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胸外科轮转培养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1名在胸外科轮转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3名试验组学员接受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思维、科研信息及沟通协作在内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而38名对照组学员接受传统方法培训。出科前,两组学员统一考核,对比成绩并分析结果。采用SPSS 19.0对学员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学员成绩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思维成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14.21±2.03)分vs.(12.97±2.06)分、(24.30±2.35)分vs.(22.37±3.10)分、(24.00±1.85)分vs.(22.71±3.17)分、(78.09±3.53)分vs.(73.34±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胸外科轮转培养当中引入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合理利用新媒体手段及多种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提高受训学员的临床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改良版的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作为形成性评价工具,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30人)作为试验组,2018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27人)作为对照组。入学后进行临床通用技能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技能教学,试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DOPS作为形成性评价。通过培训考核成绩比较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评估DOPS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培训成绩[(84.35±3.41)分]高于对照组[(77.58±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在DOPS单项考核指标中“技能操作完成能力”“沟通能力”两项得分最低。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自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改良DOPS评价考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核心能力,提高培训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了解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使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中文版(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形式,对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轮转的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分析。通过(均数±标准差)描述CTDI-CV得分,采用SPSS 23.0软件用t检验、F检验、趋势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批判性思维倾向分布情况。结果 共收集到130份有效问卷。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CTDI-CV总体平均为(235.76±30.73)分,男性得分为(224.40±28.50)分,低于女性的(242.86±30.08)分(P=0.001);“5+3”一体化学生[(244.18±30.33)分]较统招硕士[(232.02±30.32)分]得分高(P=0.037);研究生三年级学生[(254.77±18.97)分]比二年级[(229.21±27.19)分]和一年级[(219.79±37.41)分]得分高,且随年级增加而增加(H=30.34,P<0.000 1)。全部学生寻找真相子维度的平均分为(39.52±6.86)分,是所有子维度中最高的;最低的是批判思维的自信心,得分为(28.65±7.23)分。女性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P=0.027、0.025、0.031、0.016、0.005、0.013);求知欲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结论 大多数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上呈现多元化或不太倾向于批判性思维。他们愿意寻找真相,但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较低。其中,女性、“5+3”一体化和高年级研究生相对更倾向于批判性思维。这些发现突显了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肝胆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接收的同一年级共6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随机分为PBL组和传统授课(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组,对比PBL组和LBL组的培训效果。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PBL组学生在培训期间笔试成绩[(90.3±4.5)分 vs. (85.2±7.1)分,P<0.05]、技能操作成绩[(92.3±4.9)分 vs. (86.3±7.9)分,P<0.05],以及学生所表现出的科研能力、临床能力、组织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协同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85.0±7.5)分 vs. (73.0±9.1)分,P<0.05]均较LBL组明显提高,总评成绩也较LBL组更高[(90.2±3.2)分 vs. (83.3±3.9)分,P<0.05]。同时,PBL组学生的满意度较LBL组更高(83.3% vs. 56.7%)。结论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应用PBL教学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死亡认知现状与临终关怀态度,比较博士、硕士群体间的差异,探讨其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态度的相关性,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死亡观与临终关怀教育改革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社会学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B量表》对496名临床医学博、硕士研究生的死亡认知、临终关怀认知态度等进行调查。同时,对博、硕士两类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利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结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剔除27份不合格问卷,共回收469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得知,博士研究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各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趋近接受(4.28±0.53)、中立接受(3.99±0.41)、死亡逃避(2.74±0.63)、死亡恐惧(2.65±0.57)、逃离接受(2.47±0.69);硕士研究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各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中立接受(3.96±0.52)、趋近接受(2.84±0.61)、死亡恐惧(2.78±0.65)、死亡逃避(2.62±0.73)、逃离接受(2.39±0.77)。同时,博士群体临终关怀态度得分高于硕士群体[(110.63±8.96) vs. (106.7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博、硕士研究生群体“死亡恐惧”得分与临终关怀态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25,r=-0.21),而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与死亡认知中的“中立接受”得分均呈正相关(r=0.50,r=0.32)。然而,博士群体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与死亡认知中的“死亡逃避”得分呈负相关(r=-0.27)。结论 博、硕士研究生群体已具备一定的临终关怀意识,但其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态度仍需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角度予以提升和加强,在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同时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涅教学理论配合场景教学用于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护生实习带教对核心胜任力的影响。方法 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参与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护理实习的42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名)和对照组(2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观察组采用加涅教学理论配合场景教学。教学结束后,考查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及实操能力;并采用护生核心胜任力评价表评估核心胜任力,采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工具评估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比较两组护生对带教的自评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得分分别为(88.10±7.52)、(90.81±4.88),高于对照组的(83.62±6.58)、(72.57±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21,均P<0.05);观察组护生的核心胜任力、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总分分别为(185.53±20.19)、(129.09±16.14),高于对照组的(170.52±20.32)、(105.86±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5.10,均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模式自评效果评分得分为[28(25,29)],高于对照组的[21(20,22)](Z=5.39,P<0.05)。结论 加涅教学理论配合场景教学应用于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护生实习带教中,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提升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核心胜任力,有效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岗位胜任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问卷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及"非双师型"教师共312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平均分值为(4.26 ±0.41)分,高于"非双师型"教师(3.19±0.50),胜任力较好。自我评价维度中,职业素养(17.39±1.54)、专业态度(21.75±2.21)、专业能力(21.14±2.31)、教学能力(50.39±5.93)、人际协调能力(25.57±3.04)、人格特征(17.27±2.04)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P=0.735)、是否是专科护士(P=0.335)的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无教师资格证(P=0.001)、是否是科室骨干(P=0.002)、不同学历(P=0.001)、不同年龄(P<0.001)、不同职称(P<0.001)、不同工作年限(P<0.001)的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应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定位,采取"阶梯式"的培养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师生双角度评估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胜任力现状的调查,为导师胜任力的师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121人,以及临床医学博士后17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导师胜任力评估量表,从保持有效沟通、建立一致的预期和目标、评估学生、培养独立性、尊重多样性、促进学生职业发展6个维度26项条目,由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和临床医学博士后通过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双角度评估导师胜任力。同时,调查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的构成和导师培训需求。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70.0%(119/170)的临床医学博士后认为导师指导非常有帮助,78.5%(95/121)的导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导师培训。导师胜任力方面,临床博士后对导师的评价明显高于导师自我评价[各条目总分(162.35±23.59) vs. (154.80±19.81),P<0.01]。临床博士后和导师对26项胜任力条目评价的优秀率分别为100.0%(170/170)和46.3%(56/121)。师生共同认为在建立基于信任的关系、激励学生方面做得较好,但在考虑可能带入到导师/学生关系中的偏见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 前临床及转化医学导师具备良好胜任力,但仍存在较高的导师培训需求,需结合导师胜任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导师培训和建立导师评价体系,以完善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模拟病例库在急诊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63人,分为观察组32人和对照组31人。观察组应用急诊模拟案例库进行培训,对照组应用理论讲授和单项技能培训等常规培训方法。通过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的方式,比较两种培训方法对急诊住院医师诊疗能力、医学知识、人际沟通能力、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等岗位胜任力的区别。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对岗位胜任力进行自评和满意率调查,比较两组评分的区别。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住院医师在医学知识[(43.53±9.26)分]、技能操作成绩[(7.32±1.03)分]评分与对照组[(42.47±8.64)分、(7.24±1.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诊疗能力、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调查问卷自评显示观察组医学知识[(4.23±0.46)分]、技能操作自评得分[(4.05±0.52)分]与对照组[(4.14±0.38)分、(3.98±0.6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和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能力方面自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方法满意率也大于对照组(P=0.020)。结论 应用模拟案例库对急诊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岗位胜任力,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多媒体教学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单位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64名儿科实习生开展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3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试验组采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多媒体教学。带教结束后,比较两组带教前后儿科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岗位胜任力情况及对带教的认可度。采用SPSS 26.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带教后两组实习生儿科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带教前[(98.72±1.29)、(97.94±2.17)vs.(79.84±3.96)、(70.22±4.17)],且试验组上述成绩均高于对照组[(98.72±1.29)、(97.94±2.17)vs.(90.22±3.46)、(87.38±5.07)](P<0.05);带教后两组实习生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操作技能、自我学习与信息技术能力、医学人文素养方面的岗位胜任力评分均高于带教前,且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带教方式在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增强职业信心等方面的认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科实习带教中应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多媒体教学,不仅可提高考核成绩和各方面的岗位胜任力,还可得到实习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与传统科室轮转实习相比,纵向整合临床实习(longitudinal integrated clerkship,LIC)模式是否更有利于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及实习满意程度。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72名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试验组采用LIC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科室轮转临床实习。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岗位胜任力评价。学生通过客观测试进行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基本能力评价,学生本人及带教教师对学生岗位胜任力其他五项进行评分。此外,对两组学生进行实习安排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客观测试及学生自评显示,试验组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基本能力、医学职业精神、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科研能力得分分别为(8.02±1.11)(7.63±0.90)(7.74±0.56)(8.10±1.06)(7.84±0.62)(6.25±0.60)(4.26±0.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97)(6.93±0.73)(7.31±0.78)(7.22±0.60)(7.11±0.69)(4.78±0.84)(2.46±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带教教师评价其医学职业精神、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科研能力得分分别为(8.03±0.74)(7.95±0.73)(7.96±0.75)(4.84±0.84)(4.53±1.03),高于对照组的(6.59±0.70)(6.87±0.67)(6.95±0.69)(3.30±0.69)(2.7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对课程安排满意度、师生互动满意度、自身提升满意度、临床工作顺畅度四方面分数分别为(7.17±0.91)(7.08±0.69)(7.28±0.45)(7.72±0.82),高于对照组的(6.56±0.84)(6.28±0.82)(6.36±0.49),(6.8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科室轮转实习模式相比,LIC模式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有望成为取代传统科室轮转的新型临床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系统护理本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系统科室实习的8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历史性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42名)和试验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教学,试验组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对比两组护生入科时理论成绩,出科时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护生核心胜任力及临床教学满意度。采样SPSS 24.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科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科时,试验组理论成绩(93.27±1.47)分,对照组(90.9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P<0.001);试验组技能成绩(94.51±1.81)分,对照组(94.00±2.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268);试验组核心胜任力(164.21±20.81)分,对照组(152.79±15.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06);试验组临床教学满意度(173.33±17.58)分,对照组(152.67±19.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01)。结论 在消化系统科室应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实习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生理论知识,提高护生核心胜任力和临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联合仿真情景模拟训练在妇产科实习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妇产科实习的98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9人给予常规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观察组49人给予VR技术联合仿真情景模拟训练实习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学习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RSSDL)]、岗位胜任能力和教学质量满意度。数据采用SPSS 20.0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理论知识(35.51±2.21)分 vs. (32.17±3.22)分;病例分析(16.52±1.51)分 vs. (13.37±2.03)分;实践操作技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两组实习生学习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技术联合仿真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医学生学习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教学质量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护理模拟实训配合导师责任制教学对外科护理培训实习生思维能力及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普外科实习的9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教学+导师责任制)和观察组(护理模拟实训+导师责任制),每组48人。比较两组教学后护理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创造力、核心能力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教学后,观察组护生理论[(75.92±1.15)分 vs. (73.01±0.89)分]和技能测试成绩[(16.96±1.17)分 vs. (15.10±1.0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两组护生循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系统思维能力评分均较教学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两组护生好奇性、冒险性、挑战性及想象力评分均较教学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两组护生实践能力、组织与沟通、质量评价改善、批判性思维、科研创新及培训指导评分均较教学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模拟实训配合导师责任制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外科护理教学质量,增强临床思维和核心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理解性教学模式联合分层次培训在胃肠外科护生规培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胃肠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6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的32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培训;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的31名护生为观察组,采用理解性教学模式联合分层次培训方法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完成后的核心能力评分、两组基础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评分、两组护生培训期间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考核评分(96.59±3.22)及实践技能考核评分(97.09±2.88)高于对照组(91.52±2.45)(91.1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总分(93.48±2.52)高于对照组(86.80±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解性教学模式联合分层次培训能提高胃肠外科规培护生的核心能力及考核评分,能提高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临床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为临床工程师培养提供借鉴。方法 将31名临床工程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短期集中基础强化培训和标准化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的两阶段培训模式。对比分析培训前、后考核成绩;评价培训后综合效果和岗位胜任力提升的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结果 临床工程师培训后考核成绩(85.06±7.31)较培训前(69.55±6.74)提高(P=0.001);临床工程师的培训综合效果和岗位胜任力提升的满意率均达较高水平,分别为70.97%(22/31)、83.87%(26/31)。结论 短期集中基础强化培训和标准化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的两阶段培训模式,既能有效提升临床工程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又能缩短集中培训时间,有利于解决因人力资源缺乏而影响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叙事医学教学干预对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共情能力中的影响。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74名在胸外科实习学生分为观察组(37人)和对照组(3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叙事医学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人文关怀水平、共情水平、医患关系处理能力、教学满意度、学科兴趣和毕业工作意向。采用SPSS 21.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在专业理论成绩[观察组(85.16±10.04),对照组(79.73±8.27)]、操作技能成绩[观察组(85.32±8.77),对照组(79.70±7.56)]、人文关怀水平[观察组(3.78±0.95),对照组(3.24±1.04)]、共情水平量表评分[观察组(104.89±12.90),对照组(96.57±11.00)]、医患沟通技能和职业实践信心、医生患者定位的问卷[观察组(52.59±10.15),对照组(72.59±5.86)]、教学满意度(观察组89.2%,对照组64.8%)、学科兴趣[观察组(3.86±1.08),对照组(3.05±1.12)]和毕业工作意向(观察组29.7%,对照组8.1%)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引入叙事医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