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治疗的53例病患资料,分为PKP(32例)及PVP(21例)两种治疗组。比较两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渗漏情况、椎体压缩率、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5~26个月,平均18.2个月。PKP组较PVP组单椎体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显著提高。PKP组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但较术前明显改善。PVP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无明显变化。术后PKP组压缩率及Cobb角的改善效果优于PVP组。PKP组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PVP组发生3例骨水泥渗漏,两组发生渗漏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PKP与PVP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PKP及PVP均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手段,两者均能改善临床症状,而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后凸畸形及减少骨水泥外渗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PVP组(复位床组)、单纯PVP组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局部Cobb角、vas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手术当天骨水泥注入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骨密度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复位床组和PKP组与单纯PVP组比较,术后Cobb角更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更高,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更低,骨水泥注入量更多;复位床组和PKP组比较,住院费用更低;术后同一时间,3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术后骨密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位床联合PVP治疗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后邻椎再发骨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PVP治疗的2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邻椎再发骨折分为未骨折组和再骨折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VP后邻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3年,200例术后邻椎再发骨折56例(28.00%)。年龄60岁、椎体高度恢复程度高、Cobb角25°、骨密度2.5个标准差和骨水泥渗漏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PVP后邻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PVP后邻椎再发骨折率较高,术后邻椎再发骨折与患者年龄、骨密度、椎体高度恢复程度、Cobb角和骨水泥渗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球囊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及探讨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方法]收治7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VP组及球囊PKP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变化、Cobb角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并分析防治骨水泥渗漏的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PVP或球囊PKP,术中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PKP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改善情况优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VP和球囊PKP术均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球囊PKP组优于PVP组.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相邻椎体发生再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73例行椎体强化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再发椎体骨折39例,未再发椎体骨折234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史以及骨折情况(是否再次骨折、再次骨折与首次手术间隔时间、再次骨折节段、有无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透、Cobb角的改变情况)。结果 273例患者中,行PKP 134例,行PVP 139例,行PKP术后再骨折患者占比为30.77%(12/134),低于行PVP术后再骨折患者的69.23%(27/139)。行PKP椎体强化术的骨水泥渗漏率为11.19%(15/134),低于行PVP椎体强化术的22.30%(31/139)。行PKP椎体强化术患者术前、术后Cobb角变化值大于行PVP椎体强化术患者。结论 PKP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预防再次骨折效果均优于PVP。  相似文献   

6.
白瑞飞  黄卫国  易军飞 《新医学》2012,43(4):259-26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治疗101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病椎和椎弓根位置,于透视引导下沿正确的方向和角度缓慢穿刺进针,侧位观察穿刺针尖进入到病椎椎体前1/3处、正位位于椎体中央时拔出针内芯.于C臂X线机透视下将调配成稀糊状的骨水泥注射至椎体内.评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及后凸Cobb角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12)min;骨水泥注射量为(5.1±1.4)ml,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骨水泥渗漏7例,无需特殊处理;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VP能强化椎体,有效缓解和消除患者疼痛症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随访12个月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病人42例作为渗漏组,选取同期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且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的84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Cobb角、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体体积比、术前椎体压缩率、是否合并椎体骨劈裂口,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Cobb角、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骨水泥椎体体积比、术前椎体压缩率、是否合并椎体骨劈裂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增大、合并椎体骨劈裂口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病人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增大、合并椎体骨劈裂口是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用于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86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与PKP组,每组43例。PKP组采取PKP术并注入磷酸钙骨水泥,PVP组采取PVP术并注入磷酸钙骨水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磷酸钙骨水泥填充量、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2周的脊柱后凹Cobb角与椎体压缩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KP组骨水泥填充量显著多于PVP组(P 0. 05)。两组术后2周脊柱后凹Cobb角与椎体压缩率均较术前显著减小,同时PKP组显著低于PVP组(P 0. 05)。两组术后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与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 0. 05)。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2. 33%(1/43),PVP组为9. 30%(4/4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KP中的应用可缓解疼痛并促进功能恢复,并发症少,且后凸畸形及椎体压缩的恢复效果优于PVP,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术中采用高黏度和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案60例拟行PVP的患者被分为高黏度(30例)和低黏度(30例)骨水泥组。记录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疼痛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疼痛及腰背部功能改善情况,Cobb角评价椎体畸形恢复情况,随访评价椎体再发骨折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VAS、ODI评分及Cobb角较低黏度骨水泥组改善更明显(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骨水泥渗漏率较低黏度骨水泥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再发骨折率相当(P0.05)。结论与低黏度骨水泥比较,PVP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骨水泥灌注量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单侧PVP治疗OVC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A组使用小剂量骨水泥灌注,B组使用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结束随访时椎体高度变化、责任椎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观察两组手术指标、骨水泥渗漏事件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骨水泥灌注量少于B组(P 0. 05);两组治疗前与结束随访时椎体前壁高度、椎体中间高度、责任椎Cobb角、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结束随访时椎体前壁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责任椎Cobb角、VAS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 0. 05); A组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 0. 05)。结论在PVP治疗OVCF中使用小剂量或者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均能获得良好疗效,其中小剂量骨水泥灌注具有减少骨水泥渗漏事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势,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KP治疗老年OVCF的疗效及对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OVCF患者60例,因治疗方案不同分为PKP组和PVP组各30例。PKP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脊柱功能、疼痛评分(VAS评分)、各角度变化情况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6个月PKP组显著优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和术后24周的V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椎体后凸角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椎体后凸角情况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PKP组显著优于PVP组(P<0.05);从方面来看、PKP组骨水泥渗透率为3.33%,显著优于PVP组的20.00%(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OVCF疗效确切,且对于患者远期脊柱功能的恢复和预防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概述国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有关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1980年至2015年CNKI数据库中有关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文献,检索词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结论:通过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VCFs)临床效果确切,骨水泥渗漏率为3.6%-43.5%。虽然大部分无临床症状,但少数情况下会导致灾难性并发症。了解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预防策略对减少其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崔建胜 《临床医学》2011,31(7):43-4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鲁山县人民医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治疗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24例疼痛明显减轻,6例疼痛减轻,无术后病情加重患者。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手法复位、双侧注入骨水泥和完善的影像学监测有助于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70-3271
分析高粘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效果,总结应用经验。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椎体前房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0.0%,但未见症状体征;术后末次随访(6.8±2.1)个月,再骨折1例;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平均高度高于术前,后凸Cobb角度低于术前,末次随访前缘高度低于术后、后凸Cobb角度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射量与前缘高度(r=0.346)、中部高度(r=0.675)、平均高度术后高度(r=0.471)增长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末次随访VAS与ODI低于术前,末次随访VAS高于出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粘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疗效较好,有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椎体高度丢失、再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运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患者采用传统操作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比较2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邻椎体再骨折、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手术前后椎体楔变角度、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等情况。结果 2组术前骨折椎体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2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2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有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椎体楔变角度恢复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相邻椎体再骨折、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夯实技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与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患者患病和救治时间将骨折分为陈旧骨折组和新鲜骨折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高度和椎体角改善比较情况。结果陈旧骨折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明显优于新鲜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陈旧骨折组患者出现并发症14例,新鲜骨折组出现并发症6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鲜骨折组改善情况优于陈旧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不同时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减少患者疼痛、改善椎体高度、修正Cobb角,新鲜骨折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陈旧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Cobb角度数、椎体高度,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obb角度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小,椎体高度较大,疼痛评分较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改善术后Cobb角度数、椎体高度,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缓解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2月就诊的1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侧穿刺入路PVP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治疗。对比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术后15 d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术前、术后4周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骨水泥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水泥用量,提高骨水泥与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利于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绝经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70例绝经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5例,均实施PVP治疗,观察组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术中应用低黏度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功能、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对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15 d、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其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其椎体高度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3.41%,低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能够明显降低绝经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对患者疼痛的早期缓解及机体功能的早期恢复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s)的效果,了解并发症的原因的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PKP治疗OVCFs患者315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并对每个患者行术后随访1年。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记录术后椎体复位情况、术前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ODI指数、病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变化及后凸畸形Cobb角情况来评估PKP治疗的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经PKP治疗后315例患者中294例患者腰痛症状缓解,治疗有效率93.3%。术后1天VAS评分(2.0±0.8)分,VAS评分缓解率74.8%、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2.3±4.2)分、前缘高度比值(14.3±6.7)%、中部高度比值(12.8±5.6)%、Cobb角(11.6±4.8)°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KP治疗骨折患者中,21例发生并发症,骨水泥渗漏13例,均无严重神经损伤症状,7例椎旁软组织渗漏,1例椎间孔外渗漏,3例椎间盘渗漏。结论 PKP治疗OVCFs缓解疼痛效果较好,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