、180s、240s、300s等7个序列扫描,计算结节增强参数,统计各个期相的CT净增值与最大CT净增值的差异,观察结节形态学征象,计算多期动态扫描的△CT值对诊断恶性与非恶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炎性、恶性组SPN增强后30 s、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 t=3.914、8.624、8.593、9.553、9.852、9.771和3.705、7.842、7.739、8.863、9.025、8.992,均P<0.05);炎性组SPN增强后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明显高于恶性组(t=6.047、5.743、7.538、6.366、7.156,均P<0.05);炎性组中仅15s、30s期相CT净增值与最大净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7、3.711,均P<0.05);恶性组仅15s、30s、60s期相的CT净增值与最大净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1、3.954、3.677,均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SPN诊断效能最高的是CT最大净增值15~60 Hu,其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6.21%,准确度为89.23%。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能够为恶性、良性、炎性SPN鉴别提供有利证据,可以同时观察结节的形态和强化特征,以CT最大净增值15~60 Hu作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阈值具有较高准确性,以增强后15s、30s、60s为扫描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数字X线增强形态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数字X线常规和增强检查.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X线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密度及其X线增强特征等.结果 29例患者共计病灶31个,其中恶性26个,良性5个.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多清晰,强化均匀或伴有内部分隔等;恶性病变则多为不规则形,边缘可伴毛刺,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强化不均匀,病灶常呈环形强化,导管样强化.良恶性病变边缘形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6.43,P <0.05).病灶增强形态诊断的敏感性为83.8% (26/31),特异性为76.9%( 20/26).结论 乳腺数字X线常规摄影可提供病灶的形态学信息,而增强数字X线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HR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平扫,并选择同一层面行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计算并分析结节强化的CT值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描绘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恶性SPN平均强化CT值为(32±4)Hu,良性SPN乏血供组平均强化值为(14±3)Hu,良性SPN血供丰富组平均强化值为(47±6)Hu,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3组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特征。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行DWI及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检查.比较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MRI动态增强的形态学特征,TIC曲线形态及分布,ADC值,两者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MRI动态增强的形态主要以类圆形为主(76.0%),边缘以光滑(72.0%)为主,乳腺癌的形态主要以分叶形为主(60.7%),边缘以毛刺征(60.7%)为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乳腺良性病变TIC曲线形态以Ⅰ型(68.0%)为主,恶性病变以Ⅲ型(78.6%)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6%乳腺癌ADC值≤1.22×10-3 mm2/s,80.0%乳腺良性病变ADC值>1.22×10-3 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单一诊断(均P< 0.05).结论 DWI联合TIC诊断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病患者40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肺癌和炎性假瘤的最大强化值与结核瘤有显著性差异.恶性结节的强化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1).以强化值20HU为阈值,敏感性100%(26/26例恶性结节),特异性42.8%(6/14例良性结节),准确性85%(34/40例肺结节).结论 强化值≤20HU,提示为良性结节;螺旋CT能准确判断SPN的强化程度和类型,能够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周志强  孙宏  王哲 《河北医药》2010,32(20):2832-283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检查对各种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探讨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我院87例肝脏占位患者共131个病灶,应用GESIGNAHD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采用腹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行常规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检查。结果应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典型表现为:肝囊肿100%,肝脏海绵状血管瘤87.5%,肝细胞肝癌78.8%,肝脏转移瘤78.6%。应用DWI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准确性为:肝囊肿100%,肝脏海绵状血管瘤93.8%,肝细胞肝癌88.5%,肝脏转移瘤88.1%。结论DWI对肝脏肿瘤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DWI和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可增加诊断信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不同成像方法-MRCP、MRCP与T1和T2加权平扫、MRCP加T1和T2加权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6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病例MRI资料,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学医师分别采用上述成像方法及组合,依次获得对胆道梗阻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MRCP结合T1和T2加权平扫对胆道梗阻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单独MRCP,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MRCP加T1和T2加权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与MRCP加T1和T2加权平扫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结论:MRCP不能取代常规的MR扫描,常规非增强MR扫描可以增加对胆道梗阻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MRCP加T1和T2加权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经统计学处理并不能显著改善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判定恶性病变周围血管是否受侵以及受侵的程度,对临床确定肿瘤的是否可切除性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2月有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MR检查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总结不同乳腺疾病的MRI特征及在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良性36例,恶性24例,诊断良性34例.恶性23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95%。结论综合MR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b值情况下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痛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6例肝占位性病变、11例肝硬化病人行CT及MRI平扫加增强,DWI扫描,选取3种b值(300,500,700 s/mm2)各扫描1次,测量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的ADC值.同时测量病灶及相同层面的肝右叶无病灶肝实质ADC值,比较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在3种b值时ADC值有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病变的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组织ADC值比值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30例,CT或MRI检查肝脏未见异常改变,肝功能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CT和MR、DWI扫描方法同上.应用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7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25例,其中肝细胞肝癌13例,转瘤10例,胆管细胞癌2例;良性病变51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3例,肝囊肿18例,肝脓肿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3种b值下正常肝脏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肝脏与肝硬化的ADC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b=300时,以1.6×10-3 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80.6%和76.g%;b=500时,以1.65×10-3 mm2/s为阈值,分为95.0%、78.1%和73.1%;b=700时,以1.41×10-3mm2/s为阈值,分别力90%、77.5%和77.5%;恶性、良性病变病灶ADC/肝脏ADC比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病灶与肝脏ADC的比值小于1.0为阈值,b=300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0.0%、81.8%和73.6%;b=500时,分别为65.0%、86.1%和78.6%.b=700时,分别为75.0%、94.g%和88.1%.肝脓肿的ADC值变化较大,波动范围0.98~2.61×10-3 mm2/s.结论 肝脏恶性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恶性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低于良性病变比值,取b=500,以ADC值1.65×10-3 mm2/s为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仍有部分重叠,肝脓肿的ADC值变化差异较大,需结合常规MRI检查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临床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进行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6例,对其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并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分析方法选用双盲法。结果恶性SPN组与良性SPN1组患者的强化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良性SPN2组患者的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强化值>20 HU为恶性病变,以强化值≤20 HU为良性病变,则动态CT增强扫描的结果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4.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SPN临床检查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为解决疑难病例提供诊断意见。  相似文献   

17.
良、恶性骨肿瘤的MRI动态增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亮  谢道海  丁庆国  陈剑华 《江苏医药》2005,31(7):507-509,480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在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MRISE序列的T1WI和FSE序列的T2WI、STIR序列、动态增强MRI以及常规增强扫描。重点分析动态增强参数早期动态增强最大斜率值(Slo)、病变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Rrimcenter)及SITime曲线类型。结果良、恶性骨肿瘤在动态增强SITime曲线类型方面有差异(P<0.05)。恶性肿瘤SLo为每秒(4.33±2.70)%,良性肿瘤为每秒(1.46±0.9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每秒2.0%为界,Slo对肿瘤潜在恶性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77.8%和80.6%。恶性肿瘤的Rrimcenter为0.58±0.21,良性肿瘤为0.15±0.2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0.27为界,对肿瘤潜在恶性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72.8%和86.6%。Slo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动态增强参数早期动态增强最大斜率值、病变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为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乳腺非肿块强化(NME)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NM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DCE)、手术病理或者穿刺活检诊断。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磁共振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磁共振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良、恶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差异。结果 60例NME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良性病灶19例(31.67%),恶性病灶41例(68.33%)。动态增强磁共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6%、94.7%、96.6%。良恶性病变患者的年龄、病变的形态分布、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鉴别NME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病变强化特征、强化曲线类型、早期强化率、峰值时间,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乳腺疾病40例,均行MR平扫,动态增强。统计良恶性病变形态学改变、强化类型、早期强化率、峰值时间。结果良性病变增强后大部分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内部强化均匀。Ⅰ型曲线占68%,Ⅰ/型曲线占52%,早期强化率〈50%,50%-100%,〉100%均可见。峰值时间〉3min占89%。恶性病变多呈分叶状,边缘有毛刺,环形强化及Ⅲ型曲线为特征表现。Ⅱ型曲线占78%,与良性病变有明显重叠早期强化率均大于100%,峰值时间≤3min占87%。结论分析乳腺疾病血液动力学改变,可提高对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裴莉  龚洪翰  曾献军  周俊杰 《江西医药》2009,44(7):651-652,66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uff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方法及所获得的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30例,共计病灶35个。行弥散加权成像、常规T2W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Gd—DTPA(3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度3ml/s。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将所得图像传送MultiModalitu工作站得ADC图及时间一信号曲线。结果DWI显示100%的恶性病变(16/16)和94.7%的良性病变(18/19),敏感性为97.1%(34/35)。相对ADC值的良性/正常、恶性/正常组有显著性意义。增强扫描显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特征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DC值结合MR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