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7-01在某院就诊的100例采取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以及出院时和出院半年后患者的腰椎VAS评分、ODI指数、JOA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腰椎VAS评分、ODI指数、JOA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后试验组腰椎VAS评分、ODI指数、JOA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延续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腰椎康复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腰椎融合术治疗的81例LDH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OD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LDH术后患者开展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活动度及下肢放射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LDH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处理及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于入选时、训练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 结果 入选时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训练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增高(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度有效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LDH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背伸肌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心理辅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骶管药物注射,观察组则辅以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及骶管注射联合治疗。于入选时及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背伸肌群生物学特性,并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屈/伸比值、腰背伸肌群平均功率频率、积分肌电值、JOA、ODI及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伸肌群平均功率频率、积分肌电值、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腰背屈/伸比值、ODI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骶管注射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背伸肌群生物学特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腰椎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CMT)配合疼痛护理干预对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推拿和中频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和疼痛护理干预。两组疗程均为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病人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疼痛缓解时间和康复时间,评定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两组3周后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3周后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康复时间(5.21 d±0.95 d、13.10 d±2.05 d)均低于对照组(7.04 d±2.06 d、17.34 d±3.82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93.3%)。[结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疼痛护理干预对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接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干预组行中药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干预组治疗优良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干预7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药热奄包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利于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武双琴 《妇幼护理》2023,3(11):2728-2730
目的 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刮痧拔罐并配合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 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 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刮痧、拔罐并配合中医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JOA 量表)、腰椎功能障碍情况 (Oswestry 评分)、疼痛情况(VAS 评分)及康复优良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 JOA 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的 Oswestry 评分、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采取刮痧拔罐配合中医护理,能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和疼痛情况,提升总体康 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治疗对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给予止痛抗炎药、神经保护药及修复药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及ODI量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AS得分及ODI得分。结果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两组治疗前VAS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及腰椎功能均有改善,且研究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嘉仪 《全科护理》2021,19(14):1934-193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躯体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病人术后均予以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均持续8周.比较两组病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核心肌耐力水平、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JOA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腹肌等长肌、背肌等长肌耐力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术后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改善病人躯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联合式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手术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开展联合式康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HAMD评分、VAS评分及ODI、JOA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HDM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O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式康复护理可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负性情绪,缓解疼痛,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引、超短波治疗等;观察组增加麦肯基疗法与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均接受4周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选用Oswestry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ODI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0%,77.50%,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疗效,治疗周期短且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五行情绪干预联合核心肌力练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建档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五行情绪干预联合核心肌力练习。干预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椎功能,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不良情绪,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单桥耐力试验评定核心稳定性,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定自我感受负担;干预后评定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改善情况,统计两组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评分及干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单桥耐力试验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行情绪干预联合核心肌力练习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核心稳定性及腰椎功能,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深部肌肉刺激仪(DMS)配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肢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及Mckenzie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DMS进行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腰痛评定表(JOA)以及临床疗效评定患者。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配合Mckenzie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下肢痛患者的症状,加速患者症状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耳穴贴压,试验组实施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比较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临床疗效,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试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JO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试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增强疗效,改善腰椎功能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腰椎活动功能和椎旁肌功能,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和椎间盘高度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随机分为牵引组和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组各20例。牵引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普通牵引治疗,SD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SDS治疗。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VAS)评分量表评估2组患者腰痛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量表评估腰椎活动功能,表面肌电图评估椎旁肌功能,美国超导型核磁共振评估椎间盘突出指数(DHI)和椎间盘高度(DH)。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牵引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牵引组(P<0.05)。2组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平均肌电值AEMG明显高于牵引组(P<0.05)。2组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MPFs明显高于牵引组(P<0.05)。2组患者病变节段DH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DH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DHI明显低于牵引组(P<0.05),但2组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DS能明显减轻腰痛,改善LDH患者腰椎活动功能、椎旁肌功能和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疗效优于普通牵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两组均接受理疗和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组同时接受BIODEX平衡仪下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BIODEX平衡仪进行评定。随访1 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稳定性极限指数与姿势性稳定指数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ODI、稳定性极限指数与姿势性稳定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1 年内,对照组复发5 例,治疗组2 例。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功能,提高运动控制能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ulligan手法结合瑞士球运动对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康复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Mulligan手法结合瑞士球运动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功能恢复以及疼痛情况、肌力测定、生活质量、康复依存性以及康复意愿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33%);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以及目测模拟方法(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JOA以及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腹肌以及腰肌力量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的腹肌以及腰肌力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AIMS2-SF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AIMS2-S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康复需求程度、康复依存度、遇到挫折的良好情绪及护士的鼓励作用、配合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Mulligan手法结合瑞士球运动对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显著改善,康复意愿提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LDH患者7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MS组、训练组、联合组, 每组24例。rTMS组给予2 Hz rTMS治疗, 训练组给予康复训练(麦肯基力学疗法和腰背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联合组给予康复训练和rTMS治疗, 每日治疗1次, 每周6次, 连续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治疗结束后8周(随访时),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3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治疗后, 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 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 3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有所缓解(P<0.05)。与rTMS组比较, 训练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较高、ODI评分较低。联合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较rTMS组和训练组低(P<0.05)。治疗后, rTMS组、训练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110例LDH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照组则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MoCA评分(28.25±3.94)分和MMSE评分(29.72±4.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AS评分(2.97±0.40)分和ODI指数(20.54±3.1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优的比率66.07%(37/56),以及总的优良率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LDH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疼痛症状的缓解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实施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加腰背肌功能锻炼,随访12周,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下腰痛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多时间点、组间和多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ODI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多时间点、组间和多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JOA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5.3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6.51,P<0.05).结论 脊柱核心稳定训练有助于缓解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显著改善脊柱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