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复方蜂胶口服液抗胃溃疡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蜂胶口服液抗胃溃疡的药效,以及对胃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利用利血平、乙酸烧灼、幽门结扎3种溃疡模型,以及胃液分泌及成分分析实验,与西咪替丁、纯化水对照,观察实验动物的溃疡情况。结果复方蜂胶口服液可显著抑制利血平溃疡的形成,对乙酸烧灼型溃疡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抑制幽门结扎溃疡的形成,并显著减少溃疡面积,其作用与阳性对照药西咪替丁相当。复方蜂胶口服液能显著降低胃液量、胃液总酸度、1h总酸排出量,显著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结论复方蜂胶口服有明显的的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2.
芪黄口服液是根据我院临床验方开发研制而成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黄芪、大黄两种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扶正固本,清热祛邪,调节免疫机能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较好.为了有效地控制本品质量,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黄口服液中大黄素的含量,为芪黄口服液提供了准确、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磺胺嘧啶铜对动物实验性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烧灼法制备口腔黏膜浅表性溃疡模型、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实验、体外抑菌试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考察磺胺嘧啶铜治疗效果。结果:本品对动物实验性口腔黏膜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和促进愈合作用;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致炎剂引起的炎症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磺胺嘧啶铜对实验性口腔黏膜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和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连口服液解热镇痛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伦祝  冯艺戎  汪永忠  姜辉  陈莉 《安徽医药》2010,14(9):1005-1006
目的研究重连口服液的解热、镇痛、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法,观察重连口服液的解热作用;小鼠扭体法,观察重连口服液的镇痛作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重连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低下法,观察重连口服液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重连口服液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H+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重连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参仲口服液抗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采用连续灌胃14 d维甲酸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30 d后处死大鼠,取血液作各项有关的生化指标检查,并取左股骨进行骨密度(BMD)的测定,用右股骨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并与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的阳性对照组及服用复方参仲口服液治疗各组比较。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而复方参仲口服液治疗各组对大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复方参仲口服液可时抗维甲酸的抑制体重的作用,提高大鼠骨干重量及骨密度,改善碱性磷酸酶含量及骨组织形态使骨小梁个数增多。结论:复方参仲口服液能改善维甲酸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复方金菊口服液的的工艺条件,对复方金菊口服液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确定性筛选试验优化复方金菊口服液的提取工艺,使用HPLC对复方金菊口服液的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复方金菊口服液的最佳处方工艺为:鱼腥草、广藿香中的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液料比为10 ml/g,回流提取6h;其余药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2h,提取2次,醇沉浓度为75.8%.结论 优选的处方工艺合理、可行,为复方金菊口服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痛经康口服液镇痛、抗炎和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景  赵伟国  陈钧茂  周俊 《中国药房》2011,(39):3658-3660
目的:研究痛经康口服液的镇痛、抗炎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抗炎作用,采用最大给药量实验研究痛经康口服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痛经康口服液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由二甲苯致小鼠廓肿胀和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但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的痛阈值未见明显影响;痛经康口服液在剂量为261g·kg-1时未发现毒性反应。结论:痛经康口服液较为安全且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光光度法测定芪黄口服液中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细贵  罗毅  张先洲 《医药导报》2003,22(12):889-889
目的:建立芪黄口服液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苯酚 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计算芪黄口服液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的浓度在0.034~0.170 mg&#8226;mL 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54%,RSD=1.4%.结论:运用改良的苯酚 硫酸法测定芪黄口服液中多糖含量,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芪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丹  陈金和 《医药导报》2007,26(10):1141-1143
目的 观察老复方甘草口服液改为新复方甘草口服液后的药效学变化. 方法 采用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观察其镇咳作用;小鼠呼吸道酚红排痰量法观察其祛痰作用. 结果 新复方甘草口服液能显著减少小鼠因氨水所致的咳嗽次数及枸橼酸所致豚鼠的咳嗽次数(P<0.05),同时延长咳嗽潜伏期;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出量(P<0.05);与老复方甘草口服液比较,相同剂量组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但能明显镇咳祛痰的最小剂量小于老复方甘草口服液. 结论 新复方甘草口服液具有很好的镇咳、祛痰作用,且优于老复方甘草口服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复方胃利散(compound Weili powder,FFWLP)对动物实验性溃疡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乙醇致大鼠胃溃疡模型,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模型,盐酸半胱氨酸致大鼠十二指肠溃疡模型及乙酸致大鼠十二指肠溃疡模型。结果复方胃利散对乙醇致大鼠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对幽门结扎致大鼠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对乙酸、盐酸半胱氨酸致大鼠十二指肠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能降低胃液酸性,显著升高十二指肠溃疡模型大鼠的肠黏膜PGE2含量。结论复方胃利散有很好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视明口服液治疗眼底出血的药效学。方法:采用小鼠断尾法考察止血作用,观察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和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视明口服液止血作用明显,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降低血液黏度。结论:视明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止血和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金英  洪学智  戴诗文 《中国药房》2008,(36):2818-2819
目的:研究刹毒草口服液对小鼠的药理作用。方法:用小鼠分别进行爬杆实验、炭粒廓清实验、耳肿胀实验和墨汁推进实验,观察刹毒草口服液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抗炎作用和抗腹泻作用。结果:刹毒草口服液能显著延长小鼠爬杆时间,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高剂量刹毒草口服液能显著提高小鼠对惰性炭粒的吞噬指数及吞噬活性,可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刹毒草口服液3个剂量组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炎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能显著降低墨汁推进的速率,有较好的抗腹泻作用。结论:刹毒草口服液具有一定抗疲劳、抗炎、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腹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移因子与常用中药复方配伍后的稳定性及对实验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稳定性试验用留样观察法通过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及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观察其免疫调节作用,并与同剂量单方制剂比较。结果:转移因子复方制剂性质稳定,其对CTX所致实验小鼠免疫抑制状态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结论:转移因子复方制剂(复方氨肽口服液)对实验小鼠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同剂量的单方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抗炎镇痛和抗敏止痒的作用,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小鼠热板法、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法、磷酸组胺致痒法等模型和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实验性动物的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抗过敏作用和止痒作用的效果。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地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的炎症肿胀,能显著提高热板试验小鼠的痛阈,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抗血清诱发的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能明显增加豚鼠耐受磷酸组胺的致痒阈,并均呈现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具有抗炎、镇痛、抗过敏和止痒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复方芪防鼻敏颗粒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形成法观察芪防鼻敏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和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观察芪防鼻敏感颗粒的抗过敏作用。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芪防鼻敏颗粒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或0.05),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芪防鼻敏颗粒各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卵蛋白所致大鼠皮肤蓝斑A值(P<0.01或0.05),芪防鼻敏颗粒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蓝染程度(P<0.05)。结论:芪防鼻敏颗粒具有一定抗炎、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脑血康胶囊和脑血康口服液进行药效学比较。方法 :用脑血管阻力、血瘀模型动物血栓形成、红细胞电泳、微循环、纤溶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皮下瘀血吸收等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 :脑血康胶囊、脑血康口服液均可显著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加快皮下瘀血吸收 ,并有一定增加纤溶酶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等作用。结论 :脑血康胶囊和脑血康口服液有同样药理作用 ,脑血康胶囊作用强于脑血康口服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制造小鼠耳肿胀模型,热板实验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热板实验中,复方丹参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痛阈,延长抬脚反应时间.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明显抗炎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复方蛇舌草口服液对移植性动物肿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复方蛇舌草口服液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S180肉瘤、H22肝癌作为实验瘤株,进行移植性动物肿瘤实验,观察复方蛇舌草口服液对S180肉瘤的抗瘤作用及对H22腹水型肝癌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复方蛇舌草口服液对小鼠S180移植性实体瘤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4.46%,对H22腹水型肝癌小鼠的生存期无明显延长;其最大给药量为生药10.25.gkg-1;加用化学药5-氟尿嘧啶(5-FU)的增效试验显示,高、中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68.04%、52.40%。结论复方蛇舌草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与化学药5-FU合用的增效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黄庆  方芸 《中国药房》2008,19(9):657-659
目的:研究复方荔枝草颗粒的抗菌消炎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和体外抗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复方荔枝草颗粒的抗菌消炎作用。结果:复方荔枝草颗粒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变形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但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没有显著作用;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论:复方荔枝草颗粒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复方庆大霉素口服液是主要由庆大霉素和普鲁卡因组成的复方制剂,以蜂蜜、蔗糖为辅料,具有解痉镇痛、抗菌消炎及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疗效确切,现将口服液的配制及临床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