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初始阶段与基础状态,其治疗在颈椎病的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有效治疗与康复可预防其他类型颈椎病的发生。总结分析张汉肖主任应用梅花针叩刺大椎穴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湿证的验案,探讨其中医思想,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关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超微针刀关刺法干预,对照组以针灸针关刺法干预,治疗前后进行麦吉尔疼痛问卷量表及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麦吉尔疼痛问卷量表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针刀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针灸针关刺法,能较好地改善颈部疼痛症状及颈椎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齐刺法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齐刺法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崇骨、颈5~6夹脊为主穴进行针刺,其中崇骨穴采用齐刺法,同时艾灸颈6夹脊穴,连续治疗4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46例患者治愈显效率84.8%,总有效率91.3%。结论:齐刺法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勇 《中医药信息》2003,20(3):49-49
目的:根据青少年颈椎病临床症状特点,探讨治疗该病的选穴和针刺方法,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简便的方法。方法:44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在其定喘、大推穴上采用三针齐刺法为主,配以肩井、肩中俞穴上的“合谷刺”及颈3或颈4夹脊穴深刺法治疗。结果:疗效明显,尤其对缓解大推穴处的改麻胀有较好疗效。结论:在大推、定喘穴上用齐刺法治疗,对缓解青少年颈椎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亦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可因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而产生或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单侧局限性疼痛或颈根部呈电击样放射痛或头晕、耳鸣等临床症状。自2010年笔者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结合排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1例均为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患  相似文献   

6.
浅深刺法治疗颈椎病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深刺法治疗颈椎病108例王进高晓红(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221300)图书分类号R246.9关键词颈椎病/针刺疗法刺法笔者自1993~1995年运用浅深刺法,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08例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夹脊输刺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分别接受颈夹脊输刺疗法、颈夹脊输刺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输刺结合麦肯基疗法与颈夹脊输刺疗法均能明显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痛症状,但颈夹脊输刺结合麦肯基疗法较普通针刺治疗镇痛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快针治疗颈椎病16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快速针灸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66例经确诊的颈椎病患者,并分型,选用颈夹脊、项丛刺等穴运用快速针灸法治疗. 结果: 166例颈椎病患者经快针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其中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类型颈椎病.结论:快针法治疗颈椎病,尤其是颈型颈椎病,疗效佳,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之冲霄穴刺络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采用冲霄穴刺络拔罐法治疗,每隔2~3日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临床治愈率为69.2%( 45/65),总有效率达92.3%( 60/65).结论:董氏冲霄穴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例,探讨颈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经筋刺血疗法的机理,为日后深入研究提供临床指引。  相似文献   

11.
颈型颈椎病,也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由于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痉挛,且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例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而引起.临床上指的是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的颈椎病类型.其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有利时机,属于祖国医学中"痹病"的范畴.针灸等非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恢刺法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的一种针灸刺法.古语云"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现为明确恢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笔者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采用恢刺法和普通针刺法针灸治疗并观察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丛安南  孙谊 《光明中医》2023,(12):2352-2354
目的 观察项七针配合升降穴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荣成市中医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运用项七针配合升降穴刺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穴位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差值经2个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经TCD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七针配合升降穴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3.53%,14.71%,对照组分别为77.42%、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和常规电针方法对治疗颈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痛症状,而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较电针疗法简便,不受场地、仪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封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颈部夹脊穴和颈部牵引。结果: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经本法治疗,治愈26例,显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针刺颈夹脊穴和颈椎牵引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结果表明,此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普通针刺联合恢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恢刺针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SF-MPQ评分、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87.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联合恢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及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6.
李薇薇  满斌 《中国针灸》2023,(12):1433-1434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及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迁延日久会引发头晕、头痛、心慌、耳鸣、失眠等,此型在颈椎病总发病率中占比60%~70%[1-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肩胛骨周围常存在“横络”,笔者采用针刺联合横络解结法(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巨刺灵骨、大白穴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灵骨、大白)和对照组(针刺夹脊穴)各4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1次后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结果巨刺灵骨、大白组和针刺夹脊穴组都可以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P〈0.01)。治疗组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疼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巨刺灵骨、大白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孙金平  张莹  徐思思  张雪竹 《河南中医》2014,(11):2159-2159
目的:观察盘龙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58例,均给予盘龙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结果:治愈12例,有效4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结论:盘龙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筋远道刺结合运动针法与局部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30例)和电针组(30例)。经筋组采用循经远道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颈夹脊及阿是穴进行治疗,均为每天1次,共治疗10次。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第1次治疗后的即时止痛效果,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观察疗程结束后的疗效。结果:第1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经筋组的VAS评分低于局部组(P0.01);疗程结束后两组VAS评分、NPQ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83.3%(25/30)vs80%(24/30),P0.05]。结论:经筋远道刺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两者疗效相当,但经筋远道刺对颈型颈椎病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20.
周斌 《山东中医杂志》2013,(12):902-903
目的:探讨筋骨并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筋骨并重治疗方法;选择同期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推拿、针灸、中频及短波等综合治疗。1年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年后随访,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筋骨并重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迅速而持久,不易复发,值得作为适宜技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