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4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较术前均有较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者42例,有效率91.3%。术后发生分流管堵塞3例,皮下隧道感染1例。对46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判定:良好30例,中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3例,无死亡或植物生存病例。结论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对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较好,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998年3月-2O13年3月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患者56例,患者均在全麻状况下行脑室腹膜分流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成功结束手术,患者移入病房后,嘱医护人员密切监视其症状变化。1个月后,行 CT复查,56例患者中,28例患者的脑室有所缩小,症状改善情况较好;26例患者的症状和脑室恢复正常;有2例在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对本研究中余下患者54例进行为期2年随访,随访结束后,可见患者脑积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5例,症状缓解不明显6例,植物人状态3例,症状完全缓解率为83.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膜分流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6例迟发性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随访期为1~5年,综合头颅CT、MRI、术后症状改善及并发症评价其预后。结果26例患者中,25例症状得到改善.22例明显改善。本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少量硬膜下血肿1例,少量硬膜下积液1例,未作特殊处理,保守治疗后吸收,1例术后半年分流管堵塞,行分流管调整术后缓解。此外,1例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积水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70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CT或MRI复查示全脑系统或脑室缩小,走路不稳、行为异常智力障碍及记忆力改变均有改善,死亡两例.结论 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显著改善外伤性脑积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微创脑室-腹腔(V-P)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脑积水患者21例采用微创V-P分流术.确认其脑室端放置成功后,在腹腔镜监视下于左下腹经腹直肌行腹腔穿刺,分流管腹腔端经特制的V-P分流微创腹腔穿刺器侧槽插入腹腔并导入盆腔,腹腔镜下按需调整至满意位置.V-P分流管腹腔端进入腹腔长约10~15 cm,末端置于盆腔.结果 手术时间 45~60 min.术后总有效率95%以上.21例患者随访2~28个月,出现并发症1例.结论 微创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较传统开腹手术疗效好,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鼓室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采用脑室-鼓室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症状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脑室-鼓室分流术效果良好、操作简捷、视野小、术后引流不易堵塞、不易感染,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系统的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4例,有效率为85.71%。术后随访半年,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良好15例(53.6%)、中度残疾8例(28.6%)、重度残疾5例(17.8%)、无植物生存或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引流管堵塞1例、皮下隧道感染2例,发生率为10.7%,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具有可有效的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纪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27-128
目的评价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系统的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4例,有效率为85.71%。术后随访半年,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良好15例(53.6%)、中度残疾8例(28.6%)、重度残疾5例(17.8%)、无植物生存或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引流管堵塞1例、皮下隧道感染2例,发生率为10.7%,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具有可有效的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99-201
目的探究导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分析其治疗方法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以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并在术后发生脑积水的40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以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但在术后未发生脑积水的40例患者,设其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结引发术后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肿部位(硬膜下、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操作、入院时的GCS评分低、在术中未行硬脑膜缝合是导致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上述高危因素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0d内恢复清醒状态,体温正常,无语言障碍。结论临床应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术后脑积水高危因素的评估,预防脑积水的发生;若已发生,则可通过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来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镜治疗34例脑积水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与适应症.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神经内镜治疗34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脑室造瘘术,19例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引导分流术,随访期6个月~2年,评价其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34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具有安全、微创、疗效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SAH后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积水时间将患分为三期,其中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三期,并对选取的60例SAH后脑积水患者进行CT检查,并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12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明显好转,60例患者治疗后接受CT脑室扫描显示,48例患者正常,9例患者脑室明显缩小,3例患者脑室缩小不明显。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以形成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脑积水;CT是诊断脑积水首选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对脑积水进行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方法拥有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术(V—A)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积水行V—A分流术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结果: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头颅CT复查见脑室大小恢复,治疗效果佳。结论:对于成人脑积水,尤其是脑室腹腔分流术(V—P)失败者,V—A分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陈兴隆 《北方药学》2014,(1):129-129
目的:观察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因脑积水于我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9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长期随访2例分流管阻塞后行分流管置换术;1例出现分流过度,后采用脑室管注液完成颅骨成形术;1例出现腹腔包裹性积液,后取出分流装置。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效果显著,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致分流失败,因此术前及术中遵循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恰当安放分流管、缩短手术时间等对手术的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脑室-心房(V-A)分流术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分流管腹腔端堵塞的交通性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3例曾行V-P分流术或分流管腹腔端调整术,腹腔端仍堵塞的患者改行V-A分流术。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及症状有所改善者共22例,有效率为95.7%;症状无改善、效果不佳者共1例,无效率为4.3%;手术并发症率为4.3%。结论对于因腹腔端梗阻导致脑室腹腔分流术(V-P)失败的交通性脑积水,V-A分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总结小儿先天性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我院收治的25例小儿先天性脑积水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5例患儿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CT和MRI复查,所有患儿的脑室系统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缩小。全部25例患儿术后出现消化道反应1例,占4.0%,出现分流管阻塞患儿1例,占4.0%,未见感染或死亡病例。结论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在临床上已被广为应用,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脑积水的理想方法,术后患儿脑积水症状得到有效纠正,患儿能够重新获得正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致脑积水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颅脑外伤致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行分流术后CT复查显示全脑室系统均较术前缩小,并以侧脑室为主,其中17例患者的意识状况及部分偏瘫有不同程度的好转,GCS评分有所提高.结论 颅脑外伤后脑积水是颅脑外伤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诊断及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治疗老年脑积水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脑积水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患者行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B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C组患者在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80%、92%,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分流管堵塞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P<0.05);B、C组患者脑实质内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脑积水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V-P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方法19例梗阻性脑积水在V-P分流手术中应用腹腔镜技术,在直视下放置并固定引流管远端,其余操作和传统手术无异。结果19例脑积水的患者行V-P分流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V-P分流术有效地避免了因网膜包裹造成远端管堵塞而导致的手术失败,操作简捷,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对比使用神经内镜及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脑外科脑积水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为A、B两组。A组患者行传统分流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行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脑积水。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时间及远期治疗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显示B组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其治疗总有效率98%显著优于A组78%(P〈0.05), B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示B组应用内镜下手术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与传统分流术用于治疗脑积水均有显著疗效。神经内镜下手术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脑积水症状,手术操作简单且安全性较高。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对患者来说远期效果较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盛巍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05-105
目的分析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急性脑积水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术后复查头颅CT,5~7d后闭关观察1~3d;对术后慢性脑积水,临床症状和头颅CT无改善表现,3周至半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 2周时复查头颅CT,脑室双侧额角最大宽度与该层面颅内最大横径之比均〈0.3。随访6个月~5年,均恢复良好。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积水是临床上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如能积极治疗预后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