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热结旁流型腹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热结旁流腹泻临床中并不少见,其病因主要是食不易消化之物引起。主要症状:腹泻如喷射,便臭难闻,肛门灼热并潮湿红微肿等。 《内经》已有“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壅 而不行,荡其旧而新之。”“土郁则夺之”的明示;仲景在《伤寒论》中设承气类;吴又可在《温疫论》“逐邪勿拘结粪篇”云:“况多有溏粪失下,但蒸作极臭如败酱,或如藕泥,临死不结者,但得秽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清,脉证从此而退,岂徒孜孜粪结而启行哉!”有人框囵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束搏于“五脏六腑,成而未  相似文献   

2.
小儿泄泻察肛门属望诊范畴,以往尚未见有人提及,文献记载多按其粪便性状与症状表现,分辨寒热,审察虚实。然临床有些病例以粪便性状很难辨清寒热,且文献各自说法不一,亦各有其理。如《幼幼集成·泄泻证治》曰:“凡暴注下迫属火,水液澄清属寒……青色属寒、宜温;白色属脾虚,宜补”。而《医经秘旨》云:“设肠胃有寒,水谷不得熟腐,故下利清白,完谷不化。然肠胃有热,水谷不得停留,亦下利清白,完谷不尽化,不得专以为寒也”。说明寒热都可出现下利清白,完谷不化,这对初学者,就难于识别。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可以从察肛门着手,因肛门为糟粕排泄必经之通道,而三岁以下小儿表现最为明显。凡泄泻肛门发红者为热,肛门不红者为寒;若暴泻肛门红赤者,属湿热;泻久肛门红者,属虚热;暴泻肛门不红者,属寒湿;久泻肛门不红者,属虚寒。  相似文献   

3.
卢似磐 《新中医》1993,25(4):38-38
1 病因病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的主要症状是出生后便秘、腹胀。属祖国医学“锁肚”、“初生儿大便不通”范畴。其病因病机历代名家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胎禀不足,元气虚惫”所致,有的主张“胎热蕴结大肠”、“胎热结于肛门”的观点。笔者经多年的临床探讨,认为此病是先天元气不足,大肠传导无力,腑气闭结,大便不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泻的肛门视诊与辨证施治的关系及临床护理至为重要,自制“湿疹膏”的应用及辨证施治,小儿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的肛门视诊与辨证施治的关系及临床护理至为重要,自制“湿疹膏”的应用及辨证施治,小儿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有的小儿,夜间经常哭闹,睡不着觉,仔细检查,可以发现小儿肛门部位有许多"小白线虫",这就是蛲虫病,从而引起小儿肛门瘙痒,睡眠不安,食欲不振,消瘦,常伴腹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蛲虫成虫常定居于大肠,夜间爬出至肛周、会阴皮肤皱褶处产卵。本病经口传播,小儿饮食不知自洁,极易造成自身重复感  相似文献   

7.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该病的产生是由于肛窦的特殊解剖结构,既容易积存粪便,又容易遭受损伤,使局部水肿,病菌侵入肛门或直肠下段周围组织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变化,酶系统障碍、白细胞大量死亡,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脓肿。祖国医学称肛周脓肿为“脏毒”,宋窦汉卿《疮疡全书》:“脏患者,生于大肠尽处肛门是也,其势凶恶,皆喜努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调、脏腑不和,或房劳太过,或饮酽戾之酒,或五辛炙博等味”。  相似文献   

8.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中记有:“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因久痢后大肠虚冷所为,肛门为大肠之候,大肠虚而伤于寒痢,而为气(口匽),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这是我国对直肠脱垂症状和病因的最早记载。直肠脱垂的临床症状是排便时直肠粘膜  相似文献   

9.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毕可恩是儿科名老中医 ,他在临床重视调理脾胃 ,治疗小儿多种疾病收效明显。现将毕老师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概述如下。1 小儿脾胃疾病当分虚实长久以来 ,只重视小儿脾常不足 ,认为小儿疾病多为脾虚致病。在长期临床中 ,毕老师发现小儿因脾胃实证致病者更为多见。其实 ,早在《证治准绳》中就提出“脾实证”的概念 :“若脾气盛实 ,则亦痞膈中焦……夫中焦热隔 ,则肺与大肠不通 ,其热毒之气必上蒸于肺而生痰 ,故患热者 ,系脾实得之”,还指出“中焦脾实 ,用大承气汤”。不过并没有引…  相似文献   

10.
肛门直肠疾病以局部症候为主,其主要病因是:风、热、燥、湿,但由于解剖上的原因以及湿邪本身特性,湿邪与肛肠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首先,从解剖上看,肛门直肠均属消化道之末端。《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素问·五藏别论》:“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即肛门。《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所有这些都说明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肛门直肠部位易受湿邪侵袭。其次,从湿邪的致病特点和致病症状看,肛门直肠与湿邪关系密切。湿性趋下,水湿下流,肛门直…  相似文献   

11.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古代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古籍,对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及复穴方中特定穴的使用及其组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有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古代推拿著作13部,涉及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16个,其中大肠频率最高,其次为龟尾和阴阳;涉及泄泻复穴方的古代文献共8部,其基本分型为寒泻和热泻,共涉及特定穴16个,出现频次较高的特定穴主要有龟尾、阴阳、三关、六腑、脾土、大肠、八卦和肾水.结论 大肠穴在小儿腹泻推拿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寒泻和热泻是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分型,其取穴也大体相同,并多集中在上肢,尤其是手部;除选取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外,还配伍使用具有清热、散寒等作用的特定穴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肛门坠胀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 ,其表现或为便意频频 ,或为里急后重 ,或为肛门下坠感 ,或为肛门内异物感。临床上有些患者以肛门坠胀为主诉 ,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直肠镜及钡剂造影等检查 ,排除肛肠科手术之征后 ,笔者分型论治而效果颇佳。1 病因病机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肺气之宣肃、脾气之升清、肝气之疏泄、肾气之开阖。若肺脾肝肾等脏腑有病 ,均可引发肛门病变。正如《血证论》中论述 :“魂门之病 ,有由中气下陷 ,湿热下注者 ;有由肺经遗热 ,传于大肠者 ;有由肾经阴虚 ,不能润肠者 ;有由肝经血热 ,渗漏魄门者 ,乃大肠之末与各脏腑相…  相似文献   

13.
大肠为六腑之一,上端与小肠交接于阑门,下端为肛门。笔者通过文献学习及临床实践,认为大肠的生理功能有其特异性,病理变化演现多端,实非“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所能概括。现不揣浅陋,陈述于次。  相似文献   

14.
<正>婴幼儿红臀又称尿布皮炎,俗称红屁股,是婴幼儿尤其新生儿的常见皮肤病。红臀发生的原因是婴幼儿皮肤娇嫩,大小便后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及清洗臀部,就会因大小便刺激皮肤而引起皮炎。尤其是腹泻小儿,更易发生红臀。这是因为大便里的酸性物质及尿液中尿素经细菌分解产生的氨,都刺激皮肤。若尿布外面再围上塑料布,使热湿的尿布紧挨着臀部皮肤,更易引起皮炎。红臀时轻者肛门周围皮肤发红,重者整个臀部发红、丘疹、脱皮、起泡,甚至红肿、溃破糜烂渗液。有时蔓延到阴囊、大腿内侧和腹股沟部。可引起小儿哭闹不  相似文献   

15.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学认为,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肺气之宣肃、脾之升清、肝气之疏泄、肾气之开阂:若上述脏腑有病,均可引发肛门病变。正如《血证论》中论述:“魂门之病,有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由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  相似文献   

16.
高热是指体温在38.5度以上而言,是一些急性病的症状之一,各种疾病都可伴随有高热的出现。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薄弱,易虚易实,若高热持续不退,往往危及患儿生命。小儿高热常与肺、胃、大肠的关系比较密切,“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则肺气升降失司,遂致咳嗽气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有热邪,  相似文献   

17.
小儿泄泻以大便稀薄,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属儿科常见病症。吾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弼臣教授对于小儿泄泻的辨治,除遵循脏腑辨证方法外,非常注重局部与整体结合的辨证方法,形成了一套重视肛门大便诊察,以决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兹介绍如下。审视大便性状、气味、色泽,以辨寒热虚实小儿泄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的变化,观察审视大便的性状、气味、色泽等,是辨证的主要依据之一。如大便“暴迫注下”、“溏黏垢秽”,如“筒吊水,泻过即止”,或“夹泡沫”等多属热象;如泻物“形如败卵”,“腹痛腹泻,泻则痛止”等,多属实象;若“粪便清稀如水”、“…  相似文献   

18.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热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冬温”、“春温”、“咳嗽”范畴,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儿科疾病之首。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内外合邪,肺失宣肃,积滞内停,大肠传导失职,邪郁化热生痰,痰热闭阻。病位主要在上焦肺,常累及脾、大肠。痰是其主要的病理产物,痰阻气闭是病机之关键。由于小儿存在服药困难的特点,服药后常易导致呕吐,不能保证有效药量,  相似文献   

19.
腹泻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包括范围极其广泛,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腹泻的发生,广泛言之,一切由于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吸收分解障碍;肠道炎性变化及各种机械性刺戟而致之腹泻症状,中医均列属小儿腹泻范围。不过儿科临床上所谓腹泻,一般多仅指小儿排粪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泻而言,如泻出物中夹杂脓血者,中医称为“肠澼”、“滞下”或“痢疾”,一般不列  相似文献   

20.
万圆圆  蒋新荣 《光明中医》2010,25(1):99-100
本文通过对"肺合大肠"和小儿"纯阳之体"生理病理的描述,意在说明小儿感邪后邪气易趋热化,利用"肺合大肠"的关系,通腑撤热、通腑泄痰以及肠道用药而达到治疗肺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