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安康中心城区2010与2012年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蚊类综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与2012年4~10月在不同的孳生场所采用诱蚊灯法,将捕获的蚊类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捕获蚊类4属7种,其中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5.33%、35.75%、9.42%、4.95%、4.49%,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2010与2012年蚊类季节消长趋势基本相同,4月初开始出现,密度高峰期在5月下旬~8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上旬为密度最高峰,从8月上旬~10月底蚊类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下降趋势;以医院、畜圈棚的蚊类密度最高,分别为3.82、3.39只/灯.h;2012年与2010年相比,2012年每旬密度都较低;2010年、2012年蚊类种群不同季节、不同孳生场所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康中心城区蚊虫密度仍较高,应进一步建立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辅以生物、物理、化学防制的综合防制措施体系。长期、连续、系统地开展蚊类监测和灭蚊药品抗性试验,为预防控制蚊类和蚊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韶关市区成蚊密度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和调整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结果 2006~2011年共布诱蚊灯1072盏,捕获成蚊12081只,平均密度为11.27只/灯.密度高峰出现在第二季度,5月份左右出现最高峰,密度为29.32只/灯.成蚊各月份均可捕获,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占85.6%.不同场所蚊密度为公园>农村户>医院>居民区.结论 韶关市区蚊种群密度特征和季节消长规律揭示了近年来环境干预的良好效果,建议今后仍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蚊密度消长高峰前的控制,以及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云谱区蚊密度季节消长和侵害状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法。结果全年共捕获成蚊1 885只,以致倦库蚊为主,占94.9%,成蚊成季节消长,5~10月为高峰期,占总数的97.03%。结论初步了解了辖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和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4.
台州市城区2006年蚊密度季节消长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解本市城区入侵人房的蚊种及蚊群季节消长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灭蚊和防治蚊媒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灯诱法开展监测。结果共诱获成蚊4种1976只,其中致倦库蚊占95.50%,蚊群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密度高峰出现于7月份。结论致倦库蚊是城区入侵人房的优势种,防制致倦库蚊的重点是处理其孳生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安市城区蝇类种群密度及消长情况,为制订科学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将诱集的成蝇用乙醚杀死后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全年共诱集成蝇1 368只,平均蝇密度为10.13只/笼。7月蝇密度最高,达25.07只/笼,棕尾别麻蝇和大头金蝇为主要优势蝇种。结论开展蝇类防制应以环境治理为主,并结合种群特点和密度消长规律进行科学防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了解郴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与季节消长.方法 采用诱蚊灯诱蚊法对居民区、公园、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调查到5种蚊虫,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43.79%.从生态观察点共捕获2 263只蚊虫,雌雄比例为2.73∶1.平均密度为3.49只/(灯·h),不同环境蚊密度为公园>医院>居民区.密度呈单峰曲线,7月下旬密度最高,达到7.67只/(灯·h).结论 初步掌握了郴州市蚊虫的种类与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柳州市城区蚊、蝇类季节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密度监测用人工小时法,蝇密度监测用诱蝇笼法。结果蚊在第二、四季度出现密度高峰,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蝇类密度2008年分别在2、7月出现高峰,2009年则在4、6、8、9月出现高峰,以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和巨尾阿丽蝇为优势种群。结论柳州市区蚊蝇密度较高,应在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策略基础上,结合种群和密度消长等生态学特点科学开展防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南宁机场口岸蚊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调查采用灭蚊磁CO2诱蚊法,蚊幼调查采用诱卵器法、幼虫吸管法和勺捕法,调查周期为1年。结果共捕获成蚊12 575只,蚊卵、幼虫、蛹共计1 701只。经鉴定为1目1科3亚科5属13种;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占成蚊捕获总数的82.51%;成蚊平均密度为9.36只/h,8月为高峰期,密度为28.88只/h,2月最低,密度为0.52只/h;平均诱蚊诱卵指数为22.71%,诱蚊密度指数为5.99只/个。结论南宁机场口岸适合蚊类孳生繁殖,应加强蚊类监测与控制,有效降低蚊类密度,防止蚊媒传染病在口岸发生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东莞市病媒生物鼠、蚊、蝇、蜚蠊、伊蚊的本底和种群季节消长,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在城区及郊区选点,分别用笼夜法、诱蚊灯法、诱蝇笼法、粘捕盒法、诱蚊诱卵器法监测鼠、蚊、蝇、蜚蠊、伊蚊密度.结果 鼠类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3.10%;蚊类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99.70%;蝇类以家蝇为优势种,占64.29%: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7.64%.年平均密度分别为6.01%、27.4只/灯、0.87只/笼、1.29只/盒.鼠、蚊、蜚蠊全年有活动,出现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分别在5月、8月;5月、12月和7月、11月.蝇的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密度季节消长不明显,波动较大.伊蚊全部为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为2.33%.活动高峰在7月和10月.结论 掌握本市病媒鼠、蚊、蝇、蜚蠊、伊蚊的本底情况,应在病媒密度高峰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降低病媒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掌握我市"四害"种群、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 cm×10 cm)。结果全年鼠密度为0.05%,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蚊密度为0.39只/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蝇密度为2.29只/笼,以棕尾别麻蝇为优势蝇种;蟑螂密度为0.70只/张,主要为德国小蠊,农贸市场蟑螂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场所(2χ=587.25,P<0.005)。结论对鼠、蟑螂的防制应采取加强卫生宣传以及治理环境和化学药物并重的综合治理方针;对蚊、蝇的防制应主要采取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孳生地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景谷县传疟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媒介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开展传疟媒介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2年在景谷县媒介监测点,采用人工小时法、人诱捕法两种方法调查测定蚊虫数量、密度和季节消长。结果景谷县共捕获按蚊13种4975只,其中中华按蚊3753只,占捕蚊总数的75.44%,平均密度为1.482只从工小时,为按蚊优势种,生长高峰期在4-10月,密度高峰在7月,微小按蚊季节消长不明显,密度最高峰在9月份。对各年捕蚊平均密度进行比较,平均密度呈逐年下降。结论蚊媒监测能随时掌握主要传疟媒介的种群数量、分布和季节消长,为疟疾防治及制定有效的蚊媒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海南省2017—2021年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的密度变化和季节性消长规律,为当地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采用双层叠帐法和诱蚊灯法监测成蚊。 结果 海南省2017—2021年共捕获白纹伊蚊雌蚊成蚊1 962只,占捕获蚊虫总数的2.17%。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258,P<0.01)。2017年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平均为9.71只/(灯·夜),但白纹伊蚊的构成比最低,为1.29%;2020年医院的蚊密度最低,为2.22只/(灯·夜),2019年居民区和医院的白纹伊蚊占全部蚊虫构成比最高,平均为3.27%。不同生境下蚊密度均在2020年最低;2017—2021年居民区和牲畜棚的白纹伊蚊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其余生境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其中医院的构成比在2020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7—2021年监测的平均蚊密度分别为5.97、4.26、3.82、3.39、3.68只/(灯·夜),除2021年外,呈逐年递减趋势;帐诱指数除2019年外,也呈递减趋势,平均值为1.5只/(小时·顶),呈逐年递减趋势;2017—2021年海南省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为0.09只/(灯·夜),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2017—2021年的布雷图指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为缓慢,且每年的高峰在6—8月之间,均比成蚊密度高峰晚1~2个月。结论 海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应根据蚊虫季节性特点开展蚊虫防治活动,以降低登革热等传染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4-12月在沙坪坝区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公园和旧轮胎堆放地等4类生境中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6-7月在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天星桥街道、覃家岗街道、山洞街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海口市居民人房成蚊密度季节消长情况。 方法 在海口市区内设东南西北中 5个方位 ,每个方位选择 4间人房作为监测点 ,定时、定人、定点采用手持电动吸蚊器捕捉成蚊 ,按人工小时计算密度 (只 /人·h)。 结果  1992~ 1999年监测共捕获成蚊 2 5 5 66只 ,隶属 4属 10种 ,其中库蚊属的致倦库蚊 2 45 73只 ,占总成蚊的96 11% ,为海口市的优势蚊种 ,其季节消长有两个高峰期 ,分别在 3月及 10月 ,第一峰值比第二峰值高 ,平均密度分别为 2 5 2只及 17 7只 ,平均密度最低为 8月份 ( 11 5只 )。 结论 密度消长与气温及降雨量有密切关系 ,如能在成蚊密度高峰 ( 3月、10月 )前采取控制措施 ,将有效降低成蚊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报告了2005年6月~2006年5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对疟疾、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蚊虫的监测:采用了电动吸蚊器吸捕室内成蚊和在室外布罐设点容器法采集蚊幼虫,并采取定人、定时、定点、定方法监测蚊密度。结果全年监测共捕获蚊虫11478只,经分类属库蚊亚科,库蚊属,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贪食库蚊、拟态库蚊;伊蚊属,白蚊伊蚊;阿蚊属,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中华按蚊,共计捕获二亚科4属7种。其中优势种为白纹伊蚊占94.28%,致倦库蚊数占3.72%,骚扰阿蚊占0.84%,三带喙库蚊占0.19%,中华按蚊占0.07%,贪食库蚊占0.009%,拟态库蚊占0.009%。不同采集方法蚊种差异很大,布罐监测以白纹伊蚊为优势种,和用电动吸蚊器监测室内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蚊虫季节消长,蚊幼虫季节消长全年最高峰是在6月和9月蚊密度为37%,阳性罐平均为7.94只在1、2月蚊幼密度为0进入越冬期;室内成蚊季节消长,成蚊密度最高峰是6月密度为32.29%只/人工小时,其次是在11月密度为31.56%只/人工小时,最低是3月密度为0.89%只/人工小时,到次年4-5月随气温计回升蚊密度逐渐升高,该机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科学灭蚊工作,未发现疟疾、登革热蚊媒传染。今后必须坚持科学灭蚊,积极创建国际卫生机场。  相似文献   

16.
杜波平  何兆池 《医学动物防制》2012,(11):1205-1206,1209
目的为了解顺德区蚊虫的种群、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蚊虫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11年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采用诱蚊灯法,将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统计。结果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4~5、11~12月为蚊虫活动高峰期,以农户的蚊虫密度最高。结论长期连续、系统地监测蚊虫的种群、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等,为预测、预报蚊虫传染病流行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开展黄河三角洲不同生态环境中华按蚊监测,探明中华按蚊的生态习性,为防治工作提供生态依据。方法不同的生境采用紫外线灯诱捕法、人帐诱捕法和勺舀法分别对成蚊和幼蚊开始连续性密度监测。结果调查发现,草地积水和水稻田沟渠中幼虫密度较高。成蚊季节消长以7、8月份密度最高。结论中华按蚊在本地不是优势种群,但有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且不同生态环境其发生量不一,以水稻田和草地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7年海口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及其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及方案对重要病媒生物进行监测,其中鼠密度监测采用室内笼夜法,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海口市2017年主要鼠种为褐家鼠(81.93%)、黄胸鼠(14.71%);平均捕获率为4.58%,比2016年下降8.22%,其中1月份捕获率最低,4月份最高。在不同生境中,农村居民区鼠密度最高,其次是城镇居民区。主要蚊种为致倦库蚊(86.73%)、骚扰阿蚊(6.30%)、白纹伊蚊(5.26%)。平均蚊密度为2.31只/(灯·夜),比2016年下降16.61%,帐诱指数为0.81只/(顶·小时),比2016年下降27.68%,其中3月达到全年最低,分别为1.64只/(灯·夜)、0.29只/(顶·小时)。不同生境中牲畜棚密度最高,医院蚊密度最低。主要蝇种为大头金蝇(43.94%)、家蝇(19.54%)、瘦叶带绿蝇(9.55%)。平均蝇密度为4.71只/笼,比2016年下降3.29%,其中1月份蝇密度最低。不同生境中居民区密度最高、绿化带蝇密度最低。主要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89.90%)、美洲大蠊(9.49%)。蟑螂密度为0.31只/张,比2016年下降54.39%。其中5月蟑螂密度最高。不同生境中,餐饮店蟑螂密度最高,医院蟑螂密度最低。结论 海口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过程中,病媒生物密度有了显著的下降,当前的防制方法是科学有效的;但仍需加强重点场所及媒介传染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