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国内外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证实,耳针“心穴”可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具有抗休克作用。笔者在“家兔心血管和胆道功能变化敏感耳穴探测”一文中(见《辽宁中医杂志》1986;10(5):39),同样证实耳针“心穴”可使血压、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探讨耳针“心穴”对心肌收缩机能的作用,我们又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了耳针心穴对3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耳针心与胃穴的即时降压作用比较,耳针心穴对Ⅱ、Ⅲ期高血压病左心功能改善的即时效应,耳针心穴对30例健康人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耳针胃穴无明显即时降压效果;耳针心穴即时降压作用明显,近期降压率接近100%,远期有效率63.3%;对Ⅱ、Ⅲ期高血压病左心功能改善的即时效应明显,对正常人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93-996
目的:评价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瞬即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研究方法,评价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瞬即时疗效。患者来源:2008年11月—2009年7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就诊的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组: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编程的计算机随机分组,其中耳针组48例,假耳穴组48例。观察时间:治疗后15 min、30min、60 min。干预耳穴:耳针组采用颈椎穴、枕穴、神门穴耳针干预;假耳穴组采用相对应的3个假耳穴耳针干预。主要结局指标:压痛阈、耐痛阈、VAS、颈椎活动度。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耳针组与假耳穴组相比,治疗前与颈型颈椎病预后相关的各基线资料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0 min和60 min耳针组的VAS评分优于假耳穴组;治疗后15 min、30 min和60 min耳针组的压痛阈评分优于假耳穴组;治疗后15 min、30 min时耳针组的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评分优于假耳穴组;假耳穴组有2.1%的患者出现了耳针干预侧耳廓及颈部的异常疼痛,耳针移除后自然缓解。结论: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单盲试验表明耳针能够安全且有效地瞬即时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认为阴虚和瘀血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本文通过复制阴虚瘀血证动物模型,观察了耳针“心”穴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与耳针“艇中”穴相对照,结果提示耳针“心”穴可改善瘀血现象,而耳针“艇中”穴改善血液流变学意义不显,说明耳穴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从而为耳针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方法: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病情3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 min3、0 min疼痛程度评分,将获得的透穴刺法和直刺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积分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无显著性差别(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针与体针预防胆心反射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I组采用耳针治疗,Ⅱ组采用体针治疗,Ⅲ组采用耳针与体针同时治疗,Ⅳ组不用耳针与体针。观察麻醉前(基础值)、针强刺激3min时、进腹腔时、牵拉胆囊时、关腹腔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ECG)的变化。[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强刺激3min后明显上升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腹时、牵拉胆囊时Ⅰ组与Ⅱ组下降明显,P<0.05。Ⅰ组、Ⅱ组、Ⅲ组强刺激3min时HR明显增快,P<0.05,Ⅰ组、Ⅱ组牵拉胆囊时明显减慢,Ⅲ组HR较平稳。[结论]耳针和体针并用对心血管调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快速镇痛效应。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6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快速镇痛效应。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2%显著高于对照组8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5分钟、15分钟及30分钟PRI总分、VAS、PPI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后5分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分钟及30分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反应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快速镇痛效应相比单一使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更理想。  相似文献   

8.
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方法:66例肩周炎患者按性别和病情两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30 min疼痛程度的积分记录,然后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肩周炎镇痛效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透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中频、低频电针心俞穴对垂体后叶素(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的影响,探讨针刺心俞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机理,为针灸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频、中频、低频电针组,电针选择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心俞穴。通过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MS-400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分析第10 s、1 min、5 min、10 min、30 min、60 min时间点心率(HR)及ST-T变化。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心电图:模型组心率明显减慢,ST段改变显著,T波高耸,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频电针组心率有明显改善,高、中频电针组ST段及T波幅度改变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低频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CK-MB、SOD、MDA的变化:模型组血清CK-MB升高、SOD降低、MDA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高频、中频电针组血清CK-MB降低、SOD活性升高、MDA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低频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PI诱导能够成功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明显。电针心俞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的心电图ST-T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高、中频电针对PPI诱导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增强SOD的抗氧化能力、降低MDA含量以及降低心肌酶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耳针镇痛用于分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许娟  张秀举 《中国针灸》2001,21(7):399-400
目的观察耳针镇痛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70例初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随机分为耳针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分娩疼痛程度、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耳针组与对照组相比,产痛、难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耳针组活跃期为130.71±74.19 min,第二产程40.71±21.68 min,产后出血量181.43±132.97 ml;对照组活跃期166.14±62.67 min,第二产程53.33±26.92 min,产后出血量262.27±145.75 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针镇痛在阴道分娩中有较好的疗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影响心血管功能的有效耳穴,进一步探讨耳针的作用机理及耳穴有否特异性等问题,为研究“体表与内脏相关原理”提供某些依据,我们利用心阻抗图技术,观察耳针“心穴”对心泵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心阻抗图或阻抗心动图(Im-Pedance Cordiogram)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心功能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它可反映心泵功能及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对判断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术期休克3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清霞  高燕  齐文海 《陕西中医》2002,23(8):683-68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术期休克疗效。方法 :需手术治疗休克患者 60例 ,随机分对照组 (单纯西医治疗 )及治疗组 (参附注射液加常规西医抗休克治疗 )每组 3 0例。结果 :术后 1 2 h,对照与治疗组休克被纠正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两组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的病历数、剂量及对肢冷的改善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提示 :常规西医抗休克疗法加参附注射液治疗围术期休克 ,在血压回升及肢冷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一西医抗休克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两纽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min步行试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6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心交感神经电活动变化情况,比较不同频率电针对穴位效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选择低频电针频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3)kg,随机选10只做正常对照组,其余家兔在麻醉状态下采用左冠状动脉旋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频(2 Hz)电针组、高频(100Hz)电针组和混频(2/100 Hz)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交感神经电信号,同时接入SKY-A8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心交感神经电活动兴奋性降低,与正常组家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电针后即刻及停针15min时,心交感神经电活动显著增强,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及混频电针组家兔的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频率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且以低频电针组效果优于高频电针组和混频电针组,而高频电针组和混频电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内关"穴均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交感神经电活动,且存在相对特异性,以低频电针组提高心交感神经兴奋性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许宝  秦渭志 《陕西中医》2008,29(2):182-18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足三里穴内组织氧分压和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失血性休克拟行剖腹探查术患者9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入室后行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两组抗休克治疗相同。术毕清醒拔管。检测麻醉前所有患者足三里穴内组织氧分压、动脉氧分压、血浆乳酸水平作为基础值。麻醉后1h、麻醉后2h、术后2h、术后4h分别测定并记录以上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各项指标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各时点PaO2、PtO2升高(P<0.05,P<0.01),BL逐渐降低(P<0.05,P<0.01)。两组相同时点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时点治疗组PtO2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时点治疗组BL下降较快,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参附注射液能迅速恢复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组织氧分压和氧含量,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促进休克的复苏。  相似文献   

16.
徐永亦  林咸明 《新中医》2020,52(3):151-153
目的:观察调神六穴加眠三针刺法治疗肝火扰心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肝火扰心型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调神六穴加眠三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艾司唑仑片,每次2 mg,每晚睡前30 min服用,均连续治疗4周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六穴加眠三针刺法治疗肝火扰心型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确切,且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恬心汤对家兔急性心衰模型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 以纯种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造模前后灌服药物组(观察组)和造模后药物治疗组共3组,用恒速滴注戊巴比妥钠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力衰竭模型,测定各组造模成功时造模剂用量及造模时间,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恬心汤能使戊巴比妥钠所致家兔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形成所需的时间和用药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各组指标用药后有回升趋势,但速度与程度有所不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趋势的差异渐趋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标 lv±dp/dtmax、lv dp/dtmax、lv-dp/dtmax 在药后60 min开始出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LVSP 和t-dp/dtmax分别在药后 60 min和90 min 才开始显示组间差异(P<0-05 ).结论: 恬心汤对兔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形成具有保护作用;能通过改善心室舒缩功能,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心衰程度,对急性心力衰竭具有实验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俞穴埋线加耳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肖俊芳 《中国针灸》2004,24(7):468-470
目的:探讨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将14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脏腑背俞穴埋线结合耳针治疗65例(观察组)与单纯耳针治疗44例(耳针对照组)和单纯口服药物治疗32例(药物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优于单纯耳针治疗的总有效率8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更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62.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背俞穴埋线结合耳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刘泽洪  幸小玲 《陕西中医》2009,30(8):1055-1056
目的:观察耳针揿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失眠者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耳针揿针组40例,揿针取神门、交感、皮质等穴;针灸组40例,采用传统针灸;对照组40例,口服安定片;结果:耳针揿针组总有效率95%,针灸组总有效率70%,对照组总有效率45%,耳针揿针组优于其余各组(P<0.01)。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配对比较,耳针揿针组比针灸组、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揿针为埋针,可起到协调阴阳,滋阴降火,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因其具有持续治疗作用,所以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中药治疗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心肝火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ADHD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利他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耳针配合中药治疗。治疗8周,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针联合中药治疗ADHD心肝火旺证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