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是细胞骨架的神经元特异性成分,其对于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中树突分支和生长、轴突的稳定性以及创伤后轴突再生非常重要。轴突损伤导致NfL释放到细胞外间隙,因此,脑脊液(CSF)或血液NfL被认为是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中轴突损伤和神经变性的生物标志物。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发生严重运动与认知功能障碍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更差。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NfL与PD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关联,但NfL与PD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变性、丢失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和多系统萎缩等。尽管这些疾病发病机制和典型表现不同,但都出现昼夜节律紊乱。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存在的24 h节律,参与调控机体生理过程,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致病蛋白积累和神经退行性改变,加速疾病进展。本文对昼夜节律紊乱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都受到细胞周期的精细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疾病,包括急性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都与神经细胞细胞周期的非正常激活有关。细胞周期的激活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和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参与胶质疤痕形成,诱导炎性因子产生,这些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另外,处于终末分化的神经元如果异常再进入细胞周期,神经元将走向死亡而不是增殖。虽然在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中有多种细胞周期机制的参与,但神经元异常进入细胞周期而导致神经元死亡是许多获得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机制之一。本文首先详尽介绍细胞周期在神经发育中扮演的角色,然后着重讨论神经细胞周期异常调控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卒中和外伤等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常可观察到神经元凋亡,这通常与神经元细胞周期被阻断在G1-S期有关。在Alzheimer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和C型尼曼匹克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一定数量的神经元完成了DNA合成,但细胞周期却停留在G2/M期。本文还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元死亡相关的细胞周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背景: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研究表明,变异的tau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产生老年斑的关键;人突触核蛋白(Syn)是参与形成帕金森病患者淀粉样变性的主要成分。目的:总结近年来微管相关作用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tubulin;Alzheimer Disease;Parkinson Disease;Neurodegeneration:微管蛋白;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为检索词,检索1975年3月至2014年3月Pub 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纳入微管结构与功能、微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微管蛋白相关物质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的文献26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在细胞中起重要的细胞骨架作用。在神经系统,微管系统的稳定性也是维持胞体和突起间营养转运的基础。已证实微管蛋白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蛋白密切相关。tau蛋白异常聚积导致的轴突转运障碍不仅影响神经元的形态,而且影响其功能。Syn可以促进生长初期原代培养神经元轴突内微管的组装。当细胞受到不良刺激时,发生微管相关物质的不良代谢,导致微管系统产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障碍,胞内物质异常堆积,并通过一系列目前尚待阐明的调控机制使细胞逃逸凋亡,从而进入退行性变性。目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多以替代法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尽管对PD的发病机制已有大量研究,但DA能神经元死亡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可能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PD发病中均起作用。最近发现几种家族性PD与特殊基因突变有关,尽管散发性PD中无这些突变,但对家族性PD中几种基因突变的进一步明确却给研究散发性PD提供了线索。蛋白表达和折叠异常、蛋白降解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营养障碍等均可能参与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是一种从早期胚胎分离、能在体外经抑制分化后无限增殖,高度未分化的全能干细胞。在全反式维A酸和无血清培养等诱导下,ES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为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种子细胞来源。将ESc分化为神经元移植治疗PD,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帕金森病(PD)是人类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病理特征主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死亡。PD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有对PD的治疗都是控制症状,暂不能根治。多巴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arkin基因、PINK1基因和α-突触核蛋白等均与PD有关。细胞凋亡可能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PD的发病机制之一。PD患者的辅酶Q10水平低于正常人,补充辅酶Q10有利于PD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干细胞作为修复损伤神经组织的细胞源已引起学者的关注,如何有效的获取更多的神经干细胞逐渐成为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目的:观察大鼠室管膜下区和海马回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和分化情况。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取出生后3dSD大鼠10只,雌雄不拘,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巢蛋白抗体(兔抗大鼠)、神经微丝蛋白(NF-200)抗体(兔抗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小鼠抗大鼠)均购自Sigma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09/12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完成。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从新生大鼠海马、室管膜下区分离神经干细胞,采用DMEM/F12无血清悬浮的条件培养,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代替血清中含有的分裂原,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观察。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神经干细胞表达的nestin、神经元细胞表达的神经微丝蛋白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结果。结果:分离获取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原代及传代培养20代后,在倒置显微镜下仍保留典型的"细胞克隆球"特征,神经克隆球通过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反应。经诱导后,细胞克隆球细胞外迁贴壁生长,可分化为神经微丝蛋白阳性的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实验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近年来研究发现PD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主要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涉及细胞凋亡、自噬样细胞死亡、程序性细胞坏死等多种类型。本文将对PD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认识PD的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胚胎干细胞(erabryonic alem cells,ESc)是一种从早期胚胎分离、能在体外经抑制分化后无限增殖,高度未分化的全肥干细胞。在全反式维A酸和无血清培养等诱导下,ES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为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种子细胞来源。将ESc分化为神经元移植治疗PD,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微丝骨架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器的转运、细胞迁移和粘附、细胞分泌和吞饮、细胞收缩环的形成、细胞外基质的形成等。相比其他细胞,软骨细胞的微丝骨架有很多独特之处,但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国内缺乏系统与全面的总结。本文就软骨细胞微丝骨架的结构与分布、功能、影响因素及其与骨关节炎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因素诱导足细胞损伤情况下,新骨架蛋白分子transgelin的表达改变,揭示新确定的足细胞骨架蛋白分子transgelin的生物学效应。方法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阿霉素(Adriamycin)诱导足细胞损伤,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ngⅡ、Adriamycin诱导足细胞损伤下微丝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的分布。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transgelin的蛋白表达。结果 AngⅡ、Adriamycin可诱导微丝骨架F-actin分布改变。Transgelin与F-actin具有共定位关系。AngⅡ、Adriamycin可诱导足细胞transgelin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ng II、Adriamycin致体外培养的足细胞损伤的过程中,transgelin表达上调,提示transgelin参与了多种因素引起的足细胞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3.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细胞,具有神经支持、维持血脑屏障稳定、调节脑脊液循环及参与神经炎症等功能。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极强的昼夜节律,并参与自身功能的调节。本文总结了昼夜节律紊乱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重点讨论昼夜节律紊乱情况下,内淋巴循环障碍、神经元氧化应激与炎症、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以及突触功能改变,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中的重大科学与社会问题。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干细胞或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目标细胞移植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1,2]。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数量最多、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神经因子来实现对神经元的营养修复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等活性物质在脑内广泛分布,对神  相似文献   

15.
高晓英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284-3287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胶质瘤SHG44干细胞存在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N2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扩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SHG44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形态明显改变,部分细胞聚集成球,类似神经干细胞的神经球,呈悬浮状态生长,其余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体呈球形或椭球形,伸出双极或多极的突起。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和巢蛋白两种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大部分细胞也表达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微丝蛋白200和βⅢ管蛋白。结论 体外的培养条件下,胶质瘤细胞系SHG44可以同时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具有干细胞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心肌营养素1基因修饰大鼠神经干细胞,为心肌营养素1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从W istar大鼠胚胎海马和室管膜区组织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以构建纯化好的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和重组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载体转染神经干细胞。相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生长存活情况,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诱导后分化细胞的特异性蛋白巢蛋白、神经微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外源性Brdu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掺入情况,并观察心肌营养素1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①从胚胎大鼠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多次传代,经细胞增殖标记物Brdu掺入实验证明神经干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②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微丝蛋白和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证实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③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及重组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后应用免疫组化和荧光示踪技术,检测到神经干细胞中心肌营养素1和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明显持续增加。结论:①实验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大鼠神经干细胞,并在体外可多次传代增殖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②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和重组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后,外源性心肌营养素1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中可持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7.
腺病毒介导的心肌营养素1基因修饰大鼠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以心肌营养素1基因修饰大鼠神经干细胞,为心肌营养素1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从Wistar大鼠胚胎海马和室管膜区组织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以构建纯化好的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和重组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载体转染神经干细胞.相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生长存活情况,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诱导后分化细胞的特异性蛋白巢蛋白、神经微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外源性Brdu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掺入情况,并观察心肌营养素1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①从胚胎大鼠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多次传代,经细胞增殖标记物Brdu掺入实验证明神经干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②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微丝蛋白和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证实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③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及重组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后应用免疫组化和荧光示踪技术,检测到神经干细胞中心肌营养素1和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明显持续增加.结论:①实验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大鼠神经干细胞,并在体外可多次传代增殖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②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和重组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后,外源性心肌营养素1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中可持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8.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3,39(10):1441-1444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PET脑成像技术可无创、精准评估P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改变,对早期诊断及临床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PET脑成像用于诊断PD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PET对早期鉴别、诊断和评价PD具有特别优势,主要示踪剂为反映葡萄糖代谢的18F-FDG和反映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功能的靶向示踪剂。本文就18F-FDG PET脑显像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功能PET脑显像应用于PD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坍塌反应调节蛋白2对七氟醚所致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野生型CRMP2慢病毒转染原代海马神经元, RT-PCR、WesternBlot验证过表达效果。转染24 h后,处理组经过4.0%的七氟醚暴露8 h后,检测细胞活力,神经元细胞密度以及树突总长度和分支数。结果:七氟醚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出现神经元细胞活力下降、密度降低以及树突总长度以及分支数减少。促进CRMP2表达,不能逆转七氟醚所致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和活力降低,但能减轻七氟醚所致树突总长度降低。结论:七氟醚干扰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RMP2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