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145例糖尿病人分为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两组,就其对心脑血管病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率为8.23%,高血压组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率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有关,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指出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积极防治高脂血症是预防高血压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探讨糖尿病并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145例糖尿分为正常血压和并高血压两组,就其对心脑血管病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为8.23%,并高血压组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率为53.3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尿酸、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7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彩超结果及其血糖、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年龄,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情况。结果: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血压、血脂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高血压并糖尿病组较不伴有糖尿病组颈动脉病变及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尿酸、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糖、高血脂等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动脉粥样硬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伴心脑恤管病变与血脂血压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50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156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变组3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血糖、HbAlC、C肽、血脂、血压),筛选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年龄、HbA1C、C肽、TC、LDL-C、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组(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收缩压、餐后2hc肽是2型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刚  陶剑虹  林家弟 《西部医学》2008,20(5):996-997
目的了解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隐性高血压及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36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其隐性高血压的特点,并根据有无隐性高血压分为两组,比较其尿微量白蛋白的特点。结果36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1例(30.6%)有隐性高血压。隐性高血压组的血压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水平均显著升高,尿白蛋白水平增高(132.1μg/minvs8.5μg/min,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也增高(45.6%vs12.0%,P=0.040)。结论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隐性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隐性高血压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醛固酮逃逸现象.方法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测量值正常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及其动态血压值.结果 醛固酮测量值正常组患者血压平稳,T/P比值>50%,心脑血管病发生率较低,醛固酮测量值不正常组血压不平稳,T/P比值≤50%,心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用ACEI或ARBs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该尽早发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并积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50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156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变组3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血糖、HbA1C、C肽、血脂、血压),筛选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年龄、HbA1C、C肽、TC、LDL-C、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组(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收缩压、餐后2h C肽是2型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218例NIDDM进行了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测定和眼底检查,同时测定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并记录血压及病程。结果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为41.3%,其中微量蛋白尿为30.3%,持续蛋白尿1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为50.9%,其中背影型视网膜病变(BDR)占42.4%,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8.7%。正常蛋白尿组36.7%伴BDR,3.9%伴PDR;微量蛋白尿组56.4%伴BDR,10.3%伴PDR;持续蛋白尿组50%有BDR,33.3%伴PDR。微量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D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大量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D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压(MAP)分别为13.57±1.81和12.89±1.99kPa(P>0.05);持续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MAP分别为15.45±3.14和13,57±1.81(P<0.025)。结论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是DN和DR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监测17例正常血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患者及17例合并高血压IDDM患者的24h血糖、24hMR,并测定24h尿儿茶酚胺,发现两级各有4例(23.5%)出现低血糖而诱发血压升高,正常血压组低血糖时血浆血糖浓度为2.4±0.72mmol/L,诱发的血压升高值为2.53±1.43/1.60±1.65kPa;合并高血压组低血糖时血浆血糖浓度为3.3±0.62mmol/L,诱发的血压升高值为4.66±2.60/1.73士1.55kPa。两组差另11显著(P<0.05),说明高血压组更易引起血压升高。本研究结果提示,IDDM患者血糖的稳定对维持其血压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分布状况及与发病年龄、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病史追问、血压测量、检查眼底、留尿测微量白蛋白。结果(1)15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以急、慢性并发症住院治疗;(2)入院病人急性并发症中酮症82例、感染39例,慢性并发症依次为高血压56例、脑血管病变明例、肾脏病变20例、神经病变17例、视网膜病变12例、心肌病变11例。(3)糖尿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6年分别为20.0%、25.0%、29.4%。,10年后分别为30.0%、50%、41.2%。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在老年组发生率高,急性并发症酮症在青少年组1型糖尿病发生率高。结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因此普及糖尿病教育,加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高危人群普查,早期诊断,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其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夜间血压升高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压、尿白蛋白尿排泄率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初检时夜间与日间收缩压的比值,〉0.9为观察组(46例),≥0.9为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前瞻性研究,观察两组病人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的异同。[结果]观察组3年累计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26.09%,较对照组(7.41%)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P=0.031).[结论]夜间血压升高可能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部分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有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哲  孟琛 《当代医师》1996,1(9):12-14
本文对北京部分地区344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高血压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确诊高血压患率为38.0%,临界高血压为12.1%,患病率在女性高于男性,城区高于乡村。有高血压病的老人其健康自评及生活活动能力不如血压正常才。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有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在有高血压的老人中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调查显示高血压病人老人的知晓率国6  相似文献   

13.
黄荣根  宋晓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40-941,944
目的:探讨机关人员的血压水平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江苏无锡地区部分机关的5821名工作人员的系统体检,计算不同性别的血压分类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不同血压水平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①男性正常高限血压占11.63%,高血压病占38.95%;女性正常高限血压占7.01%,高血压病占21.84%,男性正常高限及高血压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O.01)。②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除70—79岁组外,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③随着血压升高,血尿酸水平增高;随着高血压程度加重,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随着血压升高,血尿酸水平增高,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血压达到高血压病1期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已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1.5~3倍。荷兰学者曾报道7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60%,当糖尿病并发广泛肾损害时几乎100%伴有高血压。多数糖尿病患者血压超标,同时有2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患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未明确诊断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糖耐量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高血压门诊建立档案的未曾诊断过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人,以无高血压的健康人群113人做对照.两组人群均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建议,进行82.5克葡萄糖粉口服糖耐量试验,选用服糖后2小时血糖数据进行统计,观察两组人群糖耐量异常发生率的差别,并比较10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糖耐量异常与正常的两组人群在腰围、血压、体重指数、年龄等方面的差别.结果:1.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组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达24%,糖尿病发生率为8.8%;血压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为13%,糖尿病发生率为2.7%.2.高血压组中,糖耐量异常患者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与脉压差水平、空腹血糖较糖耐量正常者明显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组中体重指数、脉压差、空腹血糖水平是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1.高血压组中糖耐量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2.10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组中体重指数、脉压差、空腹血糖水平是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急血浆胰岛素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关系,以探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方法:47例DN患分为两组:正常血压组21例,高血压组26例。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与正常血压组无显差异(P>0.05),而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计。  相似文献   

17.
测定35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压动态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动态血压各参数介于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动态血压水平与胰岛素水平是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2例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老年患者行颈动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高血压患者中,3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9.49%;2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中,1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64.00%;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5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50.00%;8例糖尿病患者中,3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37.50%。结果表明: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老年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斑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对其进行形态学评价,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血管性病变患者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ABPM6100监测仪,设定程序为昼20min、夜30min充气测量1次血压,记录并储存结果。结果单纯性高血压组异常节律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心、脑、肾TOD组。异常节律中TOD以非杓型改变为主(占41.0%).反杓型及超杓型分别为20.8%、6.5%。在脑血管损害病变中反杓型及超杓型的发生率分别为23.8%、7.5%。各组昼夜血压正常节律发生率与异常节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并发TOD的昼夜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OD、年龄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时,应注意纠正昼夜血压节律的紊乱。  相似文献   

20.
20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德亮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41-142
目的通过对20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了解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情况、相关因素及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将200例老年糖尿病与180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就其病程、血压以及各项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并发症发病率最高,尤其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明显,分别为49.0%、45.0%、44.5%、42.5%、41.0%;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结论随着年龄增高,其各种并发症随之增多,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可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