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点穴针刺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张涛(解放军空军86001部队医院针灸科,哈尔滨150001)头痛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其中以颈部疾病所致者尤为多见。我科自1989年以来采用颈部点穴配合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治疗组60例均为...  相似文献   

2.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采用针刺和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29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颈源性头痛是指60岁以上患者因颈椎病或颈部软组织劳损而引发头痛颈痛。颈源性头痛伴有颈部压痛,而且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发生率很高,头痛的持续时间长,治疗较为困难,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些年,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选择2008-12~2011-08老年颈源性患者在常规服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并与单纯服用  相似文献   

4.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以慢性、枕部或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笔者采用手法复位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56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温针组(30例)、针刺组(31例)。两组取穴均为天柱、风池、完骨、天牗、合谷、太冲、足临泣,其中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温针组中天柱、风池、完骨穴采用温针灸治疗,余穴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计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温针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改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温针组总有效率为84.3%(25/30),针刺组为61.3%(19/31),温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及颈部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枕部或肩部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相关。随着当今人们压力的增大,本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既往临床研究及临床经验,探讨传统针刺方法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借鉴。1.针刺取穴。王寅等~([1])发现针刺取穴主要以循经取穴为主,即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督脉取穴,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及血浆NO、ET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颈部活动度及血浆NO、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浆NO、ET水平变化与头痛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是一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其对头痛的改善作用与血浆NO、ET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理改变引起的一类头痛,因其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复杂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单纯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往往疗效并不理想.笔者采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综述近10年来针灸疗法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概况。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病病因仍未明确,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法仍未达成共识。针灸是现阶段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对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颈源性头痛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综述,认为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不同针刺疗法在减轻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温针灸、针刺联合推拿等治疗方法疗效尤为突出,可为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浮针组(34例)、常规针刺组(34例)。常规针刺组取风池、合谷、天柱、肩井、太冲和足临泣等。浮针组主要针对斜方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枕下肌群等存在的激痛点进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扫散,同时结合肌肉抗阻。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计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颈部症状阳性率以及两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症状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浮针组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浮针组总有效率为100%(34/34),针刺组为76.5%(26/34),浮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及颈部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加牵引、手法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A组(头痛宁治疗组)、B组(颈部牵引、按摩治疗组)、C组(头痛宁加颈部牵引、按摩治疗组)。牵引选坐式颌枕带颈部间歇牵引,手法治疗选乳突后、枢椎横突、枕下三角等处扳机点,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及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C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与A组、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VAS评分及发作次数治疗1个月后与3个月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选择头痛宁能迅速缓解疼痛,颈部牵引加手法按摩则能纠正紊乱的颈椎力学结构及肌肉筋膜,两者兼用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头痛宁药物治疗或牵引、按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使用C形臂X线机引导确定进针位置,将混合药液(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推入即可。治疗后需要进行常规观察30 min,吸氧2 h。2次/周,4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温针治疗; 穴位主要有天柱、风池、完骨等。属于虚证者使用捻转补法,实证者使用捻转泻法,1次/d,4次为1个疗程。对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观察,了解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颈部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颈部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70.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评分、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生频率、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ROM评分分别为(1.16±0.33)分、(1.85±0.26)分,NRS评分分别为(3.26±2.10)分、(4.85±3.22)分,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22±2.28)h、(6.59±7.44)h,头痛发生频率分别为(3.01±1.84)次/周、(2.30±1.87)次/周,PI分别为(0.31±0.55)、(0.74±0.87),RI(0.44±0.03)、(0.61±0.47),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m(31.85±4.55)cm/s高于对照组(26.35±5.44)cm/s(P<0.05)。 结论: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较好,减少了患者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官针》针法在现代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研究中的现状及其在《官针》中的界定和应用范围,分析实际临床应用时,不同针法之间的共性和细微的差别,从而总结出临床使用《官针》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时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细节,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严洁教授治疗颈源性头痛时,对于项强、头晕头痛之症善用"枕三针",以改善血液循环,松解后枕部肌肉紧张,缓解颈部及头痛症状;对于除头痛之外的颈椎活动受限、恶心呕吐、眩晕、视物模糊、肩背疼痛、手指麻木等伴随症状多加用远端取穴,辨证论治。严教授在临证中,以"枕三针"为基础,辨证论治,必要时辅以中医外治法,针药结合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颈部及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天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正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用氟桂利嗪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天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好,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椎穴合谷刺为主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病人随机进行针刺治疗,穴位取大椎,凤池等穴。结果:针刺能够很好的缓解颈源性头痛,该方法治疗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推拿组(针推组,n=100)、电针组(n=50)和推拿组(n=50),分别应用电针颈部夹脊穴、风池穴、阿是穴、患侧率谷、翳风、头维和外关穴和推拿治疗。结果:针推组有效率为10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0.oH;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明清  罗启年 《光明中医》2011,26(8):1620-1622
目的观察刃针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刃针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毫针加常规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疗效,3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60%、部分缓解26.7%、轻度缓解5%、无效8.3%;对照组治愈完全缓解36.7%、部分缓解40%、轻度缓解5%、无效18.3%。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及月发作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评分及月发作次数也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患者头痛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较毫针加常规推拿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刃针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合川芎嗪片口服,治疗3周后作VAS评分及疗效评价,3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65.0%)、有效17例(28.3%)、无效4例(6.7%);对照组治愈21例(35.0%)、有效27例(45.0%)、无效12例(20.0%)。2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刃针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配合谷精汤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原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以理筋整复为主的推拿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口服谷精汤加减。两组均在治疗后观察主要症状、体征、疼痛强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强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疗法配合谷精汤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取的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