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络及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育林  屠亦文 《中国针灸》2005,25(11):817-819
目的:总结国内对经络和腧穴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现状,为科研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综合相关文献29篇,分别从电、热、声、光、磁和同位素等方面筛选并介绍了近10年来的研究状况.结果:经络和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已经在不同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证实,经络和腧穴客观存在.结论:经络和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形态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旨在全面了解经络研究状况,拓宽研究思路。从神经、血管-神经、缝隙连接、结缔组织几方面探讨经脉线的存在方式;从温度、疏松结缔组织、生物压效应、相干态电磁场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从经脉线的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呼出量、细胞外基质、酶学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化学特性。虽未揭示经脉线的实质,但反映出当前探讨和研究的多学科性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红外热像方法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红外线热成像原理、医学热像检测方法和检测机制,以及应用红外热像技术进行的针灸和经络研究三个方面作了介绍。其中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红外线的性质、红外线辐射的探测和红外热成像的工作原理。第二部分对体表温度的形成、医学热像的检测方法、医学热像应用的范围等进行了扼要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了国内和作者单位应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的针灸原理和经络现象的部分研究工作及结果,包括:(1)针灸作用原理研究。(2)经络温度特性的观察。(3)针刺治疗面瘫效果的观察。(4)针刺手法的观察。(5)穴位温度特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66例高血压患者经络诊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的经络反应,探索其临床经络诊断意义.方法:对6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2种方法进行经络检测:首先,采用康威人体经络特性诊断分析系统,检测分析十二经脉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检验完毕,休息5 min后,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法,循按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及督脉、头背部循行部位有无压痛、结节、条索状反应物等变化.结果:66例高血压患者中,65例经络伏安特性曲线有异常,其中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均为28例,异常率43.1%为最高;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方法,41例有异常经络反应,其中督脉28例,异常率68.3%为最高.结论:高血压病主要异常经络反应是督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从而为经络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关于经络实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针灸医学理论的核心。近十年来,经络针灸学、生物工程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工作者们通过跨学科的共同努力,在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和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学者们运用各种物理手段证实了经络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络的实质.方法:对经络、腧穴、脑及相关脏器应用低温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和高磁场脑功能扫描仪(fMRI)进行检测和分析.结论:发现沿低阻通道传输的相对稳定的电磁振荡及电化学振荡循行流.不同的振荡之间相互竞争,往往会在机体的某些部位引发共振,从而形成具有电磁和化学振荡传输优势的"振荡网络"和"奇点",它可能就是最具调整效果的经络和腧穴.脑是经络的中枢,在不同生理、病理和调节状态下,经穴和脑磁频谱出现特征性变化且呈现反相关的现象,很可能就是经络动态调衡过程速效高效的核心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些年微循环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经络与微循环的相关性,为解释经络现象、揭示经络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对研究经络与血流微循环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发现经络现象与微循环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并且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的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及其他疗法对一些以微循环改变为突出病理表现的疾病有较好疗效。结论现代医学部分检测技术对微循环血流量的研究只能反映经络的部分功能,经络整体特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对经络的认识与探讨是针灸走向世界的突破口。本文从古典传统经络认识及现代经络研究入手,总结了古人对经络组成、循行、功能等方面的认识,论述和分析了现代经络研究的相关内容。最后,就当前经络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探讨经络研究应采用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经络实质的揭秘将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新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居易 《北京中医》2013,(10):723-727
近代中医理论较多偏重脏腑研究,对经络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经络经典理论的解读和研究更少,造成了针灸学理论的滞后,影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笔者在研究《内经》等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络医学理论”这一全新概念。本文从经络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经络气化功能及特点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认祖寻根”是培育、构建经络医学理论的源泉这一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0.
经络穴位低电阻特性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经历了原理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历史阶段,现已得到了广泛的证实。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以十二经原穴作为检测十二经经络穴位低电阻的代表对象,检测结果确实能较好地反映经络脏腑的虚实盛衰、气血平衡状况。经络穴位低电阻特性的临床检测是一种现代经络诊察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中医"望、闻、问、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李全耀  姚斐 《河南中医》2021,(2):188-191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推五经",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幼科推拿秘书》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故"五经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疾病,诊治疾病时,辨证取穴,归经施治,符合"推经治脏"的理论。《易经》的八卦理论、阴阳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全息学说、解剖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推五经"治疗小儿五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施治。小儿脏腑未全,形体未盛,经络不全,小儿推拿特定穴可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脏腑实,故"五经穴"治疗五脏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经络腧穴与筋膜学的相关性探讨——数字人研究的启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黄泳  原林  贺振泉  王春雷 《中国针灸》2006,26(11):785-788
目的:探讨经络腧穴与筋膜系统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筋膜学与结缔组织扫描所见之线条和珠串样结构与传统经络、腧穴结合起来,透过筋膜学看经络腧穴。结果:发现了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通过筋膜学假说,可以对经络腧穴的概念、功效、临床运用以及作用机制作出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任脉经气的流注方向。方法:利用文献整理、内容分析等方法,结合古代建筑学知识,从经络腧穴的起源、任脉胸腹部穴位命名解析、古代建筑布局特点三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果与结论:任脉的经气流注方向应该是由下向上,符合十二正经"阴主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经络腧穴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JJ  Shen XY  Zhao Y 《中国针灸》2010,30(10):831-834
对近年来经络和腧穴的红外辐射温度及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总结。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可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该轨迹多表现为经络线下表皮层的高温线带,可在腧穴的各种刺激下诱发产生,其中温灸是诱发循经高温线的最佳方式。经穴区具有高温和低电阻特性,而穴区的三磷酸腺苷(ATP)能量代谢高于非穴区,提示穴位红外辐射温度和光谱均承载着重要的生理病理信息。笔者认为经穴的红外辐射特性研究还远不够揭示经穴的实质,加强经穴的红外辐射特性、经穴的形态结构及经穴的伏安特性等基础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从数术看经脉理论和针刺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卓廉士 《中国针灸》2009,29(10):811
本文梳理了秦汉文献中有关数术的记载,参考了国外学者的有关论述,并将其与中医典籍进行对照,以探讨古代数术与经脉理论和针刺方法的联系.结果发现十一脉体系是五输穴、原穴、全身腧穴的数理基础,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二经脉体系的建立使得脏腑经脉表里相合、营气环流得以实现.针灸在针具、刺法、禁忌等多个方面都受到数术的影响.经脉理论的构建充满了哲学思辨,具有一定主观成分,但并不影响古人对脏腑经脉的生理现象所进行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针灸》2009,29(9):749
根据经络的循行规律和腧穴的位置特点,总结出"相对穴",它使经络、腧穴、操作三位一体,既能方便掌握经络的循行;又使腧穴的定位方便,知一晓二;应用对刺或透刺,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在针灸教学中应用相对穴,可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对学习经络腧穴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孔最穴的三维重建,来探讨穴位三维重建中神经血管难以表达的问题。方法:在VOXEL-MAN操作平台中,运用色度特征空间的交互式分割方法对肌肉等组织进行分割;对神经血管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重建;并以运行脚本的方式来获取孔最穴的进针动画。结果:在孔最穴的三维进针动画中,可以系统地观察到各组织包括神经血管和针体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数学建模可以解决穴位三维重建研究中神经血管难以表达的问题,包括有神经血管的穴位三维动画可以立体的观察穴位的空间结构,这将为探讨穴位的共性和经络的实质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将使得腧穴解剖学的教学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经络穴位反应体征的观察,发现其可以辅助血糖尿糖化验诊断,总结了糖尿病经络穴位体征进行诊断的基本规律,认为穴位反应的寒热虚实能反应疾病性质。糖尿病穴位反应体征具有隐匿性变化,对反应穴位的调整在不同时期对血糖调节有双重性作用。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经络穴位反应体征对研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降糖、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及治疗等问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