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诊断的准确性及合理性,降低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443例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的病历资料,依据听诊胎心率、胎心监护、羊水性质等临床指标诊断胎儿窘迫。结果新生儿窒息37例,占8.55%,术前术后胎儿窘迫诊断符合率较低。443例剖宫产中手术证实有胎儿窘迫361例(占81.5%),影响胎儿窘迫的因素前三位分别为脐带因素218例(60.4%)、羊水因素43例(11.9%)、胎盘因素35例(9.7%)。结论胎儿窘迫诊断应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多项指标联合监测,规范评判标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3361例病例资料。结果 3 361例产妇中1 702例剖宫产,剖宫产率为50.64%,其中初产妇中1 200例(54.32%),显著高于经产妇中502例(43.58%)(P〈0.01)。剖宫产的指征中医学指征,共1 115例(65.5%),社会因素587例(34.5%),剖宫产医学指征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P〈0.01)。在医学指征中指征主要依次排序为:胎儿窘迫,臀、横位,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高龄初产妇,过期妊娠,骨盆狭窄。结论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导致的不必要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指征的分析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966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中位于前8位的是胎儿宫内窘迫154例,脐带绕颈116例,臀位110例,社会因素88例,二次剖宫产71例,羊水过少67例,胎膜早破5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例,占剖宫产总数75.78%。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改变人们的观念,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宝关 《临床医学》2007,27(6):47-48
目的剖析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合理性,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产科4439例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居前6位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羊水过(或偏)少,胎膜早破,瘢痕子宫。其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胎儿宫内窘迫,B超发现羊水过(或偏)少,脐带绕颈是剖宫产率增高的重要因素。结论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导致剖宫产指征远远超过医学指征的范围,造成过高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指征,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6-06/2007-06住院分娩的产妇中行剖宫产267例进行分析。结果:社会因素25.47%,巨大儿13.48%,胎儿窘迫12.73%,臀位10.49%,疤痕子宫7.87%,头盆不称7.11%,脐带缠绕5.99%,妊娠高血压疾病4.87%,其他原因(包括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羊水异常等)11.99%。结论:社会因素、巨大儿、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三大原因,剖宫产指征已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控制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938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并对各手术指征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前4位分别为:疤痕子宫(22.39%)、社会因素(21.22%)、胎儿窘迫(15.46%)、胎位不正(8.74%);疤痕子宫、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以及胎儿异常为剖宫产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疤痕子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201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2016年住院分娩的2368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近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2011~2016年医院平均剖宫产率为57.01%;主要剖宫产指征及所占比率依次为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瘢痕子宫、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头盆不称;各年份剖宫产指征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剖宫产率,定期产检、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积极引导产妇经阴试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4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探讨以胎儿窘迫为指征而行剖宫产术诊断的准确性及手术的合理性,降低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方法 对1993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416例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胎儿窘迫为指征者占剖宫产总教的20.90%,居首位.术前术后胎儿窘迫诊断符合率较低,表明对胎儿窘迫存在有诊断过度的问题,提示有一部分不合理的操之过急的剖宫产存在,缺乏合理性,诊断标准欠妥当.单纯根据胎心率或羊水情况诊断胎儿窘迫欠妥当,而胎心监护仪准确度亦有一定局限性.结论 诊断胎儿窘迫尚需多方面其他因素综合判断,采用产前多项指标联合监测及产时全程监护方法,探索医学规范的评判标准,结合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符合率.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合川区妇幼保健院2003、2006、2009年剖宫产率上升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明显。结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产科质量,控制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剖宫产率日趋上升,许多文献探讨了剖宫产指征增加的因素。本文就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进行分析,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配合产科医师在保证母子平安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1 资料与结果1996年1月~1999年4月我院的分娩总数为2183例,剖宫产占471例,剖宫产率为2158%。这几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17%、20%、225%、29%。近几年来剖宫产率上升较快,下面将471例手术指征分几方面来分析。11 胎儿因素:包括胎位异常、臀位、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绕颈、巨大儿、前置胎盘、双胎等共182例,占3864%,居第一位。12 头盆因素:包括骨…  相似文献   

11.
徐金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63-3164
目的:对我院2004-2006年剖宫产指征进行探讨。研究其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差异,探讨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3 83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47.84%,前十位指征为头位难产、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缠绕、臀位、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社会因素、多胎妊娠、胎盘因素。结论:必须提高产科医生对剖宫产认识,严格指征,正确处理难产,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杨晓艳 《临床医学》2012,32(9):83-84
目的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剖宫产指征。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以胎儿宫内窘迫作为剖宫产指征住院分娩的560例产妇,分别从胎儿窘迫与新生儿Apgar评分关系、胎儿窘迫发生的原因来分析如何合理准确判断剖宫产指征。结果影响胎儿窘迫的前三位因素是妊娠合并症286例(占51.1%)、脐带因素79例(占14.1%)和胎膜早破57例(占10.2%)。结论胎儿窘迫诊断应该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规范评判标准,才能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胎儿电子监护仪对剖宫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2006年6月~2011年6月及2001年5月~2006年5月在本院行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的待产妇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产妇分别采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及传统方法对胎儿进行产前和产时监测.结果 对照组剖宫产率39.45%,新生儿轻度和重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17%和0.73%,因胎儿窘迫与胎心异常剖宫产率分别为20.24%、18.16%,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提高,可达60.91%,而新生儿轻度和重度窒息比率明显下降,仅为0.88%和0.15%,且因胎儿窘迫和胎心异常行剖宫产的比率明显提高,可达35.42%和29.07%,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1642例因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NSTJ无反应324例,新生儿窒息35例,占2.13%,196例羊水粪染或羊水过少,占11.93%.658例胎心率过速或过缓,羊水粪染302例,占18.39%,但围生儿结局较好,仅15例即0.91%重度心率过速或过缓,出现新生儿窒息.OCT/CST阳性及可疑660例产妇中,羊水粪染545例,占33.19%,新生儿窒息46例,占2.80%.结论 综合胎心监护仪和产妇临床指征等多方面因素,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同时,应尽量避免过早的产程干预导致剖宫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韦仙姣 《护理学报》2009,16(20):50-52
目的探讨近5年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变化特点,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某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14011例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计算剖宫产率和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结果2004—2007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P〈0.005),2008年剖宫产率有所回升,但与前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5年疤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构成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妊娠合并症和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构成比近3年均较200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2004—2007年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08年有所下降。结论积极开展孕期教育,纠正产妇及家属的认识误区,指导产妇充分试产,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对产妇的暗示和导向作用,是干预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中228例剖宫产者进行指征分析。结果剖宫产率达45.06%,其中社会因素要求手术者占首位达33.77%,其他以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等为指征者占较大比率,臀位剖宫产率87.50%,疤痕子宫剖宫产率为100%。未发生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因重度窒息需转院治疗者3例。结论加强全民健康知识宣教,加强孕产妇管理,正确处理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徐小春  洪春梨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1127-112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760例剖宫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妊高征、疤痕子宫、臀位、羊水过少是剖宫产的重要指征。结论:保护、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加强产前及产时健康教育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运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2006年4866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46.1%。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21.8%,疤痕子宫15.50%,妊高征14.1%,胎儿窘迫10.5%,羊水过少8.26%,臀位7.19%,产程异常6.32%,巨大儿5.09%,其他11.1%。胎儿窘迫术后符合率42.2%,羊水过少符合率67·5%,巨大儿符合72.5%。结论:普及产科知识,提高产科医生业务水平,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3例单胎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和对照组(31例,未实施镇痛分娩),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器械助产指征、剖宫产指征发生率以及分娩方式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器械助产指征(包括脐带绕颈、胎儿窘迫、第二产程长等)发生率6.25%、剖宫产指征(宫内感染、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等)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16.13%、22.58%,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器械助产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5.48%),两组产妇剖宫产率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可有效帮助产妇缓解产痛,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对比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1994年1月~2008年12月间尾数为偶数的年份行剖宫产的病例,对手术指征构成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上升最快,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次之.结论: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和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围生儿死亡率也可以稳定在可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11年1442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剖宫产率为65.3%,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产程延滞、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脐带异常、疤痕子宫、羊水过少等。高剖宫产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努力提高医技水平、做好围产期保健、加强医患沟通、严格掌握指征,切实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