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压疮联络员在普外ICU患者预防压疮中的作用。方法:在护理部建立压疮三级监控管理的基础上,成立普外ICU压疮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压疮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及质控病区护士正确使用Waterlow《压疮风险护理单》及压疮Ⅰ~Ⅲ期的处理,并评价压疮治疗效果,同时对病区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结果:能降低本病区的压疮发生率。结论:成立压疮管理小组后,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提高了预防压疮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降低难免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难免压疮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制定预防措施,贯彻落实护理措施,分析护理实施效果。结果60例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Ⅰ期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Ⅱ期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难免压疮患者中,规范压疮防范措施,可有效减少压疮发生,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临床上常称为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变性、坏死和溃烂。它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而且可继发感染、危及生命。现在国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压疮程序化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难免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压疮程序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难免性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7.5%,参考组患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32.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压疮程序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压疮督查小组的成立对带入性压疮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带入性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成立压疮督查小组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压疮督查小组的成立对带入性压疮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压疮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疮是临床疾病中的一个重要的并发症。多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阐述了压疮新的分类方法以及中国和美国对压疮护理的新规程,并提出了有效的压疮疗治方案。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有效预防及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压疮的护理     
<正>压疮又叫褥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多发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若有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吸烟等更易发生[1]。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血管病变的逐年上升,压疮的发生也逐年有所增加。从全球范围来看,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2]。临床研究表明,一旦患者有压疮形成,对患  相似文献   

8.
压疮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局部压力引起压疮主要因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缺乏营养,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导致组织破坏和坏死。骨科患者多为高龄、大手术,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压疮。预防压疮的关键是翻身(局部减压),有效翻身可有效避免压疮。对于存在潜在的压疮风险患者,积极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指导患者翻身及清洁皮肤的技巧,营养支持的知识等。我科采用自制改良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段琼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30-231
压疮(pressure ulcer)是指机体某一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是评定护理质量的指标。目前国内的发病率与发病年龄呈稳定性上升趋势,约有20%~30%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受到压疮的困扰,患者未入院而家中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压疮预防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我院300例运用Norton’s评分量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有效预防院内压疮发生。结果:运用Norton’s评分量表从对压疮发生的预测进行重点预防,及时、快速识别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与管理能有效预防院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脉压、脉压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1、2、3级组,并将6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脉压、脉压指数。通过高血压病患者间及与正常人群的对比,获得不同分组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脉压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组脉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脉压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高血压病2级组和3级组脉压明显高于1级组(P<0.01),高血压病2级组脉压指数明显高于1级组和3级组(P<0.01)。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血压关系密切,其中,脉压表现出随血压水平升高而持续升高的趋势;脉压、脉压指数作为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总结压疮灵治疗Ⅲ期、Ⅳ期压力性溃疡的护理体会.方法 压力性溃疡患者42例(5l处伤口),全部使用压疮灵进行换药,根据伤u愈合的阶段、创面的情况,采取清创或伤口清洗后敷药,观察1个月.结果 治疗1个月后,51处伤口均明显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 压疮灵无毒安全,价格低廉,对压力性溃疡Ⅲ期、Ⅳ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脉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其中单纯并发脑卒中者84例。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水平不同分别分为四组,观察各组脑卒中的发病率。结果:随着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的增高,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脑卒中是人群主要的病残和死亡原因。积极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及脉压差,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Capillari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s the point of exchange of nutrients and waste products between the tissues and circulation. Studies of capillary function in man are limited by access to the vascular bed. However, skin capillaries can readily be studied by the technique of capillaroscopy which enables the investigator to assess morphology, density and blood flow velocity. It is also possible to estimate capillary pressure by direct cannulation using glass micropipettes. This review will describe the techniques used to make these assessments and will outline some of the changes that are seen in health and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19.
郭晓川  徐和甜  刘鹏 《中国医药科学》2014,(22):172-173,176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引流加弹性加压包扎法在腮腺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71例腮腺切除术的腮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加压包扎、橡皮片引流,实验组患者行持续负压吸引结合弹性加压包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涎瘘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中1例发生涎瘘,对照组中6例发生涎瘘,实验组术后涎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结合弹性加压包扎法效果可靠,有效预防了术后涎瘘及感染的发生,缩短加压包扎时间,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