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联合没食子酸组、LPS联合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代甲酸(PDTC)组和LPS联合地塞米松(DM)组。处理后的细胞培养24 h,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TLR4、NF-κB mNR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65、p-p65、TLR4、磷酸化的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后TNF-α、IL-1、IL-6水平升高,没食子酸可降低LPS诱导引起的TNF-α、IL-1和IL-6表达水平升高。LPS刺激后TLR4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NF-κB活化,没食子酸可拮抗以上作用,阻止NF-κB活化。结论没食子酸可通过TLR4/NF-κB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otch1和TLR4信号交叉调控NF-κB激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检测Notch1信号激活以及Notch1信号抑制剂DAPT对TNF-α、IL-6和IL-1β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DAPT对IKKα/β磷酸化以及NF-κB p65活化的影响,并检测DAPT对TLR4信号通路IKKα/β上游信号My D88和TRAF6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能显著提高Notch1信号蛋白NICD和目的蛋白Hes1表达,DAPT能明显抑制NICD和Hes1的表达。LPS诱导TNF-α、IL-6和IL-1β表达和释放能被DAPT抑制但被Notch1信号激动剂jagged1增强。DAPT能够抑制LPS介导的TRAF6表达和IKKα/β磷酸化,促进NF-κB p65核转位,但DAPT对LPS诱导My D88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Notch1和TLR4信号存在交叉对话,Notch1通过TRAF6调控NF-κB活化参与TLR4介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土荆皮乙酸(PLAB)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抗炎作用及影响M1表型偏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给予0.5μmol/L PLAB和1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阻滞剂GW9662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PPARγ和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水平。结果 PLAB能够明显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IL-1β、TNF-α的mRNA水平,上调PPARγ的mRNA水平。下调NF-κB p65、p NF-κB p65、IKKα、IKKβ、p IKKα/β、IκBα、p IκBα的蛋白水平,使RAW264.7细胞阻滞在G0和G2期。GW9662可以抵抗PLAB的抗炎作用。结论 PLAB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并抑制巨噬细胞向M1表型偏移,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调控NF-κB/PPARγ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介导炎症通路活化的影响,以探讨AS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观察胞内TLR4表达和分布;免疫印迹检测TLR4及下游炎症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和活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浓度。结果 AS对LPS诱导的TLR4表达及其在细胞中的聚集均有抑制作用;AS同时抑制TLR4衔接蛋白髓分化因子88和含TIR结构域干扰素诱导衔接蛋白表达,也抑制依赖于二者活化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表达;对下游MAPK通路,AS抑制p38表达和磷酸化、JNK磷酸化,但对ERK1/2无显著影响;对下游NF-κB通路,AS下调抑制性-κBα(inhibitory-κBα,IκBα)的磷酸化,进而减少NF-κB亚基p50和p65活化入核的数量;最后,AS能够抑制LPS诱导的TNF-α和IL-6释放。结论 AS通过抑制LPS诱导的TLR4通路活化,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以及抗氧化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NF-κB活化的抑制作用,探讨Ox-LDL介导肾损害的基因调控机制及抗氧化剂PDTC防治脂质肾损害的可能性.方法将Ox-LDL或PDTC与HMC共培养后,提取细胞核蛋白进行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NF-κB的活化,用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IκBα蛋白含量的变化,反映IκBα的降解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内的P65向核转位.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NF-κB活化,当用不同浓度(10、25、50及100mg/L)的Ox-LD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1h后,均可引起细胞NF-κB活化及IκBα降解.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50 mg/L的Ox-LDL刺激HMC1h,NF-κB活化及IκBα降解最明显.NF-κB活化的同时,伴有P65由胞浆向胞核的转位.100μmol/LPDTC,能明显抑制NF-κB的活化、IκBα降解(p<0.01)及P65的核转位.结论 Ox-LDL能诱导HMC的IκBα降解、P65的核转位,最终使NF-κB活化.提示NF-κB参与了脂质肾损害的发病过程,抗氧化剂PDTC能抑制NF-κB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草酸(GA)对脂多糖(LPS)诱导肠上皮细胞IEC-6发生炎症应激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炎症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以IEC-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实验分Control组、LPS模型组、LPS+GA组、GA组,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CD14、MyD88、IκBα、p-IκBα、NF-κB p65表达变化; 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下游炎症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LPS诱导后IEC-6细胞中TLR4、CD14、MyD88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及NF-κB p65的核转位增加(P0. 05),同时上调ICAM-1、COX-2、i NOS和IL-6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并减少IL-10表达(P0. 05),甘草酸干预后可显著逆转上述改变,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甘草酸能抑制LPS活化的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而下调LPS诱导的促炎基因表达,减轻肠上皮细胞的炎症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NF-κB活化与内膜炎性增生的相互关系。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血管壁中NF-κB p65、IκBα及其下游炎性基因ICAM-1和COX-2的表达;用免疫沉淀分析检测NF-κB p65的苏氨酸磷酸化。结果:内皮剥脱后,血管总蛋白与核蛋白中p65的含量于术后7 d达峰值;术后21 d下降但仍高于0、1 d组;但胞浆p65含量无明显变化。p65苏氨酸磷酸化水平与NF-κB核转位成负相关关系。IκBα于术后1 d表现出一过性降低,术后14 d开始回升,21 d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此相反,ICAM-1和COX-2的表达于内皮剥脱后升高,至14 d时达峰值,21 d时表达量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血管内皮剥脱诱导的内膜增生过程中伴有持续的NF-κB p65活化和炎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4i的体外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AW264. 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100 ng/m L脂多糖(LPS)诱导,采用ELISA检测10μmol/L 4i对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i对核因子κBp65(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c-Jun氨基端激酶(JN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活性的影响,加入不可逆的PPARγ拮抗剂GW9662(5μmol/L)探讨PPARγ在NF-κB和MAPK相关蛋白表达中的作用;采用SYBYL 8. 1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探讨4i与PPARγ蛋白的结合特性。结果 4i显著抑制TNF-α和IL-6的产生呈时间依赖性;不同程度抑制NF-κBp65、IκBα、JNK、ERK1/2和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且抑制作用被GW9662所逆转; 4i能与PPARγ受体较好地结合。结论4i通过激活PPARγ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活化,抑制TNF-α、IL-6等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2):1320-1325
 摘 要:目的 观察槐定碱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KKβ,IκBα,NF-κB P65及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内毒素机制。方法 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槐定碱对照组、LPS组、槐定碱干预组。槐定碱干预组加入LPS100μg/L孵育1h,弃去LPS后加入槐定碱15.63mg/L,作用5、30、60、120min,分别获取细胞与培养液。RT - 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F-κB等的mRNA与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含量。结果 LPS组各时间点IKKβ、pIκBα、NF-κB P65 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 < 0.01);槐定碱干预组以上因子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较同时间点LPS组显著回落(P < 0.01)。结论 槐定碱调控LPS激活的巨噬细胞NF-κB通路IKKβ、IκBα、NF-κB P65等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下游TNF – α分泌是其抗内毒素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槐定碱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KKβ,IκBα,NF-κB P65及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内毒素机制。方法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槐定碱对照组、LPS组及槐定碱干预组。槐定碱干预组加入LPS 100μg/L孵育1 h,弃去LPS后加入槐定碱15.63 mg/L,作用5、30、60和120 min,分别获取细胞与培养液。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F-κB等的mRNA与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含量。结果LPS组各时间点IKKβ、pIκBα、NF-κB P65 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IκBαmRNA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或P<0.05);槐定碱干预组以上因子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较同时间点LPS组显著回落(P<0.01或P<0.05),而IκBαmRNA则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槐定碱调控LPS激活的巨噬细胞NF-κB通路IKKβ、IκBα、NF-κB P65等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下游TNF-α分泌是其抗内毒素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的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HSP72)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pCD-hsp72重组质粒,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G418筛选稳定转染hsp72基因的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HSP72的表达水平及LPS刺激后RAW264.7细胞内HSP72的表达水平、LPS刺激后转染细胞中IκBα的含量和胞核中NF-κB的含量的变化.结果构建pCD-hsp72重组质粒并转入巨噬细胞,获得稳定转染hsp72基因的细胞株,LPS刺激细胞内HSP72表达增加;HSP72可通过减少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IκBα的降解而抑制NF-κB活性.结论HSP72能抑制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中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2.
Xing W  Deng ZD  Qu ZL  Ni 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2):101-104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株THP -1核因子-κB(NF -κB)、抑制因子(IκB- α)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 1α)表达上调的关系。方法 THP -1单核细胞分别用同型半胱氨酸和NF- 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后,应用Northern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IP- 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进一步检测核蛋白NF -κB蛋白含量和胞质IκB -α含量。结果 与未加任何处理因素的对照组比较,MIP- 1αmRNA和蛋白在0. 1mmol/L同型半胱氨酸处理后明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3 .69倍和1 .16倍(P<0 .01),同时NF κBP65亚基核转位亦增加。而加入100μmol/LNF 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30min后,再用同样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刺激,则MIP -1αmRNA和蛋白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NF- κBP65核转位增加。单独加入PDTC对MIP -1αmRNA、蛋白表达及NF -κBP65核转位无明显影响。此外,同型半胱氨酸( 0 .1mmol/L)处理THP- 1可引起IκB -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120min后有所回升。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在病理浓度可促进NF -κB活化,发生核转位,进而促进THP -1细胞表达MIP 1αmRNA和蛋白,这种作用与IκB -α蛋白磷酸化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氯喹(CQ)对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CQ组。LPS+CQ组预先给予CQ(10μmol/L)处理30 min再给予LPS刺激,在LPS组和LPS+CQ组中给予LPS(500μg/L)刺激后,各组细胞分别培养30 min、6 h和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V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RT-qPCR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来评估BV2细胞的活化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蛋白核转移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的表达情况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LPS刺激后,BV2细胞形态由圆形或椭圆形向多极或纺锤样转变,而预先给予CQ能抑制BV2细胞的形态转变。LPS刺激后,BV2细胞中TNF-α和IL-6的mRNA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但预先给予CQ则明显抑制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可见CQ能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此外,LPS刺激后,BV2细胞内IκB-α蛋白大量降解,细胞核内的NF-κB蛋白显著增多,MAPK信号通路中JNK和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预先给予CQ可显著减少IκB-α蛋白的降解,明显抑制NF-κB蛋白向细胞核内转移,显著降低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可见CQ能抑制LPS诱导下BV2细胞内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氯喹显著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信号通路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气道上皮细胞16HBE内NF-κB P65表达和核转位的作用,为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LPS(1mg/L)作用16HBE细胞0、0.5、2、6、12和24 h后,分别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 P65的核转位。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TLR4抑制剂CLI-095(5μmol/L)对LPS(1mg/L)诱导16HBE细胞NF-κB P65表达以及核转位的影响。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TRPC6激动剂Hyp9(10μmol/L)对LPS(1mg/L)诱导16HBE细胞内NF-κB P65表达以及核转位的影响。结果:LPS上调16HBE细胞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核转位。TLR4抑制剂CLI-095抑制LPS诱导的16HBE细胞内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核转位。TRPC6激动剂Hyp9加重LPS诱导的16HBE细胞内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结论:LPS通过TLR4-TRPC6信号通路诱导16HBE细胞内NF-κB P65表达和核转位。  相似文献   

15.
免疫荧光可定性分析细胞内蛋白核转位现象,NF-κB/p65蛋白核转位提示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我们尝试运用自主研发设计的免疫荧光分析软件计算荧光图像中胞核和胞质位置的荧光值变化,定量分析核转位情况,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软件分析结果。应用该软件分析内毒素诱导0.5、1、2和4h后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F-κB信号通路活化,结果提示2h为核转位高峰期,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结果一致,表明自主研发的免疫荧光分析软件可应用于免疫荧光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主要研究巨噬细胞中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3(NSD3)对脂多糖(LPS)触发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RAW264. 7细胞作为细胞模型。100 ng/m L 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SD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SD3蛋白水平;在RAW264. 7细胞中过表达NSD3或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腹腔巨噬细胞中NSD3的表达,ELISA检测NSD3对LPS触发的TNF-α分泌的影响; 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NSD3对LPS触发的核因子κB p65(NF-κBp65)信号通路的影响;荧光素酶法检测NSD3对NF-κBp65介导的TNF-α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检测TNF-α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的36位赖氨酸(H3K36)甲基化的募集。结果 LPS抑制巨噬细胞中NSD3的表达;过表达NSD3抑制LPS触发的TNF-α的产生,敲低NSD3则促进LPS触发的TNF-α的产生,但对NF-κB活化无影响; NSD3抑制NF-κBp65介导的TNF-α基因的转录活化,促进TNF-α基因启动子区的H3K36二甲基化。结论 NSD3促进TNF-α基因启动子区H3K36的双甲基化,抑制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洛美利嗪对小鼠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极化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洛美利嗪对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M1和M2型极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洛美利嗪对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洛美利嗪能够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产生(P0.01),且剂量依赖性地降低M1型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3(CHI3L3/Ym-1)、Fizz-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1)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洛美利嗪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的磷酸化以及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 p65的磷酸化,并促进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的表达(P0.05),进而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结论:洛美利嗪可以通过调控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巨噬细胞M1型极化,同时洛美利嗪还可以显著促进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BD多肽预处理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细胞内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方法将SD健康雄性大鼠(280~300g)共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15)、药物组(n=15)。缺血模型制备前2h经右侧侧脑室注射NBD多肽25μl进行预处理。运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再灌注后72hNF-κBp65在胞浆/胞核的蛋白表达变化;运用免疫荧光定位及Western印迹(半定量)检测NF-κB p65及IκB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72h模型组胞浆/胞核内NF-κB p65大量表达(P〈0.05);NBD多肽预处理后NF-κB p65主要在胞浆表达,胞核内表达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双标定位及Western印迹半定量检测显示模型组胞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均大量表达(P〈0.05),IκBα蛋白呈现低表达(P〈0.05);NBD多肽预处理后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主要以胞浆表达为主(P〈0.05),IκBα胞浆/胞核内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72hNF-κB p65蛋白胞核表达明显增加.NF-κB核转位/活化过程被激活:NBD多肽预处理后通过增加胞核/胞浆内IκBα表达有效阻止NF-κB的核转位/活化过程,从而有效地减轻再灌注后72h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栀子苷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感染所致的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s7,TLR7)及其介导的细胞内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及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释放的影响,以探讨栀子苷干预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甲型流感病毒H3N2作为刺激因素,利用双荧光素酶顺式报告系统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栀子苷对NF-κB转录活性及NF-κB核转位的影响.RT-PCR法进一步验证栀子苷对NF-κB上下游靶基因TLR7、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通过NF-κB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感染的细胞中NF-κB荧光素酶报告活性明显升高;与病毒损伤组比较,栀子苷治疗组NF-κB荧光素酶报告活性明显受到抑制.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及核转位变化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的细胞中NF-κB磷酸化水平及人核率明显升高;与病毒损伤组比较,栀子苷治疗组NF-κB磷酸化水平及入核率明显受到抑制.RT-PCR结果显示栀子苷能明显抑制病毒诱导的TLR7、TNF-α和IL-6 mRNA的高表达.结论 栀子苷可拮抗甲型流感病毒H3N2感染细胞中TLR7介导的细胞内转录因子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并可抑制其下游靶基因TNF-α和IL-6 mRNA的高表达水平来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CD40配体CD154(CD40L)在人B淋巴细胞中刺激转录因子NF-κB活化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重组CD154刺激EBV/LMP1阴性人Ramos B细胞,观察对NF-κB luciferase(萤光素酶)活化的作用,判断CD154刺激对NF-κB抑制蛋白IκB-α、-β及-ε磷酸化和降解的影响,并对CD154刺激诱导进入细胞核NF-κB亚单位进行分析。结果 CD154刺激:(1)导致NF-κB lucfferase活性升高,且与CD154剂量正相关;(2)引起细胞内IκB-α、-β及-ε蛋白总量减少,IκB-α、-β及-ε阳性细胞也明显减少;(3)主要诱导p50、p65及c-Rel亚单位从细胞浆进入细胞核;(4)诱导p65磷酸化。结论 在人Ramos B细胞中,CD154通过诱导IκB-α、-β及-ε降解释放p50、p65及c-Rel进入细胞核及p65磷酸化激活NF-κ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