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改进脉搏波无创检测仪的检测方式,考虑到桡动脉检测的操作复杂,因而选择操作简便的指脉检测.方法 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分析,确定指脉检测方式与桡动脉检测方式之间的转换关系,计算基于容积脉搏波的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和超声心动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用指端容积脉搏血流方法同步检测的血流参数和超声心动检测血流参数的结果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所得结果表明,在应用指端容积脉搏血流方法检测心输出量及其他血流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基于频数直方图的由心电图(ECG)检测QRS-T波的新方法,从而获得未房颤时的P波、房颤时的f波;文中利用分形维分析法对P波、f波信号进行了处理和分析,计算了P波和f波的盒维数,特别是,比较了未房颤时和发生房颤时的相关信息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心理应激反应的心电图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研究表明,心理应激通常能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1]。本文选择无躯体疾病心电图正常的35名实验者,男性16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35.77±12.6岁。文化程度:大中专13例,中学14例,小学6例,未上过学2例。职业:干部8例,教师4例,医生2例,职员6例...  相似文献   

4.
动脉弹性功能下降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特征之一,而动脉脉搏波速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动脉弹性,因此准确测量动脉脉搏波速度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帮助。测量脉搏波速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容积脉搏波的检测方法和基于压力波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精度取决于波速参考点的提取。波速参考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切线法、最低点法、峰值法以及斜率最大值点法。本文分析了现有测量算法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动向,提出测量算法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U波是心电图中较小的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特别是U波振幅显著增高,颅似高钾引起的高尖T波时,因两者治疗预后及临床意义回然不同,故应仔细辨认。 例1 患者男性,42岁,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血钾2.2mmol/L,ECC:(图1A)多导联ST段下移,U波高耸,V3达0.95mv,T与之融合,不易区分,Q—U间期0.52s,ECC诊断:低血钾。补钾治疗5天后,血钾升至5.1mmol/L,ECC(图1B)巨大U波消失。  相似文献   

6.
脉搏波的衰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动脉血管内的血液以及动脉血管周围组织,对脉搏波衰减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这两种影响的结果,为脉搏波传播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临床上利用脉搏波的传播特性分析和诊断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6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文3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均系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26.5岁。无明显季节性,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伴有头痛、呕吐及不自主运动,少数病例伴有精神异常,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脑电图某些规律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18例脑梗塞EEG,总异常率为79.7%。EEG异常与病灶部位与大小密切相关,病灶越浅越大,EEG异常率越高;一侧性及局灶性慢波多见于皮质性及大灶性梗塞;懒波性异常多见于半球深部及小灶与中灶性梗塞。病灶数量与EEG异常率无关。临床上意识障碍与痴呆EEG多属异常,前者较重,后者较轻,不同肌力的瘫痪与EEG异常率无明显关系,但与EEG中度以上异常呈正相关。EEG检查时的病期与异常率无关。  相似文献   

9.
87—94年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100例。年龄60—79岁。房颤的病因,冠心病68例,风心病11例,肺心病4例,病因不明1例。房颤持续一年以上72例,病程短于一年28例,心室率大于130次/分的快速型房颤17例,小于60次/分缓慢型房颤6例。心电图特点,fv_1≥1mm为粗颤波,占21%,以风心病多见;fv_1<1mm为细颤波,占79%,以冠心病多见。  相似文献   

10.
血压波功率谱熵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10位年轻(21岁-34岁)与10位年老(68岁-81岁)的经过严格筛选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同步记录每位受试者在仰卧时的血压波、心电图、呼吸波信号,计算出所有信号的功率谱熵.结果是:年轻组的血压波功率谱熵明显大于年老组(P<0.01),而心电图与呼吸波的功率谱熵没有显著差异(P>0.1).这一结果预示着血压波功率谱熵可作为心率波动的一种新的度量.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声卡的人体脉搏波采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讨论了人体动脉脉搏波频域特点以及声卡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用声卡采集动脉脉搏波的一种方法。利用线性调幅的方法,可以将脉搏信号的频谱移动到声卡所能采集的范围内,通过声卡采集后,在数字域中进行调幅信号的解调,从而恢复脉搏信号;同时还讨论了普通调幅波的一种实现方法及数字调幅波的解调原理。  相似文献   

12.
脑电图是一项特殊的脑电生理学检测技术 ,在癫、脑炎等方面的诊断、治疗、随访中起了很大作用。我们对 30例因药物中毒引起癫发作的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我院近几年收治的 30例因药物中毒引起的癫发作者 ,年龄 7~ 6 2岁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患者药物中毒后不同程度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给予脱水、解痉、促醒等对症治疗后 ,患者意识逐渐恢复 ,约 10天左右间断性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 ,偶有个别患者咬烂舌头 ,发作时间 2~ 10min不等。发作过后患者…  相似文献   

13.
纺锤波是儿童睡眠脑电图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极度纺锤波则显著不同,且临床中极容易波忽视,我们报导3例及其脑电图特征,并发现与智力低下,癫痫发作有密切关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诊断剂量超声对人体心理的影响。方法:用0.2W/cm2连续超声辐射成人心室区,检测和对比辐照前,辐照中及辐照后的心电幅值变化。结果:辐照90s时,肢体导联R、S波辐值较辐射前明显增大(P<0.01),P、T波幅值变化不明显(P>0.05),停止辐照后,R、S波幅逐渐恢复到辐照前的水平。结论:诊断剂量超声辐照可使成人心电幅值暂时性增大,故应尽量缩短心超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重搏波谷点的脉搏波波形特征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脉搏波包含许多重要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罗志昌教授前期研究,曾提出一个以脉图面积变化为基础的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但是在长期的实验中发现相同的K值有着不同的脉搏波波形.方法 在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的基础上提出以重搏波谷为界将脉搏波波形分为两部分,相应地波形特征量也分为K1,和K2.结果 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1和K2的变化能够反映人体心脏、血管、血压、微循环功能的变化.结论 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值分为K1和K2后,解决了原来相同K值而生理状态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者提出了一种心电图QRS波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检测QRS波,集中了硬件检测的快速性和软件检测的灵活性的优点,经过在多参数病人监护系统中应用,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实用。  相似文献   

17.
心电T波电交替检测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T波电交替(TWA)是一项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指标。自TWA现象被发现以来,相继出现了很多TWA检测的算法,大体上可以分为频域法和时域法两大类。文中对这两大类典型算法进行系统的分类阐述,讨论它们的优缺点;对其他算法做简要论述;最后探讨了影响TWA检测的因素以及TWA检测算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棘波脑电地形图的最新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棘波测定软件检测,二是利用诱发电位的时间分析脑电地形图的棘波成分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心室去极化复合波的时频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的QRS复合波的时域频域分布特征及发生机理问题上曾有过许多争论。本文对此作了研究,指:正常人QRS复合波都是三角脉冲样不全正确,其功率谱具有倒幂律不全对。不存在His-Purkinje系统与QRS复合波的倒幂谱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小波变换的T波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波检测是心电图(ECG,electrocardiogram)分析的难点。本文首先对T波形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然后提出了一个排除u波的方案,以减少u波对T波检测构成的干扰,进一步提高T波特征点检测的准确性。最后利用QT数据库里的专家手工标注对算法的性能进行验证,检测结果基本可以达到人工标注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