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MRI已经成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具有扫描视野大、不受羊水过少及胎儿位置不佳等影响、空间分辨率及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等优势,是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胎儿MRI可以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以识别细微的颅脑异常。其合理使用在产前咨询、分娩管理决策及指导围生期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产前MRI在胎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MRI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影像新技术,具有无创、软组织对比度好及多断面成像等优点。对妇科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均较其它技术优越;在产科方面,MRI可帮助超声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可获得异常情况下胎儿及母体的更多的诊断信息。MRI检查价昂、费时,目前尚不能取代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超声是利用声波的反射原理进行成像的,超声波的频率一般在兆赫(MHz)以上,频率高出人耳可听到的声频率的千倍以上.目前,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产科临床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日常工作中.作为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由于声波在人体组织传播、衰减、吸收、反射等因素,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适应证和不足.产科超声检查应用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上发挥技术的优势,避免技术缺陷,从而服务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胎儿异常及产科并发症、合并症136例孕产妇的超声及磁共振结果,并结合术中所见和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6例孕妇中MRI检查胎儿异常118例,产前胎盘异常5例,妊娠合并肿瘤9例,晚期产后出血4例。磁共振检查补充诊断率53.7%(73例),诊断符合率为46.3%(63例)。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对超声检查发现的胎儿、胎盘异常及妊娠合并肿瘤的定位、性质的重要验证和补充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检查技术,通过检索国外相关文献,总结MRI技术于产科的应用,包括原理、安全性、优缺点、相关技术改进、注意事项、应用指征及MRI的三维成像技术和体积计算技术.MRI技术不涉及放射线的问题,妊娠期间应用对妊娠妇女和胎儿均安全.诊断胎儿畸形MRI较B超技术有更多优点,由于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尚难普及,仅作为B超技术的辅助技术,同时MRI技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超声是胎儿检查首选和最重要的手段.胎儿神经系统异常发病率较高,胎儿头颅检查显得极为重要,但是,目前超声技术对胎儿头颅检查仍存在不足.因此超声利用新的技术以满足胎儿头颅检查的需要是目前临床探索的目标,目前除二维超声外,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断层超声等超声新技术在胎儿头颅检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综述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断层超声等超声新技术在胎儿头颅检查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比较这些超声新技术与磁共振成像在胎儿头颅检查中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目前是全球范围内最前见的出生缺陷,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产前准确诊断非常重要。超声心动图是产前评价心脏解剖和诊断心脏畸形的主要影像学手段。近年来,随着胎儿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快速发展,胎儿MRI已逐渐应用于产前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对于产科和儿童心血管医生来说,了解近年来胎儿MRI的发展及其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胎儿心脏磁共振成像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成像新技术、成像标准切面以及其在产前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子宫发育异常是不孕症及产科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其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MRI发展迅速,新序列、新技术不断出现,对子宫可行多参数、多平面和多方位成像,加之MRI检查的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已成为子宫最佳的检查方法之一。因此,MRI对子宫发育异常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妇产科和影像科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产科领域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检查技术,通过检索国外相关文献,总结MRI技术于产科的应用,包括原理、安全性、优缺点、相关技术改进、注意事项、应用指征及MRI的三维成像技术和体积计算技术。MRI技术不涉及放射线的问题,妊娠期间应用对妊娠妇女和胎儿均安全。诊断胎儿畸形MRI较B超技术有更多优点,由于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尚难普及,仅作为B超技术的辅助技术,同时MRI技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前超声 (US)诊断具有准确、安全、方便、经济和实时的优点 ,数十年的临床应用证明 ,US仍然是产科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自 1983年首次报道胎儿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以来 ,特别是最近 5年来快速MRI技术的应用 ,MRI以其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 ,无放射性 ,多方位成像等优势 ,已成为US重要的补充手段 ,逐渐受到了临床的重视[1 3] 。现将MRI在产科中的应用综述如下。一、MRI技术在产科的进展早期 ,MRI在产科通常使用常规自旋回波 (SE)序列 ,行横断、矢状、冠状面T1加权像 (T1WI)及T2加权像 (T2WI) ,整个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价胎儿颈部肿块、对超声检查结果的补充诊断及指导选择子宫外产时处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的7例胎儿颈部肿块患者.采用MRI检查,分析病变部位的信号、病灶形态、大小、与相邻组织的位置关系等.多学科会诊全面评估手术风险及母儿预后,选择适当的终止妊娠时机,确定手术方式.术后以手术病理结果评价MRI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 MRI显示病变为单囊状或内含分隔、呈多囊状的长T1长T2信号,瘤体直径1.7~10.5 cm.2例胎儿MRI检查补充了超声诊断,提示有气管受压移位,行胎儿气管插管但不切断脐带的子宫外产时处理.另外5例产前MRI诊断无气道受压,出生后再次评估时发现呼吸功能良好,肿块没有压迫气管,其中3例行产房外科手术,2例转新生儿外科,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7例胎儿经MRI诊断为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其中5例由术后病理得到证实,2例由产后新生儿MRI或超声检查确认. 结论 MRI能很好地评估胎儿颈部肿块,优于超声对气道移位、受压程度的评估,对制定产房分娩计划、决定是否行气管插管的产时处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胎儿影像学异常的临床处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前诊断(prenatal diagnosis)又称宫内诊断(intrauterine diagnosis),是指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对胎儿先天性缺陷或遗传性疾病进行的诊断,是多学科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胎儿影像学检查是产前诊断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胎儿影像学检查主要为超声检查,也包括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探讨二维彩超和四维成像技术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1642例胎儿的超声图像及诊断。对孕20周至26周孕妇经腹检查,应用二维彩超和四维成像技术相结合,监测胎儿正常发育情况,发现发育缺陷胎儿。结果:在1642例中期妊娠的孕妇中,诊断出各种先天发育缺陷31例,发生率为1.89%,所有病例均经引产或出生后检查证实。结论:多普勒超声技术,是重要的检查工具,在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发现胎儿发育缺陷中占主导地位。二维超声检查是基础,在胎儿系统检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四维超声是二维的重要补充,可以更直观的展示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4.
超声技术应用于产科观察胎儿生长状况和诊断胎儿发育畸形,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安全可靠、快速简便、多平面成像、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点,已成为产前胎儿畸形筛查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铭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11):811-813
正胎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在1983年由Smith等~([1])首次报道。但由于当时的设备条件还不理想,扫描时间过长,限制了胎儿MRI的临床应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有快速扫描序列应用于胎儿临床检查的报道~([2]),胎儿磁共振临床应用在国外逐渐普及。在国内,大约2004年左右,在武汉、山东和上海等地分别独立开始用1. 5 T设备将胎儿MRI作为临床实用检查项目开展~([3,4])。此后,国内胎儿MRI迅速发展。目前国内不仅有许多综合性大医院和儿童医院在开展胎儿MRI检查,很多原来不配备  相似文献   

16.
超声是胎儿检查首选和最重要的手段。胎儿神经系统异常发病率较高,胎儿头颅检查显得极为重要,但是,目前超声技术对胎儿头颅检查仍存在不足。因此超声利用新的技术以满足胎儿头颅检查的需要是目前临床探索的目标,目前除二维超声外,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断层超声笔帮声新技术在胎儿头颅检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综述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断层超声等超声新技术在胎儿头颅检查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比较这些超声新技术与磁共振成像在胎儿头颅检查中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MRI)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之一,近年来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价值也愈来愈被临床所认可。MRI具有图像清晰直观、无操作者依赖性、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等优势,主要应用于腺肌病的诊断、分型及药物治疗后的连续监测。文章从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分型,以及MRI扫描的技术进展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改进,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宫内诊断。MRI能够准确、清晰地提供胎儿结构信息,不仅是超声有用的辅助诊断手段,更能有效避免超声的局限性。一些MRI新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和功能成像也逐渐应用于胎儿的MRI诊断。该文将详细介绍MRI用于宫内诊断的安全性、相关技术及胎儿各系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胎儿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TSC)的超声及磁共振成像影像特点,以提高对TSC的认知及产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磁共振成像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经影像及临床确诊的38例结节性硬化胎儿的临床资料、超声及胎儿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18例TSC胎儿在头颅MRI上具有特征性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及双侧大脑皮层、皮层下多发异常信号结节,其中5例合并胎儿心脏超声高回声结节;(2)13例TSC胎儿在头颅MRI上具有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异常信号结节,13例均合并胎儿心脏超声心室或室间隔或心房内类圆形/椭圆形均质高回声结节;(3)7例TSC胎儿在头颅MRI上具有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异常结节信号,5例伴皮肤牛奶咖啡斑,1例出生后伴面部血管纤维瘤,1例伴基因TSC2突变。结论 胎儿侧脑室多发结节、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多发结节、心脏横纹肌瘤等影像学特点,对产前诊断胎儿结节性硬化具有重要价值;超声与磁共振成像的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产前TS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胎盘异常可导致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仅依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做出准确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不断发展,MRI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胎盘异常的诊断之中。文章通过阐述MRI检查方法及异常胎盘在MRI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明确MR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