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眶上神经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确炎舒松A穴位注射治疗眶上神经痛56例(67眼),并与43例(50眼)不用确炎舒松A穴位针灸治疗的对照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从治疗时间、起效时间、止痛时间上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确炎舒松A穴位注射冶疗眶上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眶上神经痛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疾病。目前在治疗上尚无理想方法。1986~1988年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眶上神经痛20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如意珍宝丸治疗眶上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眶上神经痛患者96例,口服如意珍宝丸成人每次5丸,2次/d,儿童遵医嘱,每次可口服2—3粒,2次/d,连续服用两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轻重可适当增加疗程,服药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结果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2.7%,治疗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如意珍宝丸治疗眶上神经痛可达到标本兼治,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眶上神经痛是眼科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眼眶或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上眼睑沉重感、眼球胀痛、视物疲劳,有些患者疼痛加剧时出现恶心、呕吐。患者因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全身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眶上切迹注射治疗眶上神经痛50例55只眼,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灵活运用治疗眼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眶上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吕旭东  杨安怀 《医药导报》2011,30(4):481-482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阿是穴注射2%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12混合液(1:1)治疗眶上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124例原发眶上神经痛患者,采用左右配穴法针刺无名指和小指掌骨间的阿是穴,穴位注射2%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12混合液(1:1)1.5~2.0 mL. 结果 经过≥6个月的观察随访,治疗1次治愈105例(84.7%);治疗1次好转19例(15.3%),其中15例(12.1%)经2次治疗后治愈,4例(3.2%)经3次治疗后治愈. 结论 针刺联合阿是穴注射2%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12混合液(1:1)治疗眶上神经痛操作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眶上神经痛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表现为眼眶或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上眼睑沉重感、视物疲劳、结膜充血,有些患者疼痛加剧时出现恶心、呕吐。患者因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全身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眶上神经痛46例48眼,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复发性眶上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8例,治疗组予眶上切迹处注射维生素B12 500mg和2%利多卡因0.5mL的混合液后足三里穴位注射斯奇康0.5g,每日1次,疗程4周,双侧足三里交替。对照组予眶上切迹处注射维生素B12 500mg和2%利多卡因0.5mL的混合液,0.9%灭菌生理盐水1mL于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双侧足三里交替,疗程4周。近期疗效比较2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复发性眶上神经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我院五官科自开展针灸疗法以来,收到很大疗效,现将临床点滴经验作一简单介绍:(一)眶上神经痛住院病员王××,男性,22岁,因双眼炸伤入院,主诉有眶上神经痛史。近年来每年发作数次。发病时右前额部及眶上区有跳痛,并诱发睡眠不好,食欲差等症状。每次要经过不断治疗才逐渐止痛。而这次发作针灸二次即止痛。取穴:鱼腰,太阳、攒竹、合谷。  相似文献   

10.
1994年8月~1996年1月,我院应用泰必利和消炎痛治疗54例神经性疼痛,疗效满意,且优于单用消炎痛组,现报告如下。1.一股资料;10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68例,女40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眶上神经痛17例,枕神经痛19例,顿神经痛15例,臂丛神经痛10例,肋间神经痛24例,坐骨神经痛23例。病程最短id,最长10d。,平均sd。2.治疗方法: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对照组(B)各5‘例。对照组单用消炎痛25mg,每日3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泰必利100mg,每日3次,疼痛严重者可加量到200mg,每日3次。2组均为饭…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方法各异,效果亦不同。作者对3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末支神经孔埋肠线和氢氧化钙治疗,疗效显著,较单一用埋肠线疗法止痛效果快,疗效高。 1 临床资料 三叉神经痛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42~69岁,平均55.2岁;病程10天~4年,平均14.4个月;单支痛27例,多支痛12例;眶下神经痛16例,上牙槽后神经痛3例,上牙槽前中神经痛9  相似文献   

12.
笔者参加了山西援外医疗队在吉布提·贝尔蒂国家综合医院眼科工作.在吉布提工作中进行164例患者的统计,了解眶上神经痛患病率及其相关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眶上神经痛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自觉眼眶疼痛难忍,临床多采用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疗效均不理想。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眶上神经痛132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 一般资料患者132例,男70例,女62例,年龄6~68岁,病程2天~数年,全部病例均有眼眶疼痛症状,经眼科明确确诊.2 治疗方法①口服用药:病毒灵口服片,多种维生素。②超短波治疗:采用上海医用电子食品厂生产的五官超短波电疗机,波长7.3米,频率40.68MHz,最大输出功率250W,电容电极为直径5cm的圆形电极,眼眶部并置法,间隙2~3cm,无热量或微热量,每日一次。每次10min,20次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可治愈。3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33例,占25%,跟眶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显效66例,占50%,眼眶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好转28例,占21%,眼眶疼痛症状减轻;无效5例,占4%,治疗前后无变化。总有效为96%。对照组40例,诊断标准同前,单纯采用口服药物,治  相似文献   

14.
章林  汪学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26-2627
目的:探讨眶上神经炎的治疗方案。方法:汉桃叶片配合腺苷钴胺、维生素B1口服治疗眶上神经炎30例,与卡马西平相对照。结果:汉桃叶片配合腺苷钴胺、维生素B1口服治疗眶上神经炎,总有效率100%;与卡马西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汉桃叶片联合腺苷钴胺、维生素B1治疗眶上神经炎,初步显示该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眶上神经痛是眼科常见病。患者常以自觉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眼眶及额部钝痛或剧痛,不能视物,可伴有恶心、呕吐、精神不振、失眠等症状而就诊。眼部检查:视力、眼压正常,无内、外眼及邻近器官疾患,药物治疗多无显效。我们自1994年~1995年以来以针刺治疗该病症50例,临床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笔者阅读了贵刊 2 0 0 1年第 2 0卷第 5期 3 70页刊登《托吡酯治疗头面部神经痛》[1] 一文深受启发 ,并在临床中对 67例头面部神经痛病人进行了验证。临床资料 2 0 0 1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头面部神经痛病人 67例 ,其中三叉神经痛 2 3例 ,枕神经痛 3 4例 ,眶上神经痛 7例。分为托吡酯组 3 4例 ,男性 1 9例 ,女性 1 5例 ,年龄 (3 8±s9)a。卡马西平组 3 3例 ,男性 1 7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4 2± 1 1 )a。疼痛按 3度划分 ,轻度 :疼痛轻微 ,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休息。中度 :疼痛较重 ,影响病人的工作和休息。…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4年3月~2006年11月,采用穴位注射治疗眶上神经痛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其中男性27例,占39.7%,女41例,占60.3%,年龄15 ̄62岁。单侧28例,占41.3%,双侧40例,占58.8%。病程最短3天,最长18个月。  相似文献   

18.
笔者1978~1987年应用维生素B痛点封闭治疗眶上神经痛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7例均系门诊病人,男2例,女5例,年龄38~51岁,左侧4例,右侧3例,病程1~9年。曾各自先后服用过大仑丁、菸酸、地巴唑、中药煎剂及针灸理疗等,有的还使用过普鲁卡因加无水酒精痛点封闭,疗效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26例眼带状疱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红 《江西医药》2006,41(6):400-401
目的眼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占所有带状疱疹的10~25%,诊断依据神经痛及典型皮疹形态和分布,并发症以后遗神经痛为严重。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口服三环类抗抑郁药,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疤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以中药血府适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病例在痊愈率,显效率,疼痛缓解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实,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