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玻璃体的反复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造成视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失明。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针药并用等疗法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糖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DR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降糖明目胶囊治疗6个月后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糖、安全性等多种指标进行对比;同时选择60例DR患者作为对照组,服用怡开6个月后与治疗组在眼底视网膜病变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治疗前后积分对比(P<0.01);眼底视网膜病变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糖降低,治疗前后对比(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均有改善,且服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降糖明目胶囊可从整体上改善DR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眼底视网膜病变、降低血糖,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重要的致盲原因。国际糖尿病研究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DR占25%,每年大约增长8%。有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达51.3%。因此,DR已成为防盲的迫切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DR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转归的研究已逐渐深入,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近年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1)]。目前广泛用于治疗DR的方法有中医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类固醇类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及玻璃体切割术。本文中主要针对DR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各组视乳头旁RNFL厚度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RP治疗后视乳头旁RNFL厚度与D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DR中明显增厚,PRP治疗后增厚明显。结论DR患者行PRP治疗后近期RNFL无明显变化,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DR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和空白组14例。实验组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安多明加常规降糖治疗,空白组予单纯常规降糖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比较3组疗效,视力,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时间,FFA视网膜循环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疗效,视力,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时间,FFA视网膜循环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疗效均优于另外2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提高DR视力,促进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的吸收,促进眼部视网膜微循环,改善中医证候,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全身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医治疗本病虽无根治办法,但是在改善视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R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专方论治、单味中药制剂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不加以干预可致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快速、安全、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在不同层面观察和量化分析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变化情况。本文将综述OCTA的基本原理及其在DR中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新生血管、糖尿病脉络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神经损伤的应用,了解DR不同的形态学改变,实现对DR的早期筛查、监测及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丽萍  赵佳威  陈芝清 《浙江医学》2011,33(8):1184-1185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因此采用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以便适时激光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激光是目前治疗DR的有效手段,既往研究显示不同分期DR光凝术后预后不同,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预后好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更好于高危PDR[1]。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早期PPDR患者在FFA指导下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不同阶段,采取单独行全视网膜光凝,或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基础上进行激光视网膜光凝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和控制,DR合并黄斑水肿时,再联合应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及中药的联合应用,为治疗DR提供了新的手段。激光治疗需根据医嘱定期检查眼底,以便及时发现新的病变给予及时而恰当的处理。建议患者每年至少查一次眼底,或进行一次眼底照相筛查。  相似文献   

11.
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医学同根同源,对个体体质差异性的研究均非常重视.体质医学在日本受到较大关注,流派和分型较多,其中一贯堂医学为日本体质研究的典型代表.中医体质学和日本一贯堂医学均认为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在理论渊源、分类、发病及诊疗等方面存在差异.两者各成体系,密切相关,今后应加强交流和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长期无排卵及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近年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治疗、周期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疗效机理等方面均有研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诊疗研究进展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主要因六淫外侵,或饮食不节,或七情内伤,加之正气不足,脾虚失运,毒邪踞之,蕴结于大肠,凝聚成积。正虚以脾胃亏虚,久致肾虚、气血不足为主,标实以痰、湿、瘀、毒、滞、寒、热、火为主。中医药治疗可清除残留在机体其他部位的细微癌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抵抗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药的运用,可贯穿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互补优势。今后应重视中医药在大肠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设计更合理严谨的对照研究以及进行临床药效、药理的观察,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肿即为中医的"瘿病",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代中医学者继承古代医家的学术观点。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基本方加减或固定方治疗、药物外治法、中药配合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状腺肿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好改善症状,调节机体免疫机能,且毒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点,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在国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较丰富,包括辨证施治为主、辨病为主、辨证结合辨病、专方专药、针灸、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埋线、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为临床施治提供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同时可能伴随一系列围绝经期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3.8%,现已呈逐年上升并日益年轻化趋势,对女性的生育健康及心理状态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现代医学来讲,其发病机制一般涉及遗传因素、免疫因素、酶学障碍及医源性因素等。中医对本病的论治以肾为根本,强调肾对女性生殖与月经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心、肝、脾、肾相互为病,气郁、瘀血、痰饮为其致病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大部分POI患者的病因仍不明确,导致POI发生的因素错综复杂,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现对POI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POI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对该病的预防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五更泄的中医中药治疗总结为辨证论治、单味药、复方、中成药、敷脐,针灸推拿治疗总结为针刺、艾灸、针灸结合、推拿、针灸药物组合。认为中医药在五更泄的防治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技术促进中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在中医诊断、处方用药、中医文献的整理等方面,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让世人了解中医,相信中医,学习中医,运用中医,发扬中医国粹。  相似文献   

19.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表现,也是导致肾功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中医药对减轻肾性蛋白尿具有很好疗效。文章认为蛋白尿的病因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风邪、湿热、瘀血为标,临床应对其详辨,分清主次,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文章就PCOS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周疗法、名家经验、针药结合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的状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