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出院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再入院率。结果: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作为CHF患者在住院后健康教育的延续,对提高出院CHF患者的运动耐力,降低再入院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新霞  刘秀静  张芳  薄静静 《全科护理》2020,18(8):1020-1022
[目的]探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0例,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规律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及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试验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慢性心力衰竭知识的掌握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力衰竭病人6个月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病人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试验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1、3个月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知识量表、自我护理指数6.2版的得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结果试验组62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59例患者完成研究。入院时两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知识量表、自我护理指数量表6.2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3个月,试验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知识量表、自我护理指数量表6.2版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3个月内,对照组患者的再住院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便捷、专业、可操作性强,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养阴药物,疗程1个月,连续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变化及6个月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对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并可提高心衰患者病后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家属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家属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结核患者按住院号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6周,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入院时,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的照顾水平及配合程度,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下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健康素养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就诊出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干预组中因病情恶化、电话沟通困难、健康素养缺失等中途放弃8例,对照组因病情恶化、电话沟通困难、死亡等失访5例,两组实际完成研究各66例。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互联网+"下的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遵医行为、再住院率。结果干预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基本技能、健康素养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规律用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健康行为、定期复查的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患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互联网+"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健康素养的养成,提高遵医行为能力,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对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照顾能力、降低再住院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抽取对照组20例、干预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出院计划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6个月、12个月的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月、3月、6月自我照顾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6月、12月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服务可以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照护能力,减少再入院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合理用药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4月在循环科住院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基于跨理论模型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率和合理用药自我效能。结果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和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均有所提高;出院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组的服药依从率和合理用药自我效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冠心病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服药行为,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6月我院慢性心力衰竭就诊患者80例,依据患者入院奇偶周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期间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法,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在为期6 个月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掌握疾病知识、药物依从性、合理饮食、合理运动休息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领域及总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学科健康教育团队对患者传授一定的知识,防治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使患者自觉控制诱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疾病的复发和恶化。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00例,按照病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应用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和健康行为量表(HPLP)分别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服务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全程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康复活动指导等;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对遵医行为进行评价,遵医行为分为完全遵医、部分遵医、不遵医,完全遵医和部分遵医按遵医计算,统计两组遵医率并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遵医率95%,对照组遵医率65%,两组遵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CHF患者遵医率,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社区腹膜透析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提高依从性后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名腹膜透析病人按手术序号的单号和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名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对照组50名病人仅接受常规护理,即出院后不进行社区随访,要求病人每1~2个月来医院复诊1次,复诊时进行健康教育,检查病人对导管出口处的护理情况。结果加强人文关怀后,实验组病人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轻,遵医行为提高,并发症减少,存活率及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实施人文关怀干预后,其住院率、死亡率明显降低,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邱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11-1012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发病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老年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存活组(Ⅰ组)与死亡组(Ⅱ组),对梗塞面积、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心功能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死亡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控制心衰发生是提高AM I成活率的关键。结论:加强AM I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梗塞期间预见性护理,能改善AM I患者在急性期及康复期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提供适合老年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9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180d内慢性心衰复发再人院率、2次以上再入院率、病死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180d内再入院率和2次以上再入院率观察组分别为32.0%和10.8%,对照组分别为58.2%和3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7.8%、91.2%,对照组分别为12.4%和52.6%(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更有利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衰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柏青  杨丽敏  石英 《现代护理》2007,13(21):2021-2022
目的探讨2种健康教育方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发生率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健康教育A组和健康教育B组,2组除口头进行入院教育,出院教育,生活常识教育,集体授课的教育方式外,A组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按患者不同情况以书面形式制订详细的个人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家属教育,并根据治疗方案的改进不断调整计划。结果A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急性心衰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01),经常发作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A组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明显降低老年急性心衰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建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严格按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便秘和心脏事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家属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时间、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猝死发生例数分别为4,10,8,0例,均少于对照组的22,18,16,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05,8.27,7.93,9.58;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健康教育时间分别为(8.2±3.1)d,(11.5±4.1)h,均少于对照组的(15.1±3.8)d,(23.1±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1,7.5;P<0.05)。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满意情况评分分别为(92.3±4.5),(98.2±4.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6.2±3.3),(90.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34,-10.2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改善患者便秘状态,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冠心病病人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林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1258-1260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住院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对冠心病病因、病情及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从而降低冠心病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和猝死发生率.方法 将我院237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病人仅采用以往常规的功能制护理,未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对128例观察组病人在冠心病病因、病情及危险因素等方面的认知程度进行了护理评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和猝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病人的认知程度,缩短住院日,改善病人的预后,延长病人的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熊宇  蔡红玲  谢青 《现代护理》2007,13(21):2019-2021
目的探讨无缝隙健康教育在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92例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以"无缝隙组织"理论为指导,以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导向,为患者提供主动、全面、连续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患者询问次数、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书面测试分值、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切术患者实施无缝隙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连续的疾病相关知识,从而采取健康的行为,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I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健康知识达标率和患者满意度、遵医行为、护理质量、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不孕症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有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本科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消融术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将2013年4月至9月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及内容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2组患者平均手术耗时、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工作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平均手术耗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健康教育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消融术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缩短手术用时及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还可以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