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吴良村教授辨治肺癌阴虚证的用药规律及疗效评价。[方法]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吴良村教授门诊94例肺癌阴虚证患者,188诊次,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33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以两周为1疗程,评价服药1月后的疗效。[结果]94例患者188诊次共用药190种,累计用药频次3632,其中用药频次最多者为麦冬,其后依次为北沙参、三叶青、浙贝、苦杏仁、石斛、茯苓。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寒",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7类,涉及方剂沙参麦冬汤。临床疗效为控制2例,显效23例,有效59例,总有效率89.63%。[结论]吴良村教授辨治肺癌阴虚证,考虑"虚"、"痰"、"毒"、"瘀"四大病机,治以"补"、"润"、"清"、"消"四大法则,善用沙参麦冬汤,多以"甘"、"苦"、"辛"、"寒"性味为主进行配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吴良村教授诊治肺癌气虚证的疗效及用药规律。[方法]从吴良村教授的门诊病案中选择80例肺癌气虚证患者,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以2周为1个周期,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同时对160例医案中的药物频数、性味、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用药频数最多的前33味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88.75%。用药频数最多的为甘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平性药,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为甘味药,用药种类最多的为补虚药。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9类,包括沙参麦冬汤、补中益气汤及经验药对等。[结论]吴良村教授治疗肺癌气虚证的过程中善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宗"益气养阴,解毒散结"之法,以"补、清、散、消"为用药原则,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收集2014年01月01日~2017年01月01日期间吴良村教授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病案。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有效数据表,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归经及其功效归类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33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共计160诊次及用药150种,累积用药2681次,其中使用频数最多者为枸杞子,其次为北沙参、甘草、茯苓、青蒿、黄芩、鸡内金。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性药,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味药,归经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足阳明胃经,药物种类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补虚药。聚类分析结果最终将药物分为14类,涉及方剂有一贯煎,药对涉及青蒿和黄芩、茯苓和山药、白术和太子参、绿梅花和柴胡等,单药可见佛手、三叶青、白花蛇舌草。[结论]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以一贯煎滋阴疏肝为主,随证辅以益气健脾、清利湿热、解毒抗癌、消食和中之法,临证用药多以甘、苦、平、寒性味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总结高祥福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高祥福2019年9月至 2022年2月通过门诊治疗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病历数据,建立方药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Excel 2007、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 25.0等软件对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分析,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有效处方432首,共涉及191味药,累及频次6621次。用药频次位于前5的分别是丹参、麦冬、生地黄、黄芩、黄芪,药性多寒、平,药味多甘、苦、辛,多归肝、肺、脾、胃经,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多见。麦冬—茵陈、麦冬—石斛、生地黄—青蒿、麦冬—天冬等关联度较高,为常用药对。高频聚类得到6类药物组合。结论:高祥福教授辨治干燥综合征时,以气阴两虚为本,瘀热互结为标,治疗上强调补阴为基本大法,兼顾气阴双补、清热生津、养血活血之法。  相似文献   

5.
罗石任  殷娜  成鹏阁 《中医学报》2022,37(3):654-660
目的:挖掘分析《太平圣惠方》中治疗骨痹的组方规律.方法:选取《太平圣惠方》治疗痹证的医案复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构建数据库,对药物使用的频数、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其组方规律.结果:对315首治疗骨痹方进行频数分析发现,性味以温性为主;五味以辛、甘、苦居多;主要归肝、心、脾等经;其中出现频数位于前3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挖掘师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殿的处方用药规律,传承名医经验,为中医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殿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盛丽先教授门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信息,共计248例,1020诊次,并将患儿就诊信息转化成有效数据表,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及其功效归类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前29味高频数药物采用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并对全部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结果 共筛选出2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1020诊次共用中药167种,累积用药12724次,其中最多者为甘草,其后依次为玉米须、白茅根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者为“寒”,药味使用频数最多者为“甘”,归经使用频数最多者为“肺”与“脾”,功效分类频数最多者为“补虚药”“清热药”。聚类分析将前29味高频药物分为6类,涉及四逆散、玉屏风散、二陈汤、六味地黄汤、小柴胡汤;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涉及方剂桔梗甘草汤、玉屏风散等;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所得核心方药。结论 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以过敏性紫殿以清热凉血为主,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殿喜用药物味甘、苦,性寒、平,药物归经为肺、脾经,常用药物为清热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教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中药处方145首,共涉及中药161味,用药频次居于前6味的是补骨脂、三七、枸杞子、黄芪、党参、莪术,药物类别以补肾、活血类药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网络分析发现补骨脂、枸杞子、三七、白花蛇舌草、莪术、黄芪、党参、甘草、茯苓、当归10味药为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核心处方,基于熵聚类药物核心组合挖掘出潜在新方3个。结论 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以“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为核心治法,辅以化痰祛湿、理气、解毒抗癌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洪宇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门诊病案228 例,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医案处方的用药及功效、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228首,涉及中药192味,高频药物有莪术、三棱、当归、大枣、积雪草、杜仲、黄芪、丹参、川芎、芡实等;药类多集中于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平、温为多;处方常用药对有三棱-莪术、金樱子-芡实、当归-黄芪等; 因子分析将药物分为10类,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7组。结论: 陈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药物性味多以寒、平、温及甘、苦、辛味为主,治疗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9.
黎月恒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黎月恒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肺癌的用药经验.方法 选取黎月恒教授2010~2014年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医科门诊确诊为“肺癌”的处方156张,所有药物依据《中药学》和《中药大辞典》分类、性味及归经进行整理,使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归纳用药频次、频率,总结其用药经验.结果 收集的处方中涉及中药93种,总用药次数3 315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治法是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理气活血;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心、脾、肝为主;治疗肺癌核心单味中药为百合、麦冬、西洋参、黄芪、桑白皮、瓜蒌、白术、茯苓、陈皮、丹参、枳壳(实)、五味子、延胡索、重楼、白花蛇舌草等.结论 黎月恒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和缓解期中医证治用药的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和用药宜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筛选最终选取了162篇1990~2016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相关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分析来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和缓解期中医证治用药的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用药以温性为主,平性和寒性次之;缓解期用药以温性为主,平性次之,微寒再次之,热性药物偶涉之,大寒、凉性药物使用极少.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用药主要以辛、苦、甘为主,这3种药味占据了发作期用药的91.05%,其中以辛味为最,苦、甘次之;缓解期用药以甘味为主,辛、苦次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用药以归肺经药物为主,其次是归脾经、归胃经、归心经、归肝经药物;缓解期也是以归肺经为主,其次是归脾经、归心经、归肾经、归肝经药物.结论: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用药以温性、辛味、归肺经药物为主,这一用药规律体现了发作期注重“培土生金”培补“后天之本”,缓解期注重培补“先天之本”的中医治疗思想,值得我们在临床用药中进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桥本病甲减期)用药规律。方法 :在中国知网、维普网数据库检索桥本病甲减期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方法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复方24个,常用药物85味,性味以温、寒、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肝经最多。关联分析提示中医治疗桥本病甲减期常用组合为黄芪-浙贝母、浙贝母-夏枯草、黄芪-夏枯草、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结论:临床医家对桥本病甲减期辨证论治以整体为主、局部为辅,用药以具有补益、化痰散结、理气、活血功用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 5)",探讨石岩教授诊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并为进一步挖掘瘿病的用药规律分析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石岩教授国医堂门诊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信息输入系统中,结合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分析功能,采用了包括关联规则法、聚类法的分析法,以及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得出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分析;制定检索式,双人筛选并录入信息,构建石岩教授治疗瘿病的中药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用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药物组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03个病例,涉及药物107味。依次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可视化分析用药规律,最常使用药物性味为苦、甘,最常使用药物四气是寒性药。归经中最常使用的是肝、肾和肺经。出现频数分析症状最高的为心悸、失眠、乏力和腹泻等。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的分析结果,总结出石岩教授对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疾病治疗的用药规律,为接下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收录的题目中含有补肾方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收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4.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疾病种类、中药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5篇,文献包含25种疾病,以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月经失调居多;181种中药,以当归、菟丝子和熟地黄居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性味以甘、辛、苦,温、平、寒为主,归经以肝经、肾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1个,因子分析提取得到11个公因子。结论:补肾方药治疗妇科疾病用药以补虚药为主,与中医对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的认识相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禤国维教授门诊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有效病例的病案资料,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录入的病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录处方242首,涉及中药101味。常用药物为23味,高频药物(频数>100次)共16味,分别为甘草、防风、北沙参、紫苏叶、麦冬、徐长卿、布渣叶、白鲜皮、玄参、薏苡仁、蝉蜕、百合、生地黄、地肤子、茯神、芡实。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显示,药物大多偏甘寒,主要归脾、胃、肝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24个,关联规则20条。聚类分析得到2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禤国维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以“清、补、和”三法为主,“扶正御邪,平调阴阳”的用药原则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5.
张静  郭新荣 《中医学报》2021,36(4):779-78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医大师郭诚杰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郭诚杰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处方资料193首,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93首中药处方共出现153味药物,用药总频数是2477次。核心单味药依次是香附、延胡索、当归、白芍、白术、柴胡等;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胃、肺、心、肾为主。香附、延胡索、当归关联系数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4类。结论:数据挖据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地揭示郭诚杰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提供思路和组方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浙江名中医群治疗结直肠癌的中医思辨特征和共性规律研究,总结出名中医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群体共性规律。[方法]临床随诊在省内治疗结直肠癌有一定影响力的六位名中医(吴良村、郭勇、沈敏鹤、林胜友、冯正权、单泽松),规范采集和录入临床诊疗信息,建立名中医医案的数据库,根据数据挖掘的主题,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采用聚类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各名中医的用药特点、辨证规律等进行数据的分析挖掘。[结果]六位医家在药物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分类、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均有所不同,用药频数最高的分别为茯苓、甘草、太子参、黄连、白术和茯苓;吴良村、沈敏鹤、冯正权药物性味以平为主,而郭勇、林胜友、单泽松则以温性为主;六位医家都以甘味中药治疗结直肠癌;除林胜友以清热药为主外,其余五位医家均以补虚药治疗结直肠癌;吴良村高频药物以木香、黄连、地榆炭、马齿苋为主,沈敏鹤则以虎杖根、水杨梅根、藤梨根为主,郭勇以白术、茯苓、太子参、白芍、淡竹叶、荷叶、藤梨根、六神曲为主,林胜友以木香、黄连、大血藤、蒲公英、乌药为主,冯正权以生晒参片、白术、甘草、茯苓、陈皮、白芍、黄芩、厚朴为主,单泽松以茯苓、白术、党参、黄芪、干姜为主。[结论]六位医家对结直肠癌的处方用药,扶正为本,健脾为先,清化热毒,消积祛湿,辨证论治,善用药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总结吴生元教授辨治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用药特点,分析挖掘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采集就诊于吴生元教授门诊骨关节炎患者处方,双人校对审核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使用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使用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无监督熵聚类、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分析挖掘方法等进行药物组合分析。结果 筛选处方395张,出现频次大于10的高频药物46味,温、甘性味药物最为常用,归脾、肺、肝、肾四经的药物最多。结论 吴生元教授治疗骨关节炎用药强调“调补中焦”和“甘温补虚”;在此基础上辨证选用,以病为核心、以症为辅助治疗骨关节炎,形成独特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中医用药规律,探索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处方经验及临床思路。  方法  筛选整理2019年1—12月期间在宁波市中医院崔云教授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200例,收集首次中药处方,提取方药信息,建立用药数据库,对常用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运用聚类分析挖掘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常用的药物组合和组方。  结果  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常用中药为87味,使用共计2 425药次。使用频次排前50味的药物累积频率达95.46%。药物功效前5位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无大寒大热之药;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肝、肾为主。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显示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常用处方有:六味地黄汤、活血方、当归六黄汤、当归补血汤、自拟“脱敏煎”、二至丸;常用药物组合有:生谷芽、生麦芽;麦冬、五味子;生地榆、虎杖;豨签草、贯众、升麻等。  结论  崔云治疗少弱精子症围绕“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这一病机,治疗上以补虚为主,重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在治疗中的作用,肝肾同调、脾肾同治,用药寒温并重,清补平调,平和轻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宋立群教授门诊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病例,从药物应用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相关的内服中药汤剂,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宋立群教授2015年6月—2017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病例,运用数据库软件、SPASS17.0统计软件,应用频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处方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宋立群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病例200例,药物共计112味,使用总频次3850次,常用药物27味,药类以补虚药、收涩药、消食药为主。四气五味以甘、苦、温,平、寒、辛、涩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肺经、胃经最为常用。聚类分析得药物组合10组。结论 :宋立群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用补五脏,以肝、脾、肾为主,扶正祛邪兼施,兼以固精止泄、解毒祛湿、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张萍青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并为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张萍青教授门诊的113例子宫腺肌病病例,共640份医案,将患者临床信息录入临床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频数、药性药味、归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频数≥100的36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640份医案共用中药196种,累计用药频数11 630次,其中频数最多者为丹参,其后依次为忍冬藤、赤芍、仙茅、苁蓉、仙灵脾、蒲公英、阳春砂、鳖甲、熟地。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温”,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为“甘”。聚类分析将药物聚为5类,提炼出5对药对或药组:丹参与赤芍;地鳖虫与水蛭;皂角刺与鳖甲;仙茅与仙灵脾、苁蓉;忍冬藤与蒲公英、蛇舌草。[结论]张萍青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瘀毒为标,本虚标实,治疗上以扶正为本,温补先天为主,清化热毒、祛瘀止痛,且用药集中,善用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