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威闻 《健康大视野》2007,15(8):102-105
经过了一个炎热夏天的煎熬,人们身体消耗极大,体内营养物质相对缺乏,所以立秋一过,很多人马上“贴秋膘”,这也符合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然而虽然秋季到了开怀大吃的时候,但是讲究食补的中医有着自己的饮食规则,尤其在这个容易让人口干舌燥的秋天,进补也要讲究方法,选择“清补”更合时宜。[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看“秋膘”古义今解 中国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膘”就是指动物的油脂。“秋膘”和“苦夏”相对,夏季是生命体旺盛生发的季节,过多的损耗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再加上天气炎热,很多人会出现失眠、出汗、食欲不振等种种问题,让人们看起来很消瘦。因此,一旦立秋,民间就会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称之“贴秋膘”。  相似文献   

3.
<正>立秋,是秋季的起点。虽然谓之“秋”,但却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从前人们因为夏天天气太热,农活儿太累,消夏能力有限,常常热得没有食欲,也没有睡意,所以日渐消瘦,没精神也没力气。秋天到来之后,得多一点油水,赶紧找补回来,谓之“贴秋膘”。“贴秋膘”的观念该更新了膘,指的是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那层皮下脂肪,贴膘就是长肉的意思。古时人们难得吃肉,体内缺少“油水”;再加上夏季新陈代谢旺盛,  相似文献   

4.
章秀 《健康博览》2008,(10):48-49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有人认为,补就是吃补药、补品,不管自己身体情况如何,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肉、猪肉等集中,突击食用,称之为“大补”。还有人认为,夏天天气热,不想吃,现在应该好好地吃几顿,把夏天的损失补回来,称之为“贴秋膘”。其实,这些补法不科学,不但对健康无益,而且浪费财力物力,甚至可能有损身体。  相似文献   

5.
“贴秋膘”风光不再,“甩秋膘”渐成时尚.秋季进补身体是必要的,但是健身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教大家如何在这个秋末高效地甩掉秋膘. [游泳甩膘法] 减肥方法之中的翘楚是运动,运动方法之中的翘楚是游泳. 水的热传递性是空气的20多倍.也就是说,人在水里运动8分钟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在陆地上2小时运动消耗的量,所以游泳是一项消耗很多热量的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6.
《益寿宝典》2012,(9):49-49
立秋后,气温转凉,人们要将炎热夏天没有胃口而消耗掉的体能补回来,所以就有了。“贴秋膘”一说。季节转换,各类适合秋季食用的主副食品也开始走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款健康营养的私房菜。  相似文献   

7.
缓贴秋膘     
杨璞 《家庭保健》2014,(10):42-42
“贴秋膘”源自北方,意即立秋后吃味厚的美食佳肴。这与北方的气候有关。南方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这时“贴秋膘”,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反而更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早秋进补可能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8.
张国玺 《药物与人》2006,19(10):48-49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秋天贴秋膘”的习俗,就是指自秋季开始应该适当地从饮食上进行补益以增强体质。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比较差,摄入的食物少而机体的消耗多,秋季进补,既可弥补夏天的耗损,又可为寒冬储备热量,所以人们便把秋季补充营养变成了一种习俗。  相似文献   

9.
《自我保健》2012,(9):24-25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白露一到,大家就开始忙着要“贴秋膘”,为身体储备能量做准备了。但如今的养生注重健康,进补也要讲低脂低盐,蒸菜便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再配以秋季新鲜上市的蔬菜,让你把健康与美味一并收获。  相似文献   

10.
正民间自古就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的说法,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贴秋膘"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体消耗比较大,秋季适当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能够恢复和调节各脏器机能,达到养生目的。但专家提醒,若乱补、猛补、急补,则可能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1.
甘雁如 《东方药膳》2005,(11):45-45
秋冬两季气温下降,人体代谢减慢,有利于营养的储藏,所以中医很提倡秋冬进补。不过,中医对于秋冬两季的进补原则,是有所区别的。冬季进补的原则是“厚味以填精”,秋季则要求“补而不峻”,“防燥不腻”。中医称秋季的进补为“引补”,具有“过渡”的意思,是夏天与冬天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进补,主要起修复脾胃和坚实脾胃的作用。修复是相对夏天而言,夏天气温高,出汗多,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再加上人们多吃生冷食物或不洁食物,多会造成脾胃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首先在秋天把脾胃的损伤修复好了,打好脾胃的…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贴足"秋膘"好过冬。话虽如此,但是贴"秋膘"也要适可而止。解读贴"秋膘"立秋以后,金风送爽,天气逐渐转凉。经过长夏酷热的煎熬,人们的食欲变差,饮食消化能力变弱,加之夏季新陈代谢旺盛,汗液排泄增多,所以立秋时人们都会比较消瘦一点。因此,古人无论南北,都有立秋节杀猪宰羊补"秋膘"的习俗。在过去农耕时代,夏季多为青黄不接的季节,南方麦子相对较少,水稻还  相似文献   

13.
卫怡然 《长寿》2011,(10):45
民间自古就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的说法,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贴秋膘"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体消耗比较大,秋季适当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确能恢复和调节各脏器机能,达到养生目的。但专家提醒,严禁不分虚实的乱补,若乱补、  相似文献   

14.
正民间自古就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的说法,因而相应的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秋冬需要进补。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体能量消耗比较大,秋季适当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确能恢复和调节各脏器机能,达到养生目的。但专家提醒,若乱补、猛补、急补,则可能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5.
外国人身体有了点小毛病,一定要去看医生,而中国老百姓身体有了点小毛病,总有自己的一本“养生经”。比如“上火”了,就要吃点“去火”之物。身子虚弱了,就要补一补。暑日“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其目的是“防疰夏,贴伏膘”,也是补。  相似文献   

16.
<正>秋季到来,吃货们都"食指动也",于是"磨刀霍霍向猪羊",既为解口福,又为贴"秋膘"。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因为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夏季高温酷暑,人们睡眠不安,进食不香,更兼动则大汗伤阳,身体损失不少。入秋夜凉,睡眠好了,胃口自然也好,需要吃点好东西补补。何况秋季养收,贴足"秋膘"也是为了健康过冬。话虽如此说,但时代不同了,贴秋膘也要适可而止。古人们食物短少,营养匮乏,即使在孟子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多吃海带不但能增强免疫力,还有防癌、抗癌的功效。有些地方有"贴秋膘"的习俗,一到秋天人们便开始大鱼大肉地进  相似文献   

18.
樊迪克 《科学健身》2011,(9):168-169
<正>立秋,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降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通常经过炎炎夏日的炙热和闷湿,正常人的体重都会有所减轻,瘦了当然需要"补",办法就是"贴秋膘"。顾名思义,秋膘首选为肉类,立秋那天,家家都会做上一桌丰盛可口的以肉类为主的菜肴来犒劳自己。  相似文献   

19.
马上就要入伏了。北京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头伏的饺子,用什么来做馅呢?在夏天,人们吃肉馅饺子时一般很少选择牛羊肉。大家通常认为,牛羊肉是大补之物,只能在冬天进补时候吃,而夏天天气炎热吃牛羊肉容易上火。其实,有这种想法是对牛羊肉的真正滋补性以及因人体质来调养的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与人》2007,20(10):47-47
秋天来临,人们精神焕发,胃口也好了起来。医学专家指出,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在贴秋膘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排毒。秋季市场上葡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