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采用远端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灌注方法对保存断肢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巴马小型猪18只,体质量24~30 kg,随机分为3组(n=6)。A组为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缺血处理;B、C组采用右后肢完全离断并置于室温保存3 h建立骨骼肌缺血模型,之后将断肢接入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B组进行持续血液灌注,C组行RIC灌注后再持续血液灌注。灌注8 h后取各组骨骼肌标本,行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ELISA检测线粒体及细胞基质内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示,与B组相比,C组骨骼肌纤维排列整齐紧凑,线粒体肿胀程度轻;Western blot检测示,B、C组Bcl-2及Caspase-3蛋白水平均较A组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C组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示,与A、C组比较,B组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含量显著降低,但细胞基质内含量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C灌注方法可以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骨骼肌损伤,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采用RIC灌注可能起到延长断肢体外寄养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异体神经移植后靶肌肉萎缩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体重200~250 g,取双侧坐骨神经实验.50只雄性SD大鼠为受体,体重200~250 g.将受体大鼠制备右侧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A、B、C、D、E组(n=10):A、B组为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C、D组为异体神经雷公藤多甙预处理后再移植组,E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术后第2天A、E组予生理盐水,B、D组予雷公藤多甙5.0 mg/(kg·d),C组予雷公藤多甙2.5 mg/(kg·d),时间均为5周.术后3、6周行大体观察、骨骼肌HE染色观察,采用Image-Pro Plus v5.2图像处理系统分析肌纤维直径,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ax、Bcl-2表达,TUNEL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结果 术后大鼠全部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发现术后3周各组大鼠胫骨前肌均不同程度萎缩;术后6周A组肌肉萎缩严重,其余各组肌肉萎缩呈好转趋势.A组肌湿重、肌纤维直径及Bcl-2表达均显著低于B、C、D、E组(P<0.01),B、C、D组低于E组(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显著高于B、C、D、E组(P<0.01),B、C、D组高于E组(P<0.05),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光镜下各组肌纤维变细;透射电镜示肌质网不同程度扩张.术后6周,A组光镜示肌纤维间隙增宽、结缔组织明显增生;透射电镜示肌小节结构消失,肌丝溶解严重和残存"Z"线片段;其余组肌原纤维均排列整齐,明带、暗带和肌小节结构清晰.结论 异体神经移植术后予雷公藤多甙能减轻靶肌肉萎缩和细胞凋亡,供体神经经雷公藤多甙预处理能减少异体神经移植术后受体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感觉神经(元)对失神经骨骼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10组,每组6只。A组(对照组)肱二头肌完全失神经支配。B~E组(实验组)B组为失神经支配加感觉神经种植组,C组为失神经支配加感觉神经寄养组,D组为失神经支配加背根神经节种植组,E组为节前撕脱的感觉神经种植组。术后1、3个月取材,各组又分为二个时间组。用透射电镜观察肌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肌肉退变核数少、线粒体肿胀及肌质网扩张程度轻、毛细血管/肌纤维数比值大、间质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少、肌丝肌节排列整齐。结论感觉神经(元)对失神经骨骼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按摩对兔股四头肌损伤的肌组织病理修复、细胞骨架蛋白结蛋白(Desmin)和α-肌动蛋白(α-Actin)表达的效应差异,探讨按摩促进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7只,体重(2.0±0.5)k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n=3)、自然恢复组(B组,n=12)和按摩组(C组,n=12)。A组实验动物不作任何处理,B、C组实验动物用自制打击器制备兔右后肢股四头肌损伤模型。C组于造模后第8天开始按摩,按摩转速3 000~3 100 r/min,按摩时间15 min,每天1次至处死取材为止;B组不予按摩。B、C组于伤后14 d及21 d各取6只实验动物股四头肌样本,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Desmin、α-Actin表达,并与A组正常股四头肌标本进行比较。结果 B、C组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A组肌纤维形态规整,排列整齐,无结缔样组织;B组股四头肌标本见明显组织坏死,多数肌纤维断裂、萎缩、排列紊乱;C组骨骼肌组织形态、肌萎缩较B组改善,受损部位可见新生肌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时间点B、C组Desmin、α-Actin表达均低于A组(P<0.05);但C组Desmin、α-Actin表达均较B组增强(P<0.05),且21 d时明显高于14 d(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A组Desmin、α-Actin高于B、C组(P<0.05),B组两种蛋白表达最低。结论按摩可促进兔损伤股四头肌的组织形态及细胞骨架恢复,可能通过上调Desmin、α-Actin表达促进骨骼肌组织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去细胞异种神经(acellular xenogeneic nerve,AXN)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BMSCs;取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建立右坐骨神经10 mm缺损修复模型.A组:BMSCs与AXN复合修复神经缺损;B组:单纯AXN修复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4、12周依次进行干细胞的转归、移植免疫、神经电生理检测、新生神经组织学观察和小腿三头肌肌纤维横径等检测,判断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移植物内均可见细胞生长,A、C组细胞数目较多,排列整齐,只有A组S-10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内可见BrdU阳性表达,术后12周再生神经已通过远端缝合口.A组、C组组织学及电生理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作为种子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并可分化为SCs,其与AXN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91-2197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60 m W/cm2、110 m W/cm2、170 m W/cm2LIPUS治疗组(即A、B、C、D、E组),n=10。右股后外侧纵向切口暴露并切断坐骨神经造成失神经动物模型,A组不切断神经。术后1 d,C、D、E组术侧腓肠肌分别给予相应强度LIPUS治疗(A、B组不行任何治疗)。术后4周和8周,测定术侧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直径、截面积,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结果]术侧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直径、截面积,B组明显低于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C、D、E组明显低于B组(P0.05)。透射电镜显示,C、D、E组肌丝溶解、Z线断裂和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均轻于B组。[结论]LIPUS可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进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 RNA-1在大鼠早期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中不同时段的表达,以及被动运动对失神经骨骼肌mi RNA-1表达及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7只,体质量(200±1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3)、失神经组(B组,n=12)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C组,n=12)。各组大鼠显露右侧坐骨神经并游离,B、C组切除坐骨神经长约1 cm,A组仅显露游离神经不切除;术后1 d起,对C组大鼠右后肢行被动屈伸运动。A组于术后6 h,B、C组分别于术后3、7、14、28 d,采用颈椎脱臼法各处死3只大鼠,测量腓肠肌湿重比以及行HE染色观察腓肠肌细胞直径,对肌萎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RT-PCR法检测mi RNA-1、肌分化因子(myocyte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o D)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yo D蛋白表达。结果 B、C组腓肠肌失神经后均有不同程度萎缩,随失神经时间延长,肌纤维排列逐渐紊乱,肌细胞直径逐渐减小,失去正常的结构形态。B、C组术后各时间点腓肠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均小于A组(P0.05);B、C组间除术后3 d腓肠肌湿重比以及术后3、28 d肌细胞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C组均大于B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B、C组mi RNA-1和Myo D基因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间除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术后7、14、28 d C组mi RNA-1和Myo D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B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B、C组各时间点Myo D均呈阳性表达,A组阳性表达少于B、C组;B、C组随失神经时间延长,阳性表达逐渐增多,且C组各时间点阳性表达均多于B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mi RNA-1、Myo D分别与腓肠肌湿重比在3、7 d时无相关性(P0.05),14、28 d时成正相关(P0.05);各时间点Myo D与mi RNA-1基因相对表达量成正相关(P0.05)。结论被动运动可能通过促进mi RNA-1的表达,以促进肌细胞分化发挥防止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抑制胶原纤维合成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降低失神经骨骼肌局部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的方法,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进程。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左后肢制成2cm坐骨神经缺损失神经腓肠肌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4只。A组于腓肠肌周围注射粉防己碱(8mg/L),B组注射曲安舒松钠(1.6g/L),C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30d取材,根据不同观察指标,选取相应足够样本,行肌纤颤电位波幅、肌湿重检测、组织学观察和显微图像分析仪测定。结果A组肌纤颤电位波幅为0.1958±0.0419μV,B组0.1852±0.0503μ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0.1377±0.0589μ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腓肠肌湿重为1.7400±0.4159g,B组1.9401±0.3894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0.8000±0.1000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C组腓肠肌较A、B组萎缩明显,肌纤维变细、变少,横纹不清,肌细胞核增多,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和脂肪细胞均明显增多。A组肌动蛋白灰度值为440.1242±46.1356,B组476.2114±41.66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380.0400±86.31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纤维条数、直径、截面积和肌纤维间胶原纤维增长面积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均可见肌丝排列紊乱、线粒体消失和糖元颗粒减少等变性肌纤维存在,但C组变性肌纤维明显较A、B组多。结论抑制失神经骨骼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有延缓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联合BMSCs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取10~15日龄SD乳鼠胫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至第4代备用。取24只成年SD大鼠眶后静脉血采用改良低速离心法制备i-PRF后,采用改良挤压损伤法制作坐骨神经Ⅲ度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B、C、D组分别于损伤部位鞘膜内注射BMSCs悬液+自体i-PRF、自体i-PRF、BMSCs悬液、生理盐水。术后1~8周每周采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患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个月处死各组大鼠取材,行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髓鞘、细胞核等细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结果术后大鼠均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及死亡。术后1周各组大鼠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周,A组BBB评分显著高于B、C、D组,B、C组显著高于D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A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缺损及脱髓鞘改变;B组神经纤维结构欠清晰,轻度肿胀;C组神经纤维部分结构紊乱,局部脱髓鞘改变;D组神经纤维连续性欠佳,明显脱髓鞘改变,神经外膜部分缺损。透射电镜观察示,A组神经纤维结构清晰,髓鞘完整,细胞核致密;B组较A组稍次之;C组神经纤维结构模糊,有脱髓鞘改变;D组神经纤维结构紊乱,有脱髓鞘改变,神经外膜连续性中断。Western blot检测示,各组Nestin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C、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GFAP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D组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i-PRF与BMSCs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小鼠坐骨神经体外预变性的方法,以便在短期内获取大量高活性的雪旺细胞.方法 选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的小鼠24只,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A、B、C组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分别置于DMEM、DMEM+10%FBS及含生长因子的雪旺细胞培养液中体外预变性1周,D组切断一侧坐骨神经体内预变性1周.1周后取材,行免疫组织学和细胞学方面的检测,比较各组获取的雪旺细胞量和纯度.结果 C组获得的雪旺细胞量及纯度较高,与D组的雪旺细胞相似.结论 生长因子能促进小鼠坐骨神经的体外预变性,具有与体内预变性相似的效果,能在短期能获得大量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11.
前臂背侧血管分布特点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目的:通过成人前臂背侧血管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选用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50例上肢标本,对前臂背侧血管的分支分布和吻合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背侧的营养血管,动脉间以及与尺、桡动脉腕背支相吻合。结论:本研究为下述血管为蒂的三种逆行皮瓣,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1)以桡动脉腕背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皮瓣;(2)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尺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尺侧皮瓣;(3)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桡侧皮瓣。上述皮瓣可携带骨膜、骨质,用于手部创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四肢火器伤骨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56例四肢火器伤骨缺损的发生原因,总结了28例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移植的优点及15例吻合腓血管的长段腓骨移植的适应证和9例肩胛骨皮瓣移植方法的经验。强调指出半环槽式外固定架在四肢长骨火器伤骨缺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将成为四肢火器伤骨折、骨不连及骨缺损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外科治疗方法和根治性切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6例胰体尾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侵犯横结肠者2例,脾脏者2例;侵犯脾动静脉14例,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8例。肿瘤直径小于4cm11例,4—8cm13例,大于10cm2例,根治性切除组肿瘤直径平均为3.8cm(2例胰腺囊腺癌除外),姑息性切除组肿瘤直径平均为5.4cm。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8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4例,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局部楔行切除修补2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加横结肠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组与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6个月和10.3个月。结论积极行手术切除肿瘤是胰体尾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而肿瘤的大小、对重要血管和邻近脏器的侵犯程度是影响肿瘤能否根治性切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In a random, double-blind crossover trial using an ischaemiclimb pain model we have assessed the speed of onset of analgesiaafter an i.v. bolus of equipotent doses of diamorphine and morphinein 12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Pain and its subsequent reliefwere assessed by means of a visual analogue scale. Two of thesubjects found diamorphine acted quicker than morphine, onefound no difference and nine found that morphine was quickerthan diamorphine. The mean time to diamorphine effect was 53%greater than for morphine (P < 0.005, Wilcoxon rank sum test).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or rapid relief of pain, morphineis more suitable than diamorphine.  相似文献   

15.
16.
TREATMENT OF CARCINOMA OF THE AMPULLA OF VATER   总被引:55,自引:26,他引:29  
  相似文献   

17.
胰头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据国外资料 ,胰腺癌的发病率近 30年来已增加 3~ 7倍 ,如美国的发病率达 10 /10万人 ,已超过胃癌的发病率 ,其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 4位。国内统计 ,胰腺癌发病率较低 ,但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 ,如上海市区 196 3年统计的发病率为 1.16 /10万人 ,1977年增至3 .8/10万人 ,1990年上升至 5 .1/10万人 ,1974年占恶性肿瘤的第 14位 ,至 1984年跃居于第 5位。中国医科大学一院 196 0年 1月至 1984年 12月 ,2 5年间共收治胰腺癌 36 0例 ,196 0年1月至 1972年 12月 13年间收治 86例 ,1973年 1月至 1984年12月 12年间…  相似文献   

18.
Cajal间质细胞在大鼠"泻剂结肠"结肠肌电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长期服用接触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电的影响 ,探讨Cajal间质细胞 (ICC)在“泻剂结肠”肌电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饲以含酚酞饲料 ,3个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 ;用碘化锌 锇酸法 (ZIO)观察肌间丛ICC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肌间丛神经和IC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泻剂结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 (P <0 .0 5 ) ,肌间丛ICC分布不均匀 ,突起连接杂乱 ;电镜下见肌间丛神经轴突空化 ,ICC样细胞变性。结论 长期服用酚酞可导致结肠慢波频率减慢 ,其可能机理为肌间丛神经及ICC变性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报道18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者,采用股浅,隐-股静脉瓣膜戴戒术,大隐静脉高位属支结扎、主干曲张静脉剥脱术,小腿局部曲张浅静脉间断缝扎技术治疗。随访4~2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皮炎明显好转。术后1~3角溃疡愈合。有3例作逆行 顺行静脉造影,显示1级瓣膜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