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Labbe's吻合静脉损伤是颅脑创伤的特殊类型,是颅脑创伤的常见合并症,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我科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手术处理重型颅脑创伤合并Labbe‘s静脉损伤病人41例,效果满意。本研究就术中护理配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同时合并其它部位的复合伤,其病情严重,病程进展迅速,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死亡率较高.在其死亡病人中70%死于伤后48h,所以做好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诊救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临床资料我院从1996~1997年共收治本型病例78例,其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在17~72岁,平均34岁;本组病例中开放性颅脑损伤56例,死亡1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2例,死亡6例。颅脑损伤合并癫痫4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9例。本组病例中有26例做了开颅手术。2做好接诊工作,立即通知医生颅脑损伤病人多存在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40例重危病人,包括严重颅脑损伤,胸腹联合伤,严重肢体伤或全身多处损伤35例,刀刺伤5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71岁。均处于半昏迷或昏迷状态,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进行抢救治疗。术中死亡4例,术后死亡5例。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资料表明,颅脑损伤总死亡率是4%~5%,而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为30%~50%。掌握监测技术观察判断病情、准确实施治疗方案、积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极为重要。我院1994年1月~12月收治颅脑损伤病人216例,按国内统一标准分型,对其中86例重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对观察护理中若干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高认识水平,改进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因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产生呕吐,或口鼻腔内存有大量的血凝块,或颅脑术后昏迷病人疾液粘稠等原因造成呼吸道阻塞,常需施行气管切开。我院于1996~1998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8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2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9例病人中男21例,女8例。格拉斯哥计分均3~8分,置管时间最长28d,最短3d,术后均未发生严重肺部并发症。抢救成功18例,死亡11例,死亡原因均为脑疝。  相似文献   

6.
昏迷就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或意识损失对外界事物完全失去反应。由于各种原因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抑制或组织损伤所致,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多出现昏迷。因此昏迷的病人护理是医护配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我们自1996-01~2001-05月,对18例昏迷18d以上的病人,男12例,女6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其中9例为脑出血术后病人,7例头外伤病人,2例为颅内占位病人。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加强了护理和精心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1 意识瞳孔及生命指征的观察 是及时判断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以利病变分析,根据颅脑损伤病变特点,多变…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管饲膳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膳食的护理方式及特点。方法 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管饲膳食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均良好,其中4例因病情恶化而死亡。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给予管饲膳食,能很好地保证机体营养的供给,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侯黎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209-1209
目的:总结特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诊治方法.结果:118例病人中,91例经手术治疗,保守治疗27例.手术组中治愈及好转41例,占45.1%;重残30例.占32.9%;术后死亡20例,保守治疗27例全部死亡.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治疗中特别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循环,全面快速诊断,适当手术,提早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重症监护并积极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急诊创伤手术病人 12 73例次 ,其中颅脑外伤手术病人 4 3例。现将 4 3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病人的麻醉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3例病人中男 31例 ,女 12例 ;年龄 13~6 9岁。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出血 38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 5例。其中合并颌面部开放性骨折 2例 ,合并四肢骨折 2例 ,腹腔脏器损伤 1例。合并的损伤还有皮肤裂伤撕脱伤、挫伤等。1 2 麻醉前准备 了解病人是否合并复合损伤 ,估计病情 ,开放两条大静脉。 8例病人因并有呼吸道阻塞或误吸、深昏迷…  相似文献   

10.
邓萍 《贵州医药》2007,31(6):572-572
我院2004~2007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339例,其中硬脑膜外血肿217例,硬脑膜下血肿86例,脑内血肿31例,脑室内血肿2例,多发性血肿3例,现将配合麻醉方面的护理工作介绍如下。1颅脑损伤病人的特点1.1颅内高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疾病本身易合并循环障碍,继发脑水肿,颅腔内容积增大,产生颅内压增高。我科在施行麻醉的同时,常规采用20%甘露醇250 ml脱水治疗。1.2意识障碍严重颅脑损伤病人,意识障碍是发生频度最高的、临床极为重要的症状[1]。如意识模糊、谵妄、躁动、抽搐、昏迷等。此类病人不能配合治疗,难以在局麻、安定镇痛麻醉下手术,多选用全麻。1.3脑损伤及脑缺血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进一步损害。脑缺血后酸性代谢产物积聚使脑损伤更为严重。另外,由于此类病人全身各系统均受干扰,特别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比较明显。颅内高压出血时病人常有高血压,若血压降低则表明失代偿,预后不佳。所以一般多采用全麻插管,以保持呼吸通畅,保证呼吸和循环发挥正常功能,施行麻醉的同时,注意纠正酸中毒。2麻醉前的护理工作2.1药品及仪器的准备2.1.1药品准备好常用急救药品,脱水剂、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药,激素类药物等。2.1.2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容量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进行高容量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使用前后的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容量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中对清除创伤应激激素及炎症介质,以期减轻创伤反应程度,缩短创伤反应时间,提高重度创伤救治成功率有确实疗效,且能明显改善预后。结论高容量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是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衰竭治疗中有希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静脉穿刺是临床最普通的一项操作 ,静脉通道则被称之为救命通道。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们近年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 2 7例 ,均为危重病人。男 2 3 6例 ,女 91例。年龄 6~ 68岁 ,平均 3 7.7岁。其中心肺复苏 18例 ,车祸致颅脑损伤、腹腔内出血 13 3例 ,骨盆及下肢骨折、严重会阴部撕裂伤 69例 ,心脑血管疾病 76例 ,服毒 2 9例 ,全身烧伤 2例。本组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一次成功率达 96%。2 急诊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原则及部位选择非急诊长期输液者 ,静脉穿刺一般从远端小静脉…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是创伤外科常见病之一 ,其病变特点为多变、易变、突变。因此 ,护理质量将影响病人的安危 ,应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不失时机地报告医师。近年来我院手术治疗颅脑损伤2 0例 ,现报告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我科 1998年 12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32例 ,其中车祸 2 5例 ,从高处坠落 7例。男性 2 4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4~ 6 8岁 ,平均 45岁。CT检查示颅内血肿 2 8例 ,保守治疗 8例 ,2 0例行手术血肿清除术。2 护理措施2 .1 意识观察 :意识变化是判断病情轻重的指征之一 ,护士应细致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利用每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GOS预后评估标准,46例预后较好(34%),其中恢复良好22例,中残24例;63例预后较差(46%),其中重残42例,植物生存21例;死亡27例(2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做好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型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1087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影像学普查,筛选出颈椎损伤病例,对无脊髓损伤的颈椎损伤类型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本组中合并颈椎损伤107例(9.84%),其中无脊髓损伤型颈椎损伤42例(3.86%)。结论:应高度重视颅脑损伤病人的颈部合并伤,颈椎影像学检查对颅脑损伤病人应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16.
<正>颅脑损伤是危及生命、死亡率很高的疾病。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颅脑损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我科自2010年10月-2012年1月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病人128例,均实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128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3岁,男100例,女28例,平均3-80岁,其中肺部感染10例,术后再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急救治疗。方法 对38例伴有失血性休克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合并伤失血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38例病人轻度休克7例,中重度休克31例,27例休克得到纠正。开颅手术治疗19列,开颅并开腹手术11例,8例保守治疗,死亡11例占28.9%,其中死于脑干功能衰竭7例,死于休克4例。结论 熟悉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并及时准确处理是挽救此类病人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1].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危及生命.硬膜外血肿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急性型(3天内)多见,也可足亚急性(4-12天)或慢性(大于22天),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多伴骨折.硬膜外血肿按血肿发生部位分为幕上血肿和幕下血肿,幕上血肿出血源多为脑膜中动脉,其次为脑膜中静脉、静脉窦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颅后凹硬膜外血肿出血源多为静脉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有时为脑膜后动脉损伤所致[2].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急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慢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与护士对患者的护理密切相关.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96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本文回顾性分析了96例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冉德森  马劲光 《首都医药》2008,15(12):30-30
目的 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诊断与治疗中的经验教训.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2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迟发性血肿、手术处理不当是颅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 手术中急性脑膨出多由迟发血肿导致,应急诊行CT复查或直接行对冲部位探查.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脑外伤病人的特点,做到:对病情勤询问、勤观察、勤分析,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特别注意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障碍四个环节的改变,对早期诊断、围绕抢救、康复制定了不同的护理目标,对病人愈合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院2年来共收治204例颅脑损伤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40例,具体观察及护理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倒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26岁。损伤重型开放性7例,闭合型33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1例,硬膜外血肿15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