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政文  黄惠芳 《海南医学》2010,21(14):116-117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查鉴别绝经期附件包块良恶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对81例绝经期附件包块患者进行检查,根据超声形态学和阻力指教(RI)分析其良恶性。结果包块直径≥100mm较直径〈100mm恶性率高;囊实性较囊性恶性率高;多房、双侧、包块表面和内壁粗糙、伴有腹水者较单房、单侧、包块表面和内壁光滑、无腹水者恶性率高;包块RI降低者恶性率高。结论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可初步判断绝经后附件包块良恶性。  相似文献   

2.
黄峥  唐家龄  王一斌 《海南医学》2004,15(2):25-26,28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的监测及其恶性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附件包块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中11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卵巢恶性肿瘤11例,占9.6%,以上皮来源为主(10例,占90.9%);103例为附件良性病变,占90.4%,其中卵巢肿瘤61例(59.2%),非赘生性囊肿42例(40_8%)。12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随访2—6月附件包块消失,6例包块无明显变化仍继续随访,未发现恶变倾向。恶性肿瘤包块多为双侧混合性.直径>10cm,伴腹水及CA125升高,良性包块常为单侧单房囊性,直径<10cm,无腹水及CA125升高,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一侧附件5cm以下单房囊肿恶性风险低,可以定期随访,不必急于手术;而10cm以上双侧附件混合性包块,特别是伴乳头或实性区域,有增厚分隔,合并CA125升高及腹水者恶性风险高,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附件肿块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87例绝经后附件肿物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CA125检测,手术标本均送病理,以确诊其性质.结果 180例患者术前测定血清CA125(临界值35U/ml),结合B超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为91.2%.敏感性为88.6%,准确性为89.4%.结论 B超结合CA125可作为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方法,绝经后附件肿物恶性率高,尤其是双侧、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多房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附件肿块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87例绝经后附件肿物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CA125检测,手术标本均送病理,以确诊其性质。结果 180例患者术前测定血清CA125(临界值35U/ml),结合B超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为91.2%。敏感性为88.6%,准确性为89.4%。结论 B超结合CA125可作为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方法,绝经后附件肿物恶性率高,尤其是双侧、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多房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对照分析 2 96例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的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 ,结果表明B超诊断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的敏感性为 83 .3 % ,特异性为 98.9%。良、恶性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的声像图特征不同 ,且恶性肿瘤多伴有腹水征。提示B超对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均较高 ,对恶性肿瘤有很好的筛选价值  相似文献   

6.
方军初  陈明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70-1170,1175
对照分析296例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的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表明B超诊断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9%。良、恶性附件区囊实笥包块的声像图特征不同,且恶性肿瘤多伴有腹水征。提示B超对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的定位、定位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恶性肿瘤有很好的筛选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 112例自然绝经后附件肿块患者临床资料 ,发现恶性肿瘤占 4 0 .2 % ,单房囊性肿块的恶变率明显低于实性、囊实性、多房囊性肿块 (P <0 .0 1) ,双侧肿块恶性率明显高于单侧肿块 (P <0 .0 1)。提示绝经后附件肿块恶性率高 ,尤其是双侧、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多房者 ,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卵巢肿瘤18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81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52例,占28.7%;上皮性肿瘤106例,占58.6%;上皮性恶性肿瘤40例,占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76.9%。(2)超声检查提示囊实性肿瘤者与囊性比较,恶性率明显升高(P<0.005)。CA125检测对恶性上皮性肿瘤敏感性为82.9%,术前联合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卵巢肿瘤直径>10cm组恶性肿瘤发生率最高,与<5c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3)良性肿瘤多行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恶性肿瘤行根治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化疗。结论:绝经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发生率高。对绝经后卵巢肿块应高度重视,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必要时结合CA125检测协助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子军  郑雅琴 《浙江医学》2019,41(9):920-923
目的通过对SASS超声评分与盆腔包块评分(PMS)两种评分体系的比较,进一步探讨PMS预测附件包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附件包块患者105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恶性肿瘤45例(恶性组),良性肿瘤60例(良性组);根据绝经状态(MS)分为绝经前51例和绝经后54例。分别收集105例患者术前SASS超声评分、肿瘤血管形成的类型(VAS)、血流阻力指数(RI)、MS(绝经前为1分,绝经后为2分)和术前血清癌抗原125(CA125)值,利用公式PMS=SASS×lg(CA125)×VAS×MS/RI计算出PMS具体数值,根据ROC曲线并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估PMS预测附件包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结果恶性组和良性组PMS分别为119.14(86.19,158.97)和23.34(20.37,2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得出PMS预测附件包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0.82、0.80、0.80、0.82和80.38%,而其理想的临床截断值为32。若以PMS=32为预测附件包块良恶性的截断值,不同MS下PMS预测附件包块良恶性的效能虽然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绝经前PMS预测附件包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7、0.79、0.77和0.88,准确率达82.35%;绝经后PMS预测附件包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6、0.72、0.88和0.88,准确率也达77.78%。结论PMS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预测附件包块良恶性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普及,但其理想的临床截断值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然绝经后附件肿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自然绝经后附件肿块患者的病例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中恶性肿瘤共51例(占40.5%),交界性卵巢肿瘤6例(占4.8%),良性附件肿块69例(占54.8%);单房囊性肿块的恶性率明显低于实性、囊实性、多房囊性肿块(P<0.01),双侧肿块恶性率明显高于单侧肿块(P<0.01)。恶性卵巢肿瘤以60-65岁发生率最高,70岁以上发生率下降。在病理组织学上,良性卵巢肿瘤以黏液性囊腺瘤为多,恶性卵巢肿瘤以浆液性囊腺癌为多。结论绝经后妇女附件肿块恶性率高,多无症状,应定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和体格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影像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和病理检查,积极地进行治疗,尤其是双侧、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多房者,须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绝经后附件区肿物超声检查的特点及血清CA125值,总结超声诊断结合CA125对绝经后盆腔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9例绝经后附件区肿物患者的超声图像及血清CA125值。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图像表现为有实性成分的多房囊肿、实质性肿瘤、盆腔积液、血流信号及CA125增高与肿瘤的恶性度有密切关系。结论:超声检查结合CA125在绝经后附件区肿物的预防及诊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1 病历摘要患者女,49岁,自觉腹痛,进食后加重,偶尔伴腹泻,自己无意中触及右下腹部包块10余年。患者近10年来定期做妇科检查,只是在子宫肌壁间见一3.0×4.5 cm大小平滑肌瘤,双侧卵巢和输卵管俊未见异常改变。彩超显示:盆腔内见囊实混合性包块,大小7.0×5.0 cm,内见分隔光带及3.0*2.5厘米实性区,实性区部分血流丰富。MRI显示盆腔囊实性包块,源于右侧附件,考虑为腺癌可能性。实验室检查显示:CA125明显增高,AFP、CEA和CA153均正常,术中探查右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测定附件包块患者血清 CA1 2 5 、CA1 9- 9和血清铁蛋白 (SF)水平在附件包块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附件包块 6 6例血清 CA1 2 5 、CA1 9- 9和 SF水平 ,并与术后组织学诊断比较。结果 :CA1 2 5 、SF在恶性肿瘤组其均值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 ,差异有显著性。而 CA1 9- 9虽有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仅表现在子宫内膜囊肿组均值及阳性率最高。结论 :CA1 2 5 、SF在监测附件包块中其升高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而 CA1 9- 9在良恶性肿瘤鉴别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36例消化系肿瘤伴有腹水患者,及11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三组病例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癌抗原(CA125)水平。[结果]消化系肿瘤患者血清AFP、CEA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另两组,肝硬化组和消化系肿瘤组血清CA199均高于结核性腹膜炎组,CA125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腹水组除CA125升高外,同时有AFP、CEA、CA199至少1项异常升高者占23例。联合检测AFP、CEA、CA199的特异性、敏感性提高。[结论]联合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血清CA125的单项升高提示良性而非恶性腹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同时测定腹水、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及其腹水/血清(F/S)比值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渗出性腹水患者(恶性52例,良性43例)腹水、血清中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和CA125浓度及其F/S比值的情况.结果 ①恶性腹水组中腹水CEA、CA19-9、CA125和血清AFP、CEA、CA19-9测得值分别高于良性腹水组(P<0.001).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结果显示CEA和CA19-9对鉴别良恶性腹水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AFP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较小,CA125无鉴别诊断价值.③CEA、CA19-9及其F/S比值>1.76的联合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94.2%、90.7%和92.6%,与单项肿瘤标志物腹水浓度测定或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相比,敏感性和准确性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腹水CEA和CA19-9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高,腹水CA125在鉴别良恶性腹水时无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腹水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其F/S比值能显著提高对恶性腹水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腹水患者的血清和腹水进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和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联合检测,结合外科手术、B超及CT检查等确诊腹水良恶性,分析检测结果与患者腹水良恶性的关系。结果:血清检测中,良性腹水组患者的CEA和CA19-9均明显低于恶性腹水组(P<0.05),CA12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水检测中,良性腹水组患者的CEA、CA19-9和CA125均显著低于恶性腹水组(P<0.05);三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2.3%,敏感性为95.3%。结论: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能够较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显著提高腹水良恶性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判断腹水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及改善患者预后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水及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其相关性在良恶性腹水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有腹腔积液并同时行腹腔穿刺的67例病例,根据病因将其分为良性腹水组和恶性腹水组,分析各组病例血清、腹水中肿瘤标志物含量,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各项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 良性腹水组与恶性腹水组血清及腹水中糖链抗原(CA)199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腹水组腹水中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P<0.05).良性腹水组血清中CA199、CEA的含量较腹水中明显升高,CA125却显著降低(P<0.01或<0.05),血清与腹水中仅有AFP呈高度相关(r=0.992,P<0.01).在恶性腹水组,腹水中CA199、CEA及C A125含量较血清中显著升高(P<0.01或<0.05),血清与腹水中CA199、CEA呈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746、0.572,均P<0.01),AFP相关程度亦有统计学意义(r=0.384,P<0.05).CA199和CEA腹水血清中含量之比(F/S)在恶性腹水组中明显升高(P<0.05或<0.01).CA199、CEA和CA125三项联合检测在诊断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CA199、CEA的测定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不能完全代替腹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CA199、CEA和CA125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处理决策。方法:收集160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年限、超声、血清CAl25、病理类型等。通过对所得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得出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评价预测绝经后卵巢肿瘤性质的相关指标,得出正确的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以腹胀、腹痛及腹部包块为主,无症状者所占比例亦较大;(2)绝经后卵巢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有黏液性肿瘤、浆液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3)卵巢肿瘤的性质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存在着差异;(4)卵巢肿瘤的性质与绝经时间长短无相关性;(5)超声检查下卵巢肿瘤的质地与卵巢肿瘤的性质存在相关性;(6)卵巢肿瘤的性质与肿瘤标志物CA125的值存在相关性。结论:(1)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及腹部包块为主;(2)常见的绝经后卵巢肿瘤病理组织类型有黏液性肿瘤、浆液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3)随诊患者年龄的增加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增加;(4)卵巢肿瘤的性质与绝经时间长短无关;(5)与囊性相比,囊实性和实性者为卵巢交界性及恶性的可能性较大;(6)CA125阳性者为卵巢交界性及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199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0例卵巢恶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诊断:成熟畸胎瘤恶变(MT)12例,未成熟畸胎瘤(IM)8例。(2)临床特征:患者年龄16-67岁,9例MT≥50岁(75%),6例IM≤20岁(75%);肿块直径≥10cm有18例(90%),以囊实性包块为主,部分可探及血流信号;MT多见CA125或CA199升高,IM多见CA125、CEA或AFP升高。(3)治疗及随访:20例均行手术治疗,二次手术6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8例;术中冷冻病理18例,误诊4例;术后化疗12例,放疗2例。术后随访18例,其中2例复发,3例死亡,14例无瘤生存至今。结论疑为卵巢畸胎瘤患者,年龄(≥50岁或≤20岁)、肿块直径≥10cm、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和腹腔积液是恶性的信号,应尽早手术,送术中冷冻病理,如恶性应术后及时化疗,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检测CEA和CA125在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良、恶性腹水表达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25)的差别,以提高对肿瘤诊断与病性判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恶性腹水患者58例、良性腹水患者63例,收集血清腹水为检测标本,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ECLIA)检测CEA、CA125。结果:恶性腹水组腹水CEA、CA125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1),恶性腹水组血清CEA显著高于良性腹水组(P〈0.05)。联合检测CEA和CA125可提高恶性腹水的检出敏感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腹水中CEA和CA125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腹水,并可提高恶性腹水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