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院至1972年迄今,共收洽先天性总胆管囊肿4例,现报告于后:例1,男,9岁,因腹痛,黄疸20余天,右上腹肿物10余天于72年7月15日入院。20天前突感右上腹阵发性剧痛,体温39℃。经治疗症状减轻后右上腹出现两肿物,一大一小,大肿物10×8厘米许,稍可左右移动,光滑,质较硬,扪之觉不适。小肿物浮于大肿物之表面,核桃大,随呼吸上下移动。巩膜和皮肤有黄染,大便陶土色,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7月以来,我科有3例胆系术后发生胆漏的病例,经及时观察发现,行第2次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女,64岁。因胆囊炎、胆囊结石、胆道畸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2小时右上腹烟卷引流处有大量胆汁样液。考虑为漏胆,行第二次手术,腹腔引流加“T”型管引流术,住院16天治愈出院。例2:患者,男,70岁。因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加“T”型管引流术,术后第37天经“T”管造影拔除“T”管,出现腹膜刺激症,腹穿抽出胆汁样液体,行胆总管痰口修补加腹腔引流术。住院8天后治愈出院。例3: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在合并有不同病变时的外科治疗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79~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64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分别经B超、CT、ERCP、MRCP及术中造影或术中探查确诊。其中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AJPBDS)58例。施行外引流术8例,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7例,内引流7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7例(其中13例行二次手术)。随诊2个月~24年,7例急性胆道感染者行ENBD治疗控制感染确切:8例外引流手术患者,7例行二次手术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行内引流手术患者2例发生癌变,内引流术术后5例因反复胆道感染及胆道结石形成、吻合口狭窄再手术;47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随访无反复胆道感染及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多数合并AJPBDS,其治疗以手术切除囊肿、胰胆管分流及胆-肠重建为基本原则。视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时行ENBD或外引流控制感染效果确切;囊肿切除、胰胆分流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期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5例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Ⅰ型)患者分期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4例在局麻下胆总管囊肿穿刺置管引流,二期行囊肿切除和胆肠Roux-en-Y吻合术。11例患者一期局麻下行胆总管囊肿造瘘外引流术,二期行胆囊切除和胆肠Roux-en-Y吻合术;15例均在4~6个月内治愈。结论分期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手术耐受力,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胆道自发性穿孔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9例胆道自发性穿孔患儿,平均年龄15个月,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差、呕吐、发热,同时有全腹压痛.结果 8例术前经腹腔穿刺,1例经剖腹探查明确诊断.6例未见穿孔部位患儿行单纯腹腔引流或加做胆囊造瘘,3例行胆总管引流 腹腔引流.治愈5例,失访1例,死亡3例.结论 一旦怀疑为胆道自发性穿孔,应尽早行腹穿检查明确诊断,并尽快行胆汁外引流术,选择最稳妥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999年间共收治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腹痛者15例(78.9%),发热11例(57.9%),黄疽4例(21.1%),右上腹包块2例(10.5%),具有腹痛、黄疽、腹部包块三联征者仅1例。术前通过各种检查,确诊或疑诊17例(89.5%)。其中,Ⅰ型17例,Ⅳ型2例,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1例;行囊肿大部切除、近肝端胆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7例,1例先行T管引流术,后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胆漏、胰漏。本组无感染,无死亡,均痊愈。结论 小儿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临床症状不典型,B超检查有较高确诊率。手术宜切除囊肿、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在B型超声检查定位下,应用PTCD导管作经皮经肝肝囊肿引流术,并在抗感染和支持疗法的配合下,使一例因反复感染而行四次手术的肝囊肿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女性患者,39岁,住院号15432。1969年12月10日因右上腹包块来我院求治。经剖腹探查诊断肝囊肿。因囊肿占整个左叶并侵及右叶,手术切除困难而行囊肿壁与空肠侧壁吻合术。术后第八天病人出现寒战、高热,经检查为囊肿继发感染。再次手术行囊肿“T”型管引流,术后病情好转。四个月后将“T”型管拔出,因引流口未愈合,行第三次手术,重新作肝囊肿空肠吻合术,术后一期愈  相似文献   

8.
苏光建  吴光铸 《云南医药》2001,22(2):139-139
例 1,女性 ,6 4岁。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 6年 ,再发加重伴黄染 2 0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胆总管结石 ,Ⅱ型糖尿病住院。入院后 3日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粗约1 8cm ,从内取出大小结石 6 0余枚。术后 17天 ,拔出T管 ,当时感腹痛剧烈 ,立即用导尿管从拔出孔中插入 ,未引出胆汁 ,腹痛不缓解。腹穿抽出胆汁 ,随即手术探查 ,腹腔内有胆汁约 4 50ml,窦道未形成、胆总管中段原置T管口有胆汁流出。清理腹腔后再置入T管 ,3个月后拔管痊愈。例 2 ,女性 ,6 3岁。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 1年余 ,加重 1月伴黄染。以结石性胆…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2岁。因突发性下腹部剧痛12小时,在外院拟阑尾炎穿孔行手术治疗。取右下腹直肌切口进腹腔,见阑尾炎症不明显,腹腔有多量脓液及食物残渣,拟诊溃疡病穿孔。因条件限制,切除阑尾后关腹,急转我院。取上腹正中切口进腹探查,腹腔有脓液,胃、十二指肠、小肠、胆道肝脏均正常;探查大肠,于直肠上段可见一穿孔,直径1.2cm,周围肠壁及粘膜正常,行穿孔修补术,腹腔引流。术后恢复良好,两周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丁长胜 《淮海医药》1999,17(3):F003-F003
例1,女,70岁.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10年余,加重1周余.体检:神清、消瘦,巩膜中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十),局限性肌卫,血WBC 21.5×10~9/L,N 0.85.“B”超示:胆囊炎,胆囊多发性结石,胆总管结石.急症手术,术中见肝脏结节性硬变伴有中等量腹水,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2周,夹管试验无不适感,决定拔管,拔除“T’管后不久即出现剧烈腹痛,开始以右上腹痛明显,5h后逐渐出现全腹疼痛伴寒战高热,腹穿抽出胆汁,诊断胆汁性腹膜炎.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约有1000ml胆汁,原“T”管周围无窦道形成,胆总管周围炎症水肿明显,见胆汁外溢,无法修补处理,故于胆总管周围放置双套管负压引流,术后虽经抗炎、补液治疗,但中毒性  相似文献   

11.
袁某,女,51岁,农民,因右上腹绞痛伴寒战、高熟黄疸、低血压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中毒性休克,于1987年7月2日行胆囊造瘘、胆总管切开减压、取石、“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术后经抗感染、戈持疗法、病人好转,中毒症状减轻、黄疸明显消退。术后半月拔出胆囊造瘘管,“T”管则因钳夹后腹胀痛,继而高热而不敢拔除。病人因经济困难住院26天带管出院。嘱定期来院复查,但病  相似文献   

12.
本院自1988~1996年共收治先天性股管扩张症合并胆道穿孔患儿9例,经胆管及腹腔引流后行胆囊切除Roux-Y式胆道重建术,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患儿,男3例,女6例。因胆汁性腹膜炎第一次急诊手术,手术年龄16~24个月,平均20个月。手术见胆道穿孔7例位于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2例在胆总管中段前壁,穿孔长径0.5cm~2.0cm不等。9例胆总管不同程度扩张。经穿孔处放置T管行胆道外弓l流加腹腔弓l流。穿孔较大者以细肠线作局部修补缩小孔径固定T管。术后三周经T管造影,4例胆总管仍扩张,5例扩张不明显。8例存在胰胆异常合…  相似文献   

13.
胆肠内引流术主要用于胆管梗阻解除后需要重建胆肠通道的疾病.但在肝胆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狭窄、先天性胆管囊肿和肝门胆管癌等复杂胆道病变情况下,胆肠内引流不能代替对肝内外病变的充分处理.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七天,畏寒,发热,巩膜黄染4天,于1993年1月31日急诊入院.入院诊断为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术后二十余天T型管仍能每日引流出胆汁600ml以上,曾试验性闭管,3小时后患者即感右上腹胀痛不适.行T管逆行胆道造影,证实胆总管下段仍有梗阻,虽经积极消炎治疗仍无好转,于一个月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7岁。于出生后因胎粪排出延迟伴腹胀、呕吐求治于当地医院,经钡剂灌肠等检查后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治疗后能排出大量粪便,排便后腹胀等症状消失。但仍反复出现便秘、腹胀,均须洗肠或塞肛栓等处理排出大便后症状始缓解。1986年1月,因腹胀明显伴持续腹痛就诊于当地县医院,经剖腹探查发现巨结肠(乙状结肠下段)破裂,腹腔内大量粪便污染。行肠管修补及腹腔引流术,术后第二天修补的肠管再度穿孔,并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转来我院。经腹腔冲洗引流,肠穿孔修补加穿孔近端肠管(乙状结肠上段)外置造瘘术。术后造瘘近端肠管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至2002年1月治疗的32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临床资料。结果 按Alonso-lej分型法,Ⅰa型、Ⅲ型、Ⅳa型各有30例(93.75%)、l例(3.12%)、l例(3.12%)。32例患者均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首次行囊肿外引流术1例,首次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上述病例术后随访8个月-10年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PP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院行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行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均取得成功,经置管引流10~90 d,平均60 d,所有患者全部临床治愈。穿刺置管引流期间均未出现气胸、胃瘘、肠瘘、胆瘘、胰瘘、腹腔感染、脾脏损伤、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12月,平均6月,均未发现胰腺假性囊肿复发的患者。结论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操作简单、实用,创伤小,可重复操作,临床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2岁,因突发上腹痛2小时余入院,既往体健。查体:痛苦貌,全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为著,肠鸣音弱。血常规:WBC12.4×10^9/L,Hb197g/L,N65%。腹透:两侧膈下见半月形引流气体影,考虑上消化道穿孔。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诊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修补术。术后30余小时,病人在床上解小便后,出现腹痛、腹胀,腹痛以右上腹为著,伴胸闷、  相似文献   

19.
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杨才胜*陈建华*杨世英*例1:女,17岁,白族。因右上腹包块渐增大2年,黄染4个月,伴腹痛入院。包块于右上腹部鹅蛋大小,逐渐增大,尤以就诊前半年迅速,腹胀明显。2年来,常有右上腹部隐痛,入院前4个月出现黄疸,偶有发热。查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术前行cT及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管囊肿(Caroli病),3例肝外伤术后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示囊肿与胆管相通,6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孤立性肝囊肿,行囊肿穿刺或腹腔镜开窗引流见囊液为胆汁样而确诊。经皮经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3例,开腹囊肿切除5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结论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与其他孤立性肝囊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经肝囊肿穿刺引流,开腹囊肿切除,囊肿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等。临床上应提高对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的认识,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