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从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la)的地上全草分离得到三种黄酮甙E_Ⅰ、E_Ⅲ、E_Ⅴ,经鉴定E_Ⅰ、E_Ⅴ为山奈素甙,E_Ⅲ为槲皮素甙。将总黄酮水解后,分离得甙元山奈素及槲皮素。除槲皮素在地锦草有报导外,E_Ⅰ、E_Ⅲ、E_Ⅴ及山奈素均未见在此植物中报导。 地锦草的醋酸乙酯提取部分表现由于控制嘌呤系统转换酶活性而达到抗寄生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枸杞(Lycium chinense)地上部位分离鉴定了四种黄酮醇的三糖甙:槲皮素-7-O-葡萄糖-3-O-葡萄糖基(1-2)半乳糖甙(1),槲皮素-7-O-葡萄糖-3-0-槐糖甙(2),山柰酚-7-O-葡萄糖-3-O-葡萄糖基〔1-2〕半乳糖甙(3),山柰酚-7-O-葡萄糖-3-O-槐糖甙(4)。干燥粉碎枸杞叶用86%MeOH提取,过滤浓缩后用石油醚(bp 40~60℃)洗。水层依次用乙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  相似文献   

3.
从辽东木Aratiaelata叶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Ⅰ: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半乳糖甙;Ⅱ: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Ⅲ: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Ⅳ: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甙;Ⅴ:齐墩果酸-3-O-β-D-吡喃半乳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Ⅵ: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甙,其中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滨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蒿属植物滨蒿地上部分分得五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等方法,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3,4-二羟基-5-甲氧人桂酸,咖啡酸,6,7-二甲氧基香豆素,晶Ⅴ有待是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5.
从大风子科红子木属植物 Erythrosper-mum monticolum 叶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类成分。经光谱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木糖(1→2)鼠李糖甙和槲皮素-3-O-鼠李糖甙。其中,槲皮素3-O-木糖(1→2)鼠李糖甙从大风子科植物中分得为首次报道,上述2种成分应用于 TPA 诱导的小鼠耳肿模型,证明均可明显减轻水肿,剂量为0.5mg/耳,他们的活性在对照药消炎痛的最佳范围内。对于反复使用 TPA 产生炎症的生物模型而言,这2种化合物的消炎指征不  相似文献   

6.
沙苑子抗血小板聚集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药沙苑子(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中分得毛蕊异黄酮(I,calvcosin),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甙(Ⅱ),芒柄花甙(Ⅲ,ononin),以及二个新黄酮甙(Ⅳ,Ⅴ)。根据光谱分析证明Ⅳ为鼠李柠檬素3,4′-O-β-D-双葡萄糖甙,Ⅴ为鼠李柠檬素3-O-[D-β-D-呋喃芹糖(1→2)]β-D-葡萄糖4′-O-β-D-葡萄糖甙。分别命名为沙苑甙 A(complanatoside A)及沙苑甙 B(complanatoside B)。沙苑甙 A 经药理实验证明有较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首次自枳JuHovenia acerba Lindl。叶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槲皮素,槲皮甙,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β-D-glactopyranoside,」山柰酚-3-O-芸香糖甙,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甙。  相似文献   

8.
从土茯苓Smilaxglabra根茎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Ⅱ),上茯苓甙(Ⅲ),琥珀酸(Ⅳ),棕榈酸(Ⅴ),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Ⅵ),胡萝卜甙(Ⅶ)及豆甾醇和谷甾醇的混合物(Ⅷ,Ⅸ)(化合物Ⅰ另文报道)。Ⅲ为一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一鼠李糖甙,命名为土茯苓甙。Ⅵ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从小檗科植物朝鲜淫羊藿Epimediumkoreanum的地上部分分得8个成分,经化学和光谱方法分析分别鉴定为胡萝卜甙(1)、淫羊藿甘(Ⅱ)、淫羊藿次甙-C(Ⅲ)、金丝桃甙(Ⅳ)、槲皮素(Ⅴ)、淫羊藿次甙-Ⅰ(Ⅵ)、宝藿甙-Ⅰ(Ⅶ)和淫羊藿素(Ⅷ)。  相似文献   

10.
高玉敏  穆惠军 《医学教育探索》1995,(11):568-569,F003
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中又分得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甙,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金丝桃甙,均为首次从金银花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从瑞香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L)的根中分得12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别和光谱分析推定晶Ⅷ是新化合物,为7-甲氧基西瑞香素(7-methoxydaphnoritin),命名为异西瑞香素(isodaphnoretin),晶Ⅶ为西瑞香素(daphnoretin),晶Ⅱ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晶Ⅴ为胡萝卜甙,晶Ⅲ为β-谷甾醇,晶Ⅱ、Ⅴ和Ⅷ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从鞘花寄生Macrosolencochinchinensis的叶中分得6种化合物,由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Ⅰ),没食子酸(gallicacid,Ⅱ),荭草素(orientin,Ⅲ),芦丁(rutin,Ⅳ),槲皮素-3-芹菜糖基芦丁糖甙(quercetin-3-O-apiosyl(1→2)-[rhamnosy(1→6)]-glucoside,Ⅴ),新西兰牡荆甙-Ⅱ(vicenin-Ⅱ,Ⅵ)。  相似文献   

13.
从山里红叶中分得6个黄酮类化合物(Ⅰ~Ⅵ),其中Ⅱ和Ⅴ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槲皮素和金丝桃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蓼科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离并鉴定.方法 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95%乙醇回流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阿魏酸(Ⅰ)、香草醛(Ⅱ)、异香草酸(Ⅲ)、丁香酸(Ⅳ)、山柰酚(Ⅴ)、槲皮素(Ⅵ)、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Ⅶ)、L-卫矛醇(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结论 化合物Ⅱ~Ⅴ、Ⅷ均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从急弯棘豆Oxytropisdeflexa(Pall)DC.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蜂花酸(Ⅰ),β-谷甾醇(Ⅱ),五味酯甲(Ⅲ),山奈酚(Ⅳ),槲皮素(Ⅴ),山奈酚-3-O-6″-乙酸吡喃葡萄糖甙(Ⅵ),紫云英式(Ⅶ),异槲皮甙(Ⅷ),山奈酚-3-O-6″-丙二酰毗喃葡萄糖甙(Ⅸ),上述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木脂素Ⅲ和黄酮甙Ⅵ,Ⅸ在豆科棘豆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6.
从黄花香薷Elsholtziaeriostachya中分得6种黄酮化合物,用光谱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成(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Ⅱ),槲皮素-3-O-β-D-半乳糖甙(Ⅲ),桑色素-7-O-β-D-葡萄糖式(Ⅳ),异樱花素-7-O-新橙皮糖甙(Ⅴ),刺槐素-7-O-芸香糖甙(Ⅳ)。  相似文献   

17.
黄花菜(Cleom Viscosa,白花菜科),以药用而著称。本文报道从黄花菜根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到二个双氢黄酮甙,以光谱和化学证明结构为5,7—二羟基双氢黄酮-4’-O-β-D吡喃半乳糖甙(化合物A)和3,5,7,-三羟基双氢黄酮-4’-O-β-D吡喃木糖甙(化合物B)。  相似文献   

18.
从毛叶寄生TaxillusnigransDanser的叶中分得8种化合物,由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它们分别为(+)-儿茶素〔(+)-catechin,Ⅰ〕,7-O-没食子酰-(+)-儿茶素〔7-O-galloyl-(+)-catechin,Ⅱ〕,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Ⅲ),广寄生甙(avicularin,Ⅳ),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6″-galloyl)-β-D-glucoside,Ⅴ〕,槲生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工期甙〔quercetin-3-O(6″-gal-loyl)-β-D-galactoside,Ⅵ〕,芦丁(rutin,Ⅶ),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醒甙(qu-ercetin-3-O-β-glucuronide,Ⅷ)。  相似文献   

19.
从地榆根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5个结晶,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为:阿魏酸,山柰素-3,7-二鼠李糖甙,槲皮素3-半乳糖-7-葡萄糖甙,β-谷甾醇,坡模酸。  相似文献   

20.
二去水卫矛醇(1,2:5,6 Dianhydrodueitol 简称 DAD)由广西医药研究所从广西卫矛科植物密花美登木中分离出的卫矛醇为原料经酯化、离子交换而合成,其药理性能稳定,易溶于水、毒性作用低,经动物实验证明它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国外报导对白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