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脑干出血是一种病残率和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出血量低于5 ml有生存的可能,5 ml以上病死率超过50%,10 ml以上病死率几近100%。脑干出血临床经历凶险,具有意识障碍出现早、深、持续时间长,瞳孔变化多样,病情变化多而快,重症者并发症多和预后差等临床特点,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与患者预后相关[1]。如能在急性期进行积极有效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能获得较好疗效。为此作者介绍脑干出血急性期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干出血是神经科的急重症。发病急、临床症状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脑干出血的诊断率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脑干出血患者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危重症,预后差,病死率高,文献报道重症脑干出血患者(出血量>5 ml)病死率70%~80%。多数学者认为脑干出血患者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临床症状关系密切,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我科2005~2010年共收治脑干出血41例,其中23例采取控制性输液,严格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病死率已升至第2位,脑干出血的病死率据文献报道达70%~80%。重症高血压是自发性脑干出血的常见病因。脑干是调节心血管运动、呼吸、吞咽、呕吐等重要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因此,临床中脑干出血的治疗非常棘手,曾被视为手术禁区。我院神经外科采取经幕上入路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5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危重症,预后差,病死率高,文献报道重症脑干出血患者(出血量〉5m1)病死率70%~80%[1]。多数学者认为脑干出血患者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临床症状关系密切,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我科2005~2010年共收治脑干出血41例,其中23例采取控制性输液,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脑干出血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目前国内虽有脑干血肿清除、立体定向手术成功的报道,但由于手术风险大,很难普及开展,因此临床上主要是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尼莫地平作为肯定的神经细胞保护剂对脑干出血的治疗研究不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来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的原发性脑干出血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其对脑干出血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脑桥出血36例临床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郭玲余立浮山县人民医院张爱华在原发性脑干出血中,以脑桥出血最多见。我院1988年5月到1995年10月共收治原发性脑干出血37例,其中脑桥出血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  相似文献   

8.
卢志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92-1692
脑干出血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脑出血类型.约占脑出血总数的10%左右。大多数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现将我院1998年以来收治的38例脑干出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CT及MRI的广泛临床应用.医师诊断出的轻型脑干出血的患者日渐增多,对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亦有新认识。现就我院2003年7月~2008年5月以来收治的32例轻型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脑干出血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CT能够及时准确地显示脑干出血的部位、范围及出血量,提示预后.结论: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出血量是影响顸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彦 《河北医药》2012,34(13):2062-2063
脑干是最重要的生命中枢,脑干出血一旦发生,病情多极为凶险,预后差,治疗率和治愈率极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脑干出血中最常见的是脑桥出血,发病率占所有脑出血的10%左右,如脑桥出血量>5 ml则可迅速出现昏迷、四肢瘫痪、甚至脑疝导致死亡.故脑干出血属于神经内科急危重症,尤其是大量脑桥出血,多在起病后48 h内死亡,病死率可高达50%[1].脑干其他部位出血很罕见,本文28例患者中仅1例为中脑出血,患者突发深昏迷,四肢瘫,迅速死亡,其余均为脑桥出血.我科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收治脑干出血患者28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脑干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0例经CT或(和)MRI证实的脑干出血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干出血中绝大多数是桥脑出血(97.5%),桥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87.5%)。被盖基底型最多(60%),被盖基底型,血肿横径≥21mm,累及中线及双侧预后差,占死亡人数的85.7%;血肿横径<20mm,偏侧被盖或基底型症状轻,预后好,影像学检查能早期诊断,尤其是MRI。结论:小量出血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MRI对其早期诊断优于CT。桥脑出血的类型、血肿大小及是否累及中线或双侧出血决定患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体征,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关头部CT或MRI资料的84例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4例中,平均年龄58.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6例,起病时伴头晕者最多(56例),体征中以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者最多(80例),交叉性瘫痪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72例),本组总病死率为33.3%。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重视起病过程,仔细及时的临床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病的预后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其病死率比以往低。  相似文献   

14.
卢宁 《贵州医药》2007,31(3):258-258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多预后不良,而继发脑干出血者预后更加凶险,病死率致残率明显高于单纯脑出血.现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住院病人8例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预后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脑干出血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干出血的60例患者,对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加以汇总分析。结果患者经抢救治疗后60例患其中死亡23例,好转9例,其中3例脑出血患者全部存活,治愈(肌力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或症状体征均消失)28例。死亡原因:脑疝14例,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9例。结论从本组病例看,脑干出血因累及不同结构故引起的症状不同,但头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或头晕,由于脑干内有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脑干出血常导致生命体征波动,使得脑干出血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院住院确诊的36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6例,好转1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4例.结论:尽快作脑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大小,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脑干出血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陶  徐坚  杨雪霞 《贵州医药》2000,24(2):111-112
随着CT及MRI的临床应用,脑干出血的发现率明显增高,对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收集了我科近几年收治的30例脑干出血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救治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高原地区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痊愈10例,好转16例,植物生存6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6例。结论高原自发性脑干出血病死率高,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发病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是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脑干出血约占急性脑出血的10%左右,以桥脑占多数,中脑延髓出血较少,本研究根据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30例脑干出血病例的临床与预后、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2~75岁,平均56·4岁,既往有高血压史19例,冠心病史1  相似文献   

20.
42例脑干出血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干系人体生命中枢所在,对维持意识状态和呼吸循环、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脑干出血在脑出血病人中病情最重、病死率最高,文献报道病死率高达70%~80%,而且其病程长,在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能起到促进病情康复,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本文总结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收住的42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