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王俊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49-155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非梗阻型心肌病.1976年由日本学者首次发现,该病主要以左室乳头肌以下心肌肥厚为特点.此病男性多见,发病年龄15~80岁,以30~60岁较多,中国人发生率较高,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几乎均异常,现将我院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其中以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为主要病理类型,此外还有心肌均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的类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指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此病临床症状可不典型,心电图可表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部分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低,临床上易误诊为冠心病。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AHCM患者15例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AHCM,男性1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与方法。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36例患者,所有病例均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确诊。通过对该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记录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进一步采用超声心动图确诊。结果根据对3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显示,本组患者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者16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者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由此可见,心肌肥厚型心肌病也不少见。结论根据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作出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起搏治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及晚期传导系统受累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的心脏疾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而分为梗阻型(obstruetive)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型(nonobstructive)肥厚型心肌病。其主要治疗包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特征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对1990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显示以胸导为主的导联R波振幅呈V4≥V5>V3关系增高,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深倒置,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20例活动平板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左心室造影心尖部肌肉肥厚,4例呈“黑桃”状改变。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改变特点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及继发性心肌肥厚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的分析。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将47例受检者分为正常组(2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12例)和继发性心肌肥厚组(15例),采用Siemens公司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对受检者取心底部短轴切面和心尖部短轴切面,勾画心内膜,应用VVI软件自动跟踪分析左室扭转角度。结果左室扭转角度,正常组为9.84°±1.99°,肥厚型心肌病组为6.49°±2.66°,继发性心肌肥厚组为7.40°±2.46°。正常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及继发性心肌肥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与继发性心肌肥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测量心脏扭转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22例,运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对其进行治疗,术后行为期半年的回访,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术后患者的病症、体征与超声心动图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均变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无重大过失情况下,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变”,多数学者同意Goodwin的分类:(1)肥厚型心肌病(梗阻型及非梗阻型),(2)充血型心肌病(扩张型),(3)闭塞型/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本型特点是心肌明显肥厚,可为心腔各壁普遍性肥厚(对称性肥厚)或以室间隔肥厚为主(非对称性肥厚)。肥厚肌块常向心腔突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219-22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定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应变功能。方法选取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及面积峰值应变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面积应变、圆周应变等指标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S、GAS与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的最大厚度相关性良好(r=0.82、0.78,P<0.05);HCM组与对照组的LVEDV、LVESV、LVEF的传统心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心肌功能准确、可行,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心室肌不均匀肥厚的心肌病。病变以心肌肥厚为主,主要罹及左心室,但室间隔肥厚较左室壁更甚。偶亦可罹及右心室。以往对这种疾病的命名繁多,目前统称为肥厚型心肌病。根据血液动力学改变,按其有无心室内压差而归纳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和确诊方法。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前,误诊为冠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在临床上较少见,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殊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心肌病是指病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不包括病因明确或继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心肌病,分为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在此讨论的是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郭晓琳  王爱玲 《安徽医药》2015,36(7):837-840
目的 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气短、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头晕黑曚、前兆晕厥或晕厥。常见的合并疾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为房颤和各种传导阻滞。95.2%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有异常表现,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和(或)ST-T改变。80例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1例患者接受起搏器置入治疗,22例接受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2例患者接受外科心肌切除手术。院内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余82例患者住院期间患者症状均有缓解。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药物或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aficamten是新一代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通过减少每个心动周期中活性肌球蛋白产力横桥的数量,抑制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心肌过度收缩。FDA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分别授予aficamten用于治疗症状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本文将对aficamten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现将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遇到的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4~82岁,平均50岁,其中40~60岁5例,病程4个月~4年。3例患者平时无明显症状,心电图异常在单位健康体检时发现;5例患者症状无特异性,有胸闷、胸痛(刺痛或钝痛)、心悸。8例患者中1例患糖尿病,4例临床曾诊断为冠心病。体检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心界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电解质、血脂、心肌酶、肝功能均正常,胸片未见异常1·2方法:本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均做超…  相似文献   

16.
张长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274-2275
目的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96年~2004年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13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心电图均有T波异常。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V3~5R波幅度明显增加,呈现V4≥V5>V3的规律,Ⅰ、aVL、V3~5ST段明显压低,相应导联T波深倒置,也呈现V4≥V5>3的规律,且与ST段下降程度呈正相关;4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V3~5R波幅度增加不如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明显,I、aVL、V3~5ST段压低和T波倒置较心肌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轻,无上述规律性;2例室间隔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人有Ⅰ、aVL、V1~3ST段抬高,T波直立,V3~5R波不增加;1例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者表现为Ⅱ、Ⅲ、aVF、V1~4导联呈QS型。结论重视心电图的变化并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7.
心肌病是一大类涉及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总称,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以及其他各种特殊原因引起的心肌疾病,扩张型心肌病是所有心肌疾病中对心功能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有文献报道加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及院外随访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笔者探讨健康教育及院外随访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肥厚型心肌患者46例,其中肥厚梗阻型18例,肥厚非梗阻型28例,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病理性Q波、电轴偏转伴发心律失常及典型超声表现。结论重视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相结合可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尤其对无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同时对临床随访观察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临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和心室造影可作出诊断。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减弱心肌收缩、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维持正常窦性心律、防止心动过速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省原发性心肌病的发现逐年增多,临床上报告多数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2种,而缩窄型则罕见。本院最近收治1例肥厚型心肌病,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且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进行心肌活检证实,后经心外科手术切除流出道梗阻部分,临床症状缓解,红细胞增多症消失。一般肥厚型心肌病,病理上以室间隔增厚与左室壁肥厚不成比例为特征,临床上有梗阻与非梗阳2型,而引起右心室梗阻者较少见。现将病例报道于下,并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