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清甘胆酸测定对肝病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测定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2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空腹血清甘胆酸测定。结果在重型肝炎时血清甘胆酸明显升高,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梗阻性黄疸和淤胆型肝炎时,甘胆酸升高与γ-GT呈正相关系,并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测定血清甘胆酸有助于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1995年11月~1999年2月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7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淤胆型肝炎4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9岁。对照组:急性黄疸型肝炎14例,淤胆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0~67岁。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2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年1月~1998年4月收治重度黄疸肝炎2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退黄疸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急性黄疸型肝炎13例,淤胆型肝炎3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活动性肝硬变4例。男23例,女2例;年龄19~66岁。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8~55岁,平均34.2岁;急性肝炎6例,慢性肝炎重度1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淤胆型肝炎1例,肝炎肝硬变3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658μmol/L,平均295.3μmol/L。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53岁,平均35.6岁;急性肝炎5例,慢性肝炎重度1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肝炎肝硬变2例;TBil17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黄疸肝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①病例选择:重度黄疸肝炎25例(胆红素171~629μmol/L),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3例,淤胆型肝炎3例,慢性重度肝炎5例,活动性肝硬变4例。②中医治疗:以茵陈、鸡骨草、田基黄、赤芍、丹参、茯苓、白术、陈皮、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为基本方,重用茵陈、赤芍、丹参(均为30~40g),随证加减。③西医治疗:甘利欣、肝安、能量合剂静脉滴注,肝泰乐、肌苷、维生素C口服。6周为1个疗  相似文献   

6.
1995年以来,笔者以大剂清热解毒,通腑活血药为主,结合西药治疗重度黄疽型肝炎3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慢性肝炎重度6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12例,淤胆型肝炎2例,所有患者胆红素均大于171μmol/L,最高为530μmol/L。25例谷丙转氨酶升高,4例呈胆酶分离现象。HBsAg阳性28例,4例肝浊音  相似文献   

7.
淤胆型肝炎患者胆系CT表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4月~1994年12月,我院传染科对31例淤胆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胆系CT扫描检查,结果发现27例患者的胆系均有变化,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壁增厚,内膜呈炎性改变。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31例患者均经血清学检测证实为淤胆型肝炎,年龄19~62岁,平均38.7岁,男19例,女12例。诊断及分型参照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急性淤胆型肝炎14例,慢性淤胆型肝炎17例。入院时总胆红素(SB)>170μmol/L,即为高黄疸患者。  二、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进行CT检查,CT检查所用机器有GEC…  相似文献   

8.
苣荬菜加综合疗法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77年以来用苣荬菜加综合疗法治疗50例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含急性黄疸型肝炎38例,淤胆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6例,活动性肝硬变4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选例标准;①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肝炎诊断标准。②胆红质>171μmol/L。 二、一般资料:本文全部为住院患者,平均年龄39.55±14.01(4~69)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5例,急性黄疸型肝炎8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慢性重症肝炎18例。行肝穿病理确诊6例,经腹腔镜确诊1例。 三、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血清胆红质均在171μmol/L以上,最高744.6μmol/L,其中>400μmol/L9例;>300μmol/L8例;>200μmol/L13例,>171μmol/L14例;血清ALT最高者1779.3u  相似文献   

10.
正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或胆小管型肝炎,占黄疸型肝炎的2%~8%[1],急性淤胆型肝炎虽较重,病程较长,但一般预后较好,而慢性淤胆型肝炎较易转为重型肝炎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预后差,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减缓肝硬化的进程及其并发症的出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而导致的肝脏病  相似文献   

11.
256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合的原因。2 56例住院患者 ,年令 9~ 68岁 ,平均 31.7岁。采用经皮肝穿刺术。结果表明 ,2 56例肝穿刺临床与病理符合情况 :淤胆型肝炎、原发性肝癌和急性肝炎符合率为 10 0 %。其它符合率由高向低依次为 :活动性肝硬化( 90 .9% )、轻度慢性肝炎 ( 86.3% )、慢性重型肝炎 ( 73.9% )、急性重型肝炎 ( 66.67% )、中度慢性肝炎 ( 60 .4 % )、静止性肝硬化 ( 4 2 .9% )、重度慢性肝炎 ( 4 0 .4 % )和亚急性重型肝炎 ( 33.3% ) ,总符合率为 69.9%。影响临床诊断的原因 :( 1)部分慢性肝炎起病隐袭 ,肝脏具有…  相似文献   

12.
沙琪  宋政 《山东医药》2003,43(23):71-71
2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5月 ,我院以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凯时 )治疗 50例重度黄疸型肝炎 ,取得满意疗效。一般资料 :本文共 10 0例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 ,均符合19 95年第 5次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45例 ,亚急性重症肝炎 2 5例 ,慢性重症肝炎2 0例 ,淤胆型肝炎 10例。按就诊顺序将 10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 50例 )及对照组 ( 50例 )。治疗组男 43例 ,女 7例 ;年龄 19~ 70岁 ,平均 3 7.5岁。对照组男 42例 ,女 8例 ;年龄 2 0~ 65岁 ,平均 3 8. 6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差异( P>0 .0 5)。方…  相似文献   

13.
肝功能衰竭并发黄疸肾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世昌  庞永立 《肝脏》2000,5(4):250-251
重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所导致的肝衰竭均可引起多种肾脏病理和功能的变化 ,黄疸肾即是其中之一。我院近年来死于肝衰竭 2 0 0例尸检资料中 ,6 8例存在黄疸肾病理改变 ,本文结合临床做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 0 0例患者为北京佑安医院 1991~ 1998年因肝衰竭死亡尸检病例 ,男 15 2例 ,女 48例 ,年龄 14~ 80岁 ,平均年龄 48岁。按 1995年 (北京 )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 ,经病理诊断为急性重型肝炎 13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13例 ,慢性重型肝炎5 3例 ,肝炎后肝硬化 74例 ,原发性肝癌 47例。本组患者生前均没有明确的泌尿系统…  相似文献   

14.
陈向荣 《肝脏》2009,14(5):430-431
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上多数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所致的慢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及病程日久的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常有重度黄疸。黄疸持续不退或进行性加深,常可致胆汁性肝硬化或肝细胞发生液化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成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15.
淤胆型肝炎黄疸深、症状轻,虽然预后较好,但黄疸迁延不退,治疗难度较大。我们应用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液,联合肝经穴位脉冲波刺激疗法,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2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科 1992年以来,我们收治了急性淤胆型肝炎46例,血清总胆红素(SB)>171μmol/L,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对疑难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不能确诊的疑难肝病患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48例疑难肝病患者中,肝脏占位性病变24例(其中肝细胞癌7例,转移性肝癌7例,胆管细胞癌2例,肝脓肿3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肝结核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未能确诊2例;慢性肝炎与肝硬化鉴别困难者12例(慢性肝炎轻度3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早期肝纤维化1例,肝硬化3例);隐源性肝炎5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隐源性肝硬化3例(结节性肝硬化1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2例);慢性肝炎中度伴结节性肝硬化1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寄生虫病1例。病理组织学确诊46例。结论疑难肝病中以肝脏占位性病变多见,其中以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最常见。对疑难肝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1 一般资料 两组共36例,均为本院1993年1~6月住院男性病人。年龄32±14岁,病程14天~4年不等,诊断分型按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肝炎会议标准。治疗组18例,其中瘀胆型10例,急黄疸型4例,慢性活动型3例,肝硬化1例。对照组18例,其中瘀胆患者12例,急性黄疸型2例,慢性活动型4例。两组患者在病情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1998年底~1999年6月住院的各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35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慢性肝炎7例,重型肝炎13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9~74岁。均有乏力、纳差、尿黄、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SB<85μmol/L、ALT292.33U/L 9例,SB 85~170μmol/L、ALT 942.78U/L 13例,SB>170μmol/L、ALT 866.45U/L 13例。  相似文献   

19.
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各类黄疸型肝炎48例,并设同期一般退黄药物治疗的62例患者作对照,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11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18~48岁,平均26.5岁,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7例,慢性黄疸型肝炎7例,重度黄疸型肝炎4例;HBV血清标志物阳性38例,HCV抗体阳性者3例.对照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27.6岁.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6例,慢性黄疸型肝炎14例,重度黄疸型肝炎12例;HBV血清标志物阳性46例,HCV抗体阳性6例,甲型肝炎10例.  相似文献   

20.
重症淤胆型肝炎系指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之淤胆型肝炎(简称重症淤疸)。目前常用的中西药物对部分病例疗效不理想,因而致使本病黄疸进行性加深或持久不退,逐步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为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为加速黄疸消退,改善病人预后,历时20余年对此进行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在“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被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